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P45

  ..續本文上一頁,覺性周遍法界,毫無障礙。好了!師父!那我聽不懂怎麼辦?那就慢慢等吧!也沒有那麼多時間,杵在那個地方不能前進,是不是啊?*輪要繼續轉動啊,體悟不出來就沒有辦法了,看個人的了。[故吾說常者,正是佛說真無常義。]我所說的永恒的法身慧命,就是佛所說的,大般若可以轉動的無常,大作用,真無常就是真正大作用,大般若智慧在作用,這個就是我們真正的無常義。[佛比爲凡夫外道執于邪常,諸二乘人于常計無常,共成八倒。]這裏要詳加解釋了,所以,我說的常者,就是佛所說的真無常義。爲什麼?它可以轉動啊!佛比……,這個[比]就是類,比類,就是有這一類的衆生。佛爲了這一類的衆生,哪一類呢?這個“比”就是類。佛比類,哪個比類呢?佛爲了這一類,這些凡夫,以及這個外道,執著于邪常,邪常就是,衆生就是執著這個境界是實在的,這個生命是永遠的,所以,他在這個臭皮囊,四大五蘊本空的這個色身,拼死命的,我要快樂,我永遠快樂。這個就是邪常啊!因爲知見錯誤,邪知邪見的常,不是佛性永恒的常,他認假爲真。一切衆生著于五欲六塵,他就是拼死命的,把這個境界認爲實在的,我不會死啊,我也很怕死啊!爲什麼?然後,他就是盡量追求快樂,講到死,不敢講。所以,凡夫、外道都執著在這個邪常,邪常就是知見不正的常,諸二乘人于常計無常,諸二乘人,在這個永恒的法身慧命,圓滿清淨的真常性,卻觀照無常,因爲二乘人是修無常觀的。 共成八倒,這裏諸位要做筆記了,要做筆記了。凡夫四倒:四種顛倒,二乘人四種顛倒,凡夫以苦計爲樂,就是苦計爲樂。以苦,把這個世界,實在是苦的,把它當作是快樂的,“計”就是計算機的計,苦把它計爲樂。這凡夫第二個,無常計爲常,不曉得刹那變化,很可怕的生死六道輪回,把這個無常計爲常,就是:我要追求快樂。對不對?舞廳跳跳舞,KTV唱唱歌啊,不曉得那個KTV一拆掉,什麼都沒有;音樂一停止,什麼統統沒有,不曉得無常,所以,不曉得這個無常很快就來到。所以,對這個無常計爲常,他要追求快樂啊,不知道這個生命,很快無常就來,無常就計常,這是凡夫的顛倒。第叁個凡夫的顛倒:無我計我,把這個色身當作我,拼死命的強硬的執著,無我計我。第四:不淨計淨,把這個不清淨的色身,認爲是清淨的,所以,你看到這個廣告。是不是啊?廣告,我現在這個皮膚,就像那個廣告,那個廣告你看過嗎?啵~~~,會滑的,那個廣告。哇!不得了,化妝品啊、香水啊,很多!爲什麼?她就希望這樣子啊,世間人永恒的快樂。結果不了解,這個不清淨的色身,很快就變化,生死就到來。所以,凡夫有四種顛倒:苦計爲樂,無常計常,無我計我,不淨計淨,這是凡夫的四種顛倒。好了,二乘人對圓滿的涅磐性,不生不滅的涅磐永恒性不了解。寫下來,二乘人的顛倒,第一、真常計無常,因爲二乘人是觀無常,真常就是佛性,把這個圓滿的清淨自性,真常計無常的顛倒。真樂計苦,永恒的法身慧命,那個是樂,不得了啊!真樂計苦,因爲修苦觀嘛,一切都是苦嘛!真我計無我,真我就是我們大般若智慧可以主導自己,可以主導一切,二乘人觀無我,不知道我們後面還有一個大般若智慧是真我,無所執著的我,可以掌握自己的,叫做真我計無我。再來,真淨計不淨,二乘人觀不淨觀啊,破除種種的煩惱,而我們的清淨覺性,是真實的清淨,永恒的清淨,它是無相的,只是二乘人見不到,沒有見到。凡夫四倒,二乘人四種顛倒,共成八倒:八種顛倒。[故于涅磐了義教中,破彼偏見,]破他的偏見,不是執常,就是執無常。是不是?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現在要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真常、真樂、真我、真淨?諸位要寫一下,寫一下,不遷,名叫做常,安穩,叫做樂,自在,名叫做我,無我,名爲淨,名爲淨。再講一次:不遷,我們不是有喬遷之喜嗎?一個西再一個大,然後己啊,再一個走部,遷動的遷,不遷名常,沒有移動叫做常。安穩叫做樂,佛性就是不遷,佛性最安穩,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相是虛妄,當然不安穩,執著在生滅無常的相上,怎麼會活得安穩呢?打死不可能快樂啊!跳跳舞回來、唱唱歌回來,那再來呢?再來就是苦,安穩名樂。再來,自在名我,這個自在,放得下,看得開,自在,這個才是我啊!無我叫做淨。這個是對常、樂、我、淨簡單的說;但是,如果在大般涅磐的四德講,還是有點差別,來講一下了,涅磐有四德,寫一下:常德、樂德、我德、淨德,德性的德。什麼叫做常德呢?涅磐四德叫做常、樂、我、淨四德,涅磐四德。涅磐之體,我們講常德了,德行的德。常德就是涅磐之體恒不變,無生滅,涅磐的體性是恒古不變的,是沒有生滅的,這個就是常了。什麼叫做樂呢?涅磐運用自在,你只要悟到自性,樂不可支,爲什麼?運用自在。涅磐之體,運用自在,叫做樂德,快樂無邊。第叁個叫做我德,情景心真我是體,自在是作用。我們的涅磐自性,它這個我,不是色身不清淨,五蘊身的我,它是絕對圓滿光明的覺性。清淨心的真我爲體,自在爲用,叫做我德。隨所用,統統是真我,統統是涅磐清淨心。清淨心真我爲體,自在爲用。第四叫做淨德,淨德的意思就是:離一切垢染,名爲淨德,離一切垢染。爲什麼?我執斷,法執也斷,統統斷,有相才有我法二執,離一切相呢?