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除了我們色身空,山河大地都是緣起,都是生滅無 常,沒有一法不空,人法俱空,俱空就是不可得,這個就是轉無等無上的大*輪。超于數量,數量,因爲你有執著一二叁四五六七。所以,一個大徹大悟的人,看到 十億跟看到十塊心情是一樣的。一個大悟人,口袋裏面放十塊錢,他的心情都一樣。十塊,就是這樣平淡地過日子。十億他也不會高興,因爲也知道這是生滅,帶不 走的,大悟就是有這個好處,口袋裏面放錢不這筆錢,都是解脫。我是比較希望放錢,放錢是做法寶。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這是站在世間的角度說 的,不是佛法。所以叫做超于數量,因爲數量是一種觀念,數量是一種觀念。所作無礙,事理雙通。
好,諸位看倒數第六行,如天起 雲,忽有還無,不留礙迹。這個天是指我們的心性,比喻我們的心性。起雲呢?種種的假相現前。這個天空呢,起這個雲,就像我們的真如自性,顯現在一切的假 相,這個假相有、無變化,但是心性不變化。心性裏面的雲有、無變化,忽有還無,但是虛空不留礙迹。猶如畫水成文,成文就是寫字,你在水面上寫字,在水面上 寫字以後,這水面會不會留下痕迹呢?不會。意思就是我們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是絕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執著、分別和挂礙的,猶如畫水成文,就是在水面上寫字, 不生不滅,是大寂滅。意思是說,我們用真如自性,見一切緣起緣滅,忽有還無的這些假相,不留礙迹,真如自性,本來就不生不滅,當下就是大寂滅。在纏名爲如 來藏,纏就是比喻煩惱。還被煩惱捆住的凡夫,那個佛性叫做如來藏。如來藏就是藏如來的意思。衆生都藏著真如自性,只是沒有顯現出來。所以叫做在纏名爲如來 藏。《楞嚴經》講的: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大乘起信論》也是用這個名詞。如來藏的思想,是大乘後期的思想,後期的大乘佛教,開展出來的 如來藏的思想。在纏名叫做如來藏,出纏名淨法身。什麼是佛法?就是要讓我們解脫。今天我們爲了要解脫,才要學佛。我們能像世間人這樣子嗎?迷迷糊糊生,迷 迷糊糊的老,迷迷糊糊的病,迷迷糊糊的死,繼續六道輪回嗎?我們要做這種人嗎?不,我們要做佛,要徹底地打破無明、煩惱,徹底地解脫自在,就是出纏名淨法 身。法身無有窮盡,若論法身的本體,是沒有增減的,叫做法身無窮,體無增減,大如同虛空,小也不容針,一個針頭也容納不下,小到這個程度。我們的本體,真 如本體,能方能圓,應物現形。面對一切的境界,物就是境界,就顯現什麼智慧。就運用種種的善巧方便的智慧,叫做應物現形。如水中月,譬如說你用圓形放著, 在圓形的器皿裏面,器皿裏面,就顯現月亮。方形的、叁角形的,只要有水,放著,天空的月亮就顯現,月亮只有一個,我們的真如自性也是這樣,絕對的真如自性 就是一個,禅宗所講的一,跟世間人所講的一,大不相同!禅宗所講的一,叫做絕待,叫做絕對;世間人所講的一,一二叁四五,叫做觀念,觀念。
現在要開示一下禅宗的問題,一加一等于多少?大家都知道等于二,一從哪裏來?爲什麼靜靜的?一從哪裏來?這個就是佛法,一從觀念來,一從假設來,一從數量 來,一從習慣性來,我們習慣這樣的假設,我們習慣這樣子的角度。譬如說:這是一條毛巾,這是一,叫做觀念,把它拆掉,全部都是絲線,不複存在,一的觀念破 滅了,當體即空。毛巾,當體即空,沒有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那叫做觀念、意識形態、慣性、假設,一就是假設,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也是個觀念,所有地球 衆生都活在自我意識,活在自我觀念,而捆死解不開,捆和死死的,解不開。這樣叫做對,這樣叫做錯,我就是對,你就是永遠不對。要跟人家講話,一定要遵守幾 個重大的原則,不然你跟衆生相處很困難的,除非你大悟。沒有大,沒有小,你要跟衆生講話,要遵守幾個原則:你大我小,你善我惡,你是我非,你好我壞。諸位 我們一定。。。學禅宗的人,一定要懂得老二哲學。什麼叫做老二哲學呢?就是永遠不要排第一,才不會受到攻擊、傷害,那個搶第一的,出盡風頭的,就是要下臺 的時刻到了。真的!我在禅宗裏面體悟也滿深的。有一次,我跟廣化律師去應供,那個時候廣化律師去應供。去應供呢,結果這個攝影機、信徒一看,廣化律師、慧 律法師來了,大家的焦點就變成放在我們的身上。廣化律師因爲持戒律持的非常嚴格,那時候,我年紀還輕,扶著他,人家就說:慧律法師,哇。。。然後,很有威 儀的這樣走,變成衆人矚目的焦點,其他的法師怎麼看,我不知道,因爲大家信徒一直擁護、一直贊歎,然後要供養,變成一個焦點。