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惠能,“槽廠”,就是養馬的小屋,叫做“槽”,一千叁百年前唐朝,那個時候滿街驿站,一站一站叫做驿站,都是馬,槽廠去,去去去!《能退至後院,》到後院來,《有一行者,》“行者”就是帶發修行人,也有一個帶發修行,六祖這個時候是在家居士,碰到了這個,也是在家居士,有一個行者,碰到一個帶發修行的人,《差能破柴踏碓。》“差”就是推派,推派,就派我惠能,怎麼樣?“破柴”就是劈柴,踏碓,以前是用腳踏,舂米,哪有我們現在用機器的?噜。。。。。米跟糟糠就分開來了,以前不是這樣子,要舂米啊!“舂”啊,就是象一個春天的春,可是它不是,底下是一個舅舅的舅的上面,上半部,春天的春,但底下不是日,底下是舅舅的舅的上半部,叫做舂米,用腳來踏碓來舂米,《經八余月,祖一日見能曰:吾思汝之見,》就是你的看法,你的見地,《可用,》就是知見正確,五祖就對惠能說:我想一想,你的看法,見地,還滿算知見正確,《恐有惡人害汝,》恐怕有壞人來傷害你,《遂不與汝言,》所以我就不跟你說話了。《知之否?》知道嗎?《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我就是知道師父您的意思,所以,不敢來到堂前,就到後院來。《令人不覺,》讓大家。。。。。。總是不要驚動大家,“覺”就是驚動,不驚動大家,《祖一日喚諸門人,》把門人都叫過來。《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部分都是這個樣子,你要布施金錢的,大有人在,要講自性的,悟不到。你要化緣多少,十萬,二十萬,一百萬,一千萬,不是很困難,要找一個見性的,鳳毛麟角,很難的!不求出離。《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你布施,這是生滅法,見性是不生不滅法。你清淨自性迷了,你布施那個生滅法的金錢,施舍那麼多,得到那麼多福,能了生死嗎?《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智慧之性,》好好的看,觀照,清淨般若的智慧本自具足,清淨自性,《各做一偈》來,怎麼樣?呈吾看,《來呈吾看,》做一個偈頌交出來,讓我看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如果悟到了見性大法,清淨自性,我就把這個衣法交給你,《爲第六代祖,火急速去。》快快,去去去!《不得遲滯。》不得延遲,趕快去做這個偈頌,底下,《思量即不中用。》“思量”就是用意識心,叫做思量。你用意識心,怎麼思量,思惟,就不是本性,意思就是:動一個念頭,意識心,落入觀念,用意識形態,叫做:思量即不中用。動用到分別,執著,意識形態,統統沒有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明心見性的人,這一句話說出去,當下就見自性,言下須見。《若如此者,》如果能夠見性,怎麼樣?《輪刀上陣亦得見之,》什麼叫做輪刀上陣?“輪”就是車輪,“刀”就是持著刀,“上陣”就是打仗,我告訴你:五祖說:大徹大悟的人,就是坐著戰車,以前就是戰車嘛。輪子會轉,叫做輪,車輪,持著這個刀,坐著戰車,不是我們現在這種鋼鐵的戰車,以前就是馬在跑的。你坐著戰車,持著這個刀上戰場,照樣見性。我們剛開始不是告訴諸位嗎?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的心境是什麼?入萬人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就是大徹大悟人的心境。好了!翻過來,第四頁,後面的沒辦法了,消文釋義了,《衆得處分,》衆人得到了吩咐,處置之後,要記得哦,趕快做這個偈頌喔,不得思量,思量即不中用。不可以動用意識心,意識心是不堪使用的,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來清淨自性的面目,《退而遞相謂曰:》“退”就是退回後院,一個是堂前,一個是後院,打家退到這個後院來,《遞相》就是互相輾轉,就這麼說了:《我等衆人不須澄心用意,》不須要專注在這個地方,“澄心用意”就是說:我們不須要專心做這個偈頌,《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有什麼幫助呢?《神秀上座》神秀大師這個上座,《現爲教授師,必是他得。》一定是神秀大師。《我輩謾做》,“謾做”就是流汗,而且是費神,叫做“謾做”,我們不必流汗,不必費神,不必浪費時間,做這個偈頌,怎麼樣?《枉用心力,》冤枉用這個心力。爲什麼?大家都認爲神秀大師一定接這個五祖的棒子嘛。《諸人聞語,》大家聽了以後,《總皆息心,》息心就是息滅了用心做偈頌的意志,這個“息心”,不是歇即是菩提,不是停止煩惱的意思,不是這個意思,諸人聽到這一句話,總皆息心,就是說:我們就不須要作了。就等神秀大師作吧!就息滅了做偈頌的意志了,沒有人想要作,大家都認爲:就是神秀大師,〈鹹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鹹言”就是大家,〈何煩作偈。〉