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P60

  ..續本文上一頁間,也沒有所謂的入于出世間,統統沒有,也沒有所謂的出于生死。

  不溢就是不流動的意思,不流動的意思,把這個心不讓它有動態的念頭産生。不散,就是沒有所謂的出入,沒有所謂的出,也沒有所謂的入,就是不散,是爲入不二法門。

  【善意菩薩曰:生死、涅槃爲二。若見生死性,則無生死,無縛無解,不然不滅,如是解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這在二乘人來講,是相當清楚的對立。生死性是什麼性?注意!什麼是我們的生死?業力是我們的生死。業力從哪裏來?業力從哪裏來?從無明來。無明從哪裏來?從念頭來。念頭從哪裏來?從不知不覺來。爲什麼不知不覺?沒有原因。你不善于觀照當然就不知不覺,爲什麼不善于觀照?因爲你不知不覺。爲什麼不知不覺?因爲你不善于觀照。爲什麼不善于觀照?因爲你不知不覺。這樣你聽得懂嗎?就是這樣,你爲什麼不知道路?我就是不知道路。你爲什麼找不到講堂?因爲我走錯路。爲什麼走錯路?因爲不知道路。答案還是一樣。你爲什麼不開悟?因爲不曉得悟是什麼。有一個菩薩來問一個問題很可愛:敢問師父!我說:問啊!開悟是什麼?我說:傻瓜!如果你悟了,你來問我做什麼?你就是不知道悟,你才來問我,對不對?唯心相應,你開悟,你還問我做什麼?開悟得心境,跟我們的心境都一樣,平等嘛!早就悟到了,還要問什麼?

  善意菩薩說:生死涅槃是二,若見生死性,就是無生死,無縛,也無所謂解,這個解就是下一番功夫去除掉它叫做解,你根本就不要除。有一次,去參訪一位老法師,老法師說,有一個罐子,這個罐子的瓶口太小,裏面又有一只鵝,在不打破罐子的前提下,要如何才能讓鵝得到自由跟解脫?第一個說:把它拉出來。瓶口太小拉不出啊。第二個說:把它打破。老法師說:你都沒注意聽,我剛才說瓶子不可以打破。說到後來沒辦法!他就說:慧律法師!你的見地怎麼樣?我說:它靜靜地在那裏,活得很快樂,把它拖出來做啥?對啊!這就是答案。它在罐子裏很快樂,你把它拖出來做啥?它當下就解脫了,拖來拖去做啥?對啊!禅宗就是這樣,你要拖來拖去,它不用被拖來拖去,一切法當下放下,答案就出來了,我也不用拖,罐子也不用打破,鵝活得很快樂,你爲什麼要把它打破?這樣對、這樣對、這樣對。禅宗就是這樣當相即道,相當下就是解脫,拖來拖去都是生滅法,多此一舉。有的人聽了很歡喜。人家說:請喝茶!有喝就是沒喝,沒喝就是喝,胡亂套用,不喝會口渴,頭腦壞掉,有喝才不會口渴,這是不同。不然就是不生,你沒有所謂的生,也沒有所謂的滅。如是解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現見菩薩曰:盡、不盡爲二。法若究竟,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無盡相即是空,空則無有盡不盡相。如是入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盡就是究竟,不盡就是有一定的界限叫做不盡,如果你要以反面來講的話也可以,盡也可以說是不究竟,不盡猶如虛空,它沒有一個盡端,也可以,中國字就是這樣,看你站在哪一個角度。這很難講,如果,你站在事相上來講,一切事相的盡,就是有一個界限,不盡就是沒有所謂的界限,如果,你站在道理的話,盡就是究竟的道理,究竟的實相,不盡就是不究竟,看你要站在哪一個角度。我們中國人的字,怎麼命名都是贏,我舉一個例子,中華大勝日本,哪一隊贏?中華隊贏,中華大敗日本,哪一隊贏?也是中華贏,中國人就是這樣,每樣都要贏,用辭讓你搞不清楚,這是中國人的習慣性,說大勝跟大敗,反正都是中國贏,所以,有時侯名詞,看你站在哪一個角度,做何解釋?盡跟不盡爲二法。

  若究竟盡就是畢竟空性,若不盡,不盡也是無限,沒有一個盡端,沒有一個界限,所以說都是無盡相。無盡相就是空相。空無所謂有盡跟不盡的相。所以空就無所謂盡跟不盡的相,因爲,有一個界限跟沒有界限,有界限就是沒有界限講的,沒有界限就是對有界限講的,對不對?

