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建議,suggest,可以,我們來互相研討,你有沒有更號的建議?可以!可是,你一定要記得,我們要融入一個團體,乃至一個公司行號,就是要徹底的沒有意見。再來,世間有很多的無奈,譬如說:你今天,你在公司行號上班,但是,你的上司是基督徒,他知道你信佛吃素的,一天到晚要你信基督教,不信基督教,找你麻煩,要不然,你不要工作啊!你需要這份薪水,委曲求全,上級又是基督教、天主教的,不跟你同路線,我告訴你:師父這時候怎麼辦?我就告訴你:這個世間有很多的無奈,不是用道理可以講的,你要忍耐。因爲我們有一個比丘,都是這樣講的,臺灣的國語,你要忍耐啊!爲什麼呢?他又不跟你講佛理,他是基督教,你要不要這個工作啊?要!要嘛,他一天到晚找你去信教;不信嘛。我就是信佛吃素,一天到晚找我麻煩。對不對?沒辦法啊,世間就是這樣子啊,有很多無奈。所以,我告訴你:認命比算命更重要。對不對?但是,我們不要像黑道的,黑道就是:納命來!我把你幹掉,納命來!我們修學佛道,不可以這樣子,修學佛道就是:認命比算命更重要。世間有很多無奈,沒有辦法用道理扯得清的。我告訴你:忍耐比跟人家講道理,有時候更有用,他道理講不通的。對不對?就像我,廣化律師,對不對?我們在南普托佛學院,他就很疼我啊!他說:慧律坐這邊呀!我有時候就一直問他,很關心,就說:廣化律師!我說:師父啊!您爲什麼這麼堅持,不剃度女衆啊?女衆是……?他就說,叫我不要說,他說:世尊曰:女衆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不可議。四不,四不。又交代:慧律啊!無論你碰到多大的困難,無論你碰到什麼境界,一直到你臨命終,你一定要堅持,不要剃度女衆,如果你堅持不剃度女衆,你修行就成功一半。慧律啊!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你是我的學生,我就是要這樣告訴你。我說:是的,師父!我知道。所以,我現在就學廣化律師,一談到女人,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不可議,怎麼會這樣?好了!若見于真者,是見盡非真,如果你認爲,你見到了真常,你所見到的,是見盡非真,就不是自性的真常,你是頭上安頭,那叫做無明。[若能自有真,]就是能在心上,若能心上,自性,那麼自有真。若能心上自有自性的功夫,那麼就是真,叫做:若能自有真。如果你能夠在自性上下功夫,心上有自性,這個就是真。[離假即心真,]這個就是世尊所講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離假,就千萬不能著相,你在假相上怎麼轉、怎麼樣,完蛋了!你會很煩惱的。所以,我一直呼籲說:不要有門戶之見,不要有山頭主義,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徒弟。
15
所以,有的人到講堂來:慧律法師!你是泛藍還是泛綠啊?錯了!我是泛佛,十方諸佛的弟子,不藍也不綠。所以,離假即心真,不著相就心真。[自心不離假,]中間加一個字更清楚,自心[若],你這個起心動念,如果不能離開假相,叫做:自心若不離假。[無真何處真,]這個要做一下筆記,“無真”上面加兩個字,叫做:“心即”無真。“何處”上面加一個字,叫做:又,“真”上面加一個字,叫做:找,呢,底下加一個“呢”,意思就出來了。無真何處真,接著上面那一句就是:自心若不能離開假相,心即無真,心就沒有真實了,沒有真常,又何處找真呢?加一個“呢”,整句就完全一清二楚。那麼,四個句就是:若能心性上自有真,離一切假相,這個就是真。自心如果不能離開假相,那麼,心就無真,又何處找真呢?整句就是這個意思。[有情即解動,]這個“解動”就是明白動跟不動。因爲有情,能夠了解什麼是動,什麼是不動,只有無情就不動,無情就是木石,草木、石頭。有情的衆生一定明白,“動”就是動作、運動。無情物當然就是不動了,([無情即不動]),如果修這個木石不動行,([若修不動行])就像枯木死灰,老是坐在那個地方,空心靜坐,百物不思,一輩子不語言,一輩子都不須要跟他說話,因爲這個人是大錯,修行這樣是大錯,道在心悟,豈在坐也?若修不動行,中間加兩個字,你才知道他在講什麼,若修“木石”不動行。你如果修得像草木、石頭不動,就安住、坐在那個地方不動。[同無情不動。]“同”就是與,跟無情物,“無情”就是加一個“物”,跟,“同”就是與,如同無情物不動一樣。同無情不動,如果你修草木,擱在那個地方,杵在那個地方,坐在那個地方不動,不能産生大般若智慧的妙用,跟無情物的木石,杵在那個地方不動是一樣的,失去作用,失去作用。[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如果你要找真如自性的不動,動上有不動,就是生滅法當體即空,不動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如。如果你想要找到真如自性的不動嗎?很簡單!你只要體悟,萬法皆是生滅,生滅當體即空,萬相不可得,如是無住、無求、無著,就是不動的心性。這個“不動”是指心性,“動”是指相。動上有不動,就是相當體即空,就有不動的清淨自性。諸位!修行,這個就是關鍵,我們統統死在這個地方。