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P54

  ..續本文上一頁誠,心性上有下功夫,想要磨練自己,可以!你背重一點,從山下背上來,我不反對,你有心性的功夫。但如果說:從山下拜山拜到山上來,說這樣可以消災,那是方便說,方便說。所以我說:一般的說法叫做相說,我這裏說法叫做性說,直截了當告訴你:下手處就是離一切相。亦複如是。

  底下,如及時雨,普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茲沾恰,]“沾洽”就是露水濕潤。你們有佛性的種子,現在聽到六祖這個大法,[悉得發生。承吾旨著,決獲菩提。]六祖講得這麼有自信喔!你只要直接承受六祖的教化,決獲菩提,就是你一定成佛。意思就是說:你不按照他的方式,那就慢慢等吧!你繼續著相嘛,你就繼續煩惱嘛,你就繼續執著嘛!有什麼辦法呢?因緣不具足啊![依吾行者,定證妙果。]這就是六祖給你保證,怕你信不過啊!依吾行者,定證妙果。[聽吾偈曰。心地含諸種。]就是佛種。[普雨悉皆萌,]“萌”就是發芽,“雨”上面如果加一個字,更清楚了,春,春夏秋冬的春,(日語)春天。普雨悉皆萌,碰到了春天的雨水,悉皆萌就是發芽了。[頓悟花情已,]“頓悟”就是頓然覺悟了,之花;這個情已另外解釋,“情已”就是無邊,我們說:聲色無邊,這裏是指般若無邊,“情已”就是無量無邊。頓悟,如果“花”上面加一個字,更清楚:你這個頓然覺悟“之”花,般若無量無邊,開滿了無量無邊的般若之花。這花還不是一朵。對不對?[菩提果自成。]再加一個“之”字更清楚了。菩提之果,自然成就。[師說偈已,曰:其法無二,]因爲法不能打斷啊,色心不二,能所不二。對不對?境智不二。[其心亦然。其道清淨,亦無諸相。]所以,諸位!你要徹底的離相啊!意思就是:今天一直到你臨命終死亡,所發生的事情,你都要告訴自己:那個是虛幻的事情,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但是,凡所有相,也是實相。世間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是,凡所有相,都是陷阱,你會掉入這個緣起緣滅的陷阱裏面,不著就是了。所以,也沒有諸相。[汝等慎勿觀靜及空其心。此心本淨,無可取舍。]爲什麼?爲什麼心本淨?無得無失啊,無相的心性,哪裏有什麼……?當然是本淨了。無可取舍,取不得,也舍不得,能取能舍就是生滅啊!我們清淨自性能取嗎?也能舍嗎?[各自努力,隨緣好去。]大家要隨緣,意思就是:大家要放下,各自努力,一切隨緣。好去,就是好好的回去,修頓悟自性的法門。[爾時徒衆作禮而退。]好了!我們休息十五分鍾。

