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積就是無造作,六入就是六根,沒有所謂的造作法,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本性的作用,所以說,六入無積,無積,積就是意識是心態的累積,對不對?意識是經驗的累積,所以無積,我們的意識就是造作的累積,無積就是沒有六根的造作法,當然就是六入無積,也就是一切的造作:自性本空,一切造作當體就是空性,你有所著你就有所錯誤,
【眼耳鼻舌身心已過。】已過就是說不可以用眼、耳、鼻、舌、身、意,心就是意,去猜測它、去衡量它,已過就是超越,超越它,所以說,眼、耳、鼻、舌、身、心已過,爲什麼?因爲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情,六情就是六種執著,是不是?
【不在叁界。】跳出欲界、色界、無色界。
【叁垢已離。】就是已經離開貪、嗔、癡。
【順叁脫門,】叁脫門就是空門、無相門、無作門,順著空的思想作解脫,順無相的思想作解脫,順著無作,無所造作,因爲一切都是妄想所起的因緣,因緣,比如說,這次,這次泰國的動亂,動亂得這麼嚴重,就是蘇清達總理沒有經過國會憲法的同意,他就起來作總理,聽得懂嗎?全世界的總理都要經過憲法的同意,蘇清達沒有,沒有時,有幾萬人在曼谷暴動,蘇清達若有空的思想,無作、無相的思想,他會自動馬上下臺,他不用造成這次,可說是天安門事件,按照統計,統計,死亡四十八人,就是槍斃的,暴動,幾萬支槍掃射,機關槍掃射,啪..,死四十幾個,四十八個,你想想看,這跟天安門事件差不多,蘇清達就是不懂佛法,所以,我才告訴諸位:泰國的出家並不是了解解脫的思想、生死的事,他知道要修行是,將我出家的功德給父母親而已,一星期、一個月、一年、二年,他對佛教怎麼能夠透徹了解,雖然泰國是佛教國家,但是,他對佛教的真正認識根本就比不上臺灣,對不對?臺灣研究經典的人多得【日語】,多得不得了,泰國有限,佛教國家是現一個僧相,慢慢、慢慢了解,慢慢了解一下,還是很有限,反而臺灣真正修行人還比較多,所以,蘇清達若有解脫的思想,他今天不會..,泰國不會這麼嚴重,死得很慘重,受傷的好幾千人,俘虜了叁千多人,很驚人!抓叁千多個,所以,我們若有解脫的思想,就會覺得很好,我若看到立法院在吵,或是國大代表在吵,我就覺得他們很偉大,他們很偉大,今天,我假設,人家叫我慧律法師作立法委員,法師!您來作立法委員,你稍微想想看!你現在用假設的,我現在坐在立法院跟他們開會,我現在坐在那裏,你想想看!從早上一直講話,講到下午,光是拉尿怎麼辦?現在包括中國佛教,有人一直推薦我當立法委員,當國大代表,你想想看!國大代表打架,拿椅子摔麥克風,或是立法委員,你說,我坐在那裏,我覺得他們很偉大,他們爲了人民都很有道理,真的,民進黨也是爲了國家、爲了人民,國民黨也是爲了國家、爲了人民,真的,我都覺得他們很偉大,他們有時間、生命爲了人民在那裏,爲了政治上的問題在爭執,至于我們,你想想看!我們沒有辦法,沒有那個時間、那個體力,對不對?我們不願意這樣做,也不喜歡這樣做,所以,說起來,我們也很感恩他,
你看看!他們整天爲了人民,整天坐在立法院,所領的薪水,立法委員差不多六、七萬塊,現在比較高了,我看!差不多十萬,有吧!立法委員的薪水,差不多八、九萬,十萬,總統的薪水,民國..,差不多七、八年前是二十幾萬,總統的薪水二十幾萬,但是他的交際金很大,很大,所以,不好做,總統不好做,像我們現在的李登輝,李登輝,你看,李登輝真的不簡單,走過來,走過去,郝伯村院長爲了展示身體,還得打赤膊遊泳給人看,表示七十幾歲的身體還會遊泳,會遊泳,還得遊泳給人看,表示他的身體很壯,都很不簡單,這不簡單!若我脫下來,奇怪!我若做院長,遊泳給人看,脫下來,【日語】,沒有,遊一圈,就在那裏喘..,還不夠資格做院長,這個院長的身體這麼差,所以,我認爲都不簡單,總統難做,院長也難做,真的很不簡單,至于我,我就不這樣做,我弘揚佛法,晚上斜倚,拿蘇打餅幹吃,在喝喝茶,接著,就是沒什麼嗜好,我從來不想什麼,就發發呆,就是這樣子,不然,要做啥?整天在那裏吵!所以,我們想想看!學佛的人,說真的,我們不要看不起別人,叫你去做那些,你沒有辦法,我告訴你,叫你去做那些,你沒辦法,所以,我認爲大家都是英雄好漢,很偉大!
