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傷害你,我只同情你的可憐,是這樣的心態,你要弄清楚,要搞清楚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所以,我看到報紙,報紙裏有專門弘法的,什麼廣場的,意思是說叫人家不要互相攻擊呀,要五教合一,我看到這個,一看就知道是一貫道的,他現在怕人家攻擊,他就說:你攻擊別人就是不對,話沒有錯,這是沒有修養,但是,人家有這個雅量,說我不攻擊你,但是,你有那個智慧分別正、邪嗎?我可以不要攻擊你,沒有錯,你有智慧分別哪個是正,哪個是邪嗎?他又反駁回去,你都以爲自己是正的,別人都是邪的,那你也是邪,反正,落在語言的念頭裏,他都有話講,沒有他的辦法,你想救他,絲毫沒有辦法,因爲他也很會講話,但是,我們悟到如實相,以真實實相的理體來講,邪、正不二,不是這樣解釋的,不是這樣解釋,有清淨心、有正知正見的人,才夠資格講這句話,否則你邪、正不分,你修什麼?佛爲什麼要講八正道,我們要了解,我們要了解實相的道理是這個道理,實相是無相、無不相,不可以壞事相上對立的說法,雖然是一切法無相,但是,它是無不相,不可以破壞應該講的語言,對不對?應該是這樣講才對。
【樂實菩薩曰:實、不實爲二。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爲入不二法門。】
實就是實相,有智慧人的境界叫做實,非肉眼所見,慧眼尚不得見,何況是非實。所以說,實、非實就是不實,實相是一般衆生所執著的,不了解實相的道理所以不實,就是不悟到實相的道理,爲二。
要注意聽!見到實相的人,他根本不執著有一個實相,何況那個不實在的相,非實相的道理,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見到實相的人當然不能執著有一個見到實相,他才可以證悟到實相,如果,一個人執著自己證悟到實相,他怎麼可以證悟到實相,那變成有相,有相就是變成有所執著,變成生滅法,不是無爲的實相法,所以說,實見者尚不見實,見到實相的人,尚:尚且不執著有一個實相,何況是非實相的。
不是凡夫肉眼所見。無見就是指不執著,無不見就是清淨心,一切都影現在眼前清清楚楚。是爲入不二法門。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爲入不二法門。】
無言就是沒有言說,言說就是不實在的,沒有什麼可以表示的,當體就是空性,你要說什麼?你要展示什麼?要顯現什麼?識就是說要顯現其相,要講到善或者是惡,他才能開示,我認爲沒有什麼開示,文殊師利菩薩說,若依我所了解的不二法門,是無言、無說、無示,無示就是沒有任何可以顯現出來的,法爾如是,本來如此,你要顯示什麼?無示,接著,無識:沒有分別心,沒有分別心,離諸問答,是爲入不二法門。在《虛空藏菩薩所問經》裏這麼說,文殊師利菩薩這麼說,施設文字即爲魔業,乃至佛語還是魔業,意思就是說,所有的文字都是魔業,就是說會讓你産生執著,乃至佛語就是乃至佛所講的話,都會讓你産生執著,這都是魔業,所以說,只有無有言說,離開文字的執著,魔就對你沒辦法,但是,如果沒有施設文字、語言,他就沒有我見、沒有文字的見,以無我對一切法就沒有增減,所以,這樣進入的話,就可以超出魔:魔境,如果,一個人離開語言,離開言說,那不得了,你想想看!一個人離開文字相、言說相,這還得了,你所有贊歎他,如如不動,你所有誹謗他,如如不動,你想想看!我們今天是不是所有一切煩惱都從語言來,夫妻會吵架從哪裏來?從講話來。你曾看過夫妻倆吵架不是從語言來,你曾看過夫妻倆吵架靜靜的相罵嗎?這要怎麼罵?我問你,沒有語言,怎麼罵?對不對?罵,相罵就是這樣,我看你就是好大喜功,得到大頭病,我看你得到冬瓜臉,夫妻爭吵往往口不擇言,當時,我沒有你會死,你沒有我會活不成,現在,詞庫裏什麼沒聽過的話,都搬出來,對不對?詞庫裏什麼沒有聽過的話,平時都鎖起來,十多年不曾用過的名詞,全都跑出來,不見得哪個愛哪個,老身不相信這種事,人都被欲望所控製,人都被欲望所控製,不見得有真愛、假愛,不見得,當時爲了他,要死不活的,現在看到他,倒彈,退叁分。現在看到他,以前愛得死去活來,追、追、追…,現在,以前是她一直在追,現在,換她先生要找她,趕快跑,伊…嗆、嗆、…,以前看歌仔戲,每次都聽到這句,每劇戲都有這句,趕快跑,拿支拂塵搖又搖,那支代表馬,你曾看過嗎?拿一支,綁四撮毛,咚咚嗆,趕快跑,以前,歌仔戲看得多,所以說,這樣境界差多少,以前是沒有他會死,現在是看到他就跑,聽到這句一定有人暗自自我嘲笑,這就是在講我,每次講經講完,大家都誇獎師父很行,爲什麼?他剛好發生這種事,下臺,說:師父!您怎麼知道我發生這種事,我聽經是偷跑出來的,其實不是我行,這種事很多,非常之多,到處都有,對不對?說不定,我若是女衆,我才不是唱這首,我不是唱趕快跑,趕快飛,伊,用飛的,坐飛機,真的,說不定就是這樣,人的命運就是這樣,捉弄我們,所以,我告訴諸位!當你在歡喜的境界時,你不要覺得很歡喜,你真的…,後面有好戲可看,你不要事先高興,你不要認爲我們現在這時侯很快樂,我告訴你,世間沒有真實的快樂,法喜充滿才是真正的快樂,法喜充滿,所以,我勸告你,離婚的人最好不要再嫁,沒結婚的人,你考慮、考慮,你考慮、考慮,沒嫁人的不要一直靠過去,我告訴你,這個不好玩,問隔壁已經嫁人的,你問看看!她會告訴你:確實如此!不要嫁,師父這麼講對,我是太晚遇到師父,不然,我也要出家。生五個了,老講這句話,很羞愧!所以說,《金剛經》也是這樣講,爲什麼?如來所說的法,皆不可取、不可說,所以,非法非非法,所以,一切聖賢都以無爲法而有差別,《密嚴經》也這麼說,這是補充的資料,《密嚴經》也這麼說,遠離諸言說,以及一切見,若有若無,都是一切執著,離開一切語言、音聲是最清淨,中道的妙理。
