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P23

  ..續本文上一頁就能解脫,起于解脫。

  【以五逆相而得解脫,亦不解不縛;】

  五逆罪是指殺父、殺母、殺和尚、殺阿阇梨、出佛身血、破羯磨轉*輪僧。再講一遍,殺父親、殺母親、殺阿羅漢、出佛身血,出佛身血就是說你只要拿支針插到佛,佛流一滴血出來,你就出佛身血,第五就是破轉*輪僧,破轉*輪僧就是惡性攻擊、傷害、破壞弘法的法師、僧團,叫做破轉*輪僧,因爲這會斷衆生的慧命。甯可破塔、壞寺,不可以破羯磨轉*輪僧,轉*輪就是要把佛的法身散布到各地,你若把寺廟打掉,罪比較輕,當然也是非常之重,你若破壞人家在轉*輪,你的罪是不得了,這是無法用一劫、二劫來算,一去就是無量無邊的劫。所以,人家說法,我們隨喜就好,不要去講人家。如果,他講的是邪法,那就沒有話講,就訓誡他,邪法嘛!

  【不見四谛,非不見谛;】

  不見四谛法就是不執著四谛法,但是,也並不是他的心不見真谛,他的心清清楚楚,所以,也不能說他沒有真理。他見到了真理,並不能說他不見到真理。不見就是不執著四谛法,也不能說他心中沒有擁有真理,就是這個意思。不見四谛,非不見谛,並不是他沒有真理,只是他不執著。

  【非得果,非不得果;】

  非得果,因爲果本身並不是從因而來,本自沒有果跟因,本來就是佛。非不得果,對凡夫俗子來講,講有得果。

  【非凡夫,非離凡夫法;】

  超越凡夫爲非凡夫,因爲,凡夫當下就是佛,不二法門。非得果,不能講得到果位,也不能講不得果。

  【非聖人,非不聖人;】

  像《金剛經》講的,佛說聖人即非聖人是名聖人。

  【雖成就一切法,而離諸法相,乃可取食。】

  雖然成就一切法,但是能離開一切法的執著。

  【若須菩提不見佛,不聞法,】

  不見佛、不聞法就是說對你開示,你要以平等法,不可以有法、有佛可求,有法可聽,因爲一切法都空、無相,你若有見佛、有聞法,就是落入相的執著。所以,要說不見佛、不聞法,才是真正的見佛、聞法,因爲自性即佛,平等即佛嘛。

  維摩诘居士開示須菩提要以平等心,雖然我們出家,但是,我們不可以執著佛、法、僧,雖然他是外道也要平等,才能接受別人的供養。

  【彼外道六師:富蘭那迦葉、末伽梨拘賒梨子、】

  彼外道六師,富蘭那迦葉。前面是講不執著佛求、不執著法求,下面是講不能看輕外道,意思是說雖然他是外道,但是本性相同。

  富蘭那迦葉這個人邪見,著空,認爲一切法無所有,什麼都沒有,如虛空般不生滅,一切是斷滅性的空。這跟佛教所講的空不同,我們是講「有」當體是空性,他的主張不是「空性」,應稱作「否認」,斷滅的空。

  所以,你在富蘭那迦葉旁邊寫個:勿執著斷滅空,這樣你會比較了解,他的斷滅空是什麼都沒有,沒有君臣、沒有父子,也沒有所謂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類的理論全都沒有,他的意思是說這世間什麼都沒有。

  末伽梨拘賒梨子,在旁邊寫個:自然外道。什麼叫做自然外道?處道起邪見,認爲沒有因、沒有緣,衆生的苦跟樂並不是因果關系,自然就如此,出生痛苦是自然痛苦,又沒人讓他痛苦,他出生快樂就自然快樂,否認因果的意思,叫做自然外道。

  【刪阇夜毗羅胝子、】

  刪阇夜毗羅胝子外道,這位是說要經過很久、很久的生死,你的苦自然會停,自然會結束。反正你要一直受苦,不必用智慧,反正我這輩子受苦,下輩子再受苦,再下輩子受苦、受苦……叁百世、五百世、一千世,受苦之後自然就會解脫生死,意思是教人不用修行,愚癡地受苦。佛是說,你若沒有智慧,你永遠無法解脫六道輪回的痛苦。

  【阿耆多翅舍欽婆羅、】

  這叫做無益苦行外道,無益:沒有一點益處,比如說他穿粗衣——穿粗糙的衣服,他不可以穿好的衣服,不然,就是拔頭發,頭發長出來時,就在那裏拔頭發,拔得痛苦,表示只要這色身受苦,有一天苦就會盡,就會解脫,所以,修這種苦行無意義,叫做無益苦行外道,不是用智慧修行。

  接著,就是煙薰外道,煙薰外道就是說火生得很旺,燒樹葉、樹枝,燒得冒白煙,然後將鼻孔靠在那裏,薰鼻子,讓它痛苦,讓它受苦。這種外道說起來很悲哀,但是,沒辦法。這有什麼意義?你看看。薰煙又嗆,嗆一嗆,再一直咳嗽,這有什麼意義?這樣叫做受苦會盡,意思是說只受色身的痛苦,他們認爲這樣子是消業障。

  還有的把頭發吊起來,外道的頭發都留很長,留到披雙肩,烏溜溜的黑發披雙肩。現在把它綁起來,這叁束,綁得像直升機用的螺旋槳,綁在上面時,用一束似清朝人,像清朝的小李子,喳!甩到後面,他將那束綁起來,然後吊在那裏,承受露水,不吃,不睡,表示這個肉體受苦,靈性就會得解脫,無益外道毫無意義。所以我們吃苦要吃得有意義,無益的苦行,對生死毫無助益。

