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但是,對這個真如自性如如不動,第一義谛,不動。[教授坐禅第四] [師示衆雲:善知識,何名坐禅?此法門中,]我們這個見性大法當中。[無障無礙,外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爲坐,]多了不起啊!六祖一句話就解決了,昨天我們講的那個蛋餅,在那邊打轉,我今天舉的這個例子,持午這個例子,看個人,諸位!這個統統叫做在相上打轉的。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淨土宗第十叁代祖師,晚餐還有吃呢!晚餐還吃一點。我看過《印光大師全集》七冊,看了叁遍,全部都做滿了筆記,我今生今世,受到印光大師的影響最大,最大!我一生一世,受到印光大師的影響最大。爾後呢?在叁十二,叁十叁歲,看到《六祖法寶壇經》,自己頓悟,沒有人講過的。出家,大學,研究院畢業以後,出家,將近十年的時間,一直沒有辦法悟到清淨自性,一直沒有辦法,我認爲我的煩惱一直沒有斷,我認爲,修行絕對不是這樣子,一定有更好的東西,我來自己找找看,因爲二叁十年前,根本沒有人在講經說法,有人在講經說法,就是講《地藏經》啊!就是這樣子啊,哪有講什麼見性大法的?沒有的!二叁十年前,都是講《地藏經》,《藥師經,》《普門品》對不對?你聽我的課,我告訴你,你睡不著,我看有幾個人在打瞌睡,就講笑話,就,呵呵。。。。。。又吵醒了,本來要睡著了,我一講笑話,呵呵。。。。。。又吵醒了,怎麼這麼吵?就這樣子。所以,有時候要看,這個講經還是要收到效果。對不對?講經要收到效果。好了,底下,[內見自性不動,名爲禅,善知識,何名禅定?外離相爲禅,內不亂爲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爲見境思境。]我們看到境界,就攀緣,執著,[即亂,]意思就是:著境就亂,你著一物就亂了。[若見諸境心不亂者,]你了悟境不可得,唯在起心動念當中,[是真定也。]這個就是真正的定,若見諸境心不亂,是真定啊![善知識!外離相即禅,內不亂即定。外禅內定,是爲禅定,] 外離相就是禅,內心不亂就是定,外禅內定就是禅定,[淨名經雲:]就是《維摩诘經》了[即時豁然,還得本心,]原來我們的清淨自性是離一切相的,原來我們的清淨自性如如不動,原來我們的清淨自性是本不生滅的,因爲你妄動産生生滅,[菩薩戒經雲:我本性元自清淨,善知識!于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然此門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也不是不動,] 元不著心,[心]就是妄念的意思,不著心,我們一般衆生的心,就是執著的心,意識的心,分別的心,顛倒見的心,這個統統不著,對緣起的假相沒有透視它,認爲它是實在的,可得的,不了解境不可得,境,緣起無自性,當體即空,元不著心,亦不著境,如果認爲,我清淨自性,我擁有清淨自性,然後,著一個清淨的心,又壞了!也不不著境,也不是說不動,動中有不動,不動中有動。[若言著心,心元是妄,]你今天,一切衆生所産生的心,統統叫做妄想心,爲什麼?不曉得了妄即真,緣起如幻,不了解這個相不可得,所以,每天都在起心動念,什麼叫人生?人生加起來就是一個大妄想,人生加起來,就是一個大妄想。[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你看,開悟的人講的話就是不一樣,了知我們現在的起心動念,就象幻化出來的。[若言著淨,]你要有一個清淨心可以執著嗎?[人性本淨,]你不需要加一個知見,知見立知是無明本,我們清淨心本來就有知見,知見就是無見,就是涅磐。人性本來就淨,[由妄念故,]就是因爲我們的妄念,[蓋覆真如,但無妄念,性自清淨,]所以,你只要不被境界汙染,你就是佛,但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性自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動一個念頭執著一個淨,這個清淨的自性,就化做意識形態,已經變成妄想了,卻生淨妄。[妄無處所,]
這個妄無處所就是無根,虛妄本不可得,是不是啊?妄本無根,叫做妄無處所,虛妄,就是因爲你動一個念頭,執著一個外境,執著一個身心世界,認識宇宙就這樣産生,若如如不動,人生宇宙就是覺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是不是?[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哎呀!講的太好了,一執著就産生虛妄,清淨的心本來就沒有形相的。[卻立淨相,]清淨的心沒有形相,你卻把它安作,變成,化做一個觀念,變成清淨心有個形相。說這樣叫做功夫,[言是功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著一個淨,就被淨縛,[善知識!]若修如如不動之行,([若修不動者,])底下很重要,太重要了![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哎呀!諸位!你今天聽經聞法,不是要認識你的清淨自性嗎?對不對?在座諸位!