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P36

  ..續本文上一頁常禮謝,執侍終師之世。]他當他的侍者,智常法師就當六祖的侍者,終生做他的侍者,一直到六祖入涅磐。

  僧志道,底下這一段有點難,這一段不開悟,打死聽不懂。底下,[僧志道,廣州南海人也。]就廣東,廣州南海人,[請益曰:學人自出家,] [覽]就是閱讀,[覽涅磐經十載有余,]看經看了十幾年。《涅磐經》共四十卷,《涅磐經》總共有四十卷。看這個《大般涅磐經》,看了十幾年。[未明大意。原和尚垂誨。]慈悲來教誨。六祖就說了:[汝何處未明。] [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 《大般涅磐經》這一句話,重複的一直講,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一切造作統統是無常。叫做: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這個生滅當體即空,放下,就是不生不滅。你了悟這個心性的不生不滅的道理,無相、大圓明的清淨自性寂滅,這個就叫做快樂,不必另外找,不必離開當處,愈找就愈遠。[于此疑惑,]我對這個有所疑惑。[師曰:汝做麼生疑,]你産生什麼疑問啊?[曰:一切衆生皆有二身,]諸位!第一句話就問錯了,他不了解不二![謂色身法身也,]他把這個色身跟法身打成兩段,問題就出來了。說:一切衆生皆有二身,謂色身,有形相的色身,還有無形相的法身。[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有常,無知無覺。]其實,他這個問題就是大問題。[經雲:生滅滅已寂滅爲樂者,]這個生滅放下。心性如如不動,這個心性如如不動的寂滅,才是我們真實的快樂,得失、增減,這個統統是生滅的東西,心性本體是無相的、是寂滅的,動念、執著、分別,就産生生滅;不執著、不分別,生滅就滅。他說:經典說:生滅滅已,寂滅爲樂,我不了解。[不審]不了解。[何身寂滅,何身受樂。]哪一個身體是寂滅?哪一個身體是受快樂?他就分成兩個角度來解釋了,他就一定要把法分成兩個角度,打成兩段,這當然不是開悟的人。智道法師就說了,就問了:這色身,[若色身者,色身滅時,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堪言。[苦不可言樂,]爲什麼有常樂我淨的道理呢?[若法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誰當受樂。]如果是色身,死的時候苦不堪言;如果是法身受樂,法身寂滅,跟草木一樣啊,誰來受樂呢?[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之用,一體五用,生滅是常。]諸位問題就在這個地方,這個常,如果不加一個字,是完全看不懂,[常]加一個存:常常存在,這個就是關鍵,要不然你會看:咦?生滅是常?完了!不是這個意思,生滅之性,常常存在。說: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的用,你看,他所問的,其實問的問題本身,就是大問題,還有一體五用呢!我們大徹大悟的人,一個都沒有,何況有五?什麼叫大徹大悟?轉色受想行識,統統化爲一個大圓滿智慧心,叫做無色、無受想行識,哪有什麼一二叁四五?底下,四十叁頁,生滅是常存在的,[生則從體起用,]這個生滅一起動,怎麼樣?依體起用。生則依體起用,從體起用。這個五用就是生滅,一起來,就是從我們那個……,意思就是說,從法身起作用。[滅則攝用歸體。]滅了,就攝用,攝五用歸一個法身。[若聽更生,]如果是法身還允許它,再一次的生出來生滅法。[即有情之類不斷不滅。]這有情就沒有辦法了生死。意思就是說:從體起用,那麼滅的話,就攝用歸體。把這個五蘊滅掉了,就回歸到這個什麼?法身;那麼,法身允許它再一次的生起,那還是生滅啊,有情就變成輪回不斷了,[若不聽更生,則永歸寂滅。]如果這個五蘊,再不讓它升起來,起作用,那麼,又跟生草木沒什麼兩樣。若不聽,不允許它再生起來,則永遠歸于寂滅。[同于無情之物。]無情之物就是寂滅啊。[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磐之所禁伏,]意思是,起不了作用,要起作用也是生滅啊,就要永遠輪回。他這句話意思很簡單,諸位注意聽!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法身,這個法師的問題,把它納歸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說:我們的法身是一,五蘊是五,他的意思就是依體起用,攝用歸體。意思就是說:如果這個生滅的五蘊,攝歸回來清淨法身,那麼法身就是寂滅的,被綁住了,如果不聽更生,那麼,這個法身就綁住了這個五蘊身,這個五蘊身,會歸到這個法身的話,這個五蘊身,就變成失去作用。再看底下,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磐之所禁伏,被涅磐捆住了,如果不允許它再生,就被涅磐所困住了。[尚不得生,何樂之有。]生起來都沒有,因爲涅磐,他看到不生不滅,就認爲什麼統統沒有。尚不得生,何樂之有?生都沒有,有什麼快樂啊?我再念一遍他問的問題,這個實在是……,我就要把它講清楚,要不然你搞不懂,沒辦法,我們再念一遍,我再好好的解釋,僧志道廣州南海人,請益曰:學人從出家,看這個《大般涅磐經》,總共十多年,不了解《大般涅磐經》的大意,原和尚垂誨來教誨我。六祖就回答:汝何處未明啊?