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贊歎的話,口業怎麼守不緊?
人一定要老實才有福,內心充滿歡喜心講話,不要講起話來像抽筋似的!多講幾句鼓勵的話,多講幾句讓人歡喜的話,對自己又沒損失,也不是虛僞。佛這樣告訴我們,維摩诘居士也是教我們要用歡喜心過日子,才是一位出家人。出家是出煩惱家,出家後,整天都是是是非非,這樣不好。不要逞一時之快,造地獄的惡因。佛祖是最聰明的人,誠于中形于外,不造任何口業。
至于我,我相信,我百年之後往生,至少有一百位爲我助念,至少。比如煮雲老和尚,我的上人,他一輩子舉辦精進佛七,度了無量無邊的衆生,我也是他度化的。上人的嘴不曾講人家壞話,若有人到他面前講人家壞話會被他罵,很偉大,口業很清淨,真的沒有話講。上人往生時,有一整群出家徒弟及在家人圍著,貌相非常莊嚴,真的是菩薩的臉,火化出來有一千多粒舍利子,很驚人!聽說他還沒往生,花蓮就有人看到他坐在蓮花上。
自認爲很聰明的人,事實上是最傻的,自認爲最傻的人就是最聰明。「我最傻,我不懂你們在講什麼。」這樣叁分呆,讓一個團體能夠團結,和好,歡喜,你想想看這功德有多大。而不是,你亂搞,把一個團體搞得東家長西家短,唉,你哪有聰明?我問你,你哪有聰明?所以,你不要學得太聰明,要學智慧,令自己歡喜、令一切衆生歡喜,諸佛就歡喜——《楞嚴經》講,衆生歡喜則諸佛歡喜,確確實實是如此。一位法師,一位比丘所講的法,一定要讓衆生歡喜。
有一次,一個人來求忏悔:「師父!過去,我怎麼壞,我犯了什麼戒,殺、盜、淫全都犯。」我說:「沒關系,你好好求忏悔就好。大乘佛法可以求忏悔、改過自新。」聽完之後他就很歡喜地回去了。旁邊的人就說:「師父,您怎麼這麼說?您自己是講戒律的人,他犯了殺、盜、淫,您說沒關系,這不是相違背的麼?」我說:「難道要講,你穩死,不用忏了,飽食終日,回去就等下地獄吧。哪有這樣說法的,這樣的話大家都會跑光。」哦!說得也有理。本來就是這樣,講經說法要給人家希望,他做已經做了,你當然要勉勵他不要再做了,好的的修行,忏悔。
【護彼意,】
護彼意,意思就是隨順衆生。就是說這個人明明不講理,不要跟他計較,不讓他生氣,順他的意思。這也是菩薩。
【隨禅定,離衆過;】
真正出家有叁法,能夠降伏我們的煩惱。第一、一定要持戒;第二、你要學習放下,有禅定的功夫;第叁、要多聽經聞法。持戒、禅定、智慧,你才能離衆過。持戒能製伏我們的煩惱,讓我們對五欲六塵的追求會比較少,因爲戒的力量。戒就像劃一條線,線的那邊是地雷,跳過這個界限就被炸死。所以,持戒,八宗共修,每一宗都要修持戒律。持戒,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心,禅定你才能伏住煩惱,智慧你才能與佛性相應。所以,隨著禅定離衆過。
【若能如是,是真出家。」 】
若能這樣才是真正出家法。
【于是維摩诘語諸長者子:「汝等于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難值!】
難值,很難碰到。遇到佛陀還不出家,很可惜。所以,勸大家發大心出家,走出家這條路。
【諸長者子言:「居士!我聞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 】
沒辦法,不可能。我問你,哪個人出家,父母親會允許。除非他父母親學佛,就像法照師,孫先生、孫太太都學佛,沒話講,一下子就讓孩子出家。像我,不可能。一開始,家人都不能接受,想不通我爲何要出家,父親回到臺北就大聲罵。現在了解了,因爲,我出家之後,稍微有點錢,有孝順,有差別。
沒幾個父母親願意讓孩子出家,可以這麼說,非常之少。我們這裏叁、四十位,哪個父母同意出家?有的不是父母親,而是女朋友不讓他出家,還到這裏談判。法道師姓何,他的女朋友姓許。怎麼那麼巧,一個姓何,一個姓許,何苦,真是的。這句我老是記著。上次,我被法道師笑得合不攏嘴,何苦談戀愛。
真的我告訴你,別說我,後面那尊(釋迦牟尼佛)也偷跑出家,一樣。不然,你問他,是否用偷跑的?也是,經典寫得很清楚,「半夜離城」。我們的模範生就是釋迦牟尼佛。他做模範給我看,我不偷跑,哪有可能在那裏等,等等等……,等到何時?我要出家時,師媽不同意,我就告訴她:「你若不同意,不然,等你百年之後,我還是要出家。」幸好,我沒等她百年之後,若等到百年之後,——師媽到今天還活著——今天照樣不能出家。話說回來,萬一換我先往生,那怎麼辦?這不穩當。
所以,我告訴諸位,佛陀的這條戒律不要聽他的,自己偷跑,卻教人不要偷跑,哪有那回事。這條戒律聽我的。無論父母親是否允許,都要跑,不要被抓到就好。我告訴你,比丘二百五十條戒律,比丘尼叁百四十八戒律,還沒有一條寫「父母不聽不得出家」。你不用煩惱,有因果我替你擔。說真的,除非很嚴重,像我們這裏有一位,他父親告他,告他出家,抛棄父母,現在變成「通緝犯」。我不曾遇過父親告兒子,告他抛棄,我第一次聽到,還是我的徒弟,實在真是……。他還得出庭,現在在通緝,說起來實在很淒慘!我的意思,你若真的有心出家,若熬得過就盡量熬,不必管那麼多,能賴皮盡量賴皮。若等父母親答應出家,不可能的事,穩死的,我不騙你。
