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外于相離相,內于空離空,]有的人著空見嘛![若全著相,即是邪見。若全著空,即長無明。]認爲有一個空可以執著。[執空之人,有謗經,]爲什麼?底下講:執空,執著空的人,執著一個空的人,會謗經典的。[直言不用文字。]不立文字嘛!對不對?我告訴你:[即雲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語言。]你講不用文字,坐在那個地方,著一個空,就說不用文字,這不了解見性大法。你講不用文字,人家也不需要跟你講話,不合語言。[只此語言,便是文字之相。]一講話,文字是有形象的語言,語言是無形象的文字。對不對?再講一遍:語言是無形象的文字,文字是有形象的語言。是不是?[又雲:直道不立文字。]你只要,直道,只要講說不立文字。[即此不立兩字,亦是文字。]就是動念即乖,動一個念頭說不立,這兩個字,不立,就是文字。[見人所說,便即謗他言著文字。]哎呀!這個太多了,動不動就講別人執著,自己不曉得境界多高,動不動就講別人執著文字,自己不見性,還排斥這些見性大法的語言、文字。[汝等須知,自迷猶可,又謗佛經。你自己迷沒有關系啊,你又謗佛經。[不要謗經,罪障無數。]謗佛經,這個斷佛的慧命,這個罪不得了啊!謗佛、謗法、謗僧,千佛出世,不通忏悔,這怎麼得了,斷衆生的慧命啊![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如果你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向心外求法。[或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哇!這個太多了,自己建立一個道場收徒弟,自己用那一套,一開口,說有說無之過患,偏有偏無,不是偏有就是偏無,太極端的意思,太極端,因爲不中道,沒有見性。偏有或者偏無,這個是嚴重的過患,這不能見性。叫做: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就是偏有,要不然就是偏無的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因爲你我、爭奪事相不斷。[但聽依法修行。]我只允許我的徒弟,依頓教法、見性大法,好好的來修行,不要搞那個表相的東西,互相攻擊、互相毀謗。六祖還是苦口婆心勸我們,修學佛道不應當如此,一千叁百年前的唐朝,都是互相攻擊、毀謗,我們今天一千叁百年後,我們的根器會比他們強嗎?不可能!所以,我們今天這些是非、恩怨、毀謗,這很正常的,沒有什麼很特殊的,六祖都人家毀謗,世尊都人家毀謗了,你佛弟子你又不是聖人,是不是?人家一定對你有意見的。底下,[又莫]“又莫”加四個字,寫四個字:就是[千萬不要]。千萬不要修哪一種行呢?千萬不要修什麼?[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礙。]你不要什麼都不要去想,想沒有關系,但去除執著、去除分別,那就是動用到智慧。問題在著,我們現在動念就是著,妄想就一直起來、一直顯現,這著性徹底放下,妄念雖是生死因,不著一物盡菩提。是不是?如果百物不思,像外道一樣,什麼都不想,于道性窒礙,對道有障礙,他什麼都不想,起不了作用。[若聽說不修,令人反生邪念。]“聽”就是只聽。只聽聞法,只聽說頓教之法,不修頓教見性大法,只聽不修行,令人反生邪念。意思是不在見性下功夫,聽一聽,不下手,不能契入頓教大法,會産生種種的不正見,邪知邪見。[但依法修行,]怎麼修行呢?[無住相法施。]無住相,無住于法,統統不著。相不著,萬法不著,這樣布施。[汝等若悟,依此說,依此用,]什麼用呢?依此頓教說,依此頓教的用。依此頓教行,([依此行。])依此頓教作。([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聖對,問聖以凡對。二道相因,]兩個當作對方的因,它一出現,就破除它。[生中道義。]加兩個字:實相,佛教沒有中道的,佛教沒有中道的。佛法所謂的中道,就是無所住相叫做中道,中道是儒家講的,是用這個名詞比較方便,儒家才講中庸,佛道不講中庸,佛教講實相,方便用中國的名相。要不然你打開佛經,從原始佛教看到大乘佛教,究竟《大般涅磐經》,沒有“中道”兩個字的,這個中道是中國儒家才用的,佛法沒有這個名詞,佛教講的是實相。[汝一問一對,]你一問,我就一對。[余問一依此作,]“一”就是一切。其他的問,一切依照這樣相對的回答。[即不失理也。設有人問,何名爲暗,答雲:明是因,暗是緣,明沒即暗。以明顯暗,以暗顯明,來去相因,成中道義。]底下,六十頁,[余問悉皆如此。汝等于後傳法,依此疊相教授,勿失宗旨。]這文字簡單。其它的問,就按照這樣子。汝等于後傳法,因爲六祖快入涅磐了,因爲他住世,講的法也是都一樣,每天講的法都一樣,每年講的法還是一樣,六祖住世不住世,其實都一樣的,是不是?