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P42

  ..续本文上一页影象,就像镜子照出去,它只是影象而已,叫做万法唯心现量,[现]就是现在的现,[量]数量的量。万法都是心,刹那之间,同时显现出来的相,完全不可得。意思就是说:你看到的世界,都不是真实的世界。所以,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这个我们先从凡夫的角度来解答这一句话,从凡夫的角度,佛说世界,佛所说的世界;即非世界,就当体即空,当体即空:是名世界,方便说:那个叫做世界。但是,要反过来,从大彻大悟人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句,就不是这样子了。大彻大悟人的解释,这一句,就是完全不是这不是这样子,这 一句怎么解释呢?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应该怎么解释呢?佛说清净实相,清净的自性世界;即非世界,不是你凡夫生灭法所了解的,或者是意识形态的世界,不是你想象的,或者是观念、语言、文字的世界,是名世界,这才是世尊清净实相的世界,这句话是这样子了解的。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说实相清净自性的世界,不是你凡夫认识到的那个世界,这个毕竟空,才是佛陀真实的实相清净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简单讲:我们所认识的东西就是错误,还是很严重的错误。为什么我们叫做迷?认识的世间,不透彻、不究竟,捆死,见一个相,捆死,还有无量劫来的业力冲力太大,冲力太大,明明知道这个是生灭法的世界,明明知道那个是烦恼的,就是一直冲,一直冲,停不下来。所以这个修行,理可顿悟,事可渐修。理可以顿悟,你了解一切法无生,这个是道理;但是,事须渐修,事相上,烦恼、习气、执着,要慢慢的磨掉……,。所以,你一定要感恩你的逆境,一定要感谢逆境,没有逆境,我们将没有办法成佛,一个人养尊处优,那个离道太远了,吃不了苦头,没有办法。所以,要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好了!讲到这个地方,诸位看,随方解缚,随种种的善巧方便,来解开种种的束缚。[假名三昧。]为什么叫假名三昧?本来就无相的东西。[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六祖这种修养,要说法以前,要修正对方以前,先跟你认同,先跟你赞叹。诸位!六祖的讲话,你一定要学起来,将来你要规劝任何一个人,你先认同他。说:如汝师说的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就是赞叹他。[吾所见戒定慧又别。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大乘就是行菩萨道的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什么叫最上乘人?顿悟,一念就是佛,刹那之间见性,他就是佛,没有次第,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回归当下这一念。打过禅七的人都知道,禅师最喜欢开示的这一句话,就是回归当下,就是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就是悟跟了解的程度不一样。[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你听听看我惠能所讲的,跟你的上人神秀大师是不是相同呢?[吾所说法,不离自性。]六祖说法都是见性,所以,不能离开清净自性说法。[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这个太重要了!这一句就是道出一个弘法者的重要的观点。意思就是说:你讲经说法,一定要会归自性,不能在相上打转。我们也没有任何的意思去批评任何人,所以,有时候我打开电视,有时候,有看看法师的讲法,当然我们也赞叹,也是了不起。讲了很多的感应,因果的感应,这个当然是规劝这些凡夫、一般人、佛弟子,叫他们做的,不要去做恶,因果是很可怕的,这个是对的;但是,佛法的精要,要成佛。当我们在讲经说法,或者诸位法师有因缘跟信徒私下也好,记得!般若自性是佛教的灵魂。记得!般若智慧般若清净自性,是整个佛教的灵魂。信徒来,你念阿弥陀佛。很好!我们也赞叹。可是,念了一年、两年,烦恼降伏不了;十年、二十年,还是没有降伏烦恼。为什么?没有般若智慧啊,怎么降伏烦恼啊?你来,你只有叫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回去拜八十八佛,回去多念大悲咒。是不是?没有般若智慧,烦恼突不破啊!你要劝人家念佛、拜佛、诵经,很好!我们赞叹,记得!要给他般若的智慧,不过,你自己要先开悟才有办法。是不是?你没有般若智慧,你怎么给人家般若智慧呢?是不是?所以,听经闻法很重要。不离自性,我所说法,不能离开般若自性。离体说法,离开这个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说法,名为相说,就在相上打转,自性就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大彻大悟,随手拈来,统统是自性清净的东西,一草一木,乃至一个石头,乃至万法,统统是自性展现出来的,随手拈来,包括任何一个角度切进去,统统回归自性。