【維摩诘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你若發無上道心,超越叁界,在形相上雖然有束縛,外相雖然現在家身,但是,一樣是真正的出家。出家本來就是要離開惡道,若在家能發大心,你就具足,這就是一切道。
【爾時叁十二長者子,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阿難: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阿難是多聞第一,在經典記載,除了佛的莊嚴,沒有一個比阿難還英俊。所以,佛當時在世,這些女衆看到阿難,如癡如醉如狂,一面倒,阿難走到哪裏,人家愛到哪裏。阿難有梵得難,就是有女色的災難。佛告阿難,汝行詣維摩诘問疾。阿難是持佛的法藏,是多聞第一。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昔時,世尊身小有疾。】
讀ㄚ(拼音a)還比較好聽。過去有一位法師,他說我讀ㄚ(a)不對,他說一定要讀ㄛ(拼音e),他說讀ㄚ沒有根據。我告訴你,讀ㄚ才是有根據。日本翻譯一定翻譯ㄚ,沒有人翻譯ㄛ。所以,他在講經當中,他一定會讀ㄛ(e)難白佛言,不太好聽。如果稱父親爲:(e)爸,稱母親爲:(e)媽。能聽嗎?(e)難白佛言,讀起來不太文雅。
想起過去。佛陀示現生病。
【當用牛乳,】
佛須喝一點牛奶。
【我即持缽,詣大婆羅門家門下立。】
因爲還沒化緣到牛奶,在他家門下站著。
【時維摩诘來謂我言:「唯,阿難!何爲晨朝,持缽住此?」 】
住此就是站著。就對我說:你爲何這麼早站在這裏?
【我言:「居士!世尊身小有疾,當用牛乳,故來至此。」 】
阿難就說:世尊身體有小的病,要用牛乳,所以來到這裏。
【維摩诘言:「止止!阿難!莫作是語!】
不可以這樣,不可這樣講。
【如來身者,金剛之體,】
經典記載,小乘人是金剛骨,全身的骨頭都是舍利,但是肉不是舍利。大乘:佛內、外全都是金剛不壞身。所以佛陀人身是舍利子。你若到佛陀之處,請求佛的舍利來供養。佛只要伸入鼻孔,隨便繞一下,順手就給你。不用講佛,過去有一位密宗的金剛上師,他就修到這種境界。唉,上師,我要供養舍利,我沒有舍利子。他說:你稍等一下(拿手在鼻孔作挖狀——抄錄者按),拿一顆給他。那種修行,修得很驚人,那種功夫,我沒有,我沒辦法。這實在是菩薩示現,所以,凡夫之體沒辦法。所以,如來身者金剛之體。爲什麼?
【諸惡已斷,衆善普會,】
佛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普會就是一切統統集合在佛的身上。衆善普會:普就是一切,會就是集中。一切善都集中在佛的身上,什麼善都做。
【當有何疾?當有何惱?】
哪有說佛會生病?佛生病是示現的。佛怎麼會煩惱。
【默往阿難!勿謗如來,】
你說佛陀生病,這是不了解。佛陀是不會生病的人,他是金剛不壞之身。你說佛陀生病,等于是誹謗如來。默往就是安靜。
【莫使異人聞此粗言;】
不可讓異人,聽到這種話。所謂異人就是不信道的人,或者是沒有信心的人,或者是信心不夠強的人。沒信仰的人說:啊,佛自己也生病,那怎麼可以。聞此粗言,粗言就是說佛在生病。
【無令大威德諸天,及他方淨土諸來菩薩得聞斯語。】
人家會當笑話。阿難,你不了解佛是示現的,而認爲他在生病。無令大威德諸天及他方淨土諸來菩薩聽到佛在生病,會被當笑話。
【阿難,轉輪聖王以少福故,尚得無病,豈況如來無量福會普勝者哉!】
無量福會就是集一切福。普勝就是超過一切。意思是說轉輪聖王一點點福,就感應不生病,哪裏說佛陀修無量善還會生病。無量善:超過一切最殊勝的人。
【行矣,阿難!勿使我等受斯恥也。】
你應該回去,你不要一直執著不離開,這樣會增加對佛的誹謗,不可使我等受到恥辱。
【外道、梵志,】
外道的梵志,凡是修行的同伴叫做梵志,外道統統稱爲梵志。不要被外道梵志聽到。
【若聞此語,當作是念:何名爲師,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
若被外道聽到,嗯,連自己的病苦都救不了。哪有可能救人?
【可密速去,勿使人聞。】
你要靜靜地趕快離開,你不要再說,不要被人聽到。
【當知,阿難!諸如來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
因爲法身是無相,是金剛不壞之身,如虛空般。它是實相法,本自不生,本自不滅,如來身就是法身。阿難,你難道不了解嗎?思欲身就是說人有欲望,動到念頭的欲望。佛沒有欲望的煩惱,他是無漏身,他是超出六道輪回,他不是衆生的肉身,非叁界有形相。他是不生不滅的涅槃,他不是凡夫的思欲身。衆生都會動念頭,有欲望,佛不是這樣。
【…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