..續本文上一頁.5度呢?這個老師一下子被問了很尴尬,又不能 不回答,就說:校長給我就這樣了!問了,還是沒辦法。校長,你站起來,你知不知道這個地球儀爲什麼會傾斜22.5到23.5度呢?那個校長,糟糕了,一下 子急起來,也不知道爲什麼?他就說:我買來就這樣了!我買來,它就這樣歪到了一邊。那旁邊的,跟教育部部長一起來的,就跟他講哎呀!部長啊!你爲什麼賦閑 一個問題問叁次呢?這部長轉過身,我就是不知道才問叁次。統統不知道。您們現在就是這樣子。您們統統不知道。你問誰都是這樣子,因爲他沒有開悟,他也不知 道,問這個,不知道,問這個。。。你們能夠坐下來討論佛法嗎?統統沒有開悟,你怎麼討論佛法呢?是不是?統統不知道,沒辦法的。
底 下,無造作,無是非,因爲你有相,才有是跟非,衆相本來就空,畢竟空,哪有什麼是跟非呢?注意,沒有是非,是不著是非,不是沒有是非。是:是非清清楚楚, 但是絕對不隨之起舞,哪個人好,哪個人壞,哪個人對,哪個人錯,哪個人善,哪個人惡,悟道的人清清楚楚,但是就是不會去傷害衆生,因爲他同時超越。他在 講:清淨自性是沒有這些的。所以,你不要看,無是非,那麼,大徹大悟的人,就沒有辦法判斷是非善惡了?錯了。悟道的聖人,是非善惡更清楚,更懂得因果的可 怕。無取舍,爲什麼?取是生滅,舍也是生滅,我們要的,愛的就取,不愛的就舍,這個就是衆生啊!可是,清淨自性裏面沒有取跟舍,因爲取是生滅,舍是什麼舍 呢?不要的,趕快把它放掉,舍。或者是說:布施也是舍,但是執著。有一次,我到某某地方,某某一個道場,這個道場剛好在做佛事,做佛事,要有一個有身份地 位的少奶奶來,搞了一堂佛事要四千。結果因爲這些法師很忙,這個少奶奶大發脾氣:錢給你賺,你還不要,出家人怎麼樣。。。就開始造口業,因爲她不懂佛法。 所以,她就認爲:我拿錢來,然後,請你們和尚替我念經,我就能得到消災。然後,隨性而發,少奶奶的脾氣這麼大!是不是?這個就是嚴重錯誤曲解佛教,以爲拿 錢請人家誦經消災,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成果,錯了!那你就說:慧律法師,那所有的法會都不需要了?都多余了?也錯!諸佛菩薩只能給我們增上緣,能消災不能消 災看自己的心。在座諸位,如果有一個人,拿了很多的水果來供養,很多的花來供養,可是,他的口業不清淨,哪一個人都得罪了,跟另外一個人,他也沒有錢買 花,也沒有錢買水果,可是他守口如瓶,內心清淨,安貧樂道,他絕對不造任何的口業,不謗叁寶,諸位,少奶奶出了四千來誦經,跟一個懂得佛法,無造作、無是 非、無取舍的人,哪一個人能夠消災呢?當然就是這個體悟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的人,他能夠消災,他沒有造惡業,他懂得內心裏面解脫。是不是?到處我們都 可以看到很多人拿那個香,一大枝香,那麼一大枝香,跪著猛拜猛磕頭。我昨天去大嶼山,就看到了他跪著,猛拜猛磕頭,求啊,開始念,求,有這個善良的心是很 好,至少心中有佛嘛,至少他不敢去做惡嘛!是不是,可是他不懂佛法,香是表示戒律,深信因果、持戒清淨就是等于點香,內心莊嚴,就是等于佛菩薩的供花供 果,要了解佛的用意。那你就說:那這些花、佛像都是多余的了?不,事相還是要如此,花照放,內心一樣解脫;花移走,內心還是一樣解脫。塵自生滅,自性不 動。花跟清淨自性了無關聯。你因爲花而快樂,你就會因爲花而痛苦。不斷無常,斷就是斷滅,否定因果叫做斷,這是外道。因果不滅的,所以不能斷。我們這個果 報你看,生老病死,分分秒秒都是連接的,因緣果報,不能說萬法畢竟空,就斷滅了這個因果的法則,因果的法則是很清楚的,是在每一個因緣果報的法則裏面,看 那一個動點的一刹那之間,去體悟到永恒,就是放下,體悟到真如自性,是這樣修行的,單刀直入。所以修行不限時間,不限空間,不限職業,只要你的職業不是傷 害衆生的,當下在因緣果報,男的、女的、只要你聽到佛法,那一刹那放下,恍然大悟:喔!原來我就是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無斷就是千萬要重視因果,因果 是不饒人的。造惡因不可能得善果,造苦因,也不可能得樂果。那麼,無常是什麼意思呢?常,他雖然心性是不生滅的,但是,也沒有一種所謂的永恒,無常:就是 果報還是存在。不能說:心性不生不滅,卻否定了這個果報身。身心是不二的。所以注意聽:在相上,我們來講叫做無常,在心性我們講常,諸位,那還是方便說。 無常當體即空,就是常。常起作用,就是無常,無常跟常,都是方便說,性相本一如,何來常無常?性相本來空,何來住不住?哪來的住和無所住呢?性相本來就是 一如,真如不立住,不立無住;真如不立常,也不立無常。所以,用生滅心,來聽最上乘論的,也會變成生滅法,難就難在這個地方。所以,什麼叫做無斷常?