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于世間人講經,所講的都是勸善而已,沒有道可言。 道是要離相
寂靜才能叫做道,能令我們明心見性的才叫做講道、弘道。 如果只是叫人吃素、持戒、拜佛等等,不能讓人大徹大悟,那也不能算是講道。所以世間人長篇大論,只能說是勸人做
善事,勸善而已。我曾經看到電視上有一些人在講經,有居士、有自稱法師的,但是聽下來發現都是重複的東西,繞不出勸善的圈子,怎麼能做到單刀直入地談悟入本性上的東西
?只能算講善,沒有道可講。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是有《金剛經》,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
【 當知此處,即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
爲什麼是塔呢?這表示,明心見性的人即等同于佛塔。即爲是塔,因爲這本經就跟佛一樣,能使你明心見性。所以有經典之處,有因緣就會有人能明心見性,所以就等同于佛塔。
【李文 會 曰】 「 『在在處處若有此經』者,一切衆生,六根運用,種種施爲,常在法性叁昧之中。若悟此理,即在在處處有此經也。『一切世間』者,謂有爲之心也。『天人
阿修羅』者,天者,逸樂心;人者,善惡心;阿修羅者,嗔恨心。但存此心,不得解脫。『所應供養』者,若無天人阿修羅心,是名供養。 」
逸樂心,放逸的心。沒有凡夫的心,沒有六道輪回的心,這才是真正的供養。
簡單來說,此處是佛贊歎《金剛經》,爲什麼佛一直贊歎《金剛經》?因爲這本經是教你明心見性,這樣豈不是意味著明心見性才是成佛的根本?!你看對佛對這本《金剛經》的
贊歎到了何等的程度——不可說的功德、不可稱量的功德、我若具說會令你狂亂的功德……十分令人很震撼。佛在別部經典裏不曾這樣說過,爲什麼? 這部經講明心見性,這樣豈
不是意味著明心見性是當務之急?! 你縱然不能明心見性,只一味認真念佛,對于本性的東西也還是要了解,你現在不學,到了極樂世界也是一樣要學。 你到極樂世界,大徹大
悟,明心見性了,這跟本性不是一樣嘛?跟佛講的《金剛經》還是一樣的。《金剛經》裏的法就是極樂世界的法,佛佛道同嘛,講本性的法門,都是相同的東西。所以《金剛經》
地位之重要,正因爲諸佛以般若爲母,而《金剛經》正是講般若的思想。
「 『即爲是塔』者,解脫之性 , 巍巍高顯。故雲:即是塔也。『以諸華香而散其處』者,當于解脫性中,開敷知見,熏植萬行。 」
開敷知見,開佛的知見。熏植萬行,熏爲熏習,不壞事相地修行,熏植萬行就是說雖然明心見性,了解本性的東西了,但是你還是要培福,還是要去修六度萬行,還是要弘法利生
。雖然說法度無量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可度,但還是要度。
「 即法界性,自然顯現。 」
法界的本性,自然法界性,自然地顯現。什麼叫法界性?就是無量無邊的智慧跟福德。法界,就是我們本來的法身。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 複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
這一段說明,今生讀誦《金剛經》的人,卻有病苦、貧困、下賤,這是因爲前世的罪惡本該墮叁惡道,今生會受人輕賤、被人糟蹋,也正是因爲前世的業。而誦《金剛經》之後,
他的宿業就能消滅,將來還能得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簡單而言就是,我們今生若是誦《金剛經》卻還是有種種業障,受別人恥笑等等,這就是在消我們的業障。雖然誦了《金
剛經》,還是受人輕視,這是前世的罪業致使的。
【李文 會 曰】 「此謂若人受持讀誦此經,應合得人恭敬。今複有疾患、貧窮諸衰。」
疾患,就是生病。貧窮,太窮的人,連叁餐都難以溫飽。人要是遭遇到貧窮,那是很悲哀的,所以佛陀說「貧窮學道難」。
要講對金錢看得開,說真的,目前做到的沒有幾個人。上次一個辦雜志的人來,見到師父時頂禮,哭得非常傷心,說他現在爲了辦佛教雜志心力交瘁,因爲佛教界都不重視文化事
業,他的意思是希望師父能幫助他。我告訴他這是常住的東西,也不能隨便動用。他說:「我知道!這是十方常住的錢,我一定會首先考慮這一點。」再叁請求。我又去向他們的
一個記者求證,看看錢借給他到底有沒有問題,那人滿口答應說沒有問題。然後就開了借據給我,我把現金借給他。
本來是開叁百萬的借據,後來償還了兩次總共一百萬,可是還欠二百萬的時候,他就宣布倒閉了!借錢的時候是哭喪著臉,說他是知道因果的:「我是一個受菩薩戒的人,絕對不
敢侵損常住一毛錢。」講得讓你非相信他不可。佛陀常說要慈悲喜舍,何況這是爲佛教文化做事,怎麼會吝惜這一點錢呢?如果這幾百萬真能幫助他,就該拉他一把,這也是一種
功德。但是事情終于沒有辦法,還是倒閉了!所以人若遭遇到貧窮,往往就沒什麼廉恥了。
我們人有錢的時候,口氣很大:我怎樣怎樣,我如何有志氣……我告訴你,在你很窮的時候,就是有志氣也伸張不起來,別人叫你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根本沒辦法。像我讀大學
的時候沒錢,家裏一個月寄一千元來,既要買書又要應付生活,壓力很大,只得去幫人家撿木柴掙點生活費。不過不是撿大木,而是撿小枝的,幫人家整理柴火。那時候我已經教
書了,是幫一個學生的家裏做,他們都叫我 林 老師。學生一家人很舍不得,他母親受菩薩戒,對我很好,實在是非常照顧我,可是我心想:我到這裏來工作賺錢,若是沒有好好
幹,實在是說不過去,所以就很認真地做。一天一百一十元,我記得很清楚,從早上就開始去做,整理柴火一做就是一整天。
人要是被錢逼到走投無路,再下賤的工作都會做,叫我去倒馊水我也肯去,不然怎麼辦?後來又去做家庭教師,很不幸的,碰到一個最難教的,腦筋有一點癡呆。我教他:「除以
一百,就是等于乘以一百分之一。」他說:「老師!爲什麼?」我說:「還是留給別人教吧,一個月五千元我不賺了!」沒有辦法,人傻愣愣的,教了老半天也教不會,爲賺這五
千元,教得我氣死了。還沒把他教成功,我就先往生了。
所以,人在得勢的時候,或是有錢的時候,口氣總是很大:我一定不會怎麼怎麼樣。我告訴你:等你貧窮的時候,你就一定會怎麼樣怎麼樣了,再下賤的工作你照樣會做(只要不
偷不搶就好),不然能怎麼辦?沒辦法!
