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觉性周遍法界,毫无障碍。好了!师父!那我听不懂怎么办?那就慢慢等吧!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杵在那个地方不能前进,是不是啊?*轮要继续转动啊,体悟不出来就没有办法了,看个人的了。[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我所说的永恒的法身慧命,就是佛所说的,大般若可以转动的无常,大作用,真无常就是真正大作用,大般若智慧在作用,这个就是我们真正的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这里要详加解释了,所以,我说的常者,就是佛所说的真无常义。为什么?它可以转动啊!佛比……,这个[比]就是类,比类,就是有这一类的众生。佛为了这一类的众生,哪一类呢?这个“比”就是类。佛比类,哪个比类呢?佛为了这一类,这些凡夫,以及这个外道,执着于邪常,邪常就是,众生就是执着这个境界是实在的,这个生命是永远的,所以,他在这个臭皮囊,四大五蕴本空的这个色身,拼死命的,我要快乐,我永远快乐。这个就是邪常啊!因为知见错误,邪知邪见的常,不是佛性永恒的常,他认假为真。一切众生着于五欲六尘,他就是拼死命的,把这个境界认为实在的,我不会死啊,我也很怕死啊!为什么?然后,他就是尽量追求快乐,讲到死,不敢讲。所以,凡夫、外道都执着在这个邪常,邪常就是知见不正的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诸二乘人,在这个永恒的法身慧命,圆满清净的真常性,却观照无常,因为二乘人是修无常观的。 共成八倒,这里诸位要做笔记了,要做笔记了。凡夫四倒:四种颠倒,二乘人四种颠倒,凡夫以苦计为乐,就是苦计为乐。以苦,把这个世界,实在是苦的,把它当作是快乐的,“计”就是计算机的计,苦把它计为乐。这凡夫第二个,无常计为常,不晓得刹那变化,很可怕的生死六道轮回,把这个无常计为常,就是:我要追求快乐。对不对?舞厅跳跳舞,KTV唱唱歌啊,不晓得那个KTV一拆掉,什么都没有;音乐一停止,什么统统没有,不晓得无常,所以,不晓得这个无常很快就来到。所以,对这个无常计为常,他要追求快乐啊,不知道这个生命,很快无常就来,无常就计常,这是凡夫的颠倒。第三个凡夫的颠倒:无我计我,把这个色身当作我,拼死命的强硬的执着,无我计我。第四:不净计净,把这个不清净的色身,认为是清净的,所以,你看到这个广告。是不是啊?广告,我现在这个皮肤,就像那个广告,那个广告你看过吗?啵~~~,会滑的,那个广告。哇!不得了,化妆品啊、香水啊,很多!为什么?她就希望这样子啊,世间人永恒的快乐。结果不了解,这个不清净的色身,很快就变化,生死就到来。所以,凡夫有四种颠倒:苦计为乐,无常计常,无我计我,不净计净,这是凡夫的四种颠倒。好了,二乘人对圆满的涅磐性,不生不灭的涅磐永恒性不了解。写下来,二乘人的颠倒,第一、真常计无常,因为二乘人是观无常,真常就是佛性,把这个圆满的清净自性,真常计无常的颠倒。真乐计苦,永恒的法身慧命,那个是乐,不得了啊!真乐计苦,因为修苦观嘛,一切都是苦嘛!真我计无我,真我就是我们大般若智慧可以主导自己,可以主导一切,二乘人观无我,不知道我们后面还有一个大般若智慧是真我,无所执着的我,可以掌握自己的,叫做真我计无我。再来,真净计不净,二乘人观不净观啊,破除种种的烦恼,而我们的清净觉性,是真实的清净,永恒的清净,它是无相的,只是二乘人见不到,没有见到。凡夫四倒,二乘人四种颠倒,共成八倒:八种颠倒。[故于涅磐了义教中,破彼偏见,]破他的偏见,不是执常,就是执无常。是不是?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现在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做真常、真乐、真我、真净?诸位要写一下,写一下,不迁,名叫做常,安稳,叫做乐,自在,名叫做我,无我,名为净,名为净。再讲一次:不迁,我们不是有乔迁之喜吗?一个西再一个大,然后己啊,再一个走部,迁动的迁,不迁名常,没有移动叫做常。安稳叫做乐,佛性就是不迁,佛性最安稳,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相是虚妄,当然不安稳,执着在生灭无常的相上,怎么会活得安稳呢?打死不可能快乐啊!跳跳舞回来、唱唱歌回来,那再来呢?再来就是苦,安稳名乐。再来,自在名我,这个自在,放得下,看得开,自在,这个才是我啊!无我叫做净。这个是对常、乐、我、净简单的说;但是,如果在大般涅磐的四德讲,还是有点差别,来讲一下了,涅磐有四德,写一下:常德、乐德、我德、净德,德性的德。什么叫做常德呢?涅磐四德叫做常、乐、我、净四德,涅磐四德。涅磐之体,我们讲常德了,德行的德。常德就是涅磐之体恒不变,无生灭,涅磐的体性是恒古不变的,是没有生灭的,这个就是常了。什么叫做乐呢?涅磐运用自在,你只要悟到自性,乐不可支,为什么?运用自在。涅磐之体,运用自在,叫做乐德,快乐无边。第三个叫做我德,情景心真我是体,自在是作用。我们的涅磐自性,它这个我,不是色身不清净,五蕴身的我,它是绝对圆满光明的觉性。清净心的真我为体,自在为用,叫做我德。随所用,统统是真我,统统是涅磐清净心。清净心真我为体,自在为用。第四叫做净德,净德的意思就是:离一切垢染,名为净德,离一切垢染。为什么?我执断,法执也断,统统断,有相才有我法二执,离一切相呢?没有我法二执。