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重罪,第叁叫做逆罪。比如說,殺死一條狗,殺死一只青蛙,這算是犯輕罪,殺畜生犯輕罪,如果你殺死一個人,犯重罪,如果,你殺死你的師父,或者是殺死你的父母,那不得了!這算是逆罪,不可赦,罪不可忏,逆罪的罪可重了,我們若行五無間,就是五逆罪,我們一定是從惱害心來的,但是,菩薩在五逆罪當中示現,若菩薩行五無間,就是示現,而無惱恚,他只是示現而已,外表看起來他好象很忤逆,但是,事實上他內心並沒有嗔恚,他一定有他的原因,菩薩一定有他的發心。
【至于地獄,無諸罪垢;】
罪垢就是業因,這句話意思是說他雖然來到了地獄,並不是因爲罪業果報而來的,實在是因爲他發心想要救衆生。
【至于畜生,無有無明驕慢等過;】
而墮畜生,一個人有兩種心理容易墮入叁惡道,第一就是愚癡,第二就是我慢,愚癡的人,愚癡的人沒有智慧,很容易墮入叁惡道,因爲,他什麼惡都亂做,我慢的人,每樣都瞧不起別人,所以,他的心束縛在我慢,多墮畜生,所以說,菩薩來到畜生之道,他並不是因爲無明、驕慢而來的,示現在畜生道,他也要度畜生。
【至于餓鬼,而具足功德;】
爲什麼他特別強調具足功德?因爲餓鬼道都是沒有福報的人,簡單講!我們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們喝一滴水,吃一粒米,跟我們上輩子的福報因緣都有關,我們若悭貪就沒有福報,沒有福報就會墮入餓鬼道。菩薩不是這樣,菩薩是具足功德,並不是悭貪而墮入餓鬼道,所以,我們若在常住當中要惜福,要惜福,用水也好、用電也好、用瓦斯也好,該用的就用,比如說,我們去廁所,上廁所開個電燈,出來馬上關掉,因爲,那是你的福,你這輩子來到常住,我們有因緣、有福報,但是我們浪費常住,我們違背因果——出來,廁所燈不關。或是我們在常住打長途電話,打到臺北,你稍等一下,我幫你叫一下,結果,去叫四、五分鍾,你電話也不挂斷,你並不需要如此…,四秒鍾一元,一分鍾十五元,你在那裏等五分鍾,剛好浪費常住的錢七十五元,不必這樣子。打電話,我是某人,拜托你幫我接某人是否在家?他說:不在!拜托你等一下,電話先挂斷,等叁分鍾再打。這都是很容易地就能替常住省錢,但是,我們不願這麼做,我們若在煮開水,煮下去,就一直滾,滾到茶壺幹掉,破洞。這樣不好!包括我,我上廁進去,兩盞電燈,我一定開一盞而已,廁所,我洗澡不曾開很亮的,打開,日光燈足夠,看得到,能洗就好,所以說,惜福我們要做到。
【行色無色界道,不以爲勝。】
因爲色界跟無色界,凡夫若到色界跟無色界,總以爲是涅槃,認爲是第一最勝之處,但是,我們若出生在色界、無色界,行色界、無色界之道,不以爲勝,不認爲這是最殊勝的。
【示行貪欲,離諸染著;】
菩薩,你看他外表好象對某件事可能很執著,不過,他離開汙染,所以,我告訴諸位!誰是菩薩,你從外表看不出來,你看到這個人貪錢、好色、壞脾氣,不一定,有時候是菩薩示現的。
【示行嗔恚,于諸衆生,無有恚礙;】
爲了教化衆生,所以他示現嗔恨,不這麼教衆生,不拍桌摔椅,他不會覺悟,沒辦法!但是,菩薩的心是無挂礙。
【示行愚癡,而以智慧,調伏其心。】
哪一種情形示現愚癡?對我慢擅長辯論的人就沈默不語,示現愚癡。
有一次,一個菩薩要請我吃飯,說是自己先生很我慢,很會辯論,聲稱即便慧律法師來他也能把法師講的無語答對。我說:好!走吧!
到他家裏,我就坐著只管吃飯,一句話也不講。她先生平時很會講話,很我慢,瞧不起一切的法師。他要跟我辯論,問我:佛法是什麼?我笑而不答。他問什麼,我都微笑而已。他太太就問我:師父!您怎麼不講話?我說:待會兒你就知道答案了。一會他把太太叫到外面,對他太太說:你師父很厲害!因爲,我講,他只是微笑,對這種人,我拿他沒辦法!光是他這招忍耐、微笑,我就學不來。他就這樣降伏了。所以,智慧辯才有時候要用,有時候不能用,你愈講,他愈要誹謗叁寶,所以,你要對他很好,微笑,所以,我就示現愚癡行,示現傻傻的,這就是最好的辦法。智慧就是用最好的辦法,你有智慧你才知道要如何調伏,那個人很我慢,你偏要跟他說法,那沒有用,沒有用,機緣不對。
【示行悭貪,而舍內外所有,不惜身命;】
【示行毀禁,而安住淨戒,乃至小罪,猶懷大懼;】
毀禁就是示現破戒、犯戒。他示現犯戒,但內心安住于清淨,乃至小罪他都知道違背因果,萬萬要不得。
【示現嗔恚,而常慈忍;】
【示現懈怠,而勤修功德;】
外表看起來他很懈怠,但是,實在講他很認真修行。
【示現亂意,而常念定;】
示現亂意,其實他的內心非常有禅定的功夫。
【示現愚癡,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
世間跟出世間的智慧,就是般若,所以,第一個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這段是在講六度。
【示行谄僞,而善方便,隨諸經義;】
就是我們所說的看起來很虛僞,但那只是他外表的方便示現而已,他所做的都符合經典。
【示現驕慢,而于衆生猶如橋梁;】
我慢會阻礙彼此,但是,對待衆生猶如橋梁,也就是說能很好的溝通。
【示現諸煩惱,而心常清淨;示入于魔,而順佛智慧,不隨他教;】
比如說,我今天到基督教堂,或者天主教堂,或是一貫道那裏去,依你看,我會著魔嗎?我可以拜他們的耶酥跟聖母瑪利亞,我沒差別,真的,我沒差別,他也是佛。但是換基督教徒或是天主教徒,他們保證不敢來拜我們的佛祖,他走到大殿外面就停住,心有障礙。至于我,我無礙。您要我到基督教堂拜耶酥,沒問題!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怕什麼?