  【迦羅鸠馱迦旃延、】

  迦羅鸠馱迦旃延。如果人家問他:這杯子有嗎?他就告訴你:有。待會又有人問:這杯子有嗎?沒有。有跟無都沒有一定的標准,會搞不清楚,叫做有無外道,亦有相亦無相,諸法也有也無,反正他也搞不清楚。這個也有也無,亦有亦無相。這跟我們所講的不一樣。我們佛門所講的亦有亦無,是說不著于有、不著于無。他不是,他說這個有,一下子又說這個沒有,他自己沒有定論,跟我們透視般若的智慧實相不同。

  【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師。】

  罪福、苦樂都是源自前世,所以要償還,這輩子修行不能中斷。這六師都是起邪見。接著是裸形外道,最後這個尼犍陀外道,是指外道出家的總名,就跟佛教所講的沙門相同。跟我們現在的宿命差不多一樣的外道,就是說苦跟樂都已成定數,你修行沒用,你一定要受果報,反正,你不能轉,就是宿命外道。所以,他現在修苦行沒有用,享樂也沒有用,反正都一樣,他不拘形式,裸形。裸形就是我們以前所講的裸奔,我表兄講的裸體。他就裸奔,反正他覺得沒什麼,反正都是天注定,宿命外道沒差別,有穿沒穿都沒差別。所以,六師外道都是邪知邪見,這六師的外道都是邪道,不正見。

  維摩诘告訴須菩提,你若是知見不正,若不能達到平等,就跟外道一樣有所著,這六師外道,就變成你的老師。

  【因其出家,彼師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

  因爲六師外道不能平等法界,不能平等一切法,所以,六師外道一定會墮落。你若能正邪一如,乃至六師外道平等一如,不受他影響,你就夠資格接受人家的供養。

  因此,這句話最大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你不見佛勝于六師外道,你就是真的出家人,與六師外道一如,不壞異相。六師外道是外道,清清楚就好,不爲動搖,也就是慈悲喜舍平等法,乃可取食:才夠資格受到信施的供養,不要說你出家就表示你很清高,但是,對外道你不能平等,這還不夠資格受人信施。

  【若須菩提入諸邪見,不到彼岸;】

  注意聽,這段不容易了解。入諸邪見就是說我們來到邪見當中而不迷于邪見,不著于邪見,而且我們也沒有所謂的到達彼岸——彼岸就是實相岸,實相的法,——也沒有所謂實相的岸邊。

  整句話應該是如此,實相是正法,邪見是惡法。如果你能用平等的心,自性平等,你來到邪見之處,不被邪見所迷惑,不執著于邪見當中,如果你悟到實相的道理,而沒有執著你到實相的彼岸,也就是連實相的執著都沒有,那就邪正一如。

  【住于八難,不得無難;】

  住于八難就是說衆生入邪見一定會出生在八難。不得:也無所謂的無難。

  簡單講,你生長在八難當中,如果,當處了解它是邪見,悟到邪見就是空性,不可得,不實在的,錯謬的邪慧,馬上轉成菩提。難是對無難講的,無難是對難講的,你還執著于我沒有災難那還是執著。

  【同于煩惱,離清淨法;】

  惱就是煩惱,清淨法就是沒有煩惱。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你悟到煩惱就是菩提,但是,你心中也沒有清淨的執著,沒有所謂的清淨法可得。

  這句話意思是說,學佛的人善惡平等、男女平等、大小平等、正邪平等、一切天地平等、煩惱菩提平等,這才是究竟法,這叫做不二法門。所以,悟到煩惱當下就是菩提,就是清淨,不用離開「煩惱」,另外找一個清淨法,也不要執著有一個清淨法,你若想得到清淨法,又會變成汙染法。

  【汝得無诤叁昧,一切衆生亦得是定;】

  無诤叁昧就是隨順法性,不鬥爭,因爲達到空法,所以你就沒有鬥爭,我們的本性就是這樣。你能得到無诤叁昧,一切衆生也有這種能力。言外之意就是說須菩提,你不可以自認爲很行。

  【其施汝者,不名福田;】

  如果你自認爲有空性、無诤,自己很行,而衆生沒有,就是不平等修行,不能入不二法門。這樣所布施給你的,就不叫做福田。因爲你有差別心,你有高下心。

  你若依平等法,這樣布施給你才叫做福田。所以,你若自認爲有空性、無诤、傲視衆生,這就是在隱顯當中,有一點責備、有一點教化。如果你有這種觀念,布施給你不名福田。

  【供養汝者,墮叁惡道;】

  爲什麼?還是生滅法。你種到福田,來世不修行,你又墮下來,那跟邪知邪見沒什麼兩樣。

  【爲與衆魔共一手,作諸勞侶;】

  你跟魔,衆魔就是四魔,作諸勞侶,魔都會讓衆生疲勞,侶就是伴,作爲他們惱亂衆生的伴侶。

  【汝與衆魔及諸塵勞,等無有異。】

  你若自己有差別心、分別心,跟衆魔都一樣一手出來的,共同攜手合作。作諸勞侶,你同樣是魔,因爲你的分別心,你不要以爲你修空性,就自認爲很行,你跟衆魔及諸塵勞的衆生,沒什麼差別。

  【于一切衆生而有怨心,】

  對一切衆生而言,跟有怨心而沒有平等心一樣,等于說對一切衆生而言,亦如有怨心,沒有平等心。所以,你要怎麼樣?

  【謗諸佛、】

  這個謗不是誹謗,這個謗就是破除諸佛的執著。你不要想你在修行,不可以,你若執著你在修行、你在求佛道,也不平等。自性不可求、不可得。

  【毀于法、】

  也是不執著。這個都當作動詞用。毀于法就是說你也不要執著你修清淨法…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