【具足叁明.與無明等。】具足叁明,與無明等。我們說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叁明,與無明等也就是說當體就是叁明,叁明不離無明,無明當下就是叁明,沒有另外一個叁明,就是說叁明是菩提、是覺悟,無明是煩惱,具足叁明.與無明等,也就是說你成佛的心,也就是無明的心,沒有兩個心,你成佛的心也就是無明的心,因此,我們不要瞧不起別人,瞧不起別人就汙染自己,這樣不好,把每個人都當作菩薩、佛祖。
【不一相,不異相。】
你不可以說是一相,你若說一相,佛性是清淨,煩惱是不清淨,所以,不能講一,不異相,煩惱也是那個心,成佛也不離那個心,煩惱的心就是成佛的心,所以說,不異相。
【不自相.】無所謂的自相,爲什麼?當體即空,
【不他相。】不他相就是說,當然自相就沒有所謂的對立相,不他相就是對立,比如說,師父的身體,色身當下就是空,當然他相也是空,我這..,現在當下就是空,哪一個不空呢?對不對?他相是由自相所建立的對立觀念,自相是空性的話,怎麼可以推展出有他相,所以說,無所謂的自相,也無所謂的他相。
【非無相,非取相。】注意聽!不能說無相,但是,也不可以取相,這句話就是這樣,非無相,不能說無相,但是,也不可以取相,所以,佛教講的都是中道。
【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衆生。】不此岸,此岸就是生死此岸,不彼岸就是不涅槃,涅槃的岸,因爲我們現在講的是不二法門,不中流,中流就是聖賢,聖賢叫做中流,而化導衆生,此岸就是生死此岸,彼岸是涅槃的彼岸,不中流就是沒有所謂中流的聖賢,無所謂生死,也無所謂的涅槃,也無所謂的聖賢,而來化導衆生,一切因緣法,無所謂生死的此岸,也無所謂的涅槃的彼岸,因爲是不二法門,也無所謂的聖賢的中流,來度化衆生。
【觀于寂滅,亦不永滅。】
觀于一切法當體是空性:寂滅法,卻是妙用現前、慈悲心現前,而不永滅,永滅就完蛋了,就不能利益衆生。
【不此不彼;】沒有所謂的此,也無所謂的彼。
【不以此,不以彼。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不可以用智慧,所謂智慧去知道它,去了解,也沒有所謂不可以用認識的方式去了解它,爲什麼?法而如是,本來如此,所以,《法華經》講的是最究竟的,開、示、悟、入,所以說,不可以智知,也不可以識識,不可以用智慧,分別心的智慧去了解,爲什麼?法身是無相,智是生于內,你所謂的了解,變成分別,不可以用分別心的智去知道,也不可以用分別心的識去了解,所以,不可以以識,第一個識就是分別心,不可以識識,就是所謂的意識狀態,不可以識識,意識心去了解,第二個識就是了解,第一個識是意識,不可以用意識去了解它,因爲法而如是,本來如此。
【無晦無明,】要注意聽!這句話一定會搞錯,無晦,這個晦是暗,無明是指沒有光明,沒有所謂的暗,也沒有所謂的光明,尤其那個無明不是我們所講的煩惱無明,是指沒有光明,就是說無所謂的黑暗,也無所謂的光明,這個無明會搞錯,他以爲是我們的煩惱的無明,所以說,無所謂的昏暗、黑暗,也無所謂的光明,因爲,暗是那棵心,明也是那棵心,明、暗同一體性。
【無名無相。】不能安插任何名相,無一切相,
【無強無弱,】沒有所謂的強,也沒有所謂的弱,本性說它是柔性,一切都是柔軟的,天下無不降伏于柔軟的本性,所以,無強,也沒有所謂的弱,如果弱的話,本性支持一切法,本性立一切法,所以,也不能說它是弱、是最強者,
【非淨非穢。】本性如來,如來這兩個字無名無相,無強也無弱,如來非淨也非汙穢,無所謂清淨,也無所謂汙穢,清淨、汙穢在于心,在業力所感,
如來【不在方,不離方;】就是空間,方就是空間,如來不在任何空間,也不離任何空間,我們若向東方,就覺得有東,我們若向西方,就覺得有西,所以,不在方就是不在空間,也不離空間。
如來【非有爲,非無爲。】也不可以說是生滅法的有爲法,但是,也不可以說是不生不滅的無爲法,因爲,你若說如來是有爲法,如來變成生滅,如果,你說如來是無爲法,如來變成不生不滅無作用的無爲法,不對,因爲我們會妙有,隨緣能夠産生妙有,所以,真空妙有,妙有産生真空,所以,非有爲,因爲,有爲變成生滅,所以,如來非生滅法,所以說,非有爲法,如來非無爲法,不可以說他是不生不滅法,不生不滅法當體就是妙用現前,也可說如來是生滅法,所以,生滅法當下就是妙用,也可說是無量的無常法,也就是常,常就是無常,所以,這是《六祖壇經》裏面所講的,生滅法當體就是無爲法,無爲法當下就是有爲的生滅法,
【無示無說。】什麼叫做如來?無所示,沒有辦法指引,沒有辦法指出那是什麼東西,也無所說,如來就是我們的本性,每個人的本性叫做如來,成一切如之道而來度化衆生:如來,無示:不能指出來,無說:沒有所謂的能夠說,
【不施】沒有所謂的布施,因爲當體就是能舍,【不悭,不戒不犯,】也沒有所謂的持戒,本性也沒所謂的犯戒,本性本來當體即是,無所謂的施、悭、戒、犯,【不忍】因爲本性是無相,達到無一切相,連忍辱心都沒有,本性也【不恚,】沒有所謂的恚,恚是無明。【不進】無念叫做真精進,沒有妄想才是真正的精進,【不怠,】也無所謂的懈怠,【不定不亂,不智不愚,】這個不智跟不癡,不智不要解釋成愚癡,不愚不要…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