不須要作這個偈頌,〈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大家都不作偈頌,《爲我與他爲教授師。》“爲”就是因爲,正因爲我是做他們的教授師,他們都聽我的,《我須作偈,將呈和尚。》我呈上給五祖看看,《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淺。》我不呈這個偈頌,五祖不知道我的見地深淺,《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我告訴你:神秀大師這種修養,目前很難找了。是不是?佛門裏面,我告訴你:你只要支持哪一個,很奇怪哦,就有另外一個,一種聲音出現,就是很不可思議,incredible很不可思議,你看神秀大師這種修養,我告訴你:六祖惠能大師跟神秀大師這種修養,足以讓我們一輩子敬仰,諸位!不管你今天有沒有大徹大悟,先擺在旁邊,就用兩個人的例子來修養,都不得了!你看哦,再講一便,你看: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道我的心,我的見地深還是淺呢?我要是呈這個,寫這個自性的偈頌,對不對?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跟凡夫沒什麼兩樣,我求法就是正確:如果我要動一個念頭,想要去繼承五祖的這個位置,這個發心,動念就錯,卻同凡心,跟凡夫沒什麼兩樣,那就要奪其聖位,奚別:有什麼差別呢?《若不呈偈,終不得法。》還是沒有經過五祖的認同。沒有辦法傳這個衣缽,《大難大難。》因爲沒有見性,當然很難啦!對不對?要見性,那是揮灑自如,是不是?我今天要講這個《六祖法寶壇經》,我就先作一個偈頌,我也要呈給五祖,我當時要在五祖的座下,我也把這個偈頌呈上去。我的偈頌,等一下就發這個資料,就可以看得到。第一句話: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刹那間,若能萬法盡舍卻,頓悟入道須臾間。是不是?弘忍大師您看:我這個偈頌堪不堪使用啊?要不然,您就把祖師位給我吧!我總共做了十八句,十八句,諸位有空就慢慢看。好了!底下說:大難大難。《五祖堂前》五祖,就是起居室的前面,叫做五祖堂前,五祖的起居室前面,《有步廊叁間,》“步廊”就是走廊,《禮請供奉盧珍,》諸位,做一下筆記,“供奉”就是供奉官,就是以前我們講的叫做書畫家,專攻有才藝的,來畫畫的,這個就是供奉官,類似我們現在講的叫做文化部,很有文化。這個“供奉”算是一種官,書啊,毛筆,畫畫都很行。叫做供奉官,專門畫畫的,專門書法的,有的人毛筆寫的真好!叫做盧珍,六祖也是姓盧,也是姓盧,我們今天來講經說法這個地方,也是盧醫師幫忙的,哎呀!這個姓盧的都不得了!我們要跟他鼓勵鼓勵一下。我們感謝盧醫師,真的感謝。出了這個六祖啊,是不是?我們這個姓林的,我的俗家姓林的,還沒出過一個比較行的,不過出一個還不錯的叫媽祖,媽祖叫林默娘,是不是?文武百官統統要拜媽祖,是不是啊?所以,這個姓盧的,有一個小姐,她這個脾氣很爆躁,來講堂的時候,說:師父,我請您開示啊!因爲脾氣很爆躁,非常的不好,對人家很不友善,有理扯不清,我說:小姐,你貴姓啊?她說:我姓劉。我說:你不姓劉,你姓盧,盧。說:師父!怎麼給我改姓呢?我說:那你叫什麼?她就講:秀英。我說:你不叫秀英,叫做小小。(臺灣諧音意指不可理喻。)會聽嗎?叁個字加起來會不會念啊?說:喔!盧小小(臺灣諧音)。是啊,是啊,開悟了,真的,你就是這樣子,老是道理講不通。要是女孩子有理扯不清,我們臺灣話叫做“番番”,剛好有人姓黃的,黃的,知道嗎?番番,加起來會不會念啊?叫做黃番番,叁個字加起來就是這樣念的。這個姓黃的,番番,黃番番,這個叫做盧小小,那個叫做黃番番,好了,開玩笑的。好了!叫做盧珍,畫這個《楞伽經》,變相,這個《楞伽經》。。。。。。“變相”就是指地獄可怕,種種形相的變化,還有觀音叁十二應身,這個變相圖,畫這個《楞伽經》的地獄可怕的形相變圖,還有這個〈觀音經〉變相圖,〈及五祖血脈圖〉,“血脈”就是道統,就是哪一個人傳什麼。。。。。。〈流傳供養。〉〈神秀作偈成已,〉作好了,〈數度欲呈,〉好幾次要呈這個偈頌,〈行至堂前,心中恍惚〉因爲沒有開悟,見地不真,是不是?見地不真,要見地真的,我告訴你:一句話,你馬上就彈回去了。有一個人,跑到了講堂,年輕人,很沒有禮貌。差不多將近四十歲的一個男衆。我剛好用餐完的時候,要上來電梯,上來五樓,我走到大殿的前面來,剛好在101的前面,接近這個電梯,把師父攔截下來,對師父態度很不好,沒有禮貌,他第句話就問:惠律法師,你開悟嗎?哎呀!這個人很狂,我馬上就跟他彈回去了,我就跟他講:我開不開悟不重要,你開不開悟才是重要,我若開悟,我如果開悟,講給你聽,對不對?你也不了解,你如果不開悟,我怎麼說,你也不了解,如果開悟,你自然就知道,我有沒有開悟。是不是?這個是一種。。。。。。我認爲是外道的,或者是很狂的一個學佛的人,臉有一點黑黑的,一般人是回答,回答是說:我有開悟或者是沒有開悟,我一下子就跟他彈回去了,他就:惠律法師!你有開悟嗎?我開不開悟,關你什麼事?有這麼重要嗎?我要問你有沒有開悟才重要啊,是不是?你有開悟,你自然知道,了解我有沒有開悟…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