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心性。
四十七頁倒數最後一行,[師一日欲漝所授之衣,]六祖有一天,准備要……,漝,就是洗滌,要洗滌五祖所授的法衣。[而無美泉,]沒有美好的水。[因至寺後五裏許,] [許]就是大約。[見山林郁茂。]就是林木茂密,長的很茂密,就像我們這個道場一樣,四周山林郁茂,林木茂密。[瑞氣盤旋。]祥瑞之氣盤旋在空中,空中盤旋祥瑞之氣。[師揚錫卓地,]就是著地,把那個錫杖拿起來,一振,怎麼樣?[泉應手而出。]哇!真是六祖!我們這兒啊,我也是振手,這錫杖,不過我這[錫杖]就是一百多萬,我這一百多萬一下去,打了一口井,也冒出泉水來,我可沒有這種功夫,六祖還是比較快,錫杖一振,甘美的泉馬上就跑出來了,人家龍天護法嘛!我們這個,沒有辦法這樣子啦,我是指我啦,你們有沒有,我不知道,等一下我會拿一只錫杖,你們可以試試看。六祖有這種功夫,一振,龍天護法,水馬上就跑出來了,應手而出,這個[卓]就是著地的意思,泉水就跑出來了。[積以爲池。]這水就積起來,就像池水一般。積以爲池,累積起來,就一個水池了。[乃跪膝浣衣石上。]跪膝,怎麼樣?[浣衣]就是洗衣服,在石頭上,叫做:乃跪膝浣衣石上,意思是在石頭上洗衣服。[忽有一僧來禮拜。]有一個出家衆來禮拜。[雲]就說了:[方辯是西蜀人。]方辯就是我,方辯他是一個比丘。說:我方辯比丘是西蜀人,西蜀就是四川省西方,叫做西蜀。四川很大,西蜀人,四川省的西方。[昨于南天竺國。]這個[昨]是從前、以前,不是昨天,這個字不能搞錯了,這是以前。你昨天在印度,當時又沒有飛機,這個[昨]不能解釋昨天啊!對不對?昨天我在南天竺國,見到達摩大師,今天就跑到中國來?開玩笑!坐飛機才有辦法嘛,對不對吧?所以,這個昨是指從前,從前在南印度,[見達摩大師,囑方辯速往唐土。]唐土就是中國。[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諸位!什麼叫做正法眼藏呢?涅磐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叫做正法眼藏。再念一遍,什麼叫做佛陀的正法眼藏呢?涅磐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叫做正法眼藏。說:我,達摩大師就對方辯說了:我傳大迦葉,佛陀的苦行第一的弟子,摩诃迦葉,這個禅宗的正法眼藏。[及僧迦梨。] 僧迦梨就是大衣,就是法衣。怎麼樣?[見傳六代于韶州曹溪。] 見,就是現在。現在傳到第六代,在韶州曹溪。[汝去瞻禮。]你到韶州曹溪,汝去瞻禮。[方辯遠來。]我現在很遙遠的來。[願見我師。]我希望看到達摩大師[傳來衣缽,師乃出示。]就說:在這裏。[次問:上人攻何事業。]六祖就接著問了,六祖出示了這個衣跟缽,再接著就問,[次問]就是接著就問了。上人!六祖真的很尊敬人家,都稱爲上人,以後我也須要這樣稱呼大家;上人,聽得懂嗎?哎呀!做上人竟然聽不懂,我這個下人還懂,你上人聽不懂?好了!上人攻何事業?你是專攻哪一方面的事業啊?[方辯曰:善塑。]我很會雕刻喔,我很會雕塑喔!雕塑,雕塑就是弄一弄啊,然後就雕塑起來,畫啊、怎麼樣子。我很會雕塑。各個材料不同,像我們現在,雕塑就很發達了。有的用種種的泥土,用種種什麼粉,或是玻璃纖維啊,現在雕塑很厲害。[師正色曰:]正色,意思就是說:你這個還是著相。正色就是有點很嚴肅的來告訴他。意思就是,你這個法門是暫時的,是生滅法,師就莊嚴、嚴肅的告訴, 他:來![汝試塑看。]你看著我,幫我雕塑一下,來!看我六祖長的怎麼樣啊?來!汝試塑看,來!塑塑看,真如本性,你看怎麼雕塑啊?[方辯罔措。]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因爲沒開悟啊,他只會雕塑,他不懂自性啊!罔措就是說,搞不來,方辯罔措。[數日塑就。]經過個幾天,怎麼樣?數日塑就,雕塑好了。[真相,可高七寸。]像這個六祖的真相,大約七寸,可高七寸,大約。[曲盡其妙。]幾乎一模一樣,太像了。[呈似師。]把這個很像六祖的供養上去。怎麼樣?[師笑曰:汝只解塑性。]雕塑可以啦,[不解佛性。師舒手摩方辯頂曰:]六祖就摩了方辯比丘的頂,曰:[永爲人天福田。]剛才講的這個曲盡,用我們現在讀過的中文的意思就是說,巧奪天工,其妙不盡。曲盡其妙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巧奪天工,其妙不盡,呈似師,剛剛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六祖很歡喜,但是,他只解塑性,不解佛性,摩頂,作爲人天的福田,因緣還不具足。
[有僧。]有一個出家衆,[舉臥輪禅師偈雲:]說有一個臥輪禅師,常常這樣念:[]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一看就沒見性,這個一看就知道,你有伎倆,清淨自性有什麼伎倆呢?能斷百思想,達妄本空,了妄即真,對不對?哪有什麼可以斷?能斷所斷的東西?就知道這個沒開悟。對境心不起,還要控製一下,對這個境界,還要控製一下,不要起心動念,還菩提日日長?那要長到什麼時候呢?這個就是不了解《圓覺經》,《圓覺經》講的:我們的清淨自性,圓覺自性,非止、作、任、滅,非止、非作、非任、非滅,這個就是犯了這個毛病,止作任滅,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神秀也是犯了這個毛病,時時勤拂拭,莫使若塵埃。那你要擦到什麼時候呢?每天都擦,漸教就是要這樣子的,漸漸的,漸教就是要這樣,慢慢慢慢等因緣,等……,等因緣,砰!碗打破了,悟了!我們現在呀,廚房拿起來統統丟了,也沒消息,鍋碗瓢統統打壞了,還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就是悟不來。這個就是有所造作,就不是清淨自性,還菩提日日長?我問你:菩提清淨自性,有長有短嗎?每天都在增長,那要長到什麼時候呢?
