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志诚秉命至曹溪。]志诚法师接受、承受神秀大师的命令,就来到曹溪,[随众参请,]坐在底下,不讲自己从哪来的,[不言来处。]我告诉你:六祖很有办法。[时祖师告众曰:]六祖有他心通啊!对不对?时六祖惠能大师,在大众就说了:[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现在有来偷我这个正法的,因为他不讲他哪里来的,六祖先给你一个下马威,你来,我就是知道,你服不服啊?一下子这一句就吓坏了,是不是?我是神秀大师那边派来,我都不讲,你都自己知道了,你们要是哪里派来,
我不知道,对不起!我欢迎大家来就是了,我没有六祖这种功夫。底下,六祖就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就描述了神秀大师的交代的事情。[师曰:汝从玉泉来,]玉泉就是玉泉寺来,你从北方玉泉寺来。[应是细作。]你就是间谍。其实祖师是故意的,一个大慈悲的祖师,是故意这样子,大家来,先个下马威,让你服,对不对?你一举一动都在我惠能的掌握当中。你从北方玉泉寺来,偷偷坐在中间,又不讲,你就是间谍,应是细作。[对曰:]回答了。[不是。师曰:何得不是。对曰:]你没有说以前,我才是间谍,([未说即是。])你现在说了,现在不是([说了不是。])因为你已经讲了,我已经出来了,现在不是。这个也是转的很快,不说才叫做间谍啊,你现在说了,就不叫做间谍。是不是?[师曰:汝师若为示众。] [若为]就是如何。你上人神秀大师,如何开示大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住心就是说:什么统统不要想,执着某一种能观、所观,把这个境,怎么样?除掉,就安住这个心,观照。诸位!这个心观照,还有能观所观,能观的心,所观的念,能观的心,还有所观的念,这不是能所不断,不是生灭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也不躺下来休息,也是长坐不卧。[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哎呀!那个不是禅,那个是心病啊,就是禅的毛病。住心观静,安住这个心,观,有能观,变成还有一个所观,这个是病,禅的大病,绝对不是一个修禅的人。[长坐拘身,于理何益。]你长时间一直坐在那个地方,对这个无生的道理,有什么帮助呢?于理,对这个顿悟的、顿教的无生,一切法无生的道理,有何益哉?[听吾偈曰。]我来告诉你一个偈颂。[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我们一出生来,就有生命的时候,我们能坐着,就像现在诸位,生来,我们每天都有在坐,坐下来,坐下来,而不卧,睡觉才去卧。死了以后,就坐不起来了,死了以后,就去卧在那个地方,怎么样?坐不起来,而不坐,死去卧,却坐不起来,不坐。原是臭骨头,本来一具臭骨头,我们本来就是一具尸体呀!对不对?尸体是生灭法的,道在心悟,岂在坐呢?何为立功课?六祖的意思就是说:你应当在心性上下功夫,怎么在这个肉体上,行住坐卧下功夫呢?六祖的意思就是:清净自性,应用无方,四大假合的臭皮囊,不要在这个四大假合的臭皮囊做功夫。哎呀!这个现在可多了,可多了,包括韩国,韩国有一类的禅宗,进去就是一直打坐的,韩国,高丽啊。进去禅堂就是这样一直坐……,坐着,就是这样一直坐,不念佛、不看经典,他就是坐。为什么呢?我们台湾的法师,有的到韩国去参,回来也是整天坐在那个地方,还用一个小小的龛,小小的龛,坐在那个地方参,很多。六祖的意思就是说:不要在四大假合的肉体的臭皮囊上做功夫,六祖的用意:应当用自性修行,应当在心性上下功夫,不要在臭皮囊上下功夫。好!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明天我们从十五页开始讲起,因为时间已经五点四十了,再讲下去就太晚了。
好!鼓掌的意思是什么呢?是开悟吗?法喜?啊?什么?喜欢。好了,大家好好的参,好好的用功,最上乘论,大家有这个福报因缘,我慧律法师,愿意认真的讲,跟大家互相勉励,谢谢大家。下课!