所以,凡夫俗子的執著是很正常的,我們隨時可以看到:我這個是什麼道場,我的上人是什麼,我不可以聽其他法師的,我這裏是什麼門派的,進來我這裏,你就不可以學其他的。幾乎……,雖然說:我們佛門講慈悲、平等,理上講:可是,要做到這樣子的,可真不是很多,真的,很難,很難!這裏是學戒律的、念佛的,你只要講到meditation,禅坐,zen 禅,所有的書統統收起來,我這裏是修淨土法門,叫做持戒念佛,所有的禅,統統收起來,進來我這,叫做持戒念佛。那我就問了:什麼叫持戒?我的定義就:如如不動是真持戒人,跟你那個持戒不一樣喔!搭衣、持缽、威儀,我贊歎,真的贊歎。心能如如不動嗎?恩?心能如如不動嗎?這問題就很大了!對不對?你看的是緣起的假相,這個幻相的身心,問題你心性是不是下功夫?是不是?哪個是真持戒人?見性,徹底的見性,身心不二,外現威儀,內心如如不動。說:動上有不動,就是生滅法當體即空,這個假相不可得,徹底的放下,不離本處,清淨自性自然現前。有一天,你要往生,舍掉這個臭皮囊,你就進入淨土,因爲你的心的頻率,跟淨土相應嘛!修行就是在修這個心性,實在不得已,就好好念佛,執持名號,一心念佛,也能進入淨土。[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不動”上面加兩個字,就是:木石,草木、石頭不動,它是無情物啊,就是不動啊!就是無情無佛種,那沒有辦法成佛的。[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能善分別種種的法相,對這個真如自性,第一義谛就是真如自性,叫做涅磐般若妙心,第一義谛而不動。[但作如此見,既是真如用,報諸學道人,]告訴你學道人吧![努力須用意,]好好的用心參,哪個是根本修行。所以,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不了解這顆佛性,不生不滅的如來涅磐微妙的清淨心,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搞死了,你都不曉得在搞什麼東西,撞破頭,你都不曉得怎麼修行。[莫于大乘門,]大乘就地不二法,就是頓教法。變成語言、文字的,[卻持生死智,]卻執著,變成生滅,生死智就是,把大乘不二法門,頓教的真如自性大法,用語言來修行,就完了!就變成語言、文字在打轉了。卻持生死智,“生死”就是生滅法。把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變成生滅的生死智了。[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諸位!這一句背起來,一生一世的修養,都是第一名,沒有任何人可以障礙你,如果能夠跟這個頓教相應、見性大法相應,就好好的跟他談論、共論這個最上乘佛義。如果實在是不相應,也要表現很有修養,和掌令歡喜。哇!這個修養真不得了,是不是?[此宗本無诤,]諸位!見性的人會有诤嗎?宗,此宗,頓教叫做此宗。此宗是講什麼的?頓教,頓入真如自性,刹那見性成佛。你要修學這個頓教,本來就沒有诤,互相爭論,加一個“言”就是兩個人吵起來叫做诤。沒有因緣,根本就不須要這樣子,這個頓教法,見真如自性法,本來就是無诤的。[诤即失道意]我告訴你:你诤怎麼見性啊?我問你啊!失道,失這個修行的意義,你修真如自性,見性大法的人,還跟人家诤一個、一較長短、是非、來去、生滅、增減,不了解祖師大德的用心。[執逆诤法門]“執”就是固執,“逆”就是違逆,“诤”就是爭論,法門。[自性入生死]如果你固執、違逆了見性大法,而怎麼樣?诤,那麼,這個就不好,就爭論了,叫做:執逆诤法門。本來就是無诤的法門,你把搞成變成這個樣子,就這樣子了,一講經說法,攻擊這個、攻擊那個,我自己這裏打坐好,就所有的都要按照我這個方式。我這裏打七、念佛很好,你就每一個人要把他的頭壓下來,就叫你一定要念佛,根性不一定的。你這樣的話,自性便入生死輪回,自性就會便入生死輪回。是不是啊?有的人,不是信佛信的很虔誠的,只要是善良的人,我就:阿彌陀佛!他沒有信仰,他年紀又很大了,有結婚,我們就跟他講說:這麼大了還結婚!他念佛跟我們念的不一樣,我們念:阿彌陀佛。他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就念這樣子,這是天生自然,不是弟子自作孽,七、八十了還結婚?好了!我們就尊重,沒有什麼意見、看法。學佛修道的人,看到這個世間人,合掌令歡喜,看到有因緣的人,跟他講幾句正法。沒有因緣的人,放下。修行或者度衆生,不要存一個我相,說一定要怎麼樣子,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用一顆虛空的心,過活你現象界的每一分、每一秒。是不是啊?什麼叫見性?這個世間,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叫做大徹大悟的人。好!底下了,[時徒衆聞說偈已,普皆作禮。並體師意,]體悟師父 的用意,就是六祖。[各各攝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 更不敢诤。[乃知大師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問曰…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