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P4

  ..續本文上一頁如果我們不執著于相,就是一萬除以零,

  你看等于多少?猶如虛空!因爲你不執著嘛,你看看功德有多大!要是布施出來後就到處宣揚:我布施了一萬哦!一萬除以一萬等于一。如果是個愛吹噓的人:我今天拿一百萬去

  打齋呢!一除以一百,只剩零點零一。說明說得愈多就愈沒有功德,愈吹噓就愈沒有功德,這個用數學就可以證明。要是無所著,那就無窮大,譬如布施一萬元,除以 0.0000 …

  … 001 ,不執著嘛,數量就無量無邊,用數學就能證明。

  所以對我們個人來說,真正懂得生命的人,首先他能夠擺平內在的世界,令心無所執著,這樣日子就好過了。沒有貪、沒有嗔、沒有癡、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怨恨、沒有嫉

  妒,無怨無悔,有勇氣接受這個世間的痛苦,完全了解這是因緣果報,一點都不怨歎。記得師父有句話:「這個世間並沒有冤枉事,誰造惡業誰就要負因果。」假如你看到一些不

  幸的事,或者一個惡人,或者非常可憐的人,我告訴諸位,這些並不冤枉。爲什麼?因緣果報是逃不掉的。所以,我們若是對于一切境界都能有勇氣和歡喜心來接受,那麼一切都

  無所謂。

  我們人的痛苦不只是身體上的。我當初還沒有學佛的時候,喜歡過一個人,當投入感情的時候,卻不懂得收回,會放不會收啊。我那時候奇怪啊,我是這麼好的一個人,爲什麼你

  要辜負我?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母親也反對,說我像矮冬瓜,又嫌我身體差,說我活不過叁十歲,很早會死……算是無緣的丈母娘啦!所以我就傷心哭泣,很痛苦,那時候還沒有學

  佛嘛。所以說我聽到佛法後很珍惜, 我今生的生命是佛陀救回的,我願意犧牲我的生命,把這麼好的佛法分享給大家 。因爲你一直掙紮在世間的感情上不曉得怎麼辦,認爲不能

  夠結婚就是世界末日到了,幾乎要把自己置于死地。受到別人的欺侮我們就很氣憤,或者看到沒有良心的人,我們很生氣很痛苦……啊,我們現在知道了,這就是娑婆世界!而且

  我們若是懂得了佛法,了解了無常觀,就會比較看得開。我那時在讀高中叁年級,整天就是想打電話去,又不敢打,擔心打過去被人家說我沒人格,怕人家笑,想想不妥又挂上,

  不打又很痛苦,所以一支電話就這樣拿起來又挂上……那時候要是有學佛,雖然是還沒有定力,但是也會比較看得開,一定會比較看得開,就不會那麼痛苦。所以我們要是有了佛

  法就不會矛盾,像我現在,哪有可能會恍惚失神、茫茫然或者怎樣(笑)?稍微用智慧觀照就很清楚了,哪有可能說會跳不出來?

  現在我們講到了「應無所住」,我告訴諸位,這句話就是開悟的訣竅,你要大徹大悟,就是這四個字:應無所住。所有一切都隨緣的意思,如如不動。你如如不動,看它會怎麼樣

  ?假設你今天得到了他,那你明天也許就會失去他,你冷靜、再冷靜,時間總會過去的。我從前沒有學佛法,就是靠這一句「時間總會過去」度過生命中最痛苦的那一段時間,那

  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但是那時候沒有研究《金剛經》,買的是美國 Mountain 博士所著的《青年人應有的思想》這本書,又去買哲學書來反複看,看 Philosophy (英文「哲學

  」),但還是不能解決問題,那時候沒有看到佛經。後來第一次去寺廟,第一次的翻閱的佛書就是斌宗大師《心經》的注解。這本《心經》看不懂,完全不知道在寫什麼,第一次

  到寺廟去,有一本注解我把它拿起來念:班 - 若 - 波 - 羅 - 密 - 多 - 心 - 經,還念得很大聲,因爲不懂啊。旁邊人都笑我,我也對他們笑一笑。

  佛陀的偉大實在讓我感動 , 所以我願意犧牲我的生命,無怨無悔地出家,絕對不後悔。我甯可犧牲我的生命,也一定要把佛法傳揚出去,救度無量無邊的衆生(而實無衆生可度

  啦),這是我們應該盡的責任 。 所以,我現在向佛陀報恩,只在盡我的責任,沒有什麼偉大不偉大。你若是有了佛法,感情、金錢、任何的逆境前來,都可以迎刃而解!即使今

  天你跌落到生命的最低谷,佛法一句話就可以令你重新振作,你會得到很大很大的快樂,比賺一百萬、一千萬都來得快樂! 有佛法的人,才有真正的生命 。我自己鼓掌(笑,衆

  鼓掌)。

  「 複次者,連前起後之辭。菩薩于法者,總標一切空有之法也。應無所住者,一切之法,應當無所住著也。法華經雲:『十方國土中,惟有一乘法,謂一心也。心即是法,法即是

  心。二乘之人,不能解悟,謂言心外即別有法,遂生執著,住于法相,此同衆生之見解也。』 」

  執著,簡單講, 修學佛法最大的障礙就是一個字,就是「執」 。 這句話你一定要記住 , 有執有痛苦,無執少煩惱 。執,就是放不下,強烈的得失觀念叫做「執」,怕失去些

