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P29

  ..續本文上一頁佛爲世尊,過于叁界;佛身無漏,諸漏已盡;】

  因爲法身是微妙的,妙覺上境。世間的欲望不能汙染他。心也猜測不到佛的境界如何,超出叁界,所以叁界之內都是有漏,佛是無漏。漏就是煩惱,所以,佛身沒有煩惱,沒有煩惱就沒有起心動念,當下如虛空般,法身清淨,諸漏已盡。

  【佛身無爲,不墮諸數。】

  因爲法身是無爲,而無不爲。他示現病苦也是無爲。不墮諸數,諸數就是衆生相。他不落入衆生的數量觀,佛身是等如虛空,怎能如同數量去衡量他。有了數量,你才會衡量他,沒有數量猶如虛空。所以,不墮諸數。

  【如此之身,當有何疾?」 】

  像這種身體有什麼好生病的?!

  【時我,世尊!實懷慚愧,得無近佛而謬聽耶。】

  難道我親近佛還有可能聽錯?實在是太慚愧,難道是自己聽錯了嗎?

  【即聞空中聲曰:「阿難!如居士言。】

  維摩诘居士如此說法。

  【但爲佛出五濁惡世,】

  這只是佛示現出五濁惡世,在《彌陀經》中有五濁,劫濁、衆生濁、見濁、命濁等等,五濁惡世。

  【現行斯法,度脫衆生。】

  意思是說佛示現生病,阿難要化緣牛奶給世尊喝。這是一種示現,爲了度脫衆生。

  【行矣,阿難!取乳勿慚。」 】

  去吧!你取牛奶不用覺得慚愧。

  【世尊!維摩诘智慧辯才,爲若此也,是故不任詣彼問疾。】

  這麼行!

  【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說其本緣,】

  五百位弟子都被他訓示過,沒人有辦法。這不只是聲聞、緣覺沒辦法而已,下一篇那些菩薩照樣沒人有辦法,後面叫做菩薩品,現在這裏是弟子品。這些聲聞,後面那些菩薩都沒辦法,更何況這些證阿羅漢果的哪有辦法。維摩诘居士就是佛再來的。

  【稱述維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

  大家都說不夠資格,這是一位很難纏的居士。

  【菩薩品第四】

  【于是佛告彌勒菩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五百位弟子都自認爲不夠資格,現在換菩薩去探問維摩诘居士,要讓人了解維摩诘居士到底有多行,行到沒人有辦法。彌勒是南印度人,印度的南方,是婆羅門種。

  【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爲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

  彌勒佛是釋迦佛後的下一尊佛,所以,他要對兜率天王說法,先結緣。不退轉就是不會再墮入凡夫,不會再墮入叁界,直趨菩提叫做不退轉。

  【時維摩诘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彌勒佛是來世在人壽八萬歲時示現成佛。彌勒菩薩現在是等覺菩薩,照常對維摩诘沒辦法。

  【爲用何生,得受記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

  彌勒菩薩,你是用哪一世來做受記?你若用人受記,人是五蘊皆空,若用本性受記,本性本無,到底要用什麼來受記?

  【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

  現在以叁世來推論,了解一切法無生,若用過去生受記,過去生已經滅。

  【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如佛所說。】

  到底要受什麼記?生之後馬上滅,不曾停過。佛就對比丘這樣講。

  【比丘。汝今即時亦生亦老亦滅。】

  即時就是現在,當下這一念。爲什麼說生?因爲對後念而言,此刻是生。爲什麼說老?對前念而言,這念比前念還老,所以是老。什麼是滅?前念生,這念就是滅,就是這樣。這念滅當下又是生,意思是說可以說生、可以說老、也可以說滅。所以說,老人、老人,這個老人一定指年紀大的人才叫做老人,我們現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向老邁進,我們也叫做老人。哪個人不會老?所以,刹那間不住,因此可以說生,可以說老,也可以說是滅,看你站在什麼角度講,因爲,一切法無所住。

  【若以無生得受記者,無生即是正位,】

  無生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佛,無生就是正位,就是我們所要證得的本來面目。

  【于正位中,亦無受記,亦無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要受什麼記?因爲無生就像盡虛空、遍法界,無所指陳,沒有任何地方你能指得出來,這才叫做無生。

  【雲何彌勒受一生記乎?】

  你怎麼可以說受一生的記。

  【爲從如生得受記耶?爲從如滅得受記耶?】

  是如生受記,還是如滅受記?

  【若以如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

  生的這一念當下就是不生不滅。如生:如如不動的生,生就等于無生。爲從如滅,如如不動的滅,當下雖滅可是當下就是如,也就是不生不滅,意思是說如生如滅。生當下就是如,滅當下就是如。

  【若以如來得受記者,如無有滅。】

  當下不生當然就不滅,你要受什麼記?點在哪裏?猶如虛空,你拿支筆,畫個黑點,爲你授記,點下去,點在哪裏?虛空要點在哪裏?同樣,爲你授記,要點在哪裏?沒得點。我們的本性不生不滅,本來就是無來無去,你要爲他授什麼記。

  【一切衆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衆聖賢亦如也。至于彌勒亦如也。】

  意思是說無量無邊的法雖然不同,無量無邊的衆生不同,沒有一種東西不如。爲什麼?是非平等、愚癡智慧平等,這才是無生。所以,這就是無記無得,沒有所謂的受記,也沒有所謂的得。

  【若彌勒得受記者,一切衆生亦應受記,】

  因爲一切衆生也是如。

  【所以者何?】

  爲什麼?