所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好了!看底下,故于涅磐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 依言背义,你只见到了《涅磐经》所记载的文字,却违背了佛陀真正的无生,涅磐的常乐我净的义理,[以断灭无常] 什么叫断灭无常?转不动,叫做断灭无常,不能转识成智,不能转凡成圣,不能转烦恼成菩提,就是失去作用,叫做断灭无常,涅磐有大作用的呀!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死常就是固定常,难起妙用叫做死常,他误认为说:我们的清净自性叫常,那个常就一个观念,就是固定在那个地方,搁在那个地方叫做常,不晓得常就是无常,转过来,它大智慧作用啊![而错解发之圆妙最后微言,]因为《涅磐经》、《大般涅磐经》,是佛入涅磐以前所讲的,常、乐、我、净。错解了佛的圆满,真正不可思议的涅磐的思想、道理。最后的微言,什么叫做微言?就是微妙之言。为什么讲最后?在入涅磐前所讲的经,叫做最后微言,《涅磐经》是最后讲的了,最后微言,微言就是微妙之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你看了一千遍,不悟,有什么用呢?[行昌忽然大悟。]这个大,还要念大声一点,为什么?替他高兴啊!大悟,[乃说偈言。因守无常心,]二乘人就是一直观无常,因为守着这个执着,观照无常这个心。[佛说有常性]佛为了破二乘人,才跟你讲:我们还有一个圆满的清觉性,常,永恒的清净觉性,佛才说常性,佛才说有常。[不知方便者]不知道佛是在破二乘人那个执着,二乘人一直观无常,那谁做得了主?佛陀告诉他:我们有一个清净觉性,常乐我净,你要朝这个迈进,因为那个是常。二乘人又执着一个常,起不了作用,不知道那个是破凡夫、破二乘人方便说。[尤春池拾砾] [拾砾]就是石头,没有价值的石头。就像春天跑到池子来,怎么样?春天有下雨啊,池塘里面有水,水里面有一些小石头,拿这些小石头当作什么?宝。尤春池拾砾,拿了池塘里面的小石头,当作是宝贝、当作是玉、当作是什么?很贵重的东西,就是因为二乘人修无常观。[我今不施功] [不施功]就是不假用功。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所以,若论佛法,一切现成。[非师相授与]佛性而常常现前。非师相授与,如果不是惠能大师您,不是恩师惠能大师来相授与,非师相授与,若非惠能大师慈悲来教导我。[我亦无所得]我于涅磐,常德、乐德、我德、德净,常、乐、我、净四德,也不能获得。[师曰:汝今彻也,]现在就是真的大悟了。[宜名志彻。彻谢礼而退。]好。我们休息十五分钟。
五十四页,[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襄阳是湖北,这个神会禅师是湖北人。有一个童子名神会,襄阳,俗姓高。[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 [自]就是从神秀大师的玉泉寺,这个玉泉寺就是神秀大师住的地方,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你来的很辛苦,那么远来。[还将得本来否。] 还将得本来否?就是你得到了本来的面目吗?意思就是:你见性了吗?还将得本来否?你有没有见性,得本来面目呢?[若有主,则合识主。试说看。]若有本,若见性,如果有见性,[合]就是应该,识,就是认识,那么,你就应该认识你的心的主人翁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有见性的人,则应该认识你心的主人翁。来!说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十三岁的小孩子就会讲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我现在看到的,以无住为本,这个就是我的主人。现在看了不执着,就是我的主人。六祖当然要再继续考试了,慢慢的看底下的回答了,试试看。[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这个小小的沙弥,争合取次语就是急忙草率的回答。取次语就是六祖讲完了,他马上就回答,没什么礼貌,很草率的就回答,叫做:争合取次语,次语就是六祖发言完了,马上就回答,轻率、草率,没什么礼貌。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以拄杖打三下。]用拐杖打了三下。[会乃问曰。]神会就问了。[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和尚您坐禅,是见还是不见?[师云:吾打汝是痛还是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曰: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衍,]我常常见到自己的过错。[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吾言亦痛亦不痛,]你说也痛也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草木、石头也不痛啊![若痛,则同凡夫,即起嗔恨。]因为…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