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P35

  ..續本文上一頁開采出一切本來的智慧。

  法分兩種,一種是世間法,一種是出世間法。出世間法就是助佛道法。因爲一切智慧就是一切善業,一切智慧就是一切智業,一切善法就是德業,德行的業。助佛的道法,大乘是無漏法,智跟德這兩種,非有漏法可成,一定要無漏法。

  【如是善男子,是爲法施之會;】

  這才有法。你只用東西布施,你沒有法布施。

  【若菩薩住是法施會者,爲大施主,亦爲一切世間福田。」 】

  住就是當你安住在這些佛法上的真理的布施爲大施主,才夠稱爲你是一個大布施的人。這才是真正一切世間的福田。

  【世尊!維摩诘說是法時,婆羅門衆中二百人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我時心得清淨,歎未曾有!稽首禮維摩诘足,即解璎珞價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

  我心得清淨,就供養維摩诘居士,璎珞就是裝飾在兩臂身上的供養物。但是維摩诘居士不肯拿。

  【我言:「居士願必納受,隨意所與。」 】

  希望你能夠接受,隨著衆生的意思,接受我們供養你的東西。

  【維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

  送給一位最貧窮的乞丐,再供養一位最莊嚴的如來。意思是說都平等的意思,這就是法。維摩诘居士這舉動就是平等。

  【一切衆會皆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又見珠璎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臺,四面嚴飾,不相障蔽。】

  不互相障礙。

  【時維摩诘現神變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

  爲什麼呢?因爲維摩诘居士證得法身,所以,維摩诘現神變之後,又說:若是施主以平等心,布施一個最貧窮的人,就像布施一尊佛的福德那麼大。

  【無所分別,等于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 】

  你看看,看他教我們如何布施。所以,我們的錢布施出去,全都不要想。但是,我們要找正知正見的布施。不要把錢布施給那些拿去造惡業的人,這我們也有罪。我們也要了解這是不是真的在做善,隨便亂布施沒有智慧,不可以。所以,他教我們布施要平等心,不求果報,就跟布施佛祖一樣。所以,還是我們心的問題。說來說去都是這顆心的問題。

  【城中一最下乞人,見是神力,聞其所說,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

  【如是諸菩薩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

  都不夠資格,二萬二千位菩薩,都說沒辦法。

  【《維摩诘所說經卷中》,《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現在派得剩下文殊師利。最後這個若還沒辦法,得佛陀親自去了。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這個時候,佛對文殊文殊師利菩薩說:「你去探他的病。」

  文殊師利是七佛之師,曾做過七尊佛的老師。文殊師利也是古佛再來,智慧第一,大智文殊師利。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爲(讠+州)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

  文殊師利對佛說:「世尊!維摩诘這個人,很難應付。他證悟實相,善于說法要。

  他講話,我們無法回應。因爲,他的智慧、辯才,都是最高超。

  因爲實相很不可思議,維摩诘居士既然悟到實相,不可思議難測境界,還能夠深達,當然就開大智慧,善說法要。

  法要,法的最重要的。善說法要就是說他在講經說法時都講到重點,所講的法沒有廢話。有的人不會演講,主題訂下去之後,講到側面的話題,一直講……結果愈講愈遠,易放難收,這就是不會講課,不會演講的人。會演講的人不是這樣子,重心點先抓好,講出來之後,到後來還能收回來。不要講出去之後,嗯,我講到哪裏?那很糟糕。會講課的人,講完之後一定會收回來,你眼前這位就是這樣。因爲,我會講課。我現在就是在自誇。不會講一講,放出去卻收不回來。

  善說法要就是在講經說法時單刀直入,不會講一大堆,結果經文都沒講,不知在講什麼。有一次我打開電視,有一個胖子,穿一件藍色衣服,講《心經》卻讓人不知所雲,講那些法,根本要點都不對。講經大家都會講,問題是自己本身是否通達藏經,你通達了藏經,你開悟了本性,你智慧辯才自然無量無邊,你就會左右逢源。

  我常告訴徒弟,要學法器很簡單,要學誦經也很很簡單,要學放蒙山也不困難,要學如何比手印都不困難,比得讓你看不懂,只有自己看得懂,這都很簡單。佛法中唯獨說法最難,爲什麼說法最難?講錯就慘了,不得了。你講錯,當場若有叁百個人聽,你負叁百個因果,錄音帶若製造出來,觀念錯誤再傳出去,不得了,斷衆生的慧命。所有因果,說法的因果最大,那是引導衆生入佛知見的人,竟然自己的知見錯誤。人有我執、我見,他沒有悟到本性,不了解實相,沒有通達藏經,講經時一直自認爲對,就開始亂講,實在是錯了,一味地掩飾自己,講一些有的沒有的,話轉回來都是在寬恕他自己,這會很淒慘。什麼都好學,就是智慧辯才弘法最難,爲什麼?弘法沒有錢,沒人要做這種工作,講錯話人家會罵。一句話講錯,二、叁年之後還在傳。所以,人家說,爲什麼慧律法師的錄音帶能夠流通,因爲,沒人要講經,沒有人要做這種工作,大家都要誦經,你去問看看,法會、傳戒一次,叁壇大戒收入就七、八千萬。在體育館做一次梁皇忏,像建華梵工學院,做一次收入七千多萬,八千多萬,你想想看,講經講到昏倒在臺上,也沒有七、八千萬,看你多會講。沒有辦法,這種工作沒人要做。第一個,他要具足智慧、辯才、信心、深達實相、悟性,講下去還有人要聽。第二個,不貪名不貪利,發心爲一切衆生,沒有任何代價才來做,沒有人要這樣做。所以,法師少,法師少,沒有牛只好騎驢,我不出來不行,沒有辦法。所以說,爲什麼臺灣的弘法,北部以淨空法師,南部就以某某法師。不可以自誇,現在要學謙虛點,事實上就是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是,你不弘法又沒有辦法使佛法興盛。釋迦牟尼佛談經叁百余會,講經四十九年,都是在轉*輪,他也是以弘法爲主。哪有釋迦牟尼佛誦經誦四十九年,沒有這樣子。不然,出家人以什麼爲責任。所以,善說法,我告訴你,非常非常困難。