沒有我法二執。所以,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好了!看底下,故于涅磐了義教中,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汝今依言背義,] 依言背義,你只見到了《涅磐經》所記載的文字,卻違背了佛陀真正的無生,涅磐的常樂我淨的義理,[以斷滅無常] 什麼叫斷滅無常?轉不動,叫做斷滅無常,不能轉識成智,不能轉凡成聖,不能轉煩惱成菩提,就是失去作用,叫做斷滅無常,涅磐有大作用的呀!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死常就是固定常,難起妙用叫做死常,他誤認爲說:我們的清淨自性叫常,那個常就一個觀念,就是固定在那個地方,擱在那個地方叫做常,不曉得常就是無常,轉過來,它大智慧作用啊![而錯解發之圓妙最後微言,]因爲《涅磐經》、《大般涅磐經》,是佛入涅磐以前所講的,常、樂、我、淨。錯解了佛的圓滿,真正不可思議的涅磐的思想、道理。最後的微言,什麼叫做微言?就是微妙之言。爲什麼講最後?在入涅磐前所講的經,叫做最後微言,《涅磐經》是最後講的了,最後微言,微言就是微妙之言。[縱覽千遍,有何所益。]你看了一千遍,不悟,有什麼用呢?[行昌忽然大悟。]這個大,還要念大聲一點,爲什麼?替他高興啊!大悟,[乃說偈言。因守無常心,]二乘人就是一直觀無常,因爲守著這個執著,觀照無常這個心。[佛說有常性]佛爲了破二乘人,才跟你講:我們還有一個圓滿的清覺性,常,永恒的清淨覺性,佛才說常性,佛才說有常。[不知方便者]不知道佛是在破二乘人那個執著,二乘人一直觀無常,那誰做得了主?佛陀告訴他:我們有一個清淨覺性,常樂我淨,你要朝這個邁進,因爲那個是常。二乘人又執著一個常,起不了作用,不知道那個是破凡夫、破二乘人方便說。[尤春池拾礫] [拾礫]就是石頭,沒有價值的石頭。就像春天跑到池子來,怎麼樣?春天有下雨啊,池塘裏面有水,水裏面有一些小石頭,拿這些小石頭當作什麼?寶。尤春池拾礫,拿了池塘裏面的小石頭,當作是寶貝、當作是玉、當作是什麼?很貴重的東西,就是因爲二乘人修無常觀。[我今不施功] [不施功]就是不假用功。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所以,若論佛法,一切現成。[非師相授與]佛性而常常現前。非師相授與,如果不是惠能大師您,不是恩師惠能大師來相授與,非師相授與,若非惠能大師慈悲來教導我。[我亦無所得]我于涅磐,常德、樂德、我德、德淨,常、樂、我、淨四德,也不能獲得。[師曰:汝今徹也,]現在就是真的大悟了。[宜名志徹。徹謝禮而退。]好。我們休息十五分鍾。

  五十四頁,[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襄陽是湖北,這個神會禅師是湖北人。有一個童子名神會,襄陽,俗姓高。[年十叁,自玉泉來參禮。] [自]就是從神秀大師的玉泉寺,這個玉泉寺就是神秀大師住的地方,來參禮。[師曰:知識遠來艱辛。]你來的很辛苦,那麼遠來。[還將得本來否。] 還將得本來否?就是你得到了本來的面目嗎?意思就是:你見性了嗎?還將得本來否?你有沒有見性,得本來面目呢?[若有主,則合識主。試說看。]若有本,若見性,如果有見性,[合]就是應該,識,就是認識,那麼,你就應該認識你的心的主人翁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有見性的人,則應該認識你心的主人翁。來!說說看。[會曰,以無住爲本,]十叁歲的小孩子就會講以無住爲本![見即是主。]我現在看到的,以無住爲本,這個就是我的主人。現在看了不執著,就是我的主人。六祖當然要再繼續考試了,慢慢的看底下的回答了,試試看。[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這個小小的沙彌,爭合取次語就是急忙草率的回答。取次語就是六祖講完了,他馬上就回答,沒什麼禮貌,很草率的就回答,叫做:爭合取次語,次語就是六祖發言完了,馬上就回答,輕率、草率,沒什麼禮貌。這沙彌爭合取次語,[以拄杖打叁下。]用拐杖打了叁下。[會乃問曰。]神會就問了。[和尚坐禅,還見不見。]和尚您坐禅,是見還是不見?[師雲:吾打汝是痛還是不痛。對曰,亦痛亦不痛。師曰:吾亦見亦不見。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師曰: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衍,]我常常見到自己的過錯。[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吾言亦痛亦不痛,]你說也痛也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草木、石頭也不痛啊![若痛,則同凡夫,即起嗔恨。]因爲…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達磨大師血脈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