  什麼。其實在這個世間,到了生命終了,你什麼都帶不走,就算你再執著也照樣無法挽回這個世間,沒有用的!所以在大學裏講演的時候,我常常對大家講到一個假設。像我以前

  念研究院的時候,到成大(注:臺南成功大學)講課,我講了一個觀念,成大很多同學都很贊同,我跟成大的同學說:你明明知道,你追求到最後,就是死亡,就是一副棺材,一

  定會死,只剩下一個臭壞的的身體的軀殼,那你爲什麼一定要浪費你的生命在錯誤的追求裏面?很多成大的人聽了都覺悟:嗯!就是如此!哲學家告訴我們說: 不要浪費你的生命

  和時間,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 。 所以哲學家也很偉大。比如你酗酒、抽煙、打牌、賭博、玩女人,或者殺人、放火……你明明知道有一天你一定會後悔的,那你爲什麼不現在

  就停止呢?我們不要浪費我們的生命和時間,在將來一定會後悔的地方!這個說得太棒了!所以我們要節省時間,專注于佛法,這樣才能解脫我們的生死。

  【龍濟和尚頌曰】 「 行于布施者,布者普也,施者散也。 」

  布施即普遍布施。

  「 謂除我、人、衆生、壽者四相,煩惱妄想、取舍憎愛之心。世尊即以教法布施,內破一切執著,外即利益一切衆生。 」

  破除我們內心的執著。

  「 菩薩布施,皆應無住。不見有我,爲能施人。 」

  不認爲我在布施、我是能布施的人。若是有這種觀念,我們就會痛苦,爲什麼呢?有了這種觀觀念,我布施給他,假如以後他稍微有一點點對不起我,我就會大大地抱怨。我們衆

  生布施就是希望得到回饋。皆應無住,簡單講,就是不見有「我」爲能施者,就是不希望回饋。布施是我們修行佛道的必須課程、本職的工作,並不比較「偉大」,因爲我們是叁

  寶弟子,護持師父、護持叁寶是本份的責任。不應該說我來到這個地方,一定要師父對我怎麼樣好我才肯布施,那樣就不配爲叁寶弟子了。

  「 不見有他,爲受施者。 」

  不見有別人接受我們的布施。

  「 不見中間,有物可施。叁輪體空,住無所住。清淨行施,不憂己乏。 」

  不憂己乏,就是不擔心自己會缺乏。包括拿生命布施,都不會覺得有一點可惜。

  「 不望報恩。 」

  如果希望別人能報我們的恩,那麼有求就有苦。《金剛經》整本經典所說的就是講這一句, 有求就有苦,無求就快樂 。 《金剛經》簡單說就是講空的思想,講有求必有苦。

  「 不求果報也。 」

  不求果報自然就得到大果報。

  「 凡夫布施,希求福利,此是住相布施也。 」

  這個意思很簡單。布施若是常挂在嘴上,就沒有功德了。舉個例子來說,你對一個人很好,施舍給他,卻一直在大衆面前抱怨:當他正在落難的時候我是怎樣怎樣對他好、照顧他

  ,現在他又是如何如何地沒良心,竟然這樣對我!——這就是世間人,換了我不會這樣。別人若是感謝我,我會告訴他:我應該感恩你才對,因爲你接受我的布施,使我完成布施

  之道,是你更偉大!接受他人布施的人,很善良,也很了不起,他是在成全我的布施之道,否則我去布施給誰?這樣一來我的想法是他更偉大,他的想法認爲我比較偉大。所以我

  布施的話,我不會總向人討恩情,而且老是到處宣揚,說到最後變成沒有功德了。爲什麼?人家的心裏會反感。我們如果真正有恩于人,沈默就行了,這樣更能感人肺腑,深入地

  感動一個人。不要挂在嘴上說個不停,別人聽了會反感。確實對他人很有恩惠,不需要一直誇自己,不需要討人情。如果對他人稍微有些恩惠就動不動自我宣揚,說我如對你何掏

  心掏肺,而你現在這麼沒有良心,這樣人家會反感。

  如果有人說:師父你對人很好!我沒有,不是這樣!那是別人對你比較好,我對你談不上好,這是我的責任,能否成就是你們自己的問題,我布施、你接受,那麼有了成就是你的

  。有很多人布施令對方成就了就把功德據爲己有。錯了!今天你布施給我,我若是不打拼,要怎麼成就呢?試問:你今天布施給我,我自己不努力,自己沒有志氣,又怎麼成就呢

  ?所以布施雖然很好,可是能否成就還要看對方。因此我們不要討恩情、討人情,把布施一直挂在嘴巴上,這樣很不好!我最不喜歡這樣子:哎呀!我對某個人多好多好,他卻這

  麼沒良心!這是希求果報、希求福利,煩惱馬上就來了。《金剛經》說,有求必有苦,你只要有所求,絕對痛苦,所以我們要無所求。

  【張無盡曰】 「 不住色布施者,謂智慧性照見一切皆空也。梵語檀那,此雲施。 」

  【傅大士曰】 「 不住聲者,清淨無挂礙也。梵語屍羅,此雲戒。二乘之人,意謂從聲色起,遂向聲塵中分別。聞樂則喜,聞悲則哀。欲舍此聲,而取無聲,名之爲戒。 」

  「 菩薩無聲可舍,色若是有,聲從是生。 」

  譬…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慧律法師開示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