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示才能得到我們的本性,「若自悟者。不假外求。」如果自己悟道的話,就不必借重著外面。
「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方得解脫者,無有是處。」這一句講的太好了,我看到這一句馬上開悟 ,小悟啦!小悟。你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你不可以往外求,往外求。我們佛教徒一天到晚,那邊是開光啦、那邊是破土啦、那邊是法會啦,搞的暈頭轉向,然後他就對外面人講:哎呀!要是無寺廟,窮人不能拜佛,人家問:爲什麼?每間都要錢。我什麼時候要你的錢啊?錢在你口袋裏,我們若是沒有兩把刷子,你肯拿出來嗎?是啊!我們沒有兩把刷子你要把錢拿出來嗎?那不是這樣子的啦,錢在你的口袋裏面,你可以不要拿出來嘛,我沒有叫你拿出來嘛,師父我沒有錢。你沒有錢也可以拜忏,你可以跟在後面拜啊,沒有說一定要錢的呀,錢錢錢,多現實啊!對不對?我們文殊講堂不會這樣子的。我們今天就是跑道場跑得太多,我告訴你,聰明的人不會這樣,他知道這是個善知識,他就盯住了,逃不掉的!跟你一世,跟你一輩子,就這樣子,人家跟善知識是這樣跟的啦,不是像我們現在學道的人,來到師父的面前:師父你幫我剃度。我問:幹什麼?圖涼快嗎?來了我也不知道你是何方人物,那也不知道你這個人是什麼根器的,對不對?你能不能忍耐,突得破這個欲望的束縛 , 會不會這個到半途而廢,是不是?還有的人說:師父!人家說師父你很有修行,我這個孩子才剛五歲,很適合從小就做小沙彌,讓你來教他,我說:那太辛苦了!我還得買電動玩具給他打。那太辛苦了、太辛苦了!師父!要跟你出家有什麼條件?很簡單!第一、當兵回來。第二、叁十五歲以下;第叁個、高中畢業,高中以上的程度,高中以下的免談。有人說:師父你有分別心。不是分別心,因爲我不是廣欽老和尚,學曆高的我教起來比較不會費力,對不對?我還要從,我還要從 b p m f d t n l 跟他教起。慘了慘了!那怎麼有辦法呢?高中以上畢業的,再有就是四肢健全。頭腦不可以簡單,頭腦簡單就完了,頭腦太簡單他不能修行了,是不是?智商,智商也不能要求太高啦,智商像我這個一百五十四的,大概很難找到這個,也不能栽培。智商應該九十就可以了,九十就可以了,預官考得上都可以啦,預官考是九十啦,這是跟我們出家的。再來的話,我講一你不能二,必須要按照我的方法,然後我尊重你的發揮,我尊重這個人的根器,但是要按照我的方法,一天上課幾個鍾頭,在這裏自修,不可以在寮房自修。我們去忏雲法師那邊修行,你要去寮房自修,慘了!忏公就叫你來大殿打瞌睡都沒有關系,睡覺就要在大殿,就是不准你到房間去。我說:師父你爲什麼不准我們到房間去?他說啊:到房間去啊,我們看得太清楚了,到房間去本來是趴著休息,後來一醒過來在床鋪上了!這個衆生啊,就是劣根性太重,你做師父的人不盯他,他在房間久了,看了二十分鍾就;哈、哈 ... 明天再補吧。明天再補吧,每天都在補你知道嗎?我說忏公真的很厲害,這個人性弱點他抓得很清楚,我以前被他磨練得很亮啊,我現在啊很會磨人了,我現在有一套了,從忏公那邊出來的,磨徒弟是很有辦法的,來的人都要叫他不亮也光,不要成就就別來,要就來到我這個地方。有沒有男衆要出家的舉手,要跟慧律法師出家的舉手,業障!沒有一個,慘了慘了慘了,這真是很慘了!佛教沒希望了,到我這一代斷絕了,可見出家有多難,所以你們要恭敬出家人就是這樣子,好!
