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謙下而無礙,簡單講,無礙都跟在謙虛後面,在座諸位!無礙都跟在謙虛後面,你所作要無礙,那就要謙虛,謙虛,不過,謙虛要得體,口氣要誠懇,比如說,我講一句話,比如說,人家誇贊我,哎呀!我,慧律算什麼呢?我們很誠懇的告訴他,我不算什麼,如果,我換個口氣跟語調,我慧律算什麼呢?不同噢!同樣幾個字喔!同樣幾個字,唉!我慧律算什麼呢?我慧律算什麼呢?意思是說你也沒什麼偉大,我不算什麼,意思是說那是發自仇視的心態,對不對?發自仇視的心態,一種譏笑人家,那種反面抗拒的語言,人家告訴你:某某人你很行。我算什麼,意思是說你早就瞧不起我,你今天才誇獎我,亂亂蓋【胡扯一番】,不理我!實在是很悲哀!胡亂…,那叫做抗議的謙虛,抗議的謙虛,你知道嗎?師父!您怎麼每樣都懂?懂啊!怎麼不懂,我遇過多少女衆都是這樣,抗議的謙虛,一天沒誇獎到她而已,我算什麼,意思是說,你慧律法師從不重視我,今天亂亂地贊歎,我才不接受呢!對不對?你又不能說不接受就算了,你算老幾,等一下兩個就吵起來,所以,遇到這種你就要遠離,遠離,這沒辦法,沒辦法,難修行,所以,謙虛要誠懇的謙虛,要誠懇的謙虛,不能夠抗議的謙虛,抗議的謙虛變成叛逆,那種人變成叛逆。于諸菩薩,視之如佛,對于菩薩,只行菩薩道的人,知道發大心的人,或是有悲心的人,要把他當作是佛,這是第叁。
第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 你從未聽過的,聽到,不懷疑,這最難,因爲,這要看因緣跟看根器。
第五【不與聲聞而相違背。】 聲聞,爲什麼?聲聞是修小乘,我們不以大吃小,我們不以大欺小,以大欺小,大乘要融合小乘,大乘要融合小乘,所以,我若看到電視吵吵鬧鬧,吵吵鬧鬧,就覺得還是宗教比較解脫,所以,人家說:慧律法師!您是什麼黨?我是佛的死黨,佛的死黨,我不是什麼黨,我是佛的死黨,一定要成佛。
第六很重要,你看,【不嫉彼供,】 不嫉妒,不嫉妒別人的供養就是說,這是指法師,出家人若看到別人的供養比較多,不要嫉妒,在家居士尤其要注意,不要嫉妒,不要嫉妒,如果,別人比我們有成就,出家人供養多,在家人是成就大,在家人不要嫉妒成就比我們高的人,不要這樣子,也不要太自卑,其實這很難,很難,甯願領一團兵,也不要領叁個和尚,你不曾聽過嗎?我們若去受戒,戒師常說:甯願領一團兵,也不要領叁個和尚,因爲意見不同,大家都來自十方,來自十方,所以,不嫉彼供:不要嫉妒別人的供養,【不高己利,】 如果自己獲利,也不要太驕傲,己利就是有所供養,得利:不要認爲自己有德行,比如說,我現在得到多大的供養,衆生對我多大的恭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不高就是不傲視,不驕傲自己有德行,而得到人家的供養利益,所以,不高傲自己的德行所得到的供養利益,【而于其中調伏其心。】
第七呢?噢!太重要了,太重要了!very important,very very important,【常省己過,不訟彼短。】 所有娑婆世界差不多這件最做不到,常省己過:整天都檢討我們的過失,不訟就是不計較,不計較,不要講人家的缺點,不訟彼短,一天到晚,講、講…, 講別人的缺點怎樣、怎樣,不好,不要這樣子,別人對我們大聲的時候,我們就常常講:我爲什麼做得這麼不好,讓人家對我大聲,我爲什麼做得這麼不好,讓人誤會,讓人誤會,我們都這樣,不會逆向思考,我做這樣,對你已經夠客氣了,還得寸進尺,他不會這樣想,菩薩不會這樣想,菩薩若發現衆生對他生氣或是對他不好,他就想:我怎麼做得讓你誤會,做得讓你覺得不好,我要檢討,我要繼續做,繼續做,做得讓人不屑一顧,罵我,菩薩就是一直檢討、一直收斂自己,任何事情他都:可能是我表現得不好,人家才會對我這樣,這功夫沒那麼簡單,萬丈深淵,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我覺得這句太好了,太好了,這是座右銘,這是座右銘,座右銘。
【恒以一心,求諸功德。】 第八就是恒以一心,求諸功德,【是爲八法。】
【維摩诘、文殊師利于大衆中說是法時,百千天人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十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菩薩行品第十一】
【是時,佛說法于庵羅樹園,其地忽然廣博嚴事,一切衆會皆作金色。阿難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有此瑞應?是處忽然廣博嚴事,一切衆會皆作金色。佛告阿難:是維摩诘、文殊師利,與諸大衆恭敬圍繞,發意欲來,故先爲此瑞應。于是維摩诘語文殊師利:可共見佛,與諸菩薩禮事供養。文殊師利言:善哉!行矣!今正是時。】
