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些證阿羅漢果的人,跑到哪裏去呢?證阿羅漢果的人,到方便有余土去。而他們舍掉這個粗重的色身,出來的色身就完全不一樣,看你世間所修的福有多大,修行的道行有多強,粗重的這個色身,色心二法舍得愈下,清淨身就愈強,善事做的愈多,光明就愈大。就像生天,如果你今天斷氣以後,你到天界去,你出來了看到的,你全身都不需要日跟月,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光明,而且他有神通。第二個,斷見思惑的阿羅漢,到方便有余土,還有剩下法執沒有斷。再來,如果在娑婆世界,這個世界,破無明,見法身,看功夫深淺,就是所謂的見性,所謂的見性。這個見性,在個藏通別圓的差別、分法是,別教,還有圓教,有種種的次第,看你破的法執深跟淺。如果在娑婆世界,斷了見思惑,也破了塵沙,破了種種的無明,那麼,你去的這個國土,叫做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那就千丈的,那個身體就大的不得了,不是我們凡夫看得到。在《楞伽經》裏面講:像盧舍那的報身,釋迦牟尼佛清淨法身,報身叫做廬舍那佛,都在禅天的最究竟天,色界的最究竟天示現成佛。成佛有兩個地方,一個是裟婆世界,我們這個苦的世界,人間示現成佛。一個是色究竟天,示現很高大的莊嚴身成佛,那不是度我們的,度十方的菩薩用的,我們看不到。最後一個叫做常寂光淨土,所謂常寂光淨土就是說:等覺還有十地菩薩,跟佛所居住的地方。那麼,佛是究竟處,唯有一佛,居住在常寂光淨土,這些等覺還有十地菩薩,也相同的住在常寂光淨土。但是,那是方便住,因爲沒有斷根本無明。好了!以六祖的這種境界,去的地方,直接就進入常寂光淨土。那麼,我們不是每一個人有辦法,不一定有辦法的。如果你也能夠用真如自性修行,大家互相勉勵,我告訴諸位:用真如自性修行,叫做一日千裏。用意識心、執著的念頭修行,是事倍功半,很辛苦的在修行,你認真的在修行,拜佛、用功,就是好像把這個色身要磨壞掉,這樣修行,但是,得到的少,因爲你沒有悟,就靠體力修行。因此,我所主張的就是說:我們要能夠見性,見到真如自性是最好的,用這個真如自性,修行、念佛、拜佛、誦經,這個最好。萬一真的沒有辦法,你就要退一步了,我所指引衆生走的路,就是要十拿九穩。所謂十拿九穩就是說:萬一你真的不悟,還有一條路,諸位!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認真念,自淨其意,持佛名號,決定往生。這四句話,就是你實在是不得已的,我交代你這四句話: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堅持念佛,決定往生。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用神秀那一套,是非萬不得已的。因此,六祖往生以後,要去哪裏呢?直接就進入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所顯現的,那就是圓滿的報身,跟佛沒什麼兩樣,因爲他舍掉這些煩惱,粗重的煩惱、色心二法,要不然我們爲什麼叫做法身慧命?這句話什麼意思?我們生命有兩種,一種叫做臭穢生滅的色身、五蘊身。對不對?另外一種叫做法身慧命,爲什麼要講法身慧命呢?舍掉這個臭穢的身體,我們要進如淨土,這個法身、圓滿的報身,無量的莊嚴,那就看我們今天肯不肯舍?肯不肯做善事?肯不肯在真如自性下功夫?肯不肯修善?有因就一定有果嘛!是不是?所以,諸位你要去哪一個土,就看你了。我們大家都要到極樂世界去,那很好,到極樂世界去,也是這樣子了,分凡聖同居土,你在娑婆世界沒有斷惑,行善,沒有斷惑。乃至于說:你造了五逆十惡重罪,只要你不謗佛謗法謗僧、不盜常住物,都有救,犯了這兩條就沒辦法了,毀謗叁寶,盜常住物,這個佛也無能爲力了,這很困難,要不然,其他都有辦法。像造五逆十惡罪,臨命終,對不對?好好的念佛,助念,一念回光返照,都有救,這個統統去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今天如果是修小乘,斷見思惑的,那麼臨命終,他們也相信這淨土法門,那麼,這一念回心轉意,就到方便有余土。如果在娑婆世界,修見性大法的人、頓悟大法的人,開悟了,也堅持念佛,斷氣就到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如果說:你像六祖這種功夫,跟佛沒有什麼兩樣,那麼,十方的常寂光淨土,同一個真如,其實沒有所謂來去、生滅、增減相,沒有!所以,六祖的去跟不去都平等,都是平等。因此,我們要去哪一個土,我們自己要先弄清楚。所以,禅跟淨土終極點是相同,但是,禅沒有任何方便,直下承擔,萬法回歸當下,一念本自具足。淨土有種種的善巧方便。所以,我們爲什麼有這麼多人念佛、拜佛?對不對?退而求其次,始(臨)終了生死有把握。我們臨命終去跟人家加持、去跟人家助念,發生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了,要是沒有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我們平凡的人,哪有辦法見到這麼大的瑞相?