後來,我學到了,那一次的經 驗我學到了,老二哲學。後來,我開始不喜歡在很多的大和尚、名人的面前出現,盡量不要,我不希望變成一個焦點,你也不要一直特別的恭敬,我不希望變成一個 超級的明星一樣。啊!慧律法師來了!好像在叫什麼?哪有叫這樣子的?這是什麼呢?電影明星,超級明星。後來我就不敢去參加,也不要搶盡人家的風頭,你們有 名,你們出名,我喜歡默默地排老二,叫做老二哲學。我喜歡默默地幹,搶盡風頭就是不好,我告訴你我的哲學就是很有效,後來,我體悟就越來越深,有一次在某 一個道場,那時候,廣化律師已經往生了,某一個道場,某一個地方,要去講經說法,碰到一個大和尚,大和尚非常慈悲,結果一堆信徒,搶站要供養慧律法師,要 頂禮、下跪、然後就是要問問題,就擠成一堆,你就知道佛弟子是很熱誠的,我們就是很高興的。來我們就是。。。旁邊,他那個大和尚,老和尚旁邊的侍者,講了 一句話:哼!遠來的和尚會念經?我回過身來,轉過身來跟他講:我不是來念經的,我是來講經的。所以,你看,出家修行,沒有到證聖果的,那一種心就是解不 開,沒有那麼簡單,你要這是嫉妒嗎?沒有什麼好嫉妒的啊,萬法畢竟空啊,我的責任就是要來弘法的啊!是不是?我們要憐愍他們的觀念。因此,我就不再搶人家 的風頭,我懂得我退到第二,這是我體悟出來的老二哲學,你記住!在一個團體裏面,搶盡風頭的人,傷害,那個人會是最大,真的,不騙你的。越高的,子彈打得 越快,越快死掉。像我這麼矮的,子彈打不到。真的,人要懂得老二哲學,要懂得退讓,懂得謙虛,懂得包容,有榮耀,快樂是從分享開始,心痛是成長的開端,一 個人不懂得心痛。。。每一個創傷,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心痛是成長的開始。我們一定要經過種種的挫折,師父我五叁年的,一九五叁年的,我就喜歡退居老 二,什麼都是你最大的,你最好了,你是好人,我是壞人,你老大,我是老二,你好,我壞,你善我惡,你是我非,統統退讓,你要的統統給你,我喜歡默默地耕 耘,我比較喜歡做這種默默耕耘的,在講堂好好地講經,把它製成錄音、錄影。對不對?所以你們在大場面裏面,都看不到師父的身影。在大場面裏面。當然佛教都 像我這樣子也不行,以後大和尚大家統統不出來,都躲起來,那佛教不是完了嗎?也不行的,也不可以的。我發現的,懂得退讓的,傷害會比較少。所以,我們在團 體裏,縱然你很有才幹,很有能量,很有能力,記得用詞要懂得謙虛,懂得退讓、懂得包容。沒有一個人喜歡聽那種狂妄的,對方狂妄的語言。
我們見了真如自性,萬法平等,跟衆生相處,記得要退讓,但是有時候不能退,也不能讓。弘揚正法,不能退、不能讓。是不是?孟子講:大丈夫舍我其誰?就是要這樣子的,有這樣子的功夫。所以弘揚正法,不落人後,我們有這個能力的話,諸位也聽得法喜。因緣如此嘛!
底 下說:滔滔運用,不立根栽,滔滔就是水勢盛大,而奔流不竭,滔滔大浪,是不是,運用。不立根栽,這個栽呢,就是定位的意思,定位就是一切法的意思。不盡有 爲,不住無爲。盡,諸位要做一下筆記,盡就是壞,不可以破壞因果的有爲法則,就是不可以違反生滅因果的法則,叫做不盡有爲。意思就是:你在因果有爲的法則 裏面,你就是要種好的國,修好的緣,得好的果,就是如此。不能只有講:一切法本來空啊,負什麼因果?胡作非爲?那糟糕了!悟道的人,更懂得因果的可怕。種 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你不怕嗎?我是很怕的呀,是不是?叫做不盡有爲。這一句話也可以就是說:我們就是要下來度衆生,這句話也可以這麼說。不盡有 爲,不可以壞有爲之相,就是要度衆生,該做的就是要做,該盡義務的就是要盡義務,該負起的責任,就是要負起責任,不能講空。但是,一切的造作,都是畢竟空 的本體,也不住無爲,也不住執著,我是無爲。不盡有爲,不住無爲,有爲是無爲家用,家用就是妙用。有爲當體即空就是無爲;生滅當體即空就是不生不滅,萬法 總是生滅無常,如果你體悟到:原來萬法本來就是不可得,一切都是妄想、顛倒,在執著,在作祟,今年盼望明年,中秋節快到了,您們有什麼打算嗎?中秋節過 了,農曆年快到了,你們有什麼打算嗎?農曆年過了,端午節又快到了,衆生就要借這些節慶來過日子,要不然,日子怎麼過?修行人就不需要這樣子了,所以,衆 生很多事情都是很沒有意義的。像那個金氏記錄,做一個餅那麼大,然後,才切成幾塊大家吃,你頭殼壞掉嗎?是不是?搞一個披薩,比賽,他就是要搞一些花樣, 搞一些名堂,要不然,他日子怎麼過呢?搞一些花節、選美,還有那個大胃王比賽,日本人常常得第一的。什麼東西。。。您們在中國大陸不曉得有沒有看過?比賽 吃東西的,我說不噎死才怪呢!慢慢吃有什麼關系呢?一二叁,不見了!我們祖師規定我們吃饅頭還要這樣子,我們是。。。行、住、坐、臥,什麼行如風、立如 松、臥如弓,坐如鍾。吃饅頭,我們戒師,還說饅頭不能用塞的,還要撕…
《馬祖道一禅師廣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