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講見性的問題。世間人他不開悟的時候,他就不了解本性。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這就是不開悟才會講這樣子講,難道說我不思就不存在?中國人講:念茲在茲,那麼如果不念呢?你在不在啊?這個統統是我們意識上的型態,所産生的一種世間人的看法。說;我思故我在,當我思惟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就會注意到它,我們講:念茲在茲,我想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就會特別的注意它, attention or be careful 。佛法就不是這樣講了,佛陀他是講:我覺故我在,我二十四個小時都是自己,都是存在的。他們是我思,那麼思就是意識上的推論,他是一種透過我法二執裏面的意識狀態講出來的,所以世間的任何一門學問,都沒有辦法跟佛法比較,沒有辦法!世間再深的學問,就算我們的易經,兩極、四象、八卦,無極,太極生無極,太極,兩極、四象、八卦,那無極是什麼?陰陽、兩極,那無極是什麼?混沌未開,那是什麼?那也沒辦法解釋啊。老子的老莊哲學思想,因爲有長就有短,他用茶壺,茶壺空間愈大,裝的量就愈多,房間愈大,裝的量就愈多。老莊的這個比喻,它並不是本性的東西,老莊的比喻只是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一個人的胸量放大,就像茶壺愈大,裝的東西愈大,那麼這個房子就愈大,就是容納的人就更多,我們的心量愈大,容納的人更大,是沒有錯!但我問你 :你要大到時候什麼啊?你無量無止境的虛空,你沒有辦法用比喻的,所以佛講這本來就沒有,一下子就進入絕對的狀態,這本來就沒有的,無是最大的,你說榮總多大?很大很大就是表示還有人比它更大,就不能進入絕對狀態了,榮總已經很大了,很大就是從比較才叫大,有小醫院才有大醫院的啊,所以在這個大跟小裏面,只要有任何比較的對立法,永遠會推論當中,它一定要落入哲學上的是嚴重錯誤觀念的,我們人就是用這種意識觀念在生活,所以我們一直被拘縛。
當醫生的人,不錯!條件很好,那換句話說,意思就是還有比醫生更好的,永遠不能進入絕對的心靈狀態,那永遠不能夠開悟,永遠不能夠解脫,絕對沒有辦法!不經過任何比較的東西,存在于絕對的東西,不經過任何思維的,當下就是,那個就是我們的本性,沒有任何的比較,因爲所有的比較都是對立,所有的對立都是束縛,所有的束縛都是變成我們的牢獄,因此我們就生活在一種二元論的對立存在性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超越。釋迦牟尼佛他就告訴我們,我們要悟到本性的時候,眼耳鼻舌身意所見的當下,證悟無生,那就不來也不去,沒有所謂的這個意識的執著,沒有所謂的名言:沒有所謂的界線:沒有所謂的時間跟空間,當下就進入絕對的狀態,那最大了。所以我們的意識領域啊,如果要升華到最高超的境界,必須要悟,一定要悟,悟到什麼?悟到空,空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本性,本性就是什麼?擁有大智慧,大智慧能夠支配我們的理性,理性支配我們的感性,唯有從這個空性下手,證悟到無常,無自性,緣起無自性,這是我們真正的東西,學佛就是要找這個東西,學佛學佛你找不到這個東西,“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你不了解這個本性的東西,你學叁十年,不要說叁十年,你學了一百年都沒有什麼用,你學了叁十輩子,千百萬億劫都不可能開悟、不可能成佛,爲什麼?你要找得到關卡,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你不了解本心,就是我們的本性,不了解我們本性的東西,你學什麼佛法?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我們的本性嘛,就是我們進入絕對狀態的領域嘛,是最重要的嘛。所以說:我思故我在,這個不開悟的人講的話,要講:我覺故我在,我們覺悟了、悟道了,所以我永遠存在。你動跟不動,或者是意識、無意識狀態,統統是清清楚楚的。好了!