自己內心有礙才不會通達,內心既無礙,拜什麼都一樣,聖母瑪利亞站在眼前,拜下去,我觀想阿彌陀佛站在前面。拜誰都沒差別,是心的問題,不是外相的問題。菩薩走到哪裏,只要心無礙,一切法都無礙。
【示入聲聞,而爲衆生,說未聞法;】
未聞法就是大乘法,來到修行之處,爲衆生說大乘法,因爲,大乘法他們不曾聽過。
【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衆生;】
因爲辟支佛都沒有大悲心,只有獨利自己而已。
【示入貧窮,而有寶手,功德無盡;】
寶手就是能出無盡的寶藏叫做寶手。
【示入形殘,而具諸相好,以自莊嚴;】
示現不清淨,或者是身體殘障,但是,事實上他有神通變化。
【示入下賤,而生佛種性中,具諸功德;】
能夠續佛慧命叫做生佛種性中。
【示入羸劣醜陋,而得那羅延身,一切衆生之所樂見;】
羸就是弱的意思,那羅延身就是端正之身。
衆生都是喜歡美的東西。有一次,有一個比丘尼在閉關,但閉關過程中有很多人去看她,而且去看她的都是男衆,因爲她長的非常美,大家都去看她,都買東西送給她。大家去看她,不是因爲她有修行,而是因爲她長的美。這個美字,是衆生所樂見,衆生都是一樣的。
【示入老病,而永斷病根,超越死畏;】
菩薩證得法身,永遠沒有生死,何況有老跟病呢?
【示有資生,而恒觀無常,實無所貪;】
維持生命的繼續叫做資生,就是很富有的意思。雖然富有,但是,每時每刻不在觀照無常,實在是無所貪。
【示有妻妾彩女,而常遠離五欲淤泥;】
彩女就是侍者,以前的法律允許娶好幾個,現在的法律是只能娶一個。有一個人問我:請問師父!邪淫的定義是什麼?我就說:夫妻以外都算是邪淫。他就說:沙烏地阿拉伯可以娶四個,請問師父!若在沙烏地阿拉伯算不算邪淫?我竟然不會回答,我說:那你去信回教好了,那裏娶妻,可以娶四個、五個。中國的傳統都是一而已。永遠的觀照無常,常樂遠離,遠離什麼?遠離五欲,淤泥就是爛泥巴,五欲就像爛泥巴一樣,一掉進去就爬不起來。
【現于讷鈍,而成就辯才,總持無失;】
讷鈍就是不會講話,不會講話不是口吃,不會講話跟口吃不同,不會講話是說他的反應比較慢,而口吃是一句話要重複多次。總一切義,持一切法,都可以,總持無失。
【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衆生;】
通往不正之處叫做邪濟,濟就是一個地方,示現進入邪道。進入邪道,邪魔外道之處,而以佛的正法來教化,度衆生。
【現遍入諸道,而斷其因緣;】
因緣就是指生滅輪回,意思就是你要遍入諸道,示現來到一切的外道,而斷他一切外道的因緣,使他進入佛道,超越生死的六道輪回,因爲外道都沒有辦法超越六道生死。
【現于涅槃,而不斷生死。】
身現涅槃,才能入生死,菩薩爲了衆生,所以,他不斷生死,照常度衆生,因爲悲心很重,不忍心衆生受苦,而繼續弘法利生。
【文殊師利!菩薩能如是行于非道,是爲通達佛道。】
菩薩能夠慈悲于一切,不論內道外道,這才是真正通達佛道。這句話的意思很了不起,一直認爲我在修習正道,執著于自己的正道,這不是真正的佛道。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之下,面對跟你看法不同的人,敵對的人、仇視的人,一天到晚困擾你的人,你都能夠平等心對待,無所執著,一切法不受,這樣才能通達佛道。沒那麼簡單,忍無可忍,還要再忍,忍耐以外還要忍耐,沒有任何道理的忍耐。我覺得這句話太偉大了,行于非道就是通達佛道,每一種都能讓你通達佛道,只有無礙的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有礙的人就沒辦法!人都是怎樣?好的執著,壞的躲開,菩薩不會這樣,菩薩看到很壞的人,照舊歡喜心,唉!今天我又有鍛煉忍辱的機會,他都能夠隨文入觀,隨著境界而進入觀照,他都不會被礙到,所以,好人、壞人、順境、逆境、善、惡都通達,這樣我們了解菩薩的修養嗎?很驚人!
【于是維摩诘問文殊師利:何等爲如來種?】
維摩诘居士就反過來問文殊師利菩薩: 什麼是如來的種性?
【文殊師利言:有身爲種,】
一般衆生執著五蘊身,有身見,但菩薩不同,他觀照身是五蘊所集合的,…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