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智”,醫藥的“藥”,智藥叁藏,在梁武帝天監元年,種植一棵菩提樹,在這個壇的旁邊。他就預測,一百七十年以後,有個肉身菩薩,在此樹下開演最上乘,度無量衆,傳佛心印之法王。所以,六祖惠能大師還沒有來到人間,人家已經預測好了。這個可不是什麼普通的人啊!這不是普通的人,那麼,我們今天很有福報,把六祖一生一世的精華:〈六祖法寶壇經〉。在七天內,來爲大家宣講,我們互相來勉勵。〈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分段落嘛!〈時大師至寶林〉,所謂“寶林”就是預言將來得道如林。這韶州。。。。。。聽這個要做一下筆記,在廣東。〈韶州韋刺使〉,一個姓韋的,當官的。這個“刺使”就是官名,那是唐朝的官位,唐朝用的我們現在不用這個。刺使名“璩”,〈與官僚〉,“僚”就是屬下。這個韋刺使的旁邊有屬下。〈入山〉〈請師與大梵寺講堂,爲衆開緣說摩诃般若波羅蜜法。〉這個〈入山〉,做一下筆記,是指南華山,南邊的“南”,中華的“華”。南華山在曲江縣,歌曲的“曲”,長江的“江”,曲江縣。南華山,曲江縣,這寶林寺就在這裏面,這個山。那麼,請師于大梵寺,這個大梵寺,是曲江縣韶州府,曲江縣的韶州府,韶州府,應該念shao , 這大梵寺,是曲江縣的韶州府。講堂,來爲衆開緣,這個“開緣”不是我們一般講的開緣,叫做開啓說法的因緣,叫做開緣。不是說我們講的:我今天什麼東西稍微開一點方便,開緣,不是這個意思。這個“開緣”,是開啓說法的因緣,說這個摩诃般若波羅蜜,“摩诃”就是大,“般若”就是智慧,“波羅蜜”就是到彼岸。開演什麼法呢?是大智慧到彼岸,那就是見性,見性的大法。〈師升坐次〉,“次”就是後,六祖惠能大師升坐以後。〈韋刺使官僚叁十余人〉〈儒宗學士叁十余人〉,就是來聽經的不只是佛道的,還有孔孟思想的,儒者之師叫做儒宗,學孔孟的,就是儒者之師叫做儒宗,就是對儒家思想很有研究的學士,叁十余人。〈僧尼道俗〉,“道俗”就是我們所今天講的四衆弟子,我們今天講的,都是講四衆弟子,〈一千多人〉,一千多人,大概就象我們今天這個講堂差不多了,一千多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大師告曰,善知識〉哎呀,我告訴你啊,這一句話很重要的,你看這個六祖,得到了五祖的傳法,擁有了祖師位,他對衆生是這麼稱呼的,稱一切衆生, 聽法的法師,居士大德,稱善知識,大徹大悟的人多了不起, 多麼的尊重衆生。是不是?我們今天世間人講的:叫人家,矮子!喂,大胖子!都是這樣叫的。那個有錢人:你幫我叫那個窮鬼進來。窮鬼,真鬼不怕,只怕窮鬼。你幫我叫那個窮鬼子進來。窮光蛋的進來。都是藐視人家。我告訴你:這一句話,就足以叫我們好好的效法祖師大德,他連這個大衆聽法的人,都這麼尊重,稱大家叫做善知識,可見,大師是多麼了不起,降伏了自我,不敢輕視任何一個人。好了,說:善知識,《總淨心念摩诃般若波羅蜜。》大家要把這個心靜下來,念摩诃般若波羅蜜。《大師良久》,經過了一會,一陣子。《複告衆曰:》然後對大衆就這麼說了:《善知識!》再一次的稱呼大家善知識,每一個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就用這個菩提清淨自性,就用這個,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你就可以成佛。大家當然也想成佛啦,我告訴諸位:你今天念佛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要講什麼法門呢?我告訴你:要講見性的大法。爲什麼?只有見性大法,見性後面接兩個字,叫做“成佛”,見性就能成佛,不見性沒辦法成佛。所以,就算你到極樂世界去,也一定要開這個課程。那麼,我們既然知道,成佛是必修的課程,我們就提前,提前來修。所以,你聽多少算多少,總要學學這些祖師大德的謙虛也好,隨便嘛,聽個兩句,回去都受用不盡,都受用不盡,好,我們繼續看下去,《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來聽聽看我如何得到五祖的傳法衣缽。《能》,就是惠能。《嚴父,》就是父親,一般稱爲嚴父,母親叫做慈母,嚴父慈母。《本貫,》就是籍貫,是在《範陽,》籍貫在範陽,《左降流于嶺南,》這個“左”是對“右”講的,右爲尊,左爲卑。所以講左,就是被降職的意思。所以,左降表示說:我的父親被降職了。跑到那來呢?在這個嶺南,“嶺南”就是廣東,在廣東,嶺南這個地方。《做新州百姓。》沒有官可以當了,當百姓。《此身不幸,》六祖自己說:哎呀!我是一個不幸的人,命苦的人。《父又早亡,》父親早死,《老母孤遺,》丟下我們母子。《移來南海,》“移來”就是遷來南海,這市個郡名,屬于廣東。《艱辛貧乏,于市賣柴,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我們現在稱飯店,旅社,以前叫做客店,或者叫做客棧。《客收去,》把這個木柴收去,《能得錢,》惠能得到這個錢,《卻出門外,》剛剛出門,剛剛出這個門外,叫做卻。《見一客誦經,》有人在誦經,《能一聞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一聽到,應當無所住著,而生這個清淨心。《心即開悟。》哇!我們《金剛經》念了多少遍了?