五十页,第一行。[志诚再拜,]我们昨天讲到了四十九页,从神秀大师那边来的志诚法师,就拜六祖就说了。[曰:弟子在神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其实,契悟在一念之间,我们已经讲过了,四种力量很重要,第一个,我们的不生不灭的清净觉性很重要,一生一世依靠的。二、佛陀所讲的正法可以作依靠。第三就是大善知识,因缘具足了,碰到大善知识,一点就破了,无量劫来的无明就打破了,就是那个关卡。那么,第四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大慈悲愿力可以依靠,这已经讲过了。说:神秀大师那边学了九年,没有办法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明师一点就通了,像插头一插,来电了。[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麻烦六祖再为他开示。[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我惠能也听过,神秀大师在北方,教导一些人修行戒定慧。不知道,[未审,]不知道[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 [行相]就是具体,具体一下。既然教你们修行,总是有一个具体吧!描述一下具体的修行,就是行相。[与吾说看。]来,说给我惠能听听看,我再来跟你解答。[诚曰:]志诚法师就回答了。[秀大师说:诸恶不作名为戒,]就是去恶。[诸善奉行名为慧,]有智慧的人,他是一定要做善事,不造恶事,因果丝毫不爽嘛![自净其意名为定。]这个自净其意,就是每天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好好的观照,这个就是神秀大师平常教导学生所用的行相。[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神秀大师就是这么说:诸恶不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他是这么样说,不知道和尚您是用什么来教诲这些修行人呢?以何法诲人?[师曰:]六祖就回答了。大彻大悟的人,回答就不一样了。[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如果说我有法来给你开示,这个就是诳你、欺骗你的。意思就是本性本来就具足,无一法可得。虽无一法可得,具足无量般若涅磐大智慧。底下说:[但且随方解缚,] 随方解缚,只是随缘。随方就是其善巧,随各个善巧方便叫做随方。随其善巧方便叫做随方,解缚。佛法用的名词,世间人也用,文字、语言,大家都认识,但是,它所诠释的义理,却是解脱之法。但是,说到这个解,佛就是说,把你的束缚解开。不过这一点,《楞伽经》又讲,《楞伽经》大慧菩萨就是当机者,释迦世尊就问大慧菩萨说:如果有一个人拿了一条绳子,这个人把绳子绑起来打成一结,再把它解开来,世尊就问大慧菩萨说:大慧!这样是不是把绳子解开呢?大慧菩萨是十地菩萨,一听就知道,他说:世尊!不是这样子,绳子本来就没有结,绳子本来就没有打结,不须要打开来,是真正的彻底的解。绳子好端端的在那边,你不须要打结。所以,一个人,一条绳子,无缘无故的把它打一个结,再把它解开来,世尊就问大慧菩萨说:这样是不是把绳子解开来呢?大慧的回答就说:不!世尊!绳子本来没有打结,不须要解开。现在我们就是这样子,我们的清净自性超越一切相,本来就是性相如如,我们因为妄执、妄想、妄动,还有无始以来的过妄习气,《楞伽经》讲的:因为我们有无量劫来的习气,冲力太大,控制不住,野性、无明,冲力太大。所以,我们现在就这样子,看到一个人,譬如说你很执着他,或者是很恨他,好了!我对这个人很愤怒就好了,好!我现在这个例子要注意听,你很愤怒,好!就打了一个结了,贪嗔痴了、嗔恨了;听闻到佛法,发现这样做不对,慢慢慢慢放下,一步一步的磨练,放下……,我们说这个叫做把烦恼解开来,世尊说:那不叫做解,大慧也说:本来就没有结。好!回归到我们的清净自性来讲,你恨一个人,有没有那个人?那个人,相当体即空,既然相当体即空,你恨那个人,绑的绳子,这个结,其实都是多余的,多余的绑住,然后,再多余的又解开来,本来就不存在的,知道吗?本来就不存在的,这种东西,你把它爱恨交织,然后又把它解开来,说:我们现在修学佛道。诸位!佛道不可学、不可修的,万法本自寂灭、性相一如,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我们所有举动,统统是多余的,而且没有任何的意义。到了佛的境界,没有什么说性相圆融,那有什么融不融?那叫做万法如如,彻底的空。世间的学问,越绑就越死。譬如说:这是毛巾、这是卫生纸,毛巾,有什么名牌的毛巾,毛巾,两个人,为了一条毛巾争执。是不是?为了种种的假相争执,世尊就把它归纳起来,世尊很厉害的,毛巾无常,无常就是空,不可得,缘起如幻,归纳成无常、归纳成空,求其本体不可得,求其永恒性也不可得。好!抚尺,好!注意看,这是相,观照,无常,共同性就是无常,最后,彻底的透视它的本质,就是空。好!茶杯无常,归纳起来,老悟它的变化,最后就是空。释迦世尊把所有的物质现象彻底的观照,得到一个共同性,就是无常,这个无常包括色声香味触,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包括眼识乃至意识,六根、六尘、六识,都有一个共同性,就是刹那不住、刹那变化,这个无常性变化到最后,就是不可得。简单讲:如果你不能透视万法,回归到单纯的毕竟空,你就会妄执,妄执就会像世尊在经典里面讲的:有一只猴子,在《阿含经》里面讲:说这个恒河的两岸有这个猴子,这个猴子在树上吃着水果,吃的很好,有时侯要跑到树下来喝个水,结果看到水中的月亮,水中有月亮,这个猴子不够智慧,这一只猴子没有智慧,就冲进去水中要捞那个月亮。世尊就问:捞得起来捞不起来?不可能!世尊说:执着在五欲六尘不可自拔的,也是要跳入水中要捞月亮。所以,我们一定会活的很痛苦,这是一定的道理,因为他不能了解,万法变化的最后结果就是空,没有彻彻底底的,体悟到万法的终极点就是生生灭灭。而我们体悟到生生灭灭,不必等到临命终,现在这一念,生灭当体即空,万相不可得,万法如心的…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