你們問師媽就知道,從前我們家境最可憐的時候,臺風一天過去之後,就到處去找哪裏有淹死的雞鴨,然後撿回來剁一剁,再用油炸去掉腥味就開始食用。不管是死雞、死狗或是
死豬,都是些腐爛發臭的動物屍體,照樣拿來吃,不然怎麼辦?
那時候還撿過破銅爛鐵、撿過廢紙。撿廢鐵時,我就看到人家養的鴨子在吃綠色的浮萍,因爲放浮萍的盒子是鋁片做的,雖然賣不了多少錢,但是因爲撿不到東西啊,我就想:反
正鴨子只會吃,它也不知道,也不會抗議。我就將浮萍倒掉,把鋁盒子踩破,拿了就跑。後面就有個四十幾歲的人從裏面罵著追出來:「你這個臭小子!那是我養鴨子用的,你也
敢偷!」我就趕緊溜掉了。所以說沒犯過偷盜?其實還是有啦,沒辦法呀!撿不到破銅爛鐵就賣不到錢,沒有錢啊!
說到貧窮的經曆,真的足以演上好幾部電影。小時候家裏很窮,我中午就去第九水門撿廢紙。先拿一個大的紙屑箱放在那裏,然後再背個小一點的籮筐到處去撿。因爲背不動大的
箱子,就背個小的籮筐,籮筐背起來比我人還高,因爲我長得矮,從後面看就只看到一個籮筐在動,看不到前面的人。沒辦法啊,就這樣背著籮筐到處去撿廢紙。後來走到中央市
場的時候,時至中午卻沒飯吃,肚子又很餓,不知道該怎麼辦,就開始想辦法了。我的同伴中有一個阿雄,阿雄的手腳比較利落,體型跟我差不多,比我矮小了一些,不過他跑得
比較快。他說:「益謙(我的俗名叫做益謙),中午怎麼辦?」我說:「我也不知道,你想想辦法好了!」他說:「我想不出來,你的腦筋比較好,你忘記人家都叫你天才嗎?」
我說:「對哦!不然這樣好了,你去偷一些龍眼,然後拿了就趕快跑!」他說:「這主意不錯!」「我呢,就跟在你後面,你邊跑邊故意讓龍眼掉下來,要故意讓龍眼掉下來,聽
懂了嗎?」他說:「知道了。」然後他偷了小販一串龍眼拔腿就跑,我就大喊:「老板!他偷拿你的龍眼!」老板拼了命地追他,他跑得飛快,一路上就故意讓龍眼掉下來,我就
跟在後面一直撿一直撿……等老板抓到他時,龍眼已經都掉光了,被抓到時他就說,「我手上都沒有了,全被後面那個人撿走了。」老板又問我:「小朋友!你怎麼拿我的龍眼?
」我就說:「我是在地上撿的,又沒有偷拿你的。」老板想一想,這也算是地上撿來的,好啦!就給你吃好了!事實上也是從地上撿來的呀。沒辦法啊,沒錢就要自己想法子。所
以人只要一貧窮,任何招數都使得出來。也算是我腦筋還不錯啦!所以說我們人是還沒遇到困境,真遇上的話你根本沒辦法。
那時候還經常去吃阿度仔粥,是外國人救濟臺灣人施的粥,我常常打趣說那是去吃阿度仔粥。在涼州街那邊有一間媽祖廟,叫做天上聖母,那也算是美國人慈悲,每天中午都會把
面、麥混合起來煮成一大鍋,沒有其它的菜,用那種養豬的面,也沒有把我們當人看啦。等在那邊吃飯的,都是些有殘障的、流浪漢或是有家卻沒錢的,不然就是那些撿破爛的小
孩子,一夥人聚集在那裏,都是沒飯吃的。因爲面量煮得有限,去的人有跛腳的、斷手的、凶神惡煞的,還有全身髒兮兮的、嘴巴臭…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