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是知道的,心照不宣,太好、太棒了,英文怎麼說?SO GOOD!會講吧!SO GOOD !如果糟透了怎麼說呢?SO BAD !BAD ,糟透了叫SO BAD 太棒了!SO GOOD !我們前幾天講的叫做SO WHAT?好了!禮辭歸阙,[表奏師語。]表奏,寫奏折呈給皇上看,六祖講些什麼話,叫做表奏師語。[其年九月叁日有诏,]皇帝下的命令。[獎谕]“谕”就是皇上的指令。[師曰:]谕師贊歎,來褒揚一下。[師]就是皇上講,說:六祖惠能叫師,皇上尊稱他,師,[辭老疾,]你辭掉不來皇宮,說你老了、你病了,[爲朕修道,]你爲我皇上來修道。[國之福田。]這個六祖當時不得了啊,轟動啊!連皇上都是欽佩:你這樣修行是國之福田。[師若淨名托疾毗耶,]六祖啊!您就相維摩诘居士,維摩诘,淨名就是維摩诘。托疾:推脫、假設,假裝說:你是生病了,毗耶就是毗耶離,就是維摩诘居士住的地方。維摩诘居士他就生病了,內心動念就說:世尊爲什麼不派人來看我呢?我現在生病了。就像維摩诘居士一樣,托這個疾病,住在這個毗耶離,來闡揚不二的大乘的法要。[闡揚大乘,]才有《維摩诘經》,維摩诘不托疾在這個毗耶離,那怎麼會有一部《維摩诘經》呢?闡揚大乘不二法門。[傳諸佛心,談不二法。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知見就是無見,如來的知見就是無所見,[朕積善余慶,]我皇上多麼的有善,積累了很多的善,積善余慶,余慶就是很多很多,值得慶賀,是不是?積善余慶,[宿種善根,值師出世,]哇!要碰到六祖啊!我告訴大家,我們這一團要碰到六祖啊,個個都開悟了,對不對?一下子到六祖那邊去,尤其我最快了,一去,讓六祖……,那就OK 了!是不是啊?宿種善根,值師出世,[頓悟上乘。]上乘就是佛乘,跟佛一樣的。[感荷師恩,]你看這皇上講話很客氣的,對六祖非常客氣的,非常的感恩。“荷”就是說,好象加被我,感恩加被。“荷”本來就是一種負擔,就是承擔起來。我有感到、承擔到,六祖惠能大師您的恩。[頂戴無已,]我最恭敬的用頂撐起來,叫做頂戴,承受起來叫頂戴,我承受師恩。[拜奉,]我現在賜給你,[摩衲袈裟]摩衲就是高麗,韓國的高麗,高麗國,我們不是有韓國人參嘛!到高麗,摩衲袈裟,[及水晶缽。]以及水晶缽。當然,這是價值連城,這是一種榮耀:而六祖是佛了,怎麼會看那個呢?是不是?昨天麥老師問這個問題很好,就說;六祖是佛,那爲什麼沒有轉叁十二相呢?爲什麼?知道答案舉手,不知道喔!我宣布答案:諸佛菩薩都有默契的,在一個時間、一個空間,只能一尊佛示現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只能一尊,不能第二尊喔!叁藏十二部經打開,裏面就寫的很清楚了,來示現人間的佛,只有一尊,如果有兩尊,我告訴你:佛沒有問題,我現在告訴你:高雄也出一尊佛,臺北假設也出一尊佛,好了!這兩尊佛是絕對平等,好!傳下來的弟子呢?那可不一定了,我告訴你:會加上自己的意見,現在很多注解,都是加上自己的意見,再來開始就爭論了:我講的是高雄的那一尊佛講的,你講的是臺北那一尊佛講的。佛跟佛沒有問題,傳到底下,問題可大了,這到底誰講的呀?到底要按照哪一尊說的?所以,諸佛菩薩,除了釋迦世尊,來到這個裟婆世界,示現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其他一律不准,不能這樣子,佛度衆生有方便的,相是表法的。知道嗎?相是表法的。我今天戴這支眼鏡講經,你看:這是叁寶。理所當然:你想象一下,我現在把這支眼鏡拿下來,戴一只黑道大哥的墨鏡挂著。是不是?講起經來這樣,晃,左邊晃一晃,是不是?奇怪!師父怎麼如此沒威儀?像法師嗎?法師要表相的。是不是?所以,我們不能戴太陽鏡講經,除非我眼睛有毛病,眼睛有毛病、有問題,當然有時候要戴太陽眼鏡,怕太陽太強,出去,有的人要戴太陽眼鏡,要不然會傷到眼睛。這是表示說:相是表法的,就是說:十方叁世一切佛,這些佛陀、世尊,都有一個規定,示現哪一個世界就是一尊,不能第二尊,示現再第二尊,佛沒有問題啊,底下就亂掉了。知道嗎?