曰:諸行是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這個是佛所講的,我對佛所講的這四句偈就有點疑惑。六祖就回答:你怎麼生疑?你的懷疑在哪裏呢?曰:一切衆生皆有二身,這個問題就出來了,把法身跟五蘊身打成兩段來問,說:謂這個色身、法身,色身是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是常恒,有常、永遠,法身是無知無覺的呀!經典說:生滅滅了,寂滅才是快樂,問題就是出來了,我真的不了解,是什麼身?是色身寂滅呢?是法身寂滅呢?是何身受樂?是法身受樂?是色身受樂呢?他現在又分成兩段來問了。如果是色身,那麼,這個色身如果滅的時候,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就不能講樂啊,如果說法身寂滅,跟無知的草木沒什麼兩樣,跟瓦礫、石頭沒什麼兩樣,誰當受樂呢?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的作用,一體有五個用,生滅是常,[常]就是存在,生滅是永遠存在的。如果生,則從體起用,如果你生起來,無常法一生起來,它是從體起用的,從這個法身來的;如果攝用,攝這個生滅,歸這個法身,滅的話,把這個作用,就回歸到無知的法身。如同草木。他底下就懷疑了:如果允許它再一次的生起來,那麼,有情之類,就永遠輪回不斷,繼續輪回啊!若聽更生,有情就輪回不斷。如果不允許它再一次的生起來,生不起來,生不起來,就跟草木、石頭一樣,跟無情物一樣。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磐所困住,所禁伏就是困的死死的,起不了作用。尚不得生,哪裏有什麼快樂啊?再一次的這樣子,沒關系,聽不懂還是聽不懂,沒關系啦,聽得懂,那就很好了。[師曰:汝是釋子,]你是出家衆,是跟著佛陀出家,現僧相的,汝是釋子,[何習外道斷常邪見而議最上乘法。]其實現在佛門的外道很多,很多,佛門的外道很多。爲什麼?邪見啊!汝是釋子,爲什麼學習外道斷常邪見?而來議論這個最上乘的禅宗大法呢?[據汝所說,即色身外別有法身,離生滅求于寂滅。]你把法打成兩段。[又推涅磐常樂言有身受用,斯乃執吝生死,耽著世樂。]不是清淨自性的法樂,我學佛的人,要以法爲樂,不是以五蘊六塵爲樂。世樂不能解決生死,我們要有法樂。這個智道,就是拿這個世間的快樂,來解釋法樂,法身的樂,是錯誤的。所以說:你推涅磐的常樂我淨這個樂,是有這個身體在受用,不曉得那是智慧在作用的快樂。這個智道,就是拿這個世間的快樂,來解釋法樂,法身的樂,是錯誤的。所以說:你推涅磐的常樂我淨這個樂,是有這個身體在受用,不曉得那是智慧在作用的快樂。有這個身受用,斯乃執吝生死。爲什麼?執吝這個色身生死法,耽著世間的快樂,拉論斷大智慧的法的樂。[汝今當知,佛爲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爲自體相,]把這個色受想行識,認爲是有我,一切問題就出來了,有我,就有我所擁有,就被相黏的死死的,我相、人相、衆生相就統統跑出來。五蘊和合爲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爲外塵相,有我,就有外面啊!是不是?[好生惡死,]大家貪生怕死。[念念遷流,]不知道生死本身就是如夢如幻的東西,([不知夢幻虛假,])就是沒有實在性的,切莫執著,它是虛假的呀!我們今天[枉受輪回,]就是拿這個假相,一直執著、一直分別,就是念念遷流,一直沒有辦法跳出來。[以常樂涅磐,]變成我們這個色身苦樂的苦相,([翻爲苦相,])那糟糕了!常樂的涅磐,是大智慧的法的喜悅,不是這個色身啊![終日弛求,]佛才憐憫這些衆生,[佛憫此故,乃示涅磐真樂,刹那無有生相,刹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六祖所講的完全就是跟佛一樣。爲什麼?師父不是講嗎?沒有所謂刹那,也沒有所謂永恒,刹那是時間最小、最短促,永恒是時間的最長,刹那跟永恒,其實不二念,沒有第二個念頭,悟道,刹那就是永恒。第一天,師父不是講嗎?悟道的人,刹那即見永恒,其實,刹那、永恒方便說。所以,佛就憐憫衆生,乃示這個涅磐真樂,刹那無有生相,刹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爲什麼?有生滅,其實都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叫做生滅,放下,聲,當體即空,叫做不生;滅,當下不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亦無現前之量,]說:我寂滅現前了,又執著一個寂滅之量。[乃謂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也無有不受者,樂只有心知、感受,只有清楚,沒有辦法講的。此樂無有受者,沒有所謂樂,身心本空,哪有受者?也不能說沒有受者,因爲悟道的人,確是快樂無量無邊。[豈有一體五用之名,]他自己編出來的,六祖惠能大師:你一體五用,你自己編出來的,沒有這樣的名詞。[何況更言涅磐禁伏諸法,]涅磐是大智慧、大般若,怎麼會捆住這個五蘊身呢?[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諸位!《大般涅磐經》裏面有一句話,智道法師可能沒有看到,若說佛與涅磐,即是謗佛,涅磐是對生死講的呀,諸位啊!涅磐是對生死講的,生死是對涅磐講的。…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達磨大師血脈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