無斷 也無常,無取也無舍,無是也無非,這個無都要念兩遍,無造也無作,無造也無作,無取也無舍,無斷也無常。無斷就是:你不能斬斷這個果報;無常,也沒有說一 種東西叫做永恒,放下,那一念叫做永恒。什麼叫做永恒?是永遠放下那一念執著,以無所住,真如的清淨心,叫做永恒。就是心性不安立任何的觀念,叫做永恒。 真如自性本來就存在,不能起任何的知見,起是,起非,起取、舍、善、惡、斷、常,統統叫做生滅,統統不是真如自性。也無凡,也無聖,凡是觀念,聖還是觀 念。說:我修行聖道,那是方便說,本來無一物,哪有凡聖之別呢?經雲:非凡夫行,非聖賢行,是菩薩行。爲什麼要二個非字呢?第一個,第一句:非凡夫行,佛 的這一顆心,最上乘,不生不滅的涅槃妙心,不是凡夫所能體悟的,所能了解的,它是不可思議的,不生不滅的真如清淨自性,絕對不是一般凡夫所能理解的,叫做 非凡夫行。非聖賢行,也不能著一個說:我修學聖道,我修學賢道。因爲自性本來就空,安一個聖,一個賢,仍然是生滅造作;仍然是語言文字,仍然脫離不了凡 夫。自己說是聖,就是凡,無聖無凡無衆生。非凡夫行,涅槃的妙心不是凡夫所能理解的、所能達到的,因爲它是不可思議的妙境,超越一切意識形態、一切觀念。 我們看東西全部是用意識形態,用觀念,這是桌子,這是椅子,這是茶杯,觀念。。。我們從小讀書就是觀念,然後,死執這個觀念,又認爲是對的,非這樣不行, 跟自己觀念不同的,就說別人是魔。
廣欽老和尚說:要說自己是魔,不要說別人是魔。真正悟道,也沒有魔也沒有佛了,佛也是名詞,魔也是名詞,性相一如,本來畢竟空,哪有魔跟佛?佛魔一如。非聖賢行,就是清淨自性上,不能安一個聖心,一個賢心,那是對凡夫方便說的,要證聖果,證初果阿羅漢、二果阿羅漢、叁果阿羅漢、四果阿羅漢,那是對凡夫方便這樣說的,對究竟菩提的佛來講,沒有什麼這樣子的聖賢、凡夫之別的,所以在《金剛經》講,證裸的人,能說我自己證初果嗎?不可以,不也,世尊!證二果的人,也不能說我證二果,又著一個二果相,證叁果,也不能著一個叁果,證四果阿羅漢,也不能著一個四果阿羅漢。何以故?一切法本來就不可得,那是爲凡夫方便說,有初果,二果,叁果,四果,究竟菩提沒有次第的。道不屬修,亦無漸次。這個是《楞嚴經》講的。道不能用修的,它一定要用悟的,悟的意思就是說,一開始,你就要學習離相,如果你要執著,就執著這一句阿彌陀佛,內心徹底脫離一切相上的引誘、執著,才能夠體悟佛的那一顆心。但是,衆生哪一個不著相呢?所以,離一切相,是名諸佛,這個有多困難!是菩薩行,非凡夫行,非聖賢行,是菩薩行,是發大菩提心的人才能體會的,才能體會大道是怎麼回事。只如今,你只要注意現在,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爲什麼?妙用現前嘛!行:走路,身心,身畢竟空,心如如不動。住、坐、臥一樣,了悟萬法畢竟空,不可得,行住坐臥不可得,不可得中,如是得,不可得,如是行,不可得中,如是住,不可得中,如是坐,不可得中,如是臥,就是這樣子,應機接物,盡是道,一切的語言,都是涅槃妙心的作用,當你有大般若智慧的時候,你所講出來的話,統統是妙,不可思議的。是不是?應機接物,盡是道,看你會不會用心。道即是法界,就是畢竟空的意思,平等的意思。道即是法界,法界的前面,如果加二個字:平等法界,那就更清楚了。什麼是道,就是平等法界。所以,我們待人接物,都用平等的心,何等的幸福,何等的快樂!你不要看到一個官當得很大的來,就拍馬屁,逢迎;這個人長得醜陋,像乞丐一樣,你的內心裏面就産生了煩惱;趕快走,趕快走,見都不想見他。是不是?身體又有一股惡臭。諸位,這個不是佛的心!官當得越大,什麼時候下臺不知道?真的。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爲什麼叫做河沙?叫做無量無邊,這個無量無邊的妙用,是離不開平等法界,一真法界的。若不然者,雲何言心地法門?如果不是這樣,怎麼叫做心地法門呢?佛法是心法,你沒聽過嗎?雲何言無盡燈?燈是表智慧。又爲什麼能講:有無量無邊的智慧呢?是不是?我們要續佛的燈明,要無盡燈。一切法皆是心法,注意,一切法皆是心法,現在講迷了,迷了,叫做萬法唯心所造;悟了,叫做本如來藏,妙真如性。迷跟悟,佛看這個世間,跟凡夫看這個世間,是完全不同的世間。衆生看這個世間,認爲有東西可以追求,因此,他過得煩惱,痛苦,應付這個公關,這個應付完了,應付那個,疲于奔命,到頭來,雙手一擺兩頭空,棺材放進去,放一把火燒了,剩下一堆骨灰,爲誰辛苦誰忙,而佛不一樣,佛是閑人非等閑人,佛陀了知萬法畢竟空,菩薩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身心世界俱不可得,盡是生滅無常,統統是緣起…
《馬祖道一禅師廣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