依法嘛!所以,生人就是來我們人間演一出戲,釋迦世尊也是來這個世間演一出戲,都是演戲的。但是,看到這個演戲以後,大智慧啓動了,這一出戲就很有意義了。師父前幾天講了:一個人的一生一世,沒有聽到正法,生命沒有任何的意義。你隨時可以看到,生命沒有任何的意義,哈韓族的跑到韓國去,叫做哈韓族,哈日族的,跑到日本去,哈美族的,跑到美國去,一直玩……,玩到最後,只有一句話:回家的感覺真好,(廣告詞)累死人了!拖著老命遊玩,出國就這樣子嘛!我跑了叁十幾個國家了,早上起來,morning call 再來,吃早餐,再來,准備遊覽車,上遊覽車以前,上上大號、小號,車子就開始拖了、拉車了。再來嘛!到中午還找個素菜館。我們到德國去,人家那老板還很不高興呢!以後你們吃素的不要來,不會煮,叫我們以後吃素的不要去。我們到法蘭克福去,那個老板因爲都賣葷食的,德國人也沒有人在吃素,又很少,停在那個地方,老板就跟我們講:哎呀!他是廣東人,就告訴傍邊那個人,那個人會講臺語,講廣東話我又聽不懂,那老板煮的廣東菜,香港人去開的。講廣東話我聽不懂,他就告訴旁邊那個人,臉色很不好,旁邊那個人,我就問他說:他講什麼?他說:你們這些吃素的吵死人。我們吃素的,還比吃葷的更貴喔,更貴喔!吃葷的還沒這麼貴喔,吃葷的沒這麼貴,吃素的比吃葷的貴,他還不煮,因爲不會煮。這個吃素的,你看我們到日本去,那個日本人多可愛,吃素的,那個茄子怎麼煮,你知道嗎?那個茄子怎麼樣?還削皮呢,茄子還削皮呢!然後到日本去的時候,他們出來,有什麼油炸的甜不辣,甜不辣,油炸類的東西,(日語)就是搞這個東西。剛剛去日本的時候,很高興,玩啊!每天都吃什麼?吃飯啊,然後再來就是什麼?味曾湯,那個味曾湯,我告訴你:喝下去腎髒衰竭,那個日本人吃的,那個鹹,鹹的實在受不了,真的沒有辦法,到最後,只有帶臺灣帶去的泡面,你聽過出國帶泡面出去泡的嗎?出國本來就是出去享受的,你看這個出國……,爲什麼?沒辦法啊,人家國外不會煮素食啊!所以,這個我說實在話,一個修行人,除非他是沒有吃素,他才方便啊,要不然,吃素的時候,你不曉得喔,我去日本十幾天,回來上大號,一蹲下去,昏天暗地,貧血啊,貧血啊!哇!那沒辦法了。我講到這個,就是告訴大家說:我們都在苦中作樂。我爲什麼喜歡出國呢?我喜歡出國有個好處,叫做運動,因爲我在講堂五樓就是靜養,靜養就是每天生活都規律的,也很少走路,也很少勞動。所以,我就問麥老師:麥老師!你要不要出國啊?師父帶你去啊,喜歡就爸爸買給你啊!出國爲什麼?出國我才會運動啊,要不然我懶的要死,去動動吧,活動活動一下空間嘛!我的生活就這樣子啊,從小到大都這樣子。所以說:看盡天下百類的,到最後一句話:就是要修行,沒有修行,就是沒有路可以走,沒有路可以走。闖蕩江湖,跑遍大江南北,就是要修行,沒有路。好了!明天做一個了結。
好!諸位法師、護法居士大德,今天是《六祖壇經》的第七天,我們今天就會把它結束。諸位看六十頁,[付囑流通第十]那就是最後了,就是要交代這個頓教大法,流通出去。說:[師于太極元年]這太極元年是唐睿宗的年號,唐睿宗。西元710年,六祖在太極元年,西元710年,[壬子七月,命門人往新州國恩寺建塔,乃命促工。]要趕工。[次年夏末落成。]第二年夏天的最後,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衆徒曰:吾至八月欲離世間。汝等有疑,早須相問,]趁六祖在世,有什麼問題要趕快問。[爲汝破疑,]對這個見性頓教大法,有什麼疑問,趕快問。[令汝迷盡。]迷盡了,就悟了。[吾若去後,無人教汝。法海等聞,悉皆涕泣。]哭了。這個法海就是寫這一本的,抄寫這一本的。悉皆涕泣,[惟有神會不動神情,亦無涕泣。]神會就是那個小孩子,童子出家的。他也神情如如不動,也沒有哭泣。[師曰:神會小師卻得善不善等,毀譽不動,]這個“小師”就是說:比人家來慢,或者是年齡比較小,其他的都是他的前輩。神會小師,雖然是小師,但是,卻得善跟不善、毀譽如如不動,世間的[哀樂不生。]爲什麼?不可得嘛,都是幻相嘛![余者不得。]其他的人,沒有得到見性大法。意思就是說:功夫還差,雖然有悟,可是,控製不住。[數年在山,竟修何道。]這麼久在山,你們在修什麼道呢?[汝今悲泣,爲憂阿誰。]你們在擔心誰呢?你們到底是擔心誰呢?[若憂吾不知去處。吾自知去處。]“憂”就是擔心,擔心。說:擔心我不知去處,吾自知去處。這個就要講,我們有幾個地方,我們要弄得很清楚,我們如果沒有修行,不斷惑,我們就會繼續六道輪回,沒有任何例外,就是繼續來。每一個國土,包括娑婆世界,要注意聽!包括這個娑婆世界,包括極樂世界,都分成四土,每一個國土都分成四個土,第一個,叫做凡聖同居土,沒有斷惑。什麼叫凡聖同居土呢?就是凡夫跟聖人,聖人有示現來救度凡夫,芸芸的衆生很多,第一個是凡聖同居土,沒有斷惑,貪嗔癡繼續不斷的。如果我們在娑婆世界,像佛在世,開示這個《阿含經》,他們斷見思惑…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