我們應當用我們的大智慧,來打破五蘊煩惱塵勞,什麼叫做五蘊?「蘊」就是聚積的意思,集合在一起的意思。我們這個身體是集合五種東西構成的,集合那五種東西呢?色,色法,就是我們這個色身。這個色法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的四大,我們的四大,地、水、火、風,地、水、火、風就是這個色法。那麼這個身體,你除了找到這個固體的東西、液體的東西、氣體的東西,還有溫度以外,那就找不到第五種東西,所以「色」五蘊的第一個,蘊就是色蘊。受,就是我們的感受,英文叫 feeling 感覺、感受,我們的感受往往一種錯覺,跟嚴重的錯覺,好的我們接受,不好的我們就憤怒,而且不好的我們就排拒,在內在裏面産生一種自我的這個牢獄,我們強烈的分別,變成一種好的我們貪執,不好的我們就排斥,就變成說內在裏面永遠不平衡,那麼內在裏面永遠不平衡,就會産生一種煩惱。所以說釋迦牟尼佛講:修行要用柔軟心,這個講得太好了!柔軟心就是對衆生要慈悲,慈悲是十方叁世諸佛度衆生的根本,慈悲的根本就是柔軟心,就是把我們放柔和一點,殺氣、攻擊性不要太重,所以我們對一切事情的感受就會比較美好一點,這個感受對我們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學佛應該正受,正知正受,就是對某一件事情,我們正確的來接受,可是我們現在都是不正確的接受,不正確的接受就是說,我們對某一種事情,産生透過主觀意識,列定一個標准,與我們標准不相同的,馬上産生攻擊性的東西。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衆生,有辦法突破這個主觀意識的強烈對立的,沒有辦法!所以他這個感受就是特別的自私,縱然有一點點大公無私的感覺,可是我們冥冥當中還存在著一個我執。爲什麼?由我們這個國家就可以看得出來,每一個國家都可以看得出來,我愛我的國家、我愛我的民族,就是愛我的國家、愛我的民族,那其他的民族呢?那其他的民族怎麼辦?所以國家與國家的戰爭。國家只有一個大的自私的範圍,社會是小型的自私,家庭就更小型的自私,每一個人叫單位自私,這統統是自私的分身,沒有什麼好談的,世界本來就沒有公理了,談什麼公理啊?這都是一樣的啦,只是一個自私的範圍,個人自私範圍小:家庭的自私擴大; society 就更大: country 這個就更大,爲什麼?它建立的觀念就是一個「我」,這個「我」你說你大公無私,對不對?一樣的道理嘛,你就是建立一個全世界的人,那外星球來打仗,你還是一個大我,還是一個國家、一個全世界一個「我」啊,你這個「我」還是突不破的。所以我告訴諸位,世界上只有一種人是最偉大的,那就開悟的人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這種開悟的內在裏面的安詳,對世間的感受,這種感受,統統是那麼美好:統統是那麼安詳:統統是那麼自在的,永遠是那麼的慈悲,就是超越一切的國籍。有一次有一個乞丐來,他是不是佛菩薩化身的我們不知道啊,他身體很髒啊,跑到雷音寺來的時候跌倒了,來的時候,我就走過去給他抱起來了,他那個唾液啊,這個整個嘴巴流出來的膿啊,口水沾得滿身,很惡臭,其他人都跑得沒有半個,不敢去碰他,不敢去碰他,他太髒了嘛,只有我們這個人,我們這個人笨笨的,我覺得他也是人、我們也是人,沖過去就把他扶起來,那口水就流流流整個袈裟,回去的時候還拿錢給他,等一下一出去找,找不到這個人,不哓得是誰來的,也不知道啊。所以我常常想這個,是不是阿彌陀佛化身來測驗我們的道心的,所以我常常想:哦!連上廁所都要注意,也許阿彌陀佛化身來小便也不一定,真的啊!你怎麼知道他是不是阿彌陀佛來的?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他是那裏來的、那一道來的。所以我勸告你們,你把每一個患者,都當作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來試探我們的道念的,那你會對他很恭敬的,你不知道他是不是啊?這阿彌陀佛來化緣,來到這個地方,假裝一個胃腸病,或者是頭痛,你給他治療治療,哎呀!醫生啊, 林 醫師!我的頭痛得不得了,你煩都煩死了!他本來要接你往生的,來試試看,考試不及格!完了!這考試不及格,那本來這個 esamination 這個考試要 pass 過去了,來試試看我們 林 醫師的慈悲,哎呀你看!他只對慧律法師恭敬,你看!我阿彌陀佛現前他都不知道,不能往生,完了!這下子就完了、慘了!所以說我們務必要把每一個衆生都當作是阿彌陀佛來。真的,我這個人就是有這一點比較了不起的地方,我這個人不敢看不起人家,我很怕他是觀世音啊,萬一有一天我要往生了,那慘了!所以我把訓練到什麼?訓練到每一個都是菩薩,都是菩薩。有雷音寺那一次經驗,我跑到山下去再拿錢給他,他怎麼沖的那麼快呢?不見了!速度怎麼會那麼快呢?也不知道他是那一道來的,可是再怎麼找,找不到,再去山下問,說沒有這個老年人從這裏走過,沒有一個看到,那麼多人沒有一個看到,那就不曉得是什麼的,也許是高等動物啦。所以我一直勸告諸位,務必要恭敬每一個衆生 , 身體發臭的、爛的,你都不能看看不起他,那一天考試不及格了,糟糕了!往生就有問題了。所以說這個感受,我們一定要慈悲,受、「想」的話,我們要正確的知見,正確的知見,「想」要正確的知見,色、受、想,就是我們的這個思想 idea 我們講理想、理想那個「想」,那我們這個「想」這個很重要!我們對一個人,如果長時間的懷疑的時候,我們會産生一種偏頗,判斷錯誤,我們人很容易受影響的,真的!我沒有騙你的。今天啊假設我們講經講到一半的時候,有一個挺個大肚子的來,沖上來就:慧老!你真是沒有良心,看看我的肚子!哼哼哼!好了!那你們會怎麼想?我們這個「想」很容易被這個世間的假相,很容易錯覺。那你就想:這不可能啦!對不對?第二天啊,她又挺個大肚子來,同樣一個人,她敢死隊,她不怕英國(因果)她只怕美國跟蘇聯啊。挺個肚子來:慧老!你做何感想,你有什麼打算啊?第二天你的感覺就不一樣了,再震動就會想說:真的會有這種事嗎?第叁天她再來的話,你…
《六祖壇經(第二品)隨緣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