【于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诘: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诘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都講完了。安靜,安靜比較沒事,你沒聽過嗎?安靜比較沒事,這句安靜除了用在不二法門以外,還用在一個地方,你先生若要揍你,你安靜,我不騙你,他就不會揍你,我不騙你,這句安靜要用在恰當處,這句安靜除了用在不二法門,我告訴你!你先生若在生氣,你就安靜,不然,你也會入不二法門,什麼叫做入不二法門?這邊也腫,那邊也腫,兩邊都腫,我不騙你!你也會入不二法門,會被揍,聰明的女人,我告訴你,每個都要入不二法門,安靜就好了,都沒事。
【香積佛品第十】
香積佛品,介紹香積佛。
【于是舍利弗心念:日時欲至,此諸菩薩當于何食?】
舍利佛心裏想:吃飯的時間快到了,不知道這些菩薩要在哪裏吃飯?
【時維摩诘,知其意而語言:佛說八解脫,仁者受行,豈雜欲食而聞法乎?】
維摩诘知道了舍利弗的想法,說道:佛講的八解脫法,這是無欲清淨的糧食,你依法而行,就應該是得到知足,就不會多求,你怎麼摻雜吃東西的念頭,而來聽法呢?
【若欲食者,且待須臾,當令汝得未曾有食。】
若要吃,稍等一會兒,會讓你得到以前沒有吃到過的東西。
【時維摩诘即入叁昧,以神通力,示諸大衆,上方界分過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國名衆香,佛號香積,今現在,其國香氣,比于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爲第一。】
叁昧就是正定。維摩诘居士入叁昧以神通力,現神通讓大家了解,從上面,往上算, 這不得了,四十二恒河沙佛土,你看多少?無法計算, 有國就是有一個世界, 如果,你把它加兩個字,就會更清楚,衆香世界,我們這裏叫做娑婆世界,阿彌陀佛叫做極樂世界,東方叫做琉璃世界,所以,名衆香就是衆香世界,這裏講的國就是我們所講得叁千大千世界,香積佛, 就是在說法,現在在那裏示現,佛號叫做香積,今現在。那個國度,全國都是香的,不像我們的娑婆世界,全國都是臭的,
不像我們的娑婆世界,全國都是臭的,全國都是臭的,我們流鼻涕會臭,廁所叁天沒清也臭,大便也臭,吃東西吃剩下,二天後也發臭,發臭,人死後也發臭,菜,即使是蔬菜,腐爛也會臭,所以,我們這裏是娑婆穢土,太不清淨,因爲,衆生剛強難化,由衆生的心就能了解衆生共業的國土,【比于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 比于就是說等于十方諸佛世界之香,或者是說可以比擬,可以說是超越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爲第一。】 最香的,最香的。
【彼土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有清淨大菩薩衆,佛爲說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
就是衆香世界,這是二乘人,很驚人!要到這個世界,看你要修什麼行?都是清淨的大菩薩衆,佛爲說法不是釋迦牟尼佛爲說法,是香積佛爲衆香世界清淨的大菩薩說法,要搞清楚,佛爲說法,現在是在講衆香世界。香作樓閣都是香的。都是香的,都是香的。經行香地就是說我們吃飽繞佛,繞一繞佛,經行:吃飽飯繞繞佛,那也是香的,連地上都是香的,苑園皆香,後花園所種的都是香的。他所吃的東西也是香的。
【時彼佛與諸菩薩,方共坐食,有諸天子皆號香嚴,悉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供養彼佛及諸菩薩,此諸大衆莫不目見。】
剛好是吃飯時間。皆號香嚴,那些天子都叫做香嚴天子,都發無上正等正覺心,注意!此諸大衆是指娑婆世界中,來到維摩诘居士這裏的大衆,沒有一個不看到,此諸大衆莫不目見。
【時維摩诘問衆菩薩言:諸仁者!誰能致彼佛飯?】
這個要當動詞,底下最後那個飯字,是拿飯回來,誰能就…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