我们常常称自性叫做圆心,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如果你念过数学就知道,我告诉你,你念过数学就……,般若智慧,就像一个圆的圆心,一个圆的圆心,我们画一个圆圈的这个圆心。注意喔!你如果学过数学就是说,你画直径,任何一个圆圈切入,都会通过圆心。一个开大般若智慧的人,有圆满清净觉性的人,就像一个圆圈,圆圈中间有一个圆心,这个圆心就是我们般若大智慧,任何一个圆圈切入,都会切入这个圆心。讲经说法,任何一个法切进去,统统要跟般若智慧相应,否则,头撞破了,都不知道你在拜佛拜什么?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疑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我来解释一下,我们的自性清净心,无非,无非,诸位!写五个字,这五个字很重要:[妄执则成非。]这五个字,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妄执则成非。这个非从哪来的?就是我门不了解相本来就空,不知道,我们从出生见到的统统是假相,后天的教育,从小学念到大学、研究所、博士,妄执更严重,读到博士,更障碍!所知障,所知道的这些学历、语言、文字,更障碍我们的清净自性,执以为是。知识越高的,所知障越重;但是,给这些学历高的人一转过来,他反而可以运用这些语言、文字、音声、学历,来度众生。我就是一个例子,我以前在高中也是很狂妄,一到大学,听到这个正法,哎呀!知道错了,错了,自己严重的妄执,众生就是执着我的身份、我的色身、我的名牌、我的房地产,一直执着这个相,拿这个相来傲视别人,不知道这个相是假的,还产生强大的执着,而这个执着深不可拔,学历越高的越难度,官儿,官儿,没办法!学北京话,当官,台湾话当官。北京话当官儿,愈高就愈难度;但是,不一定喔!你碰到那个有善根的,学历愈高的就愈好度,当官的愈高愈好度,有时侯不一样,善根不同。说:心地无非自性戒,这个心地要没有虚妄的执着,了悟这个万法都是假相,不要死在这个观念里面,这个就是我们清净自性的戒。心地无碍自性慧,了悟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你就不会产生贪嗔痴,产生贪嗔痴就是大愚痴的人,心地哪有什么疑不疑?疑也是妄执才成疑,自性就有智慧啊!心地无乱自性定,乱怎么来的?也是妄执,三个答案都一样,有非,妄执则成非,有疑,妄执则成疑,心会乱,妄执虚妄……,执着虚妄的假相的世界,就乱,心态就彻底的乱。不增不减自金刚,你哪里找金刚般若智慧?自金刚就是自己产生金刚的般若智慧。就是心性不增不减,相随缘显现,无所执着,就像镜子照这个相,镜的体,找不到、摸不到,、这种东西的呀!你去镜面上摸摸看,有没有物质上这种东西?没有的!身去身来本三昧,这个[本]跟[三]中间加四个字,本[自心常处]三昧,你的身体来去,那是相;但是,你的清净自性,本来就常处在三昧,只是你没有发现它。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它,你一天到晚,若说佛有行住坐卧,是人不解佛所说义嘛!佛所说的是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你说释迦牟尼佛有来有去,有行有住有卧,是人不解佛所说义。佛所说义的是:你那个清净自性,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东西,不是在讲这个相来去生灭的东西。相有来去,自性本来就没有来去这种东西,你的身来身去,你看到的是幻相,不是实相啊!如果你了解那是虚幻的东西,没有相,没有来,没有去,心性当体即空,就悟道了。[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说:[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说:五蕴,我们这个色、受、想、行、识,幻化出来的,我们不了解这个五蕴身,色受想行识是幻化出来的,还妄执,拼死命的妄执、斗争、争名夺利、抢夺、杀人、放火,造无量的罪业,我们不晓得,五蕴:色、受、想、行、识,竟然我们每天认识的这个色身,以前从小到大,统统说这是真的;我们听到了正法,竟然说:这个是如梦幻泡影,不实在的,谁讲的对呢?当然世尊讲的对,这个色身哪有真?对不对?幻何究竟,那么究竟……,就是说:那么,这个幻化的色身,你能够在这个幻化的色身找到永恒吗?究竟就是永恒。幻何究竟,到底五蕴幻化出来的这个色身,幻化出来的,要走哪个方向呢?都是生灭的东西,哪里才是究竟呢?好!底下是没有修行,好!就算你听到了正法,回趣真如,法还不净,就是趣向圣道亦是邪,就算你回过头来,要去找你的真如自性,法还不净,错了,还是落入生灭,为什么叫回趣真如,法还不净呢?究竟圆满的清净自性,没有回来回去的,回来回去是相说,我们讲见性大法是自性说。所以说,趣向圣道亦是邪。[师然之。] [然之]就是认同了:你已经有悟了。肯定他。[复语诚曰:]又告诉了志诚法师,就说了:[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只要你悟到清净自性。[亦不立菩提涅磐,]没有什么菩提涅磐,圆明成就,本自具足,立什么菩提涅磐呢?[亦不立解脱知见,]这个解脱就是体,知见就是用,依体起用,叫做解脱知见。就是我们的本体本来解脱,但是,要依体起用,起大般若智慧的知见,所以叫做解脱知见。我们不是有解脱德吗?对不对?还有解脱分,戒分、定分、慧分、解脱分、解脱知见分吗?这个解脱是体,解…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达磨大师血脉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