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P36

  ..续本文上一页常礼谢,执侍终师之世。]他当他的侍者,智常法师就当六祖的侍者,终生做他的侍者,一直到六祖入涅磐。

  僧志道,底下这一段有点难,这一段不开悟,打死听不懂。底下,[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就广东,广州南海人,[请益曰:学人自出家,] [览]就是阅读,[览涅磐经十载有余,]看经看了十几年。《涅磐经》共四十卷,《涅磐经》总共有四十卷。看这个《大般涅磐经》,看了十几年。[未明大意。原和尚垂诲。]慈悲来教诲。六祖就说了:[汝何处未明。] [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大般涅磐经》这一句话,重复的一直讲,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一切造作统统是无常。叫做: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这个生灭当体即空,放下,就是不生不灭。你了悟这个心性的不生不灭的道理,无相、大圆明的清净自性寂灭,这个就叫做快乐,不必另外找,不必离开当处,愈找就愈远。[于此疑惑,]我对这个有所疑惑。[师曰:汝做么生疑,]你产生什么疑问啊?[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诸位!第一句话就问错了,他不了解不二![谓色身法身也,]他把这个色身跟法身打成两段,问题就出来了。说: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有形相的色身,还有无形相的法身。[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其实,他这个问题就是大问题。[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这个生灭放下。心性如如不动,这个心性如如不动的寂灭,才是我们真实的快乐,得失、增减,这个统统是生灭的东西,心性本体是无相的、是寂灭的,动念、执着、分别,就产生生灭;不执着、不分别,生灭就灭。他说:经典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不了解。[不审]不了解。[何身寂灭,何身受乐。]哪一个身体是寂灭?哪一个身体是受快乐?他就分成两个角度来解释了,他就一定要把法分成两个角度,打成两段,这当然不是开悟的人。智道法师就说了,就问了:这色身,[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堪言。[苦不可言乐,]为什么有常乐我净的道理呢?[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如果是色身,死的时候苦不堪言;如果是法身受乐,法身寂灭,跟草木一样啊,谁来受乐呢?[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诸位问题就在这个地方,这个常,如果不加一个字,是完全看不懂,[常]加一个存:常常存在,这个就是关键,要不然你会看:咦?生灭是常?完了!不是这个意思,生灭之性,常常存在。说: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的用,你看,他所问的,其实问的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还有一体五用呢!我们大彻大悟的人,一个都没有,何况有五?什么叫大彻大悟?转色受想行识,统统化为一个大圆满智慧心,叫做无色、无受想行识,哪有什么一二三四五?底下,四十三页,生灭是常存在的,[生则从体起用,]这个生灭一起动,怎么样?依体起用。生则依体起用,从体起用。这个五用就是生灭,一起来,就是从我们那个……,意思就是说,从法身起作用。[灭则摄用归体。]灭了,就摄用,摄五用归一个法身。[若听更生,]如果是法身还允许它,再一次的生出来生灭法。[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这有情就没有办法了生死。意思就是说:从体起用,那么灭的话,就摄用归体。把这个五蕴灭掉了,就回归到这个什么?法身;那么,法身允许它再一次的生起,那还是生灭啊,有情就变成轮回不断了,[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如果这个五蕴,再不让它升起来,起作用,那么,又跟生草木没什么两样。若不听,不允许它再生起来,则永远归于寂灭。[同于无情之物。]无情之物就是寂灭啊。[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磐之所禁伏,]意思是,起不了作用,要起作用也是生灭啊,就要永远轮回。他这句话意思很简单,诸位注意听!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法身,这个法师的问题,把它纳归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说:我们的法身是一,五蕴是五,他的意思就是依体起用,摄用归体。意思就是说:如果这个生灭的五蕴,摄归回来清净法身,那么法身就是寂灭的,被绑住了,如果不听更生,那么,这个法身就绑住了这个五蕴身,这个五蕴身,会归到这个法身的话,这个五蕴身,就变成失去作用。再看底下,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磐之所禁伏,被涅磐捆住了,如果不允许它再生,就被涅磐所困住了。[尚不得生,何乐之有。]生起来都没有,因为涅磐,他看到不生不灭,就认为什么统统没有。尚不得生,何乐之有?生都没有,有什么快乐啊?我再念一遍他问的问题,这个实在是……,我就要把它讲清楚,要不然你搞不懂,没办法,我们再念一遍,我再好好的解释,僧志道广州南海人,请益曰:学人从出家,看这个《大般涅磐经》,总共十多年,不了解《大般涅磐经》的大意,原和尚垂诲来教诲我。六祖就回答:汝何处未明啊?