底下,[敇韶州刺使]“敇”就是天子頒布臣民的诏書,叫做敇,皇上的诏書叫做敇,天子頒布臣民之诏書。韶州刺使,[修飾寺宇。]“寺宇”就是道場,整修、建這個道場。[賜師舊居]舊居之地,加兩個字更清楚:舊居“之地“,以前住在哪一個地方。[爲國恩寺。]皇上命的名字。
[法門對示第九 。師一日喚門人法海、]叫門人法海、志誠、法達、神會、智常、智通、智徹、志道、法珍、]前面都有,但是,這個法珍就沒看到了,前面都有參的嘛!法海是記錄人。志誠有,法達有,神會也有,智常也有,智通也有。對不對?智徹也有啊,智道也有啊,法珍就沒有了。[法如等曰:]叫這些徒弟進來。[汝等不同余人。]來自各個師門,不同的師門。[吾滅度後,各爲一方師。]我滅度以後,你們各居一方,弘傳開來。[吾今教汝說法,不失本宗。]我教你說法,不失頓悟、見性這個禅宗。本宗就是頓教。[先須舉叁科法門,動用叁十六對,]叁科: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叫做叁科。動用叁十六對,只要你起用,就用叁十六,顯現這個名詞。[出沒即離兩邊。]有人講明,你就講暗,有人講生,你就講滅,有人講善,你就講惡,這樣互相破除,中道就産生。出沒即離兩邊,什麼叫做出沒?你一問,我一答,叫做出沒,你一問,我一答,你就離兩邊。離兩邊就是中道,就是佛性,就讓對方見性。[說一切法,莫離自性。忽有人問汝法。]有人問你這個法,[出語盡雙。]嘴巴一講起來,“雙”就是一對一出現,一對一出現,你講話就一對一對的出現。[皆取對法,來去相因。]來跟去,來去,他一問一答,互相作爲因,就可以破除對方的執著。叫做來去相因。
五十八頁,[究竟二法盡除,]衆生因爲沒有辦法進入不二法門,所以,他一動念,就是能所不斷。所以,我們現在要破除他的執著,産生種種的分別、執著、對立,我們現在要讓他進入不二法門,就除掉他的執著,他就沒有去處。[更無去處。]更無去處,這個就是見性,見性無處可去,也沒有東西來。[叁科法門者,陰界入也,。]五陰、十八界、十二入。[陰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是也。入是十二如。]就是六根對六塵,叫做十二入。入就是六根對六塵,來入我清淨心,染汙了我的清淨心。從這十二個地方,因緣一接觸,來入到我清淨心,染汙了我的清淨心。哪十八界呢?[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法是外界落射的影象、影子,叫做法塵。內呢?[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就是:“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六們” 眼、耳、鼻、舌、身、意。“六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也。自性能含萬法,明含藏識。]因爲那是惟識講的,第八意識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你起這個執著、分別,就生這個六識,這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就跑到六們來,就看到六塵。起思量就是起執著,還有分別心、顛倒見,叫做起思量,你就把清淨自性轉成意識、意識狀態,執著的意識心。那麼,見六塵,[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用自性。意思就是說:你如果能夠用真如自性,那麼,自性就起用。如果你用妄心,妄心就起用,最重要的就是你有沒有見性?這十八界,完完全全就在性跟識,你起自性,那麼自性作用,你起邪見,那麼邪見在作用,你起意識,意識在作用,起執著,執著在作用,看你起什麼就得什麼。所以,六根、六塵,其實最要是識,還是性在作用。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們,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自性若邪,]現在講了,自性如果邪了,[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 就是看你有沒有見性?這十八界不重要,問題就是你有沒有見性?[含惡用即衆生用。]衆生就是造業,就是衆生在用了。[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從自性來。[對法。]自性對法就是一對一對出現了。好!把筆拿起來,[外境無情五對。]先編號(A),把它括弧起來,編號(A),先把它括弧起來。看隔壁一行,中間,法相語言十二對,括弧起來寫(B),標號(B)。再跳過一行,中間,自性起用十九對,編號(C)。好,我們先來看(A),外境無情五對,哪五對呢?有人講天,你就回答地,([天與地對。])有人講日,你就回答月,[日與月對,]天跟地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一對一對,對對碰。[此是五對也。法相語言十二對。語與法對,] 語與法對,語言就是說法用的。是不是?[有與無對,]語言法對就是語言就含有佛法。有跟無對,[有色與無色對,有相與無相對,有漏與無漏對,色與空對,動與靜對,清與濁對,凡與聖對,僧與俗對,老與少對,大與小對。此是十二對也。]這很簡單,[自性起用十九對。長與短對,邪與正對,癡與慧對,愚與智對,亂與定對,慈與毒對,]有的慈心,有的心很毒,心慈,有的心狠毒。[戒與非對,]就是持戒,這個非就是惡、不好。[直與曲對,]有的直心,有的曲,扭曲了。[實與虛對,]實跟虛對。[險與平對,]險跟平對。[煩惱與菩提對,常與無常對,悲與害對,]悲就是有悲心,而有的人就有害心。[喜與嗔對,舍與悭對,] [悭]就是吝啬,吝啬不舍叫做悭,而有的人很肯布施。[進與退對,生與滅對,法身與色身對,]法身是無相,色身是有相的。[化身與報身對。]講化身,就講到報身。[此是十九對也。師言:此叁十六對法,若解用,即道貫一切經法,出入即離兩邊。]只要有談論,你用這個對對碰的方式下手,就離開兩邊,兩邊就沒有能所了,沒有能所就是自性。[自性動用,共人言語…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