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P41

  ..續本文上一頁[志誠秉命至曹溪。]志誠法師接受、承受神秀大師的命令,就來到曹溪,[隨衆參請,]坐在底下,不講自己從哪來的,[不言來處。]我告訴你:六祖很有辦法。[時祖師告衆曰:]六祖有他心通啊!對不對?時六祖惠能大師,在大衆就說了:[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會。]現在有來偷我這個正法的,因爲他不講他哪裏來的,六祖先給你一個下馬威,你來,我就是知道,你服不服啊?一下子這一句就嚇壞了,是不是?我是神秀大師那邊派來,我都不講,你都自己知道了,你們要是哪裏派來,

  我不知道,對不起!我歡迎大家來就是了,我沒有六祖這種功夫。底下,六祖就告衆曰: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會。[志誠即出禮拜,具陳其事。]就描述了神秀大師的交代的事情。[師曰:汝從玉泉來,]玉泉就是玉泉寺來,你從北方玉泉寺來。[應是細作。]你就是間諜。其實祖師是故意的,一個大慈悲的祖師,是故意這樣子,大家來,先個下馬威,讓你服,對不對?你一舉一動都在我惠能的掌握當中。你從北方玉泉寺來,偷偷坐在中間,又不講,你就是間諜,應是細作。[對曰:]回答了。[不是。師曰:何得不是。對曰:]你沒有說以前,我才是間諜,([未說即是。])你現在說了,現在不是([說了不是。])因爲你已經講了,我已經出來了,現在不是。這個也是轉的很快,不說才叫做間諜啊,你現在說了,就不叫做間諜。是不是?[師曰:汝師若爲示衆。] [若爲]就是如何。你上人神秀大師,如何開示大衆?[對曰:常指誨大衆,住心觀靜。]住心就是說:什麼統統不要想,執著某一種能觀、所觀,把這個境,怎麼樣?除掉,就安住這個心,觀照。諸位!這個心觀照,還有能觀所觀,能觀的心,所觀的念,能觀的心,還有所觀的念,這不是能所不斷,不是生滅嗎?住心觀靜,[長坐不臥。]也不躺下來休息,也是長坐不臥。[師曰:住心觀靜,是病非禅。]哎呀!那個不是禅,那個是心病啊,就是禅的毛病。住心觀靜,安住這個心,觀,有能觀,變成還有一個所觀,這個是病,禅的大病,絕對不是一個修禅的人。[長坐拘身,于理何益。]你長時間一直坐在那個地方,對這個無生的道理,有什麼幫助呢?于理,對這個頓悟的、頓教的無生,一切法無生的道理,有何益哉?[聽吾偈曰。]我來告訴你一個偈頌。[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爲立功課。]我們一出生來,就有生命的時候,我們能坐著,就像現在諸位,生來,我們每天都有在坐,坐下來,坐下來,而不臥,睡覺才去臥。死了以後,就坐不起來了,死了以後,就去臥在那個地方,怎麼樣?坐不起來,而不坐,死去臥,卻坐不起來,不坐。原是臭骨頭,本來一具臭骨頭,我們本來就是一具屍體呀!對不對?屍體是生滅法的,道在心悟,豈在坐呢?何爲立功課?六祖的意思就是說:你應當在心性上下功夫,怎麼在這個肉體上,行住坐臥下功夫呢?六祖的意思就是:清淨自性,應用無方,四大假合的臭皮囊,不要在這個四大假合的臭皮囊做功夫。哎呀!這個現在可多了,可多了,包括韓國,韓國有一類的禅宗,進去就是一直打坐的,韓國,高麗啊。進去禅堂就是這樣一直坐……,坐著,就是這樣一直坐,不念佛、不看經典,他就是坐。爲什麼呢?我們臺灣的法師,有的到韓國去參,回來也是整天坐在那個地方,還用一個小小的龛,小小的龛,坐在那個地方參,很多。六祖的意思就是說:不要在四大假合的肉體的臭皮囊上做功夫,六祖的用意:應當用自性修行,應當在心性上下功夫,不要在臭皮囊上下功夫。好!今天就講到這個地方,明天我們從十五頁開始講起,因爲時間已經五點四十了,再講下去就太晚了。

  好!鼓掌的意思是什麼呢?是開悟嗎?法喜?啊?什麼?喜歡。好了,大家好好的參,好好的用功,最上乘論,大家有這個福報因緣,我慧律法師,願意認真的講,跟大家互相勉勵,謝謝大家。下課!

