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但是,对这个真如自性如如不动,第一义谛,不动。[教授坐禅第四]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我们这个见性大法当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多了不起啊!六祖一句话就解决了,昨天我们讲的那个蛋饼,在那边打转,我今天举的这个例子,持午这个例子,看个人,诸位!这个统统叫做在相上打转的。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晚餐还有吃呢!晚餐还吃一点。我看过《印光大师全集》七册,看了三遍,全部都做满了笔记,我今生今世,受到印光大师的影响最大,最大!我一生一世,受到印光大师的影响最大。尔后呢?在三十二,三十三岁,看到《六祖法宝坛经》,自己顿悟,没有人讲过的。出家,大学,研究院毕业以后,出家,将近十年的时间,一直没有办法悟到清净自性,一直没有办法,我认为我的烦恼一直没有断,我认为,修行绝对不是这样子,一定有更好的东西,我来自己找找看,因为二三十年前,根本没有人在讲经说法,有人在讲经说法,就是讲《地藏经》啊!就是这样子啊,哪有讲什么见性大法的?没有的!二三十年前,都是讲《地藏经》,《药师经,》《普门品》对不对?你听我的课,我告诉你,你睡不着,我看有几个人在打瞌睡,就讲笑话,就,呵呵。。。。。。又吵醒了,本来要睡着了,我一讲笑话,呵呵。。。。。。又吵醒了,怎么这么吵?就这样子。所以,有时候要看,这个讲经还是要收到效果。对不对?讲经要收到效果。好了,底下,[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我们看到境界,就攀缘,执着,[即乱,]意思就是:着境就乱,你着一物就乱了。[若见诸境心不乱者,]你了悟境不可得,唯在起心动念当中,[是真定也。]这个就是真正的定,若见诸境心不乱,是真定啊![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外离相就是禅,内心不乱就是定,外禅内定就是禅定,[净名经云:]就是《维摩诘经》了[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原来我们的清净自性是离一切相的,原来我们的清净自性如如不动,原来我们的清净自性是本不生灭的,因为你妄动产生生灭,[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然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也不是不动,] 元不着心,[心]就是妄念的意思,不着心,我们一般众生的心,就是执着的心,意识的心,分别的心,颠倒见的心,这个统统不着,对缘起的假相没有透视它,认为它是实在的,可得的,不了解境不可得,境,缘起无自性,当体即空,元不着心,亦不着境,如果认为,我清净自性,我拥有清净自性,然后,着一个清净的心,又坏了!也不不着境,也不是说不动,动中有不动,不动中有动。[若言着心,心元是妄,]你今天,一切众生所产生的心,统统叫做妄想心,为什么?不晓得了妄即真,缘起如幻,不了解这个相不可得,所以,每天都在起心动念,什么叫人生?人生加起来就是一个大妄想,人生加起来,就是一个大妄想。[知心如幻,故无所着也,]你看,开悟的人讲的话就是不一样,了知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就象幻化出来的。[若言着净,]你要有一个清净心可以执着吗?[人性本净,]你不需要加一个知见,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我们清净心本来就有知见,知见就是无见,就是涅磐。人性本来就净,[由妄念故,]就是因为我们的妄念,[盖覆真如,但无妄念,性自清净,]所以,你只要不被境界污染,你就是佛,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动一个念头执着一个净,这个清净的自性,就化做意识形态,已经变成妄想了,却生净妄。[妄无处所,]
这个妄无处所就是无根,虚妄本不可得,是不是啊?妄本无根,叫做妄无处所,虚妄,就是因为你动一个念头,执着一个外境,执着一个身心世界,认识宇宙就这样产生,若如如不动,人生宇宙就是觉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是不是?[着者是妄,净无形相,]哎呀!讲的太好了,一执着就产生虚妄,清净的心本来就没有形相的。[却立净相,]清净的心没有形相,你却把它安作,变成,化做一个观念,变成清净心有个形相。说这样叫做功夫,[言是功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着一个净,就被净缚,[善知识!]若修如如不动之行,([若修不动者,])底下很重要,太重要了![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哎呀!诸位!你今天听经闻法,不是要认识你的清净自性吗?对不对?在座诸位!你今天来听经闻法,也是希望能够得到这个见性大法嘛!