曰:诸行是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个是佛所讲的,我对佛所讲的这四句偈就有点疑惑。六祖就回答:你怎么生疑?你的怀疑在哪里呢?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这个问题就出来了,把法身跟五蕴身打成两段来问,说:谓这个色身、法身,色身是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是常恒,有常、永远,法身是无知无觉的呀!经典说:生灭灭了,寂灭才是快乐,问题就是出来了,我真的不了解,是什么身?是色身寂灭呢?是法身寂灭呢?是何身受乐?是法身受乐?是色身受乐呢?他现在又分成两段来问了。如果是色身,那么,这个色身如果灭的时候,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就不能讲乐啊,如果说法身寂灭,跟无知的草木没什么两样,跟瓦砾、石头没什么两样,谁当受乐呢?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的作用,一体有五个用,生灭是常,[常]就是存在,生灭是永远存在的。如果生,则从体起用,如果你生起来,无常法一生起来,它是从体起用的,从这个法身来的;如果摄用,摄这个生灭,归这个法身,灭的话,把这个作用,就回归到无知的法身。如同草木。他底下就怀疑了:如果允许它再一次的生起来,那么,有情之类,就永远轮回不断,继续轮回啊!若听更生,有情就轮回不断。如果不允许它再一次的生起来,生不起来,生不起来,就跟草木、石头一样,跟无情物一样。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磐所困住,所禁伏就是困的死死的,起不了作用。尚不得生,哪里有什么快乐啊?再一次的这样子,没关系,听不懂还是听不懂,没关系啦,听得懂,那就很好了。[师曰:汝是释子,]你是出家众,是跟着佛陀出家,现僧相的,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其实现在佛门的外道很多,很多,佛门的外道很多。为什么?邪见啊!汝是释子,为什么学习外道断常邪见?而来议论这个最上乘的禅宗大法呢?[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你把法打成两段。[又推涅磐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着世乐。]不是清净自性的法乐,我学佛的人,要以法为乐,不是以五蕴六尘为乐。世乐不能解决生死,我们要有法乐。这个智道,就是拿这个世间的快乐,来解释法乐,法身的乐,是错误的。所以说:你推涅磐的常乐我净这个乐,是有这个身体在受用,不晓得那是智慧在作用的快乐。这个智道,就是拿这个世间的快乐,来解释法乐,法身的乐,是错误的。所以说:你推涅磐的常乐我净这个乐,是有这个身体在受用,不晓得那是智慧在作用的快乐。有这个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为什么?执吝这个色身生死法,耽着世间的快乐,拉论断大智慧的法的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把这个色受想行识,认为是有我,一切问题就出来了,有我,就有我所拥有,就被相黏的死死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就统统跑出来。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有我,就有外面啊!是不是?[好生恶死,]大家贪生怕死。[念念迁流,]不知道生死本身就是如梦如幻的东西,([不知梦幻虚假,])就是没有实在性的,切莫执着,它是虚假的呀!我们今天[枉受轮回,]就是拿这个假相,一直执着、一直分别,就是念念迁流,一直没有办法跳出来。[以常乐涅磐,]变成我们这个色身苦乐的苦相,([翻为苦相,])那糟糕了!常乐的涅磐,是大智慧的法的喜悦,不是这个色身啊![终日弛求,]佛才怜悯这些众生,[佛悯此故,乃示涅磐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六祖所讲的完全就是跟佛一样。为什么?师父不是讲吗?没有所谓刹那,也没有所谓永恒,刹那是时间最小、最短促,永恒是时间的最长,刹那跟永恒,其实不二念,没有第二个念头,悟道,刹那就是永恒。第一天,师父不是讲吗?悟道的人,刹那即见永恒,其实,刹那、永恒方便说。所以,佛就怜悯众生,乃示这个涅磐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为什么?有生灭,其实都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做生灭,放下,声,当体即空,叫做不生;灭,当下不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说:我寂灭现前了,又执着一个寂灭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也无有不受者,乐只有心知、感受,只有清楚,没有办法讲的。此乐无有受者,没有所谓乐,身心本空,哪有受者?也不能说没有受者,因为悟道的人,确是快乐无量无边。[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他自己编出来的,六祖惠能大师:你一体五用,你自己编出来的,没有这样的名词。[何况更言涅磐禁伏诸法,]涅磐是大智慧、大般若,怎么会捆住这个五蕴身呢?[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诸位!《大般涅磐经》里面有一句话,智道法师可能没有看到,若说佛与涅磐,即是谤佛,涅磐是对生死讲的呀,诸位啊!涅磐是对生死讲的,生死是对涅磐讲的。…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达磨大师血脉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