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現在,在越戰流離失所的美國人,到現在還找不到,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都不知道,美國是世界的警察,維持全世界的秩序,但是,有時候隨隨便便出兵,所以,這次的中東戰爭,美國總統布希,布希就這麼說,他說:這不是第二次的越戰,這不是第二次的越戰,美國參謀總長鮑威爾,他就說:這次不同于越戰,一下子就要讓你戰敗,所以,這次打得太漂亮,美國這次只有死一百個人,消滅伊拉克的軍隊二十幾萬,很驚人!所以,國家的局勢都在變,都在變,泰國算是很有福報的,很有福報的,但是,福報盡的時候,業障就現前,像離Bangkok,Bangkok就是曼谷,離曼谷一百公裏左右,有一個【英語】,【英語】是性泛濫最多的地方,凡是到泰國的人,他一定會到【英語】,到【英語】,什麼都有,到【英語】時,整路都是bar,bar就是酒吧,走過去都是性泛濫,酒吧,因爲【英語】是觀光必去的地方,所以,整個星【辶星】羅灣,星【辶星】羅灣,【英語】就在星【辶星】羅灣的旁邊,星【辶星】羅灣現在汙染得非常嚴重,大便、小便、工廠的廢水,去到泰國的【英語】,紙屑亂丟,造成嚴重汙染,泰國現在【英語】之處,造成嚴重的汙染,嚴重的汙染,很嚴重的汙染,現在的Bangkok,Thailand泰國,染上愛滋病的,愛滋病的,居世界排名,名列前叁名,愛滋病AIDS,性泛濫,雖然說他們..,因爲,他們都要短期出家,其實泰國真正對佛法,徹底認識的並不是很多,雖然,他們每一位男衆都要出家,不出家會娶不到老婆,有的出家叁天,有的出家一星期,出家一星期有功德,做給他的父母親,所以,他的出家不是爲了他的生死而出家,泰國都認爲出家有功德,出家有功德,爸爸、媽媽生我,我就做功德給他們,所以,我就出家叁天,或出家一星期,是要做功德給他們,他不是爲了了生死,他不懂什麼叫做了生死,根本連聽都沒有聽過,所以,在泰國對佛法的認識還是很膚淺,還是很膚淺,,有一次,我跟泰國的..,好像是接近僧王的那種高僧大德,在泰國,兩個人談起話來,透過翻譯,我發現他們的修行還不行,他們的修行只限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透過翻譯,那個翻譯是臺灣大學的,臺灣大學,在臺灣留學過的一個華僑,我跟他談,然後他翻譯給那個泰國幾乎接近僧王的地位,談話,來,就介紹:這是臺灣的慧律法師,弘法了幾萬個人,幾萬個人,他們很重視師父,就跟我談,談論當中,並沒有談到《六祖壇經》本性上的東西,統統沒有,只有談到第六意識,意識,他說:我們要觀照,我們要觀照,就是要觀照、要觀照,觀照:苦、空、無常、無我,觀照,然後不落入邏輯的推論裏面,意思就是這是如是見的,他告訴我:不落入邏輯的推論裏面,邏輯推論有時候是用意識心分別,所以要觀照,觀照:無常、苦、空,我就問他:你觀照的那顆心,誰來觀照這顆心。你用這顆心觀照,那誰來觀照這顆心,變成犯無窮的過患,無窮的過患,你的第六意識觀照能所,那誰來觀照能觀照的心,他沒有修行大乘法的平等,沒有辦法當相即道,當體即空的思想,沒有辦法,我去就跟他談一談、談一談..,我認爲還是很有限,小乘思想還是很有限,他的徒弟是好幾百個,土地是好幾十甲,我去跟他談,談了,我認爲還是不行,我是這樣認爲,還是不行,當然,我們是修學大乘法,也不是看不起小乘法,也就是說在泰國的修行,像他這樣可說是泰國的代表,僧王,泰國的一個代表,但是,還限在某個角度而已,限在某個角度,大乘的法沒有,統統沒有,泰國算是一個很有福報的國家,但是,懶惰,懶惰,很懶惰,他今天若賺到錢,就不再工作了,我們去水上人家的時候,水上人家的時候,九點開店,十二點、一、二點就打烊,一天只做叁、四個小時的生意而已,不開店,有錢,那是泰國人不怕沒飯吃,泰國人不怕沒飯吃,福報大到什麼程度?他們的米隨便亂撒,他們的米不耕種,他們不像我們用機械耕種,他們隨便在路邊,一看就是稻子,都是稻子,不用耕種,時間到,割稻子就好,他們不用灌溉、拔草,土地很寬廣,泰國的土地是臺灣的十四倍大,十四倍大,人口五千七百萬,五千七百萬,土地很大,都不用耕種,很大粒的那種叫什麼,能喝的那種叫什麼,椰子,唉呀!講了老半天,整路都是椰子,整路都是稻子,看到的都是榴梿,榴梿【日語】,榴梿、椰子,榴梿是比較少,所以,泰國人,只要你肯動,你肯動,只要你肯動就不會餓死,因爲後花園都是稻子,自己去收割,上蒼還是很照顧泰國,泰國供養僧,他供養僧,他供養出家人,他的福報就大,他的依報,福報就大,他供養出家人,出家人福報大,他的福報也就大,所以,感應到全國,全國,所以,泰國沒有什麼戰亂,當然,小小的戰亂會有,不像中國那樣,中國亂七八糟,所以說,在聲聞中最爲多聞,不是菩薩,不是菩薩,我們就能了解,以二乘人來講,他的能力是非常有限,非常有限。爾時衆香世界的菩薩來到這裏,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看到這個世界實在很可怕。【今自悔責,】我很忏悔、很自責,很忏悔、很自責,【舍離是心。】爲什麼?【所以者何。】爲什麼?【諸佛方便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爲度衆生故。】爲了度衆生故。【隨其所應現佛國異。】現佛國異。隨其所應現諸佛國土不同,因爲,世尊要隱藏他的實力,現二乘的色身,爲了度劣根性的衆生,所以,現不同的國土,現佛國異:現不同的國土,度根器比較爛的衆生,
【唯然,世尊。願賜少法,還于彼土。當念如來。】希望世尊您能講一些法,我若回去衆香世界的時候,我們當念如來的教化,來宣揚如來的功德。
【佛告諸菩薩:有盡無盡解脫法門,汝等當學。何謂爲盡?謂有爲法;何謂爲盡?謂有爲法。何謂無盡?謂無爲法。如菩薩者,不盡有爲,不住無爲。】
要注意!有盡,什麼是有盡?什麼是無礙?什麼是解脫法門?【何謂爲盡。】何謂盡,【爲有爲法。】有爲法就是無常法,什麼是盡?盡就是不究竟法,什麼東西,什麼法是盡?有爲法,就是說生滅法都是有盡的,比如說你今天有福報,你也是有盡,你布施再多,你若以清淨心布施,福報就無盡,你若依功德心,我執著有個我在布施,這樣是有爲法,有執著是有爲法、是生滅法:這樣福報有盡。什麼是無爲法?
