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P17

  ..續本文上一頁心性就通達不了,每天情緒控製不了,他因爲著相,什麼都以我爲中心點,那麼人生宇宙就是紛紛擾擾。什麼是佛法?佛法就是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就是佛法,就是正法。面對這個現實,當體即空,又能見性,同時超越,見性的人,跟大家的生活一模一樣,一樣行住坐臥,該做的工作做,該負的責任負,但是,內心擁有大般若智慧。說:念念無所執著,因爲我們執著就通達不了,就像水不通。常見本性真實妙用,爲什麼講真實妙用呢?他要面對一切相,同時超越一切相啊,當然要真實妙用啊!對不對?我今天,如果我見到了清淨自性,我要講經說法,現在講經說法就是妙用啊,就叫真實妙用。沒有說一個人見性以後,死板板的,整天坐在那個地方,一點作用都沒有,失去了大用,失去了大用,不是清淨自性啊![名爲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于禮是德]哎呀!這個是普天下的人,都是犯了一個毛病,就是傲慢:你算什麼?你可以看到,處處可以看到,那個強烈的,自己把自己拉高,輕視別人,太容易了。降伏自己很困難,輕視別人很容易的,看不起別人太容易了,可是,要降伏自己,那個太難了。要見性的人,可不是這樣,內心謙下,[謙下]旁邊寫兩個字,就是:隨順,就是隨順衆生。隨順衆生,這個要下一點功夫了,就是不要老是跟衆生敵對。你可以看到這個世界上的衆生,他就是一看到什麼,不跟你損幾句,他日子不好過,他講話講話……,有意無意就給你損幾句。爲什麼?沒有謙下的功夫。謙下就是隨順真如,隨順衆生就是隨順真如,因爲真如是無诤,真如是平等,它是與世無爭。所以隨順衆生,就是隨順自己的真如自性,隨順真如自性,才是真正的修行。所以,謙下是功,外行與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意思就是說:在天地萬物、人生宇宙當中,每一個時空的交會點上,所展現的相叫做萬法,清淨自性在萬法當中同時顯現,但是,所顯現的,卻是離一切執著。心體離念是德,離念就是離執著的念、離分別的念、離顛倒知見,還是一樣,離執著、分別、顛倒,叫做離念,而不是離開正念,正念就是無念。你不能說:涅磐是什麼念頭都沒有。不!涅磐是什麼念頭都具足,大智慧真如自性統統具足,不能說他沒有念,所謂的離念是對凡夫講的,諸佛菩薩具足一切清淨善念,衆生是動念即乖。所以,這個看你悟跟不悟。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修學佛道,要悟入不生不滅的才是功。[應用無染是德。]運作,[應用]就是運作,運作在這個世間各個角度,而且不被染汙,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要見到無相的法身,就按照這個來修行,是真正的功德。簡單講就是: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才有功德可言的。[若修功德之人,]底下這一句很重要:[心即不輕,常行普敬。]那個心不能輕視任何一個人,心輕視任何一個人,就著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了。這個心不能輕視任何一個人,因爲對方是佛啊!一切衆生,你就站在:他有佛性這個角度,你都必須尊重他、贊歎他。人就是不可以輕視任何一個人,尤其修學佛道的人,講話不能嚴苛。心即不輕,常行普敬,普敬:普遍的尊敬一切衆生。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吾我]就是人我是非。心一直從頭到尾去輕視一個人,認爲:他小我大,他錯我對,他惡我善。對不對?他非我是,完了!這樣子的話,自己活的很苦惱,彼此相處也痛苦不堪。所以,心常輕人,就吾我不斷,[吾我]加兩個字,就是:是非。什麼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說話,從來不體諒對方的立場,叫做吾我不斷。[即自無功。]那一點功德都沒有。[自性虛妄不實,]爲什麼叫自性虛妄不實呢?這一句不是說清淨自性嗎?這個[自性]加幾個字,若著相,便落虛妄不實。要這樣加,因爲他這個講的太省略了,所以,一看:啊?自性虛妄不實?怎麼會這樣子呢?剛剛講自性有無量功德,不生不滅,對不對?現在講:自性虛妄不實?不是這個意思。就是你清淨的自性,如果著了一個相,就落入虛妄,不實在的。自性著相,落入了染汙,落入了虛妄,當然就沒有功德。[即自無德,爲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每一個念頭出來都是正念,這是功。[心行平直是德。]你要心能夠直心,就是道場,不要扭曲別人,不要醜化別人,不要惡意的攻讦。你現在看看報告新聞啊,媒體、雜志一打開,哇!那個政治立場不同,你看看,臺灣這個政治生態,哎呀!不得了,對罵呀!象仇人一樣,沒辦法。我們佛弟子,不悟是這樣子的,心行平直才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身跟心是不二的,要講功德,身跟心是不二的。所以,要把身體照顧健康,身安而後道隆。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供養布施之所求也。]這一句話就要畫雙黃線了,目前,一切衆生,就是患這個大頭病,我從小就得了一種病,叫做大頭病,就是喜歡人家贊歎,我這個病已經吃了中藥,吃了叁十幾年,一直吃不好,碰到人就喜歡人家贊歎。一切衆生也是這樣子,得了大頭症,就是喜歡人家贊歎,就是著相,現在看到這《六祖法寶壇經》,要好好的回光返照。