是不可能的。很多事情,不是說用一個角度來討論的。譬如說:我隨便講一個例子,有一個小孩子,晚上哭泣,鬧的很厲害,哭到實在沒有辦法,第二天,這媽媽帶去給醫生看,打針、吃藥,回來,晚上還是哭,第一天哭,第二天哭,鬧得實在沒有辦法了,好幾個禮拜,他的母親都累壞了,沒辦法了!剛好就想到師父的咒輪,咒輪,因爲她也不是信佛信的很深,那也實在沒有辦法了,實在沒辦法了,就把那個咒輪,這沒辦法,醫生都沒辦法,無能爲力,就把那個咒輪拿起來,就把她的兒子,她自己發明的啦,哀痛的兒子前面叁下,恩恩恩,沒有人教她啦,沒辦法,哭的受不了了。後面,恩恩恩,然後,就像香團進香一樣,在小孩子的頭部,放著,好了,不哭了!所以我說:講見性大法的,我們就以見性大法來說,密宗,有密宗不可思議的地方,淨土宗有淨土宗不可思議的地方,化嚴、天臺,都有了不起的地方。記得!八大宗派,一律平等,沒有高低,就看你的因緣,怎麼過來?怎麼個受益?只要受益。對不對?所以,我就是有見性的一點點小功夫,因此,我的講堂,我剃度的徒弟,你要聽誰的沒關系,你受益就好。對不對?你受益就好,我的理念就是這樣子。弘揚正法,推廣正法,還是要看因緣,度衆生不能說:非我不行!不一定的,你有能力、你有智慧、你想推廣正法,問題是有沒有這個因緣?對方接不接受?能施舍這個法,對方要能接受這個正法,因緣就具足。是不是?所以,我們如果了解,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你就可以貫通叁藏十二部經典的精要,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是叁藏十二部經典的精要。到最後,了悟萬法惟心現量,現在的“現”,萬法就像鏡子影現出來的假相,沒有實體可得,徹底的放下,即相,離一切相,這就真正在修行。好了!說:若憂吾不知去處,我自知去處。[吾若不知去處,終不預報于汝。]我如果不知道去哪裏,我始終沒有辦法跟你預報,事先來告訴你。不預報于汝。[汝等悲泣,蓋爲不知吾去處。]你們大家就哭,就是因爲不知道我我要去哪,你們才哭啊![若知吾去處,]如果知道我去處。[即不合悲泣。]“合”就是應該,那就不應該悲泣了。你要知道我要去哪裏了:其實六祖人家早就解脫了。所以,有的人講,到底活人哭死人?還是死人哭活人?這就很難講了!是不是?人死了以後,拼命的哭,而人家那個死人已經解脫了,哭要哭你自己才對,因爲你還沒有解脫。到底是活人哭死人?還是死人哭活人?這個很難說的。走了以後,人家已經超生淨土去了,六祖,了生……,到常寂光淨土去,你一直搞在這個地方,卡死了,你哭是哭你自己吧!是不是啊?底下,若知我的去處,就不應該悲泣。底下這一句話就很重要了:[法性本無生滅去來。汝等盡坐,]大家要坐下來。[吾于汝等一偈,名曰真假動靜偈。]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動?什麼是靜?真、假、動、靜這個偈頌。[汝等誦取此偈,與吾意同。]你們誦這個偈頌,如果能行,就跟我的心意是相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因爲他是講見性、頓教大法。[衆僧作禮,請師說偈。偈曰。一切無有真,不以見于真。若見于真者,是見盡非真。]諸位!這個沒有見性,看起來很辛苦的,看不來。“一切”就是萬法。萬法,六根、六塵、六識、一十八界,這顯現的萬法,其實這些假相當體即空,無有真,加一個“常”,無有真常。萬法本來假相,沒有真實性,叫做:一切無有真。不以見于真,不可以說;你見到了真常。諸位!真常是體悟的,如果你認爲你見到了真常,頭上安頭,又變成迷惑顛倒。我們如如不動的清淨自性,從來不生,從來不滅,從來不增,從來不減,不能說:你見到了真常,見到了真常就是無所見。當你說:你見到了真常,就叫做妄動,叫做頭上安頭。底下這一句:若見于真,見于真就是知見立知,如果你認爲,見到了真實的真常,那麼,完了!叫做無明,兩句話很重要: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磐。諸位!如果你修行也能夠掌握一個大原則,對于生滅無常的世間,你只要掌握一個大原則:徹底的沒有意見,清淨自性就顯現。這一句話很重要喔!我們今天就是太多的意見,所以,我們有無量的煩惱,我們對這個團體不滿,對這個僧團不滿,對這個不滿,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說:這是我個人的問題,是我的問題。因爲我們對這個假相,沒有辦法徹底的沒有意見,隨順真如修行,因此我們就會在清淨心上安立一個看法,就是你有你的看法,他有他的看法,叫做落入知見,完了!所以,我一直勸導這些比丘、比丘尼,你到哪一個道場去挂單,或者是這些護法居士、大德,要到那一個道場去共修,記得!師父在這裏交代一句話:你要尊重那個道場的住持,和當家跟知客,要好好記住我這一句話,一個道場有一個道場的規矩,你不能擅自作主張說:我到這個道場,我這樣不滿意,那個也不滿意,這樣也不滿意。對不對?不要這樣子,這是人類一個最基本上的涵養。來進入我大蓮華居慧律精舍,我就是這裏的住持,一切要聽我的,這樣才好處理嘛!是不是?事情才好處理嘛!如果你有更好的…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