還沒有什麼消息,人家這樣一句:應當無所執著,而生我們真如自性的清淨心出來。其實,撥雲就是見日,見日就是撥雲。應無所住,自然生清淨心,生清淨心,就是于相無所執著,心就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就問這個客人:你是誦什麼經典呢?〈客曰:金剛經〉六祖沒聽過,〈複問從何所來?〉從哪裏來的啊?〈持此經典,客雲:我從蕲州,〉就是黃州府東邊一百八十裏,蕲州,〈黃梅縣東禅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就是弘忍大師,《在彼主化,》在那邊教化衆生,《門人一千有余,》有一千多人,《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這個客人就說:我就是到五祖那個地方,禮拜聽受,這個五祖,《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達摩大師傳到中國來,是傳《楞伽經》,這《楞伽經》,就是在楞伽山講的,沒有神通,沒有辦法到達。從達摩大師傳到五祖,都是傳《楞伽經》,現在五祖傳給六祖,開始傳,用《金剛經》,因爲《楞伽經》艱澀難懂,不容易了解,五祖傳給六祖,後來就叫六祖傳《金剛經》,說: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能聞說,宿昔有緣,》惠能聽說宿世有這個因緣。好了,就去吧。希望到五祖這個地方來。《乃蒙一客,》“客”,就是恩人,對這個六祖很好,就給他《取銀十兩》哇!這個人了不起,這個投資投對了。哇!這個十兩,幫助一個人成佛,這個可花的不得了,這投資正確,其實這人也不知道他是六祖啊!了不起的人再來的。就給你十兩嘛!就把你的母親安頓好,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能,》就給惠能大師,《令充老母衣糧》“充”就是作爲,讓他作爲老母親的衣糧。《教便往黃梅》到黃梅來,東禅寺,《禮拜五祖》,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親,》把母親安置好了,即便辭親,就辭去母親,就往五祖,蕲州黃梅縣東禅寺前進。《不經叁十余日一》“不經”就是差不多,差不多叁十多天,《便至黃梅禮拜五祖,》這個“不經”也可以叫做不到,不到叁十多天,意思就是很快的意思,以前沒有什麼火車啊,飛機啊。什麼汽車啊,客運的,以前統統是馬。諸位要聽經聞法,聽《六祖法寶壇經》曆史要到退一千叁百年,知道吧?想象當時候的惠能大師的那個時候,是什麼朝代?看不到什麼腳踏車,汽車,什麼摩托車。還有什麼飛機,哪有這個東西?沒有這種東西的,統統是馬在跑。想象一下,回到一千叁百年前,六祖的那個朝代。好了!差不多叁十多天,就來到黃梅,禮拜五祖,五祖就《問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你是何方神聖啊?你來這兒,想要求什麼東西呢?《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我那麼老遠的來,就是來頂禮弘忍大師的,頂禮您的。《唯求做佛,不求余物》,只想成佛,不想其他的,不求其他的。《祖言:》祖師就說了,五祖就說了:《汝是嶺南人,又是葛獠,》這嶺南人,這葛獠,念ge liao 這兩個字要加起來一起念,速度要稍微快一點,汝是嶺南人,又是葛獠,有一點輕視,五祖是故意的,祖師大德也不是說輕視人家,是用這個語調來試探試探他,這個“葛獠”它是一種犬,“犬”就是狗,它這個嘴巴很短,是野獸的名字,這個“葛獠”意思就是說:你們那個地方根本就沒有開化,充滿著野獸,你們那個地方是西南,夷,“夷”就是蠻邦,阿姨的姨,除掉左邊,叫做西南夷,夷邦,叫做葛獠,意思就是:這個地方很多的野獸,你們那個地方根本就沒有開化,不是我們現在去的廣東,那還得了!這麼發達,以前嶺南就是很蠻荒,沒有開化,這上叫做“葛獠”,五祖就試探他:《若爲堪作佛,》你是來至于未開發那個地方,蠻荒之地,你們那個地方根本就不開化,你從那個地方來,你能成佛嗎?《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葛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哇!五祖碰到敵手了,這個人不得了,這一回答,哇!不得了!我的色身跟你不一樣,佛性有什麼差別呢?《祖》就是五祖,《更欲與語,》五祖還想要更進一步的,趨前去跟惠能講話。《且見徒衆總在左右,》看著四周圍的人都在旁邊。《乃令隨衆做務,》你就跟著大家好好的做吧!《予曰:》就是六祖大師自己形容,描述。我就回答了,我惠能就這樣回答了:《惠能啓和尚,》啓禀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六祖可不是普通人。《未審和尚教做何務?》我現在內心,每一分,每一秒,都産生智慧,不能離開我的清淨自性,這個就是福田了,清淨自性,就是最大的心田,福田。請問和尚教做何務啊?你叫我做什麼叫做種福田啊?《祖雲:這葛獠根性大利,》這太厲害了!《汝更勿言,》你不要說了,好,停!停!怕人家嫉妒。《著槽廠去,》這個“著”,做一下筆記,就是命令,命令…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