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呢?即不落生滅的……,階級就是生生滅滅,有高低叫做階級。[師曰:汝曾做什麼來。]意思就是,你過去是怎麼修行的?我先問問你,我再告訴你。[曰:聖谛亦不爲。]我連動一個念頭,認爲在修行聖道,都沒有動到著這個聖谛之念,叫做:聖谛亦不爲。我連著一個說:我在修學佛道的念頭都沒有。[師曰:落何階級。]那麼你落什麼階級呢?[曰:谛尚不爲,何階級之有。] 聖谛尚不爲,就是連著一個佛法之相都沒有,有什麼階級之有呢?[師深器之。]真的是很好,很贊歎。[令師首衆。]令行思禅師爲首衆,就是領衆,因爲他開悟了。[一日師謂曰:]有一天,六祖就說了。[汝當分化一方,]你要離開,好好的教化衆生。[無令斷絕。]千萬不要斷掉這個法身慧命,要傳法傳下去。[思既得法,]行思禅師得了這個法,怎麼樣?[遂回吉州青原山,]就回到江西省來,[弘法紹化,] [谥] ,這個[谥]就是對于有道德,有功業的人,死後爲他立號,用來勸善表揚用的。再講一遍:這個谥號就是加一個封號,對于有道德,有功業的人,死後爲他立號,用來勸善表揚,起這個楷模作用,叫做谥號。[號弘濟禅師。]
四十五頁,第叁行,[懷讓禅師,金州杜氏子也。]金州陝西安康人,現在的陝西安康人,金州杜氏子,[初谒嵩山安國師。]安就是惠安,惠安國師,恩惠的惠,不是智慧的慧,恩惠的惠,惠安國師。這個惠安國師,自己很謙虛,就說:你應該去參六祖。[安發]就是遣,希望他去。[之曹溪參。] [扣]就是問了,希望他到曹溪來參學、來扣問六祖。[懷至,禮拜。]六祖就說了:([師曰:])[甚處來,曰:嵩山,]這個就是不了解祖師的意思,六祖其實在問的是他的清淨自性,他搞錯了,他直接回答。再講一遍:懷讓禅師到這個地方來,六祖其實是問他本性:你的本性是什麼處來啊?從哪來?從哪去啊?可是,這一開始來,還不相應。懷讓禅師不了解六祖的用意。六祖就問:什麼處來?懷讓禅師就說,講出具體的地方;嵩山,祖師的意思,不是這個意思啊!你從哪裏來啊?嵩山,不明祖師意,答非所問。[師曰:什麼物恁麼來。]意思就問說:心性是什麼的東西啊?又怎麼個來法?心性是什麼東西呢?意思就是,拿得出來嗎?那你又怎麼個來呢?心性既然無來無去,那你又怎麼個來法呢?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清淨自性是什麼東西呢?那它又怎麼個來法呢?來!說說看。[曰。]現在這個轉的很快了,懷讓禅師一下子就知道祖師的用意,就回答的完全正確了,喔!我知道六祖的用意了,趕快轉過來,[說似一物即不中。]你講出一種形相,有東西,就不對![師曰:還可修證否。]自性清淨能修持嗎?[曰:修證即不無。]不能修證,但是[染汙即不得。]只要你著于這個相,著于相就染汙了,永遠無法獲得,染汙即不得。動個念頭,染汙,動個念頭著相,就是染汙,染汙就不得見性。[師曰:只此不染汙。]你只要不要被相黏住了。[諸佛之所護念。]就用這一招,諸佛之所護念。[汝即如是,吾亦如是,]就是這一招,不汙染,諸佛之所護念,就不要被相卡死了,不要被相卡死了,不要被觀念卡死了,不要被相黏住了,就用這一招。諸佛如是,我也是這樣子。[西天般若多羅識,]這是印度,叫西天,就般若多羅識。[汝]就是懷讓,[汝足下出一馬駒,]馬駒,這個是指馬祖道一禅師,馬祖道一禅師,他的俗姓叫馬,姓馬。你足下,將來會出一個不得了的,那就是馬祖道一,俗姓馬。[踏殺天下人。]踏殺天下人,就是度盡天下衆生,踏殺天下人。[應在汝心,不須速說。]說;這個預言,只要你明白,心裏明白就好,心裏明白,不必立刻說出來,應在汝心,不須速說。預言,你只要明白在心就好,明白了,就不須要立刻說出來,不須速說。[讓豁然契會。]懷讓禅師就大悟了。[遂持侍左右一十五載,]所以,西天般若多羅,這個也是大聖人,能夠預言。這個是印度二十七祖,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識,般若多羅識,曾經有這樣這樣預言:往後你的足下,將出一馬駒,縱橫天下,那就是馬祖道一禅師。因此就做侍者在左右,一十五載,以前人跟著師父,跟定的時候,那都不會跑的,現在可難了,很難!我剛受戒:我要出去參,我要怎麼做法,我要跑,他就是一直像茅草沒有根,就是一直流動……,也難怪啦!因爲沒什麼善知識指導他嘛!偶爾到了哪個地方,聽了幾句法,法喜充滿,還算不錯了。是不是?可是,要碰到最上乘論,還很難。所以現在跟以前的人大不相同,以前的交通不方便,信件不方便,要出去一趟很困難,現在飛機、火車、咨訊、E-MAIL,是不是?電子郵件,不得了了!一件事情有正反兩面,現在的科學很方便。對不對啊?但是,修行很困難,染汙的多,報章雜志、電視,哪裏統統是辣妹,哪裏都是有的沒有的,現在環境整個完全改觀,現在要修行,就要看個人,要好好的安住一個團體都很難,要找到這個團體是我們的福報,毛道的衆生,就會跑來跑去,風吹東邊,跑到西邊,風吹西邊,又跑到東邊來,跑來跑去……,這個一下住下來,就是十五年。[日益玄奧。]每一天都在增加他心性玄奧這個道理,就是心性的功夫,叫做玄奧。每天都在增加他心性的功夫。[後往南嶽,大闡禅宗。]懷讓禅師是很有名的。