12
[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這個偈頌,是一個沒有開悟的人。[若依而行之。]如果依照這個來行。[是加系縛。]更增加執著。[因示一偈曰:]我告訴你:惠能的個性,跟我也差不多,也是很調皮的,你看這個偈頌就知道,他這個偈頌也是很調皮的,他這個偈頌。你說你有伎倆,[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爲什麼不斷?本來就具足圓明清淨自性,你還斷跟不斷,能斷就還有所斷,所斷還有能斷。[對境心數起,]我大般若智慧起作用,怎麼樣?[菩提作麼長。]我的菩提就是這麼長,你日日長,我菩提就是絕對的長,你永遠跟不上。菩提日日長嘛,每天都在長一點……,六祖是說:我的菩提就是絕對的長,你不能再長,你長也不會比我快,我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絕對。你知道嗎?菩提這麼長,這麼長多長?沒有長短的長,一句就解決了,叫做大用現前的意思。
[南頓北漸第七] 時……,南頓就是指六祖,北漸就是指神秀,南頓北漸第七。[時祖師居曹溪寶林,]曹溪在南方,寶林寺。[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北方江陵當陽山的玉泉寺,北方江陵,就是我們講堂嘉陵街那個陵,江陵當陽山的玉泉寺。所以,六祖在南方,神秀大師在北方。[于時兩宗盛化。] 這個時候,南頓北漸,統統弘開來。有的衆生根器像神秀大師這樣;有的頓悟的,就直截了當找六祖了。[人皆稱南能北秀。]南方惠能大師,北方是神秀大師。[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分開來。[而學者莫知宗趣。]爲什麼學者莫知宗趣?因爲大家都沒有悟啊!也不曉得爲什麼要分一個南、一個北?對不對?南到底講什麼?頓悟在講什麼?北的漸教又講什麼?沒有人知道。[師謂衆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釋迦牟尼佛的正法,其實就是一佛乘,絕對的平等;但是,人,因爲人,它才有南北之分,頓跟漸之分。[法即一種,見有遲疾。]法只有一種,法因爲是絕對的嘛,我們的圓滿清淨自性,它是絕對,它只有一種啊;可是,世間人的見解,就有慢有快,見有遲疾就是世間人。世人見到了,就有快跟慢,其實如果悟道,沒有什麼快慢的。[何名頓漸。]哪有什麼叫做頓?什麼叫做漸?這個法。何名頓漸?[法無頓漸,]法本來就是絕待,絕對沒有所謂頓教,也沒有所謂漸教。[人有利鈍,故名頓漸。]所以才叫做頓教,或者是漸教。[然秀之徒衆,往往譏南教祖師不識一字,]哎呀!這個也是現代人的通病,嫉妒,嫉妒六祖,嫉妒,講話就會酸溜溜的。對不對?那個葛獠,不認識一個字,[有何所長。]有什麼優點呢?[秀曰:]我告訴你,神秀大師的修養,我們,你跟我可要互相勉勵,學學神秀大師的修養,這修養這麼好,看看他怎麼說?神秀大師就說:[他得無師之智,]什麼叫做無師智?就是不必勞煩老師教導,自性本自具足的大智慧,叫做無師智。這無師之智,就是不須要語言,不須要符號,不須要音聲,不須要觀念,大智慧本自具足,叫做無師之智。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這個神秀真是值得贊歎、敬佩,有沒有開悟排在後面,這種修養,我告訴你:秀曰: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太了不起了![且吾師五祖親傳衣法,豈徒然哉。]我的上人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他,絕對不是徒然的,不可能是隨隨便便的。[吾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哎呀!神秀大師這種修養,太了不起了,我恨不得去那邊親近,我就是沒有辦法去呀,我恨不能遠去,去親近他。虛受國恩,因爲神秀從武則天召入,便爲國師,來做國師,曆四個朝代,統統是國師,神秀大師。虛受國恩,意思就是,受到國家皇上的重視,還有皇上的賞賜,不管什麼田地啊、寺廟啊、供養啊。虛受國恩,自己很謙虛說:我沒有開悟、沒有見性,慚愧接受國家的恩典。[汝等諸人,無滯于此。]你們不要停頓在這個地方。[可往曹溪參決。乃命門人志誠,]神秀大師就對門人怎麼說了,乃命門人志誠,[曰:汝聰明多智,]去去,你到那邊,[可爲吾到曹溪聽法。汝若聞法,盡心記取。]好好的記起來。[還爲吾說。]回來要對我說法,看看六祖怎麼說,你看這個神秀多謙虛啊!…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