【是時】:那個時候,【佛說法于庵羅樹園。】 庵羅樹園,【其地忽然廣博嚴事。】 變成很大,地上突然間變成很寬、很莊嚴,【一切衆會皆作金色。】 聖人度衆生都隨因緣,這次,因緣到了,所以,大地現出瑞相,瑞相,【阿難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有此瑞應。】 是什麼因緣有這種瑞相産生?【是處忽然廣博嚴事。】 爲何突然間變得更大、更莊嚴?【一切衆會皆作金色?佛告阿難。是維摩诘文殊師利與諸大衆恭敬圍繞發意欲來,】 就是要來頂禮佛,想要來頂禮佛,【故先爲此瑞應。于是維摩诘語文殊師利。】 這麼說,說:我們一起去見佛。【可共見佛。】 可以一起去見佛祖。【與諸菩薩禮事供養。】 跟這些衆菩薩一起去,去頂禮,去供養,維摩诘居士勸大家去見佛,當然有他的宗旨在,他的宗旨就是說讓大家了解虔誠,我們這顆虔誠心,就會徹徹底底讓我們悟到本來的面目,第一就是要證明香飯,要讓我們了解所以就建議去頂禮佛。【文殊師利言。善哉,行矣。】 走吧走吧,行矣就是說【今正是時。】 一起去見佛,此刻正是時候。
【維摩诘即以神力,持諸大衆並師子座,置于右掌,往詣佛所。到已著地,稽首佛足,右繞七匝,一心合掌,在一面立;其諸菩薩,即皆避座,稽首佛足,亦繞七匝,于一面立;諸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亦皆避座,稽首佛足,在一面立。于是世尊如法慰問諸菩薩已,各令複座,即皆受教。衆坐已定,佛語舍利弗:汝見菩薩大士,自在神力之所爲乎?唯然已見。于汝意雲何?世尊!我睹其爲不可思議,非意所圖,非度所測。】
【維摩诘即以神力持諸大衆並師子座置于右掌,】 右手,【往詣佛所。】 他們在那裏,不是坐車來的,也不是用走路來的,維摩诘居士把他們拿來放在手上,右手,所有的人,所有的師子座,都放在右手,所以,基督教的牧師,牧師看到佛經就誹謗,說我們這叫做大力水手,【英語】,說佛經講的都是卡通影片,怎麼可能,摩西,摩西上西奈山的時候,你們看過十戒,摩西上西奈山的時候,在上面也待了好幾十天,超過一個星期,摩西,所以,上帝在西奈山用光明射入石頭,射入石頭,所以,他有第一條戒、第二條戒、第叁條戒,寫十條誡律,十條誡律,以凡夫的能力,十天沒吃飯、沒喝水還會活?在聖經裏面也談到耶酥的神力,耶酥,大家沒東西吃時,耶酥變出很多面包,變出很多面包,讓他們都吃得飽滿,吃得飽滿,在十誡裏面有過紅海,摩西帶著那群奴隸過紅海的時候,他就說:爲了顯示上帝的榮耀,上帝您要顯示出來,後面有追兵,追兵,追兵要殺他,尤勃連納演的,殺,光從天上下來,火就燒起來,阻擋起來,人跟馬,那些追兵都不能過,摩西拿一支神杖,上帝您要顯示您的榮耀,就在這個時候,哇!紅海的水裂開,不知怎麼拍片的,很厲害!海水裂開,以基督教所記載的神力,照理講也不可能,紅海的水怎麼會裂開,對不對?以上帝來講這是很簡單,但是,上帝是叁界內的凡夫,叁界內的凡夫,所以,你若看到十誡,會覺得維摩诘居士用神力,把他們放在右掌,師子座放在右掌,這有可能!怎麼不可能,說真的,凡夫無法了解諸佛菩薩的神通力,沒有辦法了解,但是,他講的道理,我相信這不是…,師父會信佛不是看到佛祖很行會神通變化,不是這樣,看到他所講的是真理,知見正確,這是世間的真理,事實上是不可辯論,人生是無常、苦、空、無我,這是事實,不是看到佛祖的神力,我們才信佛,不是這樣,所以,這並不重要,因爲我們是凡夫,他有這種神力,如果他講的道理不通達,我們也不需要相信他,因爲,經典已流傳二、叁千年,人家要怎樣寫都沒關系,好象在寫神奇小說,其實不是,所以,置于右掌往詣佛所,這是維摩诘的神通力,【到已著地。】 到達的時候就放著,大家就下來。
【卐 與 卍 請師兄校正了。】
【稽首佛足,】 稽首就是頂禮,【右繞七匝,】 右繞,右繞七匝,包括《華嚴經》,包括《華嚴經》都是寫右繞,沒有寫左繞的,這個右繞就是以這個爲中心點,以這個爲中心點,由左手邊往右,才叫右繞,前幾天一個中國…,不知是中國時報還是什麼報社,一個記者小姐,寫:看了慧律法師文殊講堂出版的錄音帶,那個萬【】字都跟人家不一樣。萬【】字,因爲,我們的萬【】字是這樣子,你自己在那裏劃看看,以這個爲中心點,萬【】字你注意看,師父的方向是這樣,這樣,這樣,這個中心點,中心點往右繞,應該是這樣、這樣子,繞佛一定是這樣、這樣子,如果是這邊的話,上去右轉,如果是右邊的話,上去也是右轉,然後下面的話,下來也是往右轉,都是往右繞,你注意看旋轉,旋轉萬【】字,要這樣子才是正的,佛的萬【】字就是這樣子,寫信,她警告我說…,意思是說師父是很有名的法師,要盡快改過來,莫贻笑大方,外行的勸告內行的,接到那封信,我就說:愚癡的衆生都自認爲正確,這就是悲哀!你根據什麼?你知道佛經是什麼?她的意思是說看全臺灣省,很多人都是這樣繞回來,其實不是,那個萬【】字,你在中間用筆,循著線,它一定這樣子,一定這樣子,都是往右繞,這是百分之百正確,有的人就不主張這樣子,說:這樣看…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