很简单,这一句就是见性大法,什么呢?但见一切人的时候,你跟一切人相处,不见人的是非,善恶,过患,统统如如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就是这个问题,就在这个地方,问题就是在这个地方,迷人身虽不动,迷惑颠倒的人,这个身体虽然不动,开口就说:哎呀!这个人不对,这个人不好,这个人长,这个人短。[与道违背。]所以说人是非,好恶,长短,就染污了我们的清净自性,所以,有一个人,有一个人,带着一个朋友来,这个朋友带着一个朋友来,到讲堂客厅来,我这个五楼的客厅,带一个朋友,他因为有看这个电视,师父的佛教的弘法节目。这个朋友就说:哎呀!慧律法师啊!您这样子的,很棒,很伟大,了不起!然后我就说:哇,好啊,好啊,我好高兴啊,我真的很欢喜啊!我就去上一个厕所,这个人就跟我那个徒弟说:慧律法师得到大头病,(意指好大喜功,)得到大头症,也是希望人家赞叹,你看!我赞叹他,他很高兴,我去上厕所回来以后,坐在客厅我那个位置,我那个徒弟就说:慧律法师啊!他说:您也很喜欢人家赞叹,刚刚赞叹您,您好高兴啊!我说:喔!你错了,我的高兴是说:因为你懂得赞叹,就懂得随喜,你懂得随喜,懂得赞叹,你就能够开发真如自性,我替你高兴,不是替我高兴,哇!怎么跟我们想的差这么多?跟他们想的差太多了,我说:我的高兴,是高兴你懂得赞叹人家,我欢喜,是欢喜你见到了佛性啊!你见到了佛性,因为佛性就随喜功德嘛!随喜后面就会加“功德”嘛!毁谤后面两个字有加“功德”吗?没有啊,对不对?你没有听过随喜功德吗?有没有?随喜后面就加功德,这个就是清净自性的展现啊!知道吗?我们想的跟你想的大不相同,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量,对不对?神秀大师讲的:圣意难测,大难大难。呈偈一十三度不成,就是这样子。我们所想的跟你想的,是完全不一样,你不要用你的想法来衡量我。是不是?所以,我常常开玩笑说:我得到这个大头症,吃了中药,三十几年还没好,就是喜欢赞叹,为什么喜欢人家赞叹?就引导你的清净自性展露出来,知道吗?是不是?
底下,善知识,就是这样子,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心着净,却障道也,]你心动一个念头,我比别人更有修行,我拥有常乐我净。诸位!就是落入观念,落入生灭法,高低就是生灭,你比别人高啊,对不对?你认为别人是污染的,所以,瞧不起别人很容易,轻视别人很容易,降伏自我很难的。
底下,[传香忏悔第五] [时大师,见广韶 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当时六祖惠能大师,见到了。。。。。。[广]就是广州,[韶]就是韶州,这两个地方,广州跟韶州这两个地方,以及四方士庶,[骈集]就是集合,
2.
7
出来的念头,统统是清净的,[自修自行,]自己修自己行,[见自己法身,]就是见自己的法相,无相的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自己度自己的烦恼,自己转凡成圣,自己转烦恼成菩提,自己转识成智,都在自性里面转动,转动这个自性的大*轮,叫做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不假,]你才不会白白的浪费,到这个地方来,[即从远来于会于此,]既然从那么远来,大家集会在一起,就象诸位今天,有的从好遥远的地方来,[皆共有缘,]我们统统有缘,[今可各各胡跪,]要好好的跪在佛前,[先为传自性五位法身香,]什么叫做自性的五位法身香呢?二十八页,[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师曰:一戒香]戒香,意思就是说:怎么样的一个人,叫做真正持清净戒的人?这个意思就是这样,我们现在就是每天点外面的香,然后争吵不休,我们每天就是买最好的香来供佛,可是,他不晓得最好的香在哪里,最好的香,就是心中的自性的香,事相上,就买香来供佛,在理上的无上的清净心要下功夫,才是真正持戒的人。一戒香。[即自心中,]你看![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从来不伤害众生,[名戒香,]每一句都是一针见血。二定香,这一段文字很简单,一看就知道了,无是非,无善恶,无贪嗔痴。[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看到了一切善恶的境界之相,[自心不乱,名定香能够在一切善,恶,对你好的,笑一笑,对你不好的,笑一笑,自己有福报,能享受多少,笑一笑,遭受无量的痛苦,笑一笑,天下一笑无难事,名为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哇!六祖每一句话,针针见血啊!你看!众生的弊病就是这样子,佛弟子不造诸恶,这个可以啊,修众善不执着,这个大难啊,太难了!哪个人来都要写个名字,就是这样子。[敬上念下,]尊敬上面的,体念,安抚底下的,[矜恤孤贫,] [矜]就是爱护的意思,[恤]就是安抚,[孤]就是孤苦伶仃,[贫]就是没有钱人,[名慧香,]诸位啊!我那一天在看这个新闻报道,我看了都会掉眼泪,有一个老太婆九…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