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性。
四十七页倒数最后一行,[师一日欲漝所授之衣,]六祖有一天,准备要……,漝,就是洗涤,要洗涤五祖所授的法衣。[而无美泉,]没有美好的水。[因至寺后五里许,] [许]就是大约。[见山林郁茂。]就是林木茂密,长的很茂密,就像我们这个道场一样,四周山林郁茂,林木茂密。[瑞气盘旋。]祥瑞之气盘旋在空中,空中盘旋祥瑞之气。[师扬锡卓地,]就是着地,把那个锡杖拿起来,一振,怎么样?[泉应手而出。]哇!真是六祖!我们这儿啊,我也是振手,这锡杖,不过我这[锡杖]就是一百多万,我这一百多万一下去,打了一口井,也冒出泉水来,我可没有这种功夫,六祖还是比较快,锡杖一振,甘美的泉马上就跑出来了,人家龙天护法嘛!我们这个,没有办法这样子啦,我是指我啦,你们有没有,我不知道,等一下我会拿一只锡杖,你们可以试试看。六祖有这种功夫,一振,龙天护法,水马上就跑出来了,应手而出,这个[卓]就是着地的意思,泉水就跑出来了。[积以为池。]这水就积起来,就像池水一般。积以为池,累积起来,就一个水池了。[乃跪膝浣衣石上。]跪膝,怎么样?[浣衣]就是洗衣服,在石头上,叫做:乃跪膝浣衣石上,意思是在石头上洗衣服。[忽有一僧来礼拜。]有一个出家众来礼拜。[云]就说了:[方辩是西蜀人。]方辩就是我,方辩他是一个比丘。说:我方辩比丘是西蜀人,西蜀就是四川省西方,叫做西蜀。四川很大,西蜀人,四川省的西方。[昨于南天竺国。]这个[昨]是从前、以前,不是昨天,这个字不能搞错了,这是以前。你昨天在印度,当时又没有飞机,这个[昨]不能解释昨天啊!对不对?昨天我在南天竺国,见到达摩大师,今天就跑到中国来?开玩笑!坐飞机才有办法嘛,对不对吧?所以,这个昨是指从前,从前在南印度,[见达摩大师,嘱方辩速往唐土。]唐土就是中国。[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诸位!什么叫做正法眼藏呢?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叫做正法眼藏。再念一遍,什么叫做佛陀的正法眼藏呢?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叫做正法眼藏。说:我,达摩大师就对方辩说了:我传大迦叶,佛陀的苦行第一的弟子,摩诃迦叶,这个禅宗的正法眼藏。[及僧迦梨。] 僧迦梨就是大衣,就是法衣。怎么样?[见传六代于韶州曹溪。] 见,就是现在。现在传到第六代,在韶州曹溪。[汝去瞻礼。]你到韶州曹溪,汝去瞻礼。[方辩远来。]我现在很遥远的来。[愿见我师。]我希望看到达摩大师[传来衣钵,师乃出示。]就说:在这里。[次问:上人攻何事业。]六祖就接着问了,六祖出示了这个衣跟钵,再接着就问,[次问]就是接着就问了。上人!六祖真的很尊敬人家,都称为上人,以后我也须要这样称呼大家;上人,听得懂吗?哎呀!做上人竟然听不懂,我这个下人还懂,你上人听不懂?好了!上人攻何事业?你是专攻哪一方面的事业啊?[方辩曰:善塑。]我很会雕刻喔,我很会雕塑喔!雕塑,雕塑就是弄一弄啊,然后就雕塑起来,画啊、怎么样子。我很会雕塑。各个材料不同,像我们现在,雕塑就很发达了。有的用种种的泥土,用种种什么粉,或是玻璃纤维啊,现在雕塑很厉害。[师正色曰:]正色,意思就是说:你这个还是着相。正色就是有点很严肃的来告诉他。意思就是,你这个法门是暂时的,是生灭法,师就庄严、严肃的告诉, 他:来![汝试塑看。]你看着我,帮我雕塑一下,来!看我六祖长的怎么样啊?来!汝试塑看,来!塑塑看,真如本性,你看怎么雕塑啊?[方辩罔措。]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因为没开悟啊,他只会雕塑,他不懂自性啊!罔措就是说,搞不来,方辩罔措。[数日塑就。]经过个几天,怎么样?数日塑就,雕塑好了。[真相,可高七寸。]像这个六祖的真相,大约七寸,可高七寸,大约。[曲尽其妙。]几乎一模一样,太像了。[呈似师。]把这个很像六祖的供养上去。怎么样?[师笑曰:汝只解塑性。]雕塑可以啦,[不解佛性。师舒手摩方辩顶曰:]六祖就摩了方辩比丘的顶,曰:[永为人天福田。]刚才讲的这个曲尽,用我们现在读过的中文的意思就是说,巧夺天工,其妙不尽。曲尽其妙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巧夺天工,其妙不尽,呈似师,刚刚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六祖很欢喜,但是,他只解塑性,不解佛性,摩顶,作为人天的福田,因缘还不具足。
[有僧。]有一个出家众,[举卧轮禅师偈云:]说有一个卧轮禅师,常常这样念:[]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一看就没见性,这个一看就知道,你有伎俩,清净自性有什么伎俩呢?能断百思想,达妄本空,了妄即真,对不对?哪有什么可以断?能断所断的东西?就知道这个没开悟。对境心不起,还要控制一下,对这个境界,还要控制一下,不要起心动念,还菩提日日长?那要长到什么时候呢?这个就是不了解《圆觉经》,《圆觉经》讲的:我们的清净自性,圆觉自性,非止、作、任、灭,非止、非作、非任、非灭,这个就是犯了这个毛病,止作任灭,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神秀也是犯了这个毛病,时时勤拂拭,莫使若尘埃。那你要擦到什么时候呢?每天都擦,渐教就是要这样子的,渐渐的,渐教就是要这样,慢慢慢慢等因缘,等……,等因缘,砰!碗打破了,悟了!我们现在呀,厨房拿起来统统丢了,也没消息,锅碗瓢统统打坏了,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就是悟不来。这个就是有所造作,就不是清净自性,还菩提日日长?我问你:菩提清净自性,有长有短吗?每天都在增长,那要长到什么时候呢?