  【辯才無滯,智慧無礙;】

  辯才智慧通達無礙。

  辯才無滯就是不會停頓,滯就是不通,無滯就是不會不通。當然,他深達實相,辯才怎麼會有礙。

  你知道嗎?有一個女衆出家了,才做沙彌尼而已,她父母親要把她打死,走投無路,跑到南普陀找我。她找我時,我說:你來找我做啥?她說:人稱法師您是辯才無礙,智慧無量,您幫我想個辦法。我說:很簡單。第一、你若能用電話跟你媽媽通電話時,你就跟她講清楚,你爲什麼要逼我結婚?她會說:我希望你幸福,過快樂的日子。你就問:媽媽,你現在過得如何?她一定會說:很痛苦,常跟你父親吵架。爲什麼你遭遇不幸,還要我步上你的後塵。回應回去。第二點,你若很不幸被她抓回去時,你都不要吃。她說:不吃會餓著。我說:你再偷買面包、買泡面。噢,這樣啊。外表看起來是絕食,私下再偷吃就好了。不然,你沒辦法,她不讓你出家。她硬逼迫你結婚。很簡單,沒什麼,對不對?

  出家,像我們的法師被他父親告。若我父親告我,他該死了,真的。那是告到他,傻傻的,若告到我,父親該死了,真的。比武力我輸人,比頭腦很厲害。你想想看,我沒有任何條件,我若頭腦不比你強,你會聽我的嗎?不可能,天地不公平,我每天會捶胸:天地不公平,個子小,斧頭拿不動,又近視,又容易感冒,又腰酸背痛。上蒼也算是很公平。所以,現在個子大的要聽個子小的。要辯才無礙、智慧無礙,也需要有修行,有夙世因緣。

  【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無不得入;】

  一切菩薩所能通達的,他都通達,諸佛的深奧境界他也都知曉。

  一切菩薩的法式就是他的神通變化種種威儀。菩薩應該具足什麼條件,正知正見的法的一切原則——式就是原則——他都知道。比如說菩薩的神通,菩薩的威儀,菩薩的願力,你都要懂、悉知。秘藏就是最深的境界,諸佛的徹底的最深的境界。

  這樣就跟佛相同了。維摩诘居士,諸佛的秘藏,這個秘藏不是指神秘。因爲是凡夫、二乘人所不能知,最深的境界叫做秘藏。你連菩薩都跟不上,無不得入。秘藏就是說諸佛的身口意,秘密之藏。

  【降伏衆魔,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

  降伏衆魔,神通自在,以及方便智慧他都具足。

  這是遊通化人,降伏衆魔之後遊戲神通。爲什麼叫做遊戲神通?神通對他來講很自在,像在遊戲一樣。既得遊戲神通,對這世間每樣都通達了。

  其慧方便就是說他能度無量無邊的衆生,他在說法當中,很容易被衆生接受。他有方便善巧的智慧,叫做其慧方便。我們沒有。同樣一句話,會講話跟不會講話差很多,天地之別。會講話的人,他講出一句話能讓衆生歡喜叁天;不會講話的人,衆生聽了之後會煩惱叁天。

  皆已得度意思是說因爲他能夠運用智慧,運用權巧方便之道,這個叫做度。皆已得度就是說自己的能力已經足夠。

  【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

  雖然維摩诘居士這麼偉大,這麼了不起的在家居士,但是,我更應該要承佛的聖旨,去探望他的病。佛是聖人,他講的話跟皇帝一樣,所以,叫做聖旨。

  【于是衆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鹹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師利、維摩诘共談,必說妙法。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于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衆,及諸天人恭敬圍繞,入毗耶離大城。】

  這個時候法會中的諸菩薩、佛的大弟子、釋梵四天王,都這樣想:如今兩尊大菩薩,文殊師利、維摩诘一起談論,必然會說妙法。八千菩薩、五百聲聞弟子、百千天人都希望一起隨從而去。就這樣文殊師利與他們一起進入毗耶離大城。

  毗耶離大城就是維摩诘居士所住的地方。因爲,奄羅園是在外面,維摩诘居士住城內。所以,文殊師利要去找維摩诘。

  【爾時,長者維摩诘心念:「今文…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