你今天來聽經聞法,也是希望能夠得到這個見性大法嘛!很簡單,這一句就是見性大法,什麼呢?但見一切人的時候,你跟一切人相處,不見人的是非,善惡,過患,統統如如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就是這個問題,就在這個地方,問題就是在這個地方,迷人身雖不動,迷惑顛倒的人,這個身體雖然不動,開口就說:哎呀!這個人不對,這個人不好,這個人長,這個人短。[與道違背。]所以說人是非,好惡,長短,就染汙了我們的清淨自性,所以,有一個人,有一個人,帶著一個朋友來,這個朋友帶著一個朋友來,到講堂客廳來,我這個五樓的客廳,帶一個朋友,他因爲有看這個電視,師父的佛教的弘法節目。這個朋友就說:哎呀!慧律法師啊!您這樣子的,很棒,很偉大,了不起!然後我就說:哇,好啊,好啊,我好高興啊,我真的很歡喜啊!我就去上一個廁所,這個人就跟我那個徒弟說:慧律法師得到大頭病,(意指好大喜功,)得到大頭症,也是希望人家贊歎,你看!我贊歎他,他很高興,我去上廁所回來以後,坐在客廳我那個位置,我那個徒弟就說:慧律法師啊!他說:您也很喜歡人家贊歎,剛剛贊歎您,您好高興啊!我說:喔!你錯了,我的高興是說:因爲你懂得贊歎,就懂得隨喜,你懂得隨喜,懂得贊歎,你就能夠開發真如自性,我替你高興,不是替我高興,哇!怎麼跟我們想的差這麼多?跟他們想的差太多了,我說:我的高興,是高興你懂得贊歎人家,我歡喜,是歡喜你見到了佛性啊!你見到了佛性,因爲佛性就隨喜功德嘛!隨喜後面就會加“功德”嘛!毀謗後面兩個字有加“功德”嗎?沒有啊,對不對?你沒有聽過隨喜功德嗎?有沒有?隨喜後面就加功德,這個就是清淨自性的展現啊!知道嗎?我們想的跟你想的大不相同,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量,對不對?神秀大師講的:聖意難測,大難大難。呈偈一十叁度不成,就是這樣子。我們所想的跟你想的,是完全不一樣,你不要用你的想法來衡量我。是不是?所以,我常常開玩笑說:我得到這個大頭症,吃了中藥,叁十幾年還沒好,就是喜歡贊歎,爲什麼喜歡人家贊歎?就引導你的清淨自性展露出來,知道嗎?是不是?
底下,善知識,就是這樣子,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心著淨,卻障道也,]你心動一個念頭,我比別人更有修行,我擁有常樂我淨。諸位!就是落入觀念,落入生滅法,高低就是生滅,你比別人高啊,對不對?你認爲別人是汙染的,所以,瞧不起別人很容易,輕視別人很容易,降伏自我很難的。
底下,[傳香忏悔第五] [時大師,見廣韶 四方士庶,骈集山中聽法,]當時六祖惠能大師,見到了。。。。。。[廣]就是廣州,[韶]就是韶州,這兩個地方,廣州跟韶州這兩個地方,以及四方士庶,[骈集]就是集合,
2.
7
出來的念頭,統統是清淨的,[自修自行,]自己修自己行,[見自己法身,]就是見自己的法相,無相的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自己度自己的煩惱,自己轉凡成聖,自己轉煩惱成菩提,自己轉識成智,都在自性裏面轉動,轉動這個自性的大*輪,叫做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不假,]你才不會白白的浪費,到這個地方來,[即從遠來于會于此,]既然從那麼遠來,大家集會在一起,就象諸位今天,有的從好遙遠的地方來,[皆共有緣,]我們統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要好好的跪在佛前,[先爲傳自性五位法身香,]什麼叫做自性的五位法身香呢?二十八頁,[次授無相忏悔,衆胡跪,師曰:一戒香]戒香,意思就是說:怎麼樣的一個人,叫做真正持清淨戒的人?這個意思就是這樣,我們現在就是每天點外面的香,然後爭吵不休,我們每天就是買最好的香來供佛,可是,他不曉得最好的香在哪裏,最好的香,就是心中的自性的香,事相上,就買香來供佛,在理上的無上的清淨心要下功夫,才是真正持戒的人。一戒香。[即自心中,]你看![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嗔,無劫害,]從來不傷害衆生,[名戒香,]每一句都是一針見血。二定香,這一段文字很簡單,一看就知道了,無是非,無善惡,無貪嗔癡。[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看到了一切善惡的境界之相,[自心不亂,名定香能夠在一切善,惡,對你好的,笑一笑,對你不好的,笑一笑,自己有福報,能享受多少,笑一笑,遭受無量的痛苦,笑一笑,天下一笑無難事,名爲定香。[叁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衆善,心不執著,]哇!六祖每一句話,針針見血啊!你看!衆生的弊病就是這樣子,佛弟子不造諸惡,這個可以啊,修衆善不執著,這個大難啊,太難了!哪個人來都要寫個名字,就是這樣子。[敬上念下,]尊敬上面的,體念,安撫底下的,[矜恤孤貧,] [矜]就是愛護的意思,[恤]就是安撫,[孤]就是孤苦伶仃,[貧]就是沒有錢人,[名慧香,]諸位啊!我那一天在看這個新聞報道,我看了都會掉眼淚,有一個老太婆九…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