底下,「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無有是處。」我們希望從外面得到解脫,無有是處,根本不可能!爲什麼?「自心內有知識自悟。」我們自心裏面有善知識,自己去悟,你的本性就是你的善知識,你要去悟,所以說希望從外面得到,那不是辦法,我們內心裏面就是善知識。
「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這一句話就是一言道盡我們修行人的通病,若起邪迷,我們一天到晚只找師父要加持,只找金剛上師要依靠,說這臺灣省有一個女子出家,她說她眼睛一看,馬上可以成佛,可以超度他幾代的祖先,你看她是不是神經病!成佛不可以從外而得來的,那裏是眼睛一瞄馬上成佛,又不是斜視,眼睛一瞄就行了?所以這個邪知邪見是肯定的。
「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刹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如果你了解我們的本性,你一開悟馬上就到佛的境界。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叁昧;般若叁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爲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于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叁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我們用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裏面沒有煩惱、外面不執著,內外清清楚楚!如果你了解本性,當下就擁有無量智慧,當下就無所著,當下就是悟空,當下就了解無常,你就會解脫。就馬上得到大智慧正定,這個大智慧這個正定就是般若叁昧即是無念。就是沒有任何妄想,無念就是聖者來講,沒有凡夫的念頭,無念就是沒有凡夫的念頭。用就遍一切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也不執著一切處。只要你清淨我們的本性,把我們的心放于絕對的清淨,使我們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出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統統無所著,就沒有雜亂。來去自由,完全無所障礙,那就是般舟、般若叁昧。自在解脫,這叫做無念行。
底下一句就是修行的錯誤,「若百物不思」就是什麼都不想,像死人一樣的,把這個念頭除掉除掉 ... 這就是法的束縛。這句話你一定要弄清楚,意思就是說,百物不思是什麼都不想,那就變成外道了,當令念絕,就是變成無想的外道了。意思就是說,我們雖有想,但是念念都是自性,我們是無想,是因爲我們沒有凡夫的想,我們雖有想,但是我們所有想都是本性。所以若百物不思。什麼都不想,當令念絕,當令我們的念除掉,既是法縛,這個就是法的束縛,就落入邊見。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識,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們,于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人,究竟無益。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善知識,吾有一無向頌,各須頌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聽吾頌曰:】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當你悟道無念,就是一切無所著,一切無所住,一切都是空,一切是無常,當下頓悟空性。神通自在、智慧自在,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
「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你悟到這個無念,你馬上見到諸佛的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我們後代啊,我們現在就是唐朝以後的後代。後代得到這個頓教法門,通見就是看法相同的,通行就是修行相同的,發願受持,要好好的誦《六祖壇經》所以我告訴諸位,你們回去,要把《六祖壇經》這一部經典,從頭到尾看得懂、看不懂不管,不懂的要好好的看注解。最好不要看注解,每天都誦、每天都誦、每天都誦、 .. 誦一品、二品、叁品、四品 ... 你這個本性啊:你沒有聽過古來高僧大德講過一句話嗎?誦《壇經》百遍,雖不悟亦得受用。就是你誦《六祖壇經》一百遍,你不會開悟也很受用,也在人世間你就活得很灑脫,修行也活得很灑脫。
「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就像事奉佛啦,你終身用這樣子不退,不退轉,就是要有志氣啦,定入聖位,一定是成聖成賢。
「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從上以來,從以前到現在,必須要吩咐下去,什麼是頓悟法門,不得隱其正法,不得隱其正法,就是隱藏啦。
「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人,究竟無益」如果他是看法不同、所作所爲不同,在別法中,譬如說修天臺、修華嚴的啦,就不要傳付這個,那麼損彼前人就是說對前人不恭敬,因爲前人是講頓悟法門,你把這個傳給傳天臺的,根本牛頭不對馬尾嘛,他根本不想修禅這個方面的嘛。一點好處都沒有。
「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恐怕愚癡的人不了解,誹謗這個頓教、頓悟的法門,百千萬劫斷佛的種性。
「善知識!吾有一無相頌,各須誦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意思就是要修、要悟,但如果不修、不悟,只有記他的話,沒有什麼益處的。
【聽吾頌曰: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淨至無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叁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生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闇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 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
《六祖壇經(第二品)隨緣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