  比如說,無常就是空的初門,破法不盡,名叫做不盡,比如說,你破法,破除執著,破除執著性,還沒有達到究竟的不執著,變成破這個執著不盡,破法不盡名爲不盡,如果,乃至一念不住就無有生,無有生就産生盡,無有生就是盡,産生盡就是畢竟空,徹底的破除執著,是名盡也。無實相,無法常住,這也可以稱爲盡,有爲的虛僞法,無常,所以,我們稱爲盡,在事相上是一種虛妄,意思是說事相名爲有盡法,實相是無爲法,常住如虛空,所以,事相是盡,理是不盡,所以,以盡爲盡,或者是以不盡爲不盡,都是對立法,如果,你能悟到一切盡跟不盡全都無盡相,就是說你若能悟到事相當下就是空,理性當下也是空,這就是不二法門。所以,佛光山那個不二門,就是出自《維摩诘經》,都是指不二門,不是只有這個門,做大師實在不簡單,今天報紙登的,說佛光山墓場建太多,沒有回饋大樹鄉,現在,人家又在搞了,所以說,做一位大師要受盡一切的忍辱,每樣都要找他的麻煩,報紙登的,不知是否真的?佛光山下面的停車場,已經停得沒車位,過農曆前,一坪五萬元,聽得懂嗎?將所有的旁邊都買下來,買下來之後,一坪十二萬,不到一個月時間,要置出家人于死地,所以,知名度太大,人家會眼紅,很難過!所以,大師實在很偉大,也很需要忍辱,他才有辦法,他忍耐得了,至于我,我沒辦法,我就拿畚箕、拿掃帚、棍子出來,也沒辦法,你搞不贏他,真的,別說做菩薩,光是做個比較出名的法師,他就得忍一切的委屈,委屈,沒辦法,常常找佛光山麻煩,田園房宅,常常看到報紙刊登,若稍微掉顆石頭下來,就說是從佛光山掉下來的,擋到人家的路,又在那裏搞了,目標太大,人家認爲他很有錢,就想:搞看看有沒有錢,說起來實在是可悲,他不正信才敢這樣,若對叁寶來講,對不對?我們對叁寶,貢獻都在貢獻了,還炒地皮,實在很糟糕!

  【普守菩薩曰:我、無我爲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見我實性者?不複起二,是爲入不二法門。】

  我是凡夫所執著,無我是二乘人,二乘人認爲無我,爲二。非我就是說沒有一個我,當然也是不可得。你見到我,你就了解我;五蘊皆空,當下就是實相,沒有一個真正的我,更加不能起一個無我的念頭,不複起二,是爲入不二法門。

  【電天菩薩曰:明、無明爲二。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于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明就是智慧,無明就是愚癡,智慧跟愚癡是二。無明當下完成了畢竟空性,就是我們的實性,就是我們的智慧,但是,智慧也不可取,不能執著我是一個有智慧的人,變成一種障礙,離一切數量的執著,于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電天菩薩曰:明、無明爲二。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于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明就是智慧,無明就是愚癡,智慧跟愚癡是二。無明當下完成了畢竟空性,就是我們的實性,就是我們的智慧,但是,智慧也不可取,不能執著我是一個有智慧的人,變成一種障礙,離一切數量的執著,于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電天菩薩曰:明、無明爲二。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于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明就是智慧,無明就是愚癡,智慧跟愚癡是二。無明當下完成了畢竟空性,就是我們的實性,就是我們的智慧,但是,智慧也不可取,不能執著我是一個有智慧的人,變成一種障礙,離一切數量的執著,于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妙意菩薩曰:眼、色爲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

  眼睛對色法,世間人認爲是二種,是二法,若對色法當處透視,于色不貪不恚不癡, 師父以前不是告訴過你!要透視它,你只要透視它。這個色不是指女色,而是指一切境界,你眼睛對一切境界,世間人講它是二,如果,你知道眼當下的分別心就是空,一切境界就是空,你不貪不恚不癡,這就是名寂滅。不需要滅掉色身才找寂滅,意思就是煩惱就是菩提。我們的貪恚癡不是煩惱嗎?如果,你透視它,徹徹底底去了解一切都是因緣法,這就是寂滅。

  以前,我念高中的時候,我們的學校,南海路56號的附近,有曆史博物館,有植物園,再走過來一點,在和平路那裏,有舉辦大型的展覽,廈門街有舊書攤。我們下課,就參觀,曆史的畫展、毛筆字、插花,或是電子展覽、工業展覽,爲什麼?沒有聽到佛法嘛!認爲這個境界都是實在性的,就要參觀、訪問,心就是這樣,這個好的、這個壞的,我們內心裏面,每一分、每一秒在起心動念,去執著它,因爲我們內心空虛,不知道我們回光返照就是智慧,所以,借重一種錯覺的外境,來滿足我們內心的空虛感,書包一背,把學號放在最顯眼處,到處逛走路很神氣。實在是很無知,有時候,我攬鏡自照覺得很慚愧,怎麼有學佛跟沒學佛差這麼多。那時整天都是逛曆史博物館,哪個名人寫毛筆,還有某名人畫一幅畫,我看不懂!我問:訂價多少?哇!幾萬?若拿來挂在我的廁所,我也嫌占空間。就是這樣,這樣看,亂闖。說真的,沒有學佛,那種可憐,那種分別、那種動念,講實在的,到死都不可能覺悟,現在進去看,要看什麼?我不知道?要看故宮博物院,走啊!幾塊破銅爛鐵,這是石器時代、這是周朝、這是唐朝的玉佩……人家說到日本的秋風洞,有多美就有多美,秋風洞裏面有電燈,我進去秋風洞用跑的,導遊說:哇!你怎麼這麼快!我不知要看什麼?也沒什麼!有水在流,鍾乳石,電燈點亮,看到一滴水滴著、滴著,你看我,我看你,流水就像瀑布聲,就是這樣,悟道跟不悟道心境都不同,一百八十度不同,以前若在選美大會,趕快開電視,趕快開電視看美女,泳裝,快點!快點,坐在那裏,飯也忘了吃,看、看、看…,唉!慚愧!慚愧!慚愧!愚癡到家,若我們上輩子有大智慧,這輩子再延續,穩當的!絕…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