  五十頁,第一行。[志誠再拜,]我們昨天講到了四十九頁,從神秀大師那邊來的志誠法師,就拜六祖就說了。[曰:弟子在神秀大師處學道九年,不得契悟。]其實,契悟在一念之間,我們已經講過了,四種力量很重要,第一個,我們的不生不滅的清淨覺性很重要,一生一世依靠的。二、佛陀所講的正法可以作依靠。第叁就是大善知識,因緣具足了,碰到大善知識,一點就破了,無量劫來的無明就打破了,就是那個關卡。那麼,第四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大慈悲願力可以依靠,這已經講過了。說:神秀大師那邊學了九年,沒有辦法契悟,[今聞和尚一說,便契本心。]明師一點就通了,像插頭一插,來電了。[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爲教示。]麻煩六祖再爲他開示。[師曰: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我惠能也聽過,神秀大師在北方,教導一些人修行戒定慧。不知道,[未審,]不知道[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 [行相]就是具體,具體一下。既然教你們修行,總是有一個具體吧!描述一下具體的修行,就是行相。[與吾說看。]來,說給我惠能聽聽看,我再來跟你解答。[誠曰:]志誠法師就回答了。[秀大師說:諸惡不作名爲戒,]就是去惡。[諸善奉行名爲慧,]有智慧的人,他是一定要做善事,不造惡事,因果絲毫不爽嘛![自淨其意名爲定。]這個自淨其意,就是每天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好好的觀照,這個就是神秀大師平常教導學生所用的行相。[彼說如此,未審和尚以何法誨人。]神秀大師就是這麼說:諸惡不作名爲戒,諸善奉行名爲慧,自淨其意名爲定。他是這麼樣說,不知道和尚您是用什麼來教誨這些修行人呢?以何法誨人?[師曰:]六祖就回答了。大徹大悟的人,回答就不一樣了。[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爲诳汝。]如果說我有法來給你開示,這個就是诳你、欺騙你的。意思就是本性本來就具足,無一法可得。雖無一法可得,具足無量般若涅磐大智慧。底下說:[但且隨方解縛,] 隨方解縛,只是隨緣。隨方就是其善巧,隨各個善巧方便叫做隨方。隨其善巧方便叫做隨方,解縛。佛法用的名詞,世間人也用,文字、語言,大家都認識,但是,它所诠釋的義理,卻是解脫之法。但是,說到這個解,佛就是說,把你的束縛解開。不過這一點,《楞伽經》又講,《楞伽經》大慧菩薩就是當機者,釋迦世尊就問大慧菩薩說:如果有一個人拿了一條繩子,這個人把繩子綁起來打成一結,再把它解開來,世尊就問大慧菩薩說:大慧!這樣是不是把繩子解開呢?大慧菩薩是十地菩薩,一聽就知道,他說:世尊!不是這樣子,繩子本來就沒有結,繩子本來就沒有打結,不須要打開來,是真正的徹底的解。繩子好端端的在那邊,你不須要打結。所以,一個人,一條繩子,無緣無故的把它打一個結,再把它解開來,世尊就問大慧菩薩說:這樣是不是把繩子解開來呢?大慧的回答就說:不!世尊!繩子本來沒有打結,不須要解開。現在我們就是這樣子,我們的清淨自性超越一切相,本來就是性相如如,我們因爲妄執、妄想、妄動,還有無始以來的過妄習氣,《楞伽經》講的:因爲我們有無量劫來的習氣,沖力太大,控製不住,野性、無明,沖力太大。所以,我們現在就這樣子,看到一個人,譬如說你很執著他,或者是很恨他,好了!我對這個人很憤怒就好了,好!我現在這個例子要注意聽,你很憤怒,好!就打了一個結了,貪嗔癡了、嗔恨了;聽聞到佛法,發現這樣做不對,慢慢慢慢放下,一步一步的磨練,放下……,我們說這個叫做把煩惱解開來,世尊說:那不叫做解,大慧也說:本來就沒有結。好!回歸到我們的清淨自性來講,你恨一個人,有沒有那個人?那個人,相當體即空,既然相當體即空,你恨那個人,綁的繩子,這個結,其實都是多余的,多余的綁住,然後,再多余的又解開來,本來就不存在的,知道嗎?本來就不存在的,這種東西,你把它愛恨交織,然後又把它解開來,說:我們現在修學佛道。諸位!佛道不可學、不可修的,萬法本自寂滅、性相一如,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我們所有舉動,統統是多余的,而且沒有任何的意義。到了佛的境界,沒有什麼說性相圓融,那有什麼融不融?那叫做萬法如如,徹底的空。世間的學問,越綁就越死。譬如說:這是毛巾、這是衛生紙,毛巾,有什麼名牌的毛巾,毛巾,兩個人,爲了一條毛巾爭執。是不是?爲了種種的假相爭執,世尊就把它歸納起來,世尊很厲害的,毛巾無常,無常就是空,不可得,緣起如幻,歸納成無常、歸納成空,求其本體不可得,求其永恒性也不可得。好!撫尺,好!注意看,這是相,觀照,無常,共同性就是無常,最後,徹底的透視它的本質,就是空。好!茶杯無常,歸納起來,老悟它的變化,最後就是空。釋迦世尊把所有的物質現象徹底的觀照,得到一個共同性,就是無常,這個無常包括色聲香味觸,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包括眼識乃至意識,六根、六塵、六識,都有一個共同性,就是刹那不住、刹那變化,這個無常性變化到最後,就是不可得。簡單講:如果你不能透視萬法,回歸到單純的畢竟空,你就會妄執,妄執就會像世尊在經典裏面講的:有一只猴子,在《阿含經》裏面講:說這個恒河的兩岸有這個猴子,這個猴子在樹上吃著水果,吃的很好,有時侯要跑到樹下來喝個水,結果看到水中的月亮,水中有月亮,這個猴子不夠智慧,這一只猴子沒有智慧,就沖進去水中要撈那個月亮。世尊就問:撈得起來撈不起來?不可能!世尊說:執著在五欲六塵不可自拔的,也是要跳入水中要撈月亮。所以,我們一定會活的很痛苦,這是一定的道理,因爲他不能了解,萬法變化的最後結果就是空,沒有徹徹底底的,體悟到萬法的終極點就是生生滅滅。而我們體悟到生生滅滅,不必等到臨命終,現在這一念,生滅當體即空,萬相不可得,萬法如心的…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達磨大師血脈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