【何謂無盡。謂無爲法。如菩薩者,不盡有爲,不住無爲。】這句話我們常常聽,但是不知是什麼意思?不盡就是不滅,不逃離有爲法,這是智慧的人,菩薩,什麼叫做菩薩?不盡有爲,就是說不除掉有爲法,不滅掉有爲法,不逃離有爲法,他面臨有爲法,有爲就是現實,面對現實,所以,真正的菩薩度衆生,沒有人單獨跑到深山林中,獨自躲起來,去做一個,自己了生死的阿羅漢,沒有人這樣的,真正的菩薩,他絕對是在都市度衆生,比如說,我跑道深山林中獨自居住,那是一個人,你的修行不能貢獻給衆生,這是二乘人的發心,當然一開始修行要住茅棚,要住一陣子,當然是看各人,但是,到最後還是要回向菩薩道,還是要到人多的地方度衆生,人多的地方度衆生,所以,我們要了解,真正在人多的地方度衆生才是真正不簡單,他不被欲望所迷惑,不被金錢、名利、供養所迷惑,這才是真正度衆生,如菩薩者,不盡爲有,不滅掉爲有,不逃離爲有,不除去爲有,就是說他面臨有爲,也就是生滅法,不住無爲,他不會..,因爲他有悲心,他不執著無爲法,他也不會安住無爲法,他不落入涅槃坑裏面,叫做不住無爲,不掉到涅槃坑裏面,所以說,不盡有爲叫做大智,不住無爲叫做大悲,因爲大智,所以不會離開現實,因爲,他有智慧,因爲,大悲心要度衆生,所以,不入涅槃坑的無爲法,叫做不住無爲。
【何謂不盡有爲?謂不離大慈,不舍大悲;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衆生,終不厭倦;于四攝法,常念順行;護持正法,不惜軀命;種諸善根,無有疲厭。志常安住,方便回向;求法不懈,說法無吝;勤供諸佛。故入生死而無所畏;于諸榮辱,心無憂喜;不輕未學,敬學如佛;墮煩惱者,令發正念,于遠離樂,不以爲貴;不著己樂,慶于彼樂。在諸禅定,如地獄想;于生死中,如園觀想;見來求者,爲善師想;舍諸所有,具一切智想;見毀戒人,起救護想;諸波羅密,爲父母想;道品之法,爲眷屬想。發行善根,無有齊限;以諸淨國嚴飾之事,成己佛土;行無限施,具足相好;除一切惡,淨身口意。生死無數劫,意而有勇;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劍,破煩惱賊;出陰界入,荷負衆生,永使解脫。以大精進,摧伏魔軍,常求無念實相智慧,行少欲知足;而不舍世法;不壞威儀,而能隨俗。起神通慧,引導衆生,得念總持,所聞不忘。善別諸根,斷衆生疑;以樂說辯,演說無礙。淨十善道,受天人福;修四無量,開梵天道。勸請說法,隨喜贊善,得佛音聲;身口意善,得佛威儀。深修善法,所行轉勝;以大乘教,成菩薩僧;心無放逸,不失衆善。行如此法,是名菩薩不盡有爲。】
謂不離大悲,不,【謂不離大慈。不舍大悲。】不盡有爲,爲什麼不除去有爲法?遠離有爲法呢?不逃避它呢?因爲它是大慈,謂不離大慈,不舍大悲。
【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我們志求佛道,其心要堅固,譬如樹木,根若深就難拔,所以,經過千劫、萬劫都不變,所以說,在座諸位!你發的是什麼心?你今天,這個發就是發心,你今天來出家,你是發什麼心來出家,你爲什麼住不下來?爲什麼煩惱那麼重?你今天若是在家,來聽經聞法,你是發什麼心來聽經聞法?是人家邀你來,你不好意思不來,或者你真的是爲了生死而來,你發什麼心?如果,你發清淨心而來,一切是非、大小、貧窮,一切困境、逆境都不能阻礙你,我就是聽經聞法,沒人能動搖你,所以,發心太重要了,人家說初發心不退,成佛足足有余,你…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