  底下,[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又問,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爲破疑。]這一段很重要,修淨土的人,不會看經典的人,以爲達摩大師在毀謗淨土,不是這個意思。會看經典的人知道,達摩大師是大慈悲。意思就是:淨土不能離開現前當下這一念,要懂得祖師的用意是很辛苦的,你一直認爲心外有一個極樂世界,不曉得說:極樂世界還在這一念清淨自性當中顯露出來。願爲破疑。底下說:[師言,使君善聽,]就說:韋刺史啊!你好好的聽啊![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西方引化,就是引導來度化衆生,化導衆生。[經文分明,去此不遠。]爲什麼?我們了悟這個極樂世界的一刹那之間,那麼臨命終,阿彌陀佛就接引極樂世界,爲什麼?速度那麼快,當然就沒有距離啊!是不是?還是在起心動念間,屈身臂頃到蓮池,底下說:[若論相說,]六祖講的很好,如果要在事相來說,因爲凡夫見相啊,他就認爲,凡所有相,都是實在的東西,所以有幾公裏幾公裏,幾個佛國土.若論,從相的角度來說,[裏數有十萬八千,]有十萬億個佛國土。[即身中十惡,]十惡就是身叁、口四、意叁,身叁就是殺、盜、淫,口四就是妄語、绮語、兩舌、惡口,意叁就是貪、嗔、癡。[八邪]八正道反過來就是八邪。[便是說遠。]造了十惡業,遠離了八正道,那麼就很遙遠了。一天到晚造惡業,你怎麼……,對不對?跟極樂世界相形就越來越遠了。從事相來說是有十萬八千,要是從理上來說就是當下這一念。[說遠爲其下根,說近爲其上智。]爲什麼?近就是當下一念。[人有兩種,法無兩般。]人就是根性有兩種,法沒有兩般,[迷悟有殊。]就是有差別。[見有遲疾。]就是對清淨自性的體悟,有的快、有的慢。[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淨其心。]底下,這要注意聽,現在就要講了,關鍵就在這個地方。迷人跟悟人在六祖的角度來說,六祖他是講最上乘論,就是這一念就叫你成佛。淨土分四個土,注意聽,淨土分:凡聖同居土,就是沒有斷惑的:斷見思惑的,到方便有余土,斷塵沙惑的,到實報莊嚴土,諸位!頓悟的人,直接進入常寂光淨土。換句話說:大家在這裏,自性上好好的用功,你要往生極樂世界,你的品味就一直高一直高,因爲極樂世界是變易生死,不是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就是境界一直在轉變……,所以你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你自己見到你自己托在蓮花化身,而這個蓮花就隨其你聽聞正法,蓮花,你聽了正法,一直轉,自性轉動,見地越深,定力越深,蓮花一直放光,一直長大,一直大……,你在這個娑婆世界念佛,精進念佛,極樂世界的蓮花,每天都在澆花,南無阿彌陀佛……。要注意!六祖惠能大師,他這最上乘論就是說:單刀直入,就是叫你進入常寂光淨土,他不是否定這個極樂世界,要弄清楚。爲什麼?頓悟見性就是佛,就不要到極樂世界去了。那麼我們話講回來,這還不是每一個人有辦法的。因此我的主張就是說:在心性上,你要好好的體悟一切法無生,在教義、教理上,我們要好好的聽經聞法。我告訴你:在念佛的功課上,你要堅持不退轉,不能動搖,這個就是今天我講《法寶壇經》的用意,的用意。記得!把那個女人叁不退轉,我講的是那些沒有看VCD 的,外面的那些女衆,用那種精神、勇氣來念佛,個個往生,還是上品呢!叁不退轉會背吧?不會背,死纏、爛纏、打死不退轉,死纏、爛纏、打死不退轉,就是堅持淨土法門,就把那個功夫拿出來用,知道吧!沒有一個不往生的。六祖講的他這個是常寂光淨土,這個最上乘論究竟的,這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我還是要慢慢體悟啊!總不能說:我告訴你喔!老師要求你考六十分,你就會不及格,只要六十分就好,老師說:下次我告訴你,你不考一百分我打死你!這個孩子回去念……,就算沒有拿一百分,掉下來也有八十分啊!對不對?我們要是沒有辦法一念見到佛的法身,沒有辦法到常寂光淨土,大不了掉下來還有實報莊嚴土,再真不行,掉下來還有方便有余土,實在是笨的沒有辦法了,帶業往生,還有一個凡聖同居土,對不對?要搞清楚六祖的大意、用意,他這個一下子就是要叫你:徹底放下就是佛,這個,對不對?象我媽就很好了,我說:念佛啊!我都有在念啊,煩惱自己跑出來,我也沒有辦法啊!她就這樣子,很有理由,她念佛……妄念就自己跑出來了,念佛……妄念又自己跑出來了,衆生就是這樣。好了,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諸位!這是常寂光淨土的功夫啊![使君東方人,但…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達磨大師血脈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