再來,[永嘉玄覺禅師。]這是浙江,永嘉是永嘉縣,浙江的永嘉縣,就是溫州,溫州。玄覺禅師,[少習經綸,精天臺止觀法門。]他對這個天臺宗,很早就有研究,少習經綸,精天臺止觀法門,就是他很小就出家用功了,[因看維摩經,]怎麼樣?[發明心地。]《維摩诘經》講什麼?不二法門,《維摩诘經》就是講不二法門,能所不二,善惡不二,智境不二,統統是不二,心境不二。發明心地,[偶]就是突然間、偶然間,[師]就是六祖。[偶師弟子玄策相訪。]玄覺禅師,[與其劇談。]這個[劇談]就是暢談的意思,暢談,徹夜不休息叫做暢談。[出言暗合諸祖。]他所講出來的話,已經符合禅宗的心性,只是沒有任何人印證。[策雲:]玄策就說了。[仁者得法師誰。]仁者就是你,你玄覺,你是從哪個法,得法就是得到哪一個法。師誰就是,你侍奉是誰作爲師父啊?你得法,從哪得法?你是侍奉哪位師父?依止哪一位禅師的啊?[曰:我聽方等經論 ]什麼叫方等呢?[方]就是遍十方,[等]就是平等法,那就是大乘法。大乘法門講的就是,遍十方一切平等,所以,方等經叫做大乘經。我聽了大乘經典,大乘經典,譬如說《華嚴》啦、《法華》啦、《涅磐》啦,這個都是,《大般涅磐經》,或者是《維摩诘經》、《勝鬘經》,這個都是大乘經典。我聽了方等經,看了這個大乘經論,[各有師承,]各有各的師承,意思是各有一派的說法。但是,[後于維摩經悟佛心宗,]因爲你要進入禅宗,你一定要不二法門,見一切相,就離一切相,就進入佛的境界了;起心動念,就會變做凡夫生滅了。是不是?如果當下放下,佛性就現前了。悟佛的心宗,可是,就是沒有人跟我證明。[未有證明者。策雲:]玄策就說了。[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這一句沒有開悟,寫出來也不對,到目前爲止,還很難看到它真正的了解,禅師這一句話的用意在講什麼;但是,如果你悟道,你自然就知道,他回答的是什麼用意。從文字上看,也很容易看,但是從文字上看,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回答什麼,從文字上看是怎麼看呢?玄策雲: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就是在威音王……,威音王就是如來。在威音王如來出世以前,自證佛法的就可以;若是在威音王如來出世以後,如果沒有名師指授,或者自證者,統統是一般的外道。從字面上是這樣解釋,其實不然,你要看《六祖壇經》寫的那個注解,幾乎統統每一本都是這樣寫。諸位!悟道的人,他有玄外之音,這一句絕對不是這樣的意思,我翻那個注解,這樣看看看、參考,不對!絕對是錯誤的。好了,他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告訴你:玄策雲:威音王如來已前即得,這個威音王,意思是,無量劫以前有一尊佛,叫做威音王如來。意思就是說:無量劫以來早已經存在的佛性,那一顆本來的清淨自性,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所以,威音王其實是表示無量劫的意思,那麼注解就把它解釋說這樣子。所以說:什麼意思呢?威音王已前即得,就是說:早在無量億劫,你悟道的這個清淨自性,早在無量億劫以前早就存在了,那個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這樣解釋才對。威音王已後,怎麼樣?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什麼叫威音王已後呢?聽到這個聲音,聽到這個聲音,聽到這一個聲音,無師自通,認爲自己很行,盡是天然外道。無師自悟就是,後天再加上自己的知見,自己認爲悟出什麼東西來,這一句話,其實就是知見立知,這一句話,就是知見不能立知,無量劫來存在的,早已存在的這個清淨自性,才是真正我們自己的東西,而你不能在後天加上任何的知見。所以。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加上[自],其實就是加上一層知見,盡是天然外道,心外求法嘛![曰:願仁者爲我證據。]你幫我證明一下,我有沒有開悟。四十六頁,[策雲,]玄策禅師就說了。[我言輕,]我講話沒什麼分量。[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接受六祖大法的人。[若去,]如果你要去,[則與偕行,]我同你一起去,頂禮六祖。[覺遂同策來參,]這玄覺,這玄覺跟玄策來參六祖。[繞師叁匝,]繞師,繞六祖叁匝,就像對佛一樣的恭敬,但是有點習氣。[振錫而立。]就是不頂禮,反正,佛門什麼怪事都會發生。繞了叁匝以後,把那個錫杖一振,就杵在那個地方。[師曰:夫沙門者,具叁千威儀,八萬細行,]一個大沙門,叁千的威儀,八萬的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