  【夫如者,不二不異,】

  如就是不二。什麼叫做不二?凡夫、聖人不二。彌勒是聖人,五陰凡夫的無常之體,跟聖人的體相同,所以不二。不異:沒有什麼差別。

  【若彌勒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一切衆生皆亦應得,所以者何?】

  爲什麼?

  【一切衆生即菩提相。】

  無相之相就是菩提相。因爲五蘊皆空就是衆生相,衆生因爲五蘊不空,所以,執持有衆生相,當下衆生就是無相,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無生,無生無相就是菩提之相。所以說,彌勒你得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切衆生也應該得。

  【若彌勒得滅度者,一切衆生亦當滅度。所以者何。諸佛知一切衆生畢竟寂滅,】

  沒有所謂的生滅。

  【即涅槃相,不複更滅。】

  因爲佛本身沒有生滅的觀念,因爲我們的本性本來就是寂滅。

  【是故彌勒無以此法誘諸天子,實無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亦無退者。】

  因爲維摩诘居士所講的都是講究竟法,究竟之處。簡單講,在凡夫位而言,還沒證得本來不二、無生法門,還是方便講:有發菩提心。不然,省庵大師如何作《勸發菩提心文》。但是,我們要了解,勸發菩提心而無菩提心可發,無相修行才能成佛道。

  【彌勒!當令此諸天子舍于分別菩提之見。】

  因爲菩提是無相,菩提是寂滅爲相,你現在教他法,變成著相的法,這樣不對。什麼叫做菩提?生死相同、凡聖一同、善惡一同,你要先舍分別的菩提之見,才是真正菩提。

  【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

  色身沒有菩提之相,心也沒有。衆生是見有菩提可得。我們的內心若求菩提,菩提離我們愈遠。所以,不能用色身求菩提,也不能用心求菩提。菩提當下放下,一切法空相就是菩提。

  【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

  這個太棒了!意思是說我們的本性無一切相,寂滅能夠讓我們的心達到最清淨處。寂滅,寂滅就是沒有紛亂、沒有煩惱、沒有爭吵、沒有對立,遠離一切相,不著一切相。寂滅就是令心無所挂礙,無一切相,離一切煩惱,無挂礙、縱橫自得、自在無礙,才是真正的菩提相,因爲它滅諸相故。

  【不觀是菩提,離諸緣故;】

  我們有一個能觀照跟一個所觀照的外表。不觀是菩提,就是沒有能所,這個觀就是外緣。因爲,一切都是因緣法。不觀:你有所謂的觀照,當然外面是緣生緣滅,觀照這個色身也是因緣生、因緣滅。所以,不觀就是沒有能觀以及所觀。能、所雙亡才是真正菩提之相,離諸緣故,菩提不能讓你觀,當體就是無生。觀,愈觀就愈遠。

  【不行是菩提,無憶念故。】

  注意,這個行就是念,沒有所謂菩提的念頭,意思是說我現在想成佛,我要用功、精進修行,就是犯了這毛病。所以,有很多人,我如何打佛七,我如何用功,我如何持咒,一天到晚炫耀自己。這種修行變成我慢或是驕傲,這樣不對。

  【斷是菩提,舍諸見故;離是菩提,離諸妄想故;】

  斷掉菩提之見叫做菩提,因爲舍諸見故。離才是菩提。離什麼呢?離開一切妄想才是真正菩提。我們每天都用妄想過日子,你若沒有妄想,你怎麼會貪;你若沒有妄想,你怎麼會嗔;你若沒有妄想,你怎麼會愚癡;你若沒有妄想,你怎麼會煩惱。一切都是妄想、顛倒,搞不清楚狀況,拿捏不准。所以,放不下、斬不斷、理還亂。爲什麼?無明。

  【障是菩提,障諸願故;】

  這個障不能解釋作障礙,要解釋作除掉、停止,你要停止才是菩提。諸願就是種種的追求。停止一切的追求,才能得到菩提之道。

  障是菩提。這句話一定有很多人會誤解。障是菩提,意思是要除掉有所求,停止追求才是菩提。所以,經典沒那麼簡單,自己看一定會誤解。

  【不入是菩提,無貪著故;】

  意思就是菩提之相無所謂的入跟出。

  【順是菩提,順于如故。】

  就是隨順我們的本相。一切法無所著,保持清淨心、不生不滅、寂滅、空相、無相、無所求,就是叫做如。所以,要把本性的功夫拿出來。就是這個道理。

  【住是菩提,住法性故;】

  法性就是空相。住是菩提。住在哪裏?住在空性的法性中。

  【至是菩提,至實際故;】

  際就是實相。一切法都是虛妄,只有實相才是實際的。

  【不二是菩提,離意法故;】

  六識是針對六塵,始終沒有離開外相的執著。菩提當下即是,它不能超出六塵。也就是說雖然我們六識分別六塵,但是,菩提也是當下這一念。所以意跟法,意是對法,本來是二,但是菩提是無心,哪裏有所謂的意?哪裏有所謂的法?這個意是指第六意識。所以,離開第六意識以及法的對立,沒有所謂的二,當下不二就是。也就是說我們的六識都是追求外境,會讓我們分別。但是,有一天,我們若悟到菩提之相,也是當下那一念,不能離開六識。

  【等是菩提,等虛空故;】

  無心、平等心才是…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