12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这个偈颂,是一个没有开悟的人。[若依而行之。]如果依照这个来行。[是加系缚。]更增加执着。[因示一偈曰:]我告诉你:惠能的个性,跟我也差不多,也是很调皮的,你看这个偈颂就知道,他这个偈颂也是很调皮的,他这个偈颂。你说你有伎俩,[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为什么不断?本来就具足圆明清净自性,你还断跟不断,能断就还有所断,所断还有能断。[对境心数起,]我大般若智慧起作用,怎么样?[菩提作么长。]我的菩提就是这么长,你日日长,我菩提就是绝对的长,你永远跟不上。菩提日日长嘛,每天都在长一点……,六祖是说:我的菩提就是绝对的长,你不能再长,你长也不会比我快,我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绝对。你知道吗?菩提这么长,这么长多长?没有长短的长,一句就解决了,叫做大用现前的意思。
[南顿北渐第七] 时……,南顿就是指六祖,北渐就是指神秀,南顿北渐第七。[时祖师居曹溪宝林,]曹溪在南方,宝林寺。[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北方江陵当阳山的玉泉寺,北方江陵,就是我们讲堂嘉陵街那个陵,江陵当阳山的玉泉寺。所以,六祖在南方,神秀大师在北方。[于时两宗盛化。] 这个时候,南顿北渐,统统弘开来。有的众生根器像神秀大师这样;有的顿悟的,就直截了当找六祖了。[人皆称南能北秀。]南方惠能大师,北方是神秀大师。[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分开来。[而学者莫知宗趣。]为什么学者莫知宗趣?因为大家都没有悟啊!也不晓得为什么要分一个南、一个北?对不对?南到底讲什么?顿悟在讲什么?北的渐教又讲什么?没有人知道。[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其实就是一佛乘,绝对的平等;但是,人,因为人,它才有南北之分,顿跟渐之分。[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只有一种,法因为是绝对的嘛,我们的圆满清净自性,它是绝对,它只有一种啊;可是,世间人的见解,就有慢有快,见有迟疾就是世间人。世人见到了,就有快跟慢,其实如果悟道,没有什么快慢的。[何名顿渐。]哪有什么叫做顿?什么叫做渐?这个法。何名顿渐?[法无顿渐,]法本来就是绝待,绝对没有所谓顿教,也没有所谓渐教。[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所以才叫做顿教,或者是渐教。[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教祖师不识一字,]哎呀!这个也是现代人的通病,嫉妒,嫉妒六祖,嫉妒,讲话就会酸溜溜的。对不对?那个葛獠,不认识一个字,[有何所长。]有什么优点呢?[秀曰:]我告诉你,神秀大师的修养,我们,你跟我可要互相勉励,学学神秀大师的修养,这修养这么好,看看他怎么说?神秀大师就说:[他得无师之智,]什么叫做无师智?就是不必劳烦老师教导,自性本自具足的大智慧,叫做无师智。这无师之智,就是不须要语言,不须要符号,不须要音声,不须要观念,大智慧本自具足,叫做无师之智。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这个神秀真是值得赞叹、敬佩,有没有开悟排在后面,这种修养,我告诉你: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太了不起了![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我的上人弘忍大师,把衣钵传给他,绝对不是徒然的,不可能是随随便便的。[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哎呀!神秀大师这种修养,太了不起了,我恨不得去那边亲近,我就是没有办法去呀,我恨不能远去,去亲近他。虚受国恩,因为神秀从武则天召入,便为国师,来做国师,历四个朝代,统统是国师,神秀大师。虚受国恩,意思就是,受到国家皇上的重视,还有皇上的赏赐,不管什么田地啊、寺庙啊、供养啊。虚受国恩,自己很谦虚说:我没有开悟、没有见性,惭愧接受国家的恩典。[汝等诸人,无滞于此。]你们不要停顿在这个地方。[可往曹溪参决。乃命门人志诚,]神秀大师就对门人怎么说了,乃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去去,你到那边,[可为吾到曹溪听法。汝若闻法,尽心记取。]好好的记起来。[还为吾说。]回来要对我说法,看看六祖怎么说,你看这个神秀多谦虚啊!…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