  六十叁,六十叁頁,中間,[大師七月八日忽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就是廣東新興縣。[汝等速理舟楫。]這個“楫”就是槳,以前的船小小的,不是像我們現在這個船,載幾百個、幾千個人,不是這樣,小小的,靠這個槳。[大衆哀留甚堅。師曰:諸佛出現,尤示涅磐。有來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我這個臭穢的色身,這些臭骨頭。[歸必有所。]一定要回到原來的地方。[衆曰:師從此去,早晚可回。]師從這個地方去,“早晚”這個不是早上跟晚上,不是這個意思,“早晚”就是隨時的意思。您從這個地方去,有因緣就隨時可以回來。[師曰:葉落歸根,]葉子落下來,它一定要歸到這個根,根部啊![來時無口。]就算再來了,也無所說法,也無法可說,叫做來時無口。再來,就算再來,葉落歸根,回歸到根部了,就回歸到本來的地方。就算有能力再來,也是無法可說啊,也是無所說法呀![又問曰:正法眼藏傳付何人。師曰:有道者得,無心者通。]有道者,能體會無生叫做道,無心,無一切執著,無一切分別,也無一切顛倒,也無住,而生清淨心,無住生心叫做無心,就通。[又問後莫有難否。]您將來會有一些災難嗎?[師曰:吾滅後五六年,當有一人來取吾首。聽吾偈曰:]六祖就先告訴他,就預言,將來的預言。[頭上養親,口裏須餐。遇滿之難,楊柳爲官。]五、六年後,有一個人會要來砍他的頭。六祖就預言了:頭上養親,再韓國有一個出家衆,叫作金大悲,金就是金色的金,大悲就是大悲咒,讀臺語叫做金大悲,金大悲這個韓國人,韓國很多人都是姓金。這韓國的出家衆,這個叫做金大悲,他想把供養六祖惠能大師的頭,當作供養自己的母親一般,就是要把頭砍下來,拿回去供養,當作慈母,慈親一般的供養,叫做:頭上養親,供養,如同母親這樣供養,就是要把頭砍下來。口裏須餐,有一個人是爲了要吃飯。對不對?就是不得已做殺手。口裏須餐,遇滿之難,碰到了一個有個“滿”的名字,這個滿,這個叫做張淨滿,弓長張,清淨的淨,就是這個滿。會碰到一個張淨滿這個人,那就是我的災難,他會要來砍我的頭。這件事情就由兩個判官來辦,一個姓楊的判官,一個姓柳的判官,來處理這件事情,楊柳爲官,就是楊姓、柳姓的。[又雲:吾去七十年,]離開以後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那就是馬祖道一禅師,一個在家,就是龐蘊居士。[同時興化,建立吾宗,]建立他這個頓悟見性的大法。[締緝伽藍,]並且建造、修補佛寺,伽藍就是佛寺,“締”就是建造,“緝”就是修補、補修,所以,締緝其實就是建造、修補,一面建,一面修補這個道場。[昌隆法嗣。]大大的弘揚我的頓教大法,“嗣”就是後代。[問曰:未知從上佛祖應現已來,傳授幾代。願垂開示。師雲:古佛應世已無數量,不可計也。今以七佛爲始。過去莊嚴劫,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今賢劫,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伽葉佛、釋迦文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是爲七佛。]那麼底下這個沒有什麼,我們就念一遍,這個就不需要解釋了。[釋迦文佛首傳摩诃伽葉尊者,第二阿難尊者,第叁商那和修尊者,第四優婆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彌遮迦尊者,第七婆須彌多尊者,第八佛陀難提尊者,第九伏馱密多尊者,第十脅尊者,十一嵩那夜奢尊者,十二馬鳴大士,十叁迦毗摩羅尊者,十四龍樹大士,]這個龍樹大士,龍樹菩薩,也是被外道害死的,也是被外道害死的。寫《大智度論》,就是龍樹菩薩,也是被外道害死的,我還是要小心一點,是不是?我沒有那麼偉大啦,人家是大菩薩嘛!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羅睺羅多尊者,]人家是大菩薩嘛!十七僧迦難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羅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盤頭尊者,二十二摩拏羅尊者,二十叁鶴勒那尊者,二十四師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密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羅多尊者,二十八菩提達摩尊者,]來到中國是爲初祖,([此土是爲初祖。])從印度傳過來。[二十九慧可大師,叁十僧璨大師,叁十一道信大師,叁十二弘忍大師。惠能是爲叁十叁祖。從上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後遞代]互相傳,[流傳,毋令乖悮。]這個“悮”,跟誤會的“誤”一樣。[大師開元元年,]寫一下,西元713年,西元713年。癸醜歲八月日,]的這一年,西元713年8月3號,這個都是指農曆的,以前中國沒有西曆的。

  .16

  [于國恩寺齋罷,謂諸徒衆曰:汝等各依位坐,]安住諸位的座位坐好。[吾與汝別。]我要跟你告別了。[法海白言:]六十六頁,法海就說了:[和尚留何教法,令後代迷人得見佛性。師言:汝等谛聽。後代迷人若識衆生,即是佛性。]注意喔!這個“即是”要很注意,就是當下,你不能說:衆生就是佛性。不是這個意思喔!衆生就是指我們現在,衆生當下悟了,就是佛。你不必謙虛、不必推讓,你就是佛。[若不識衆生,]就是佛這個道理。還想往外去攀緣,[萬劫覓佛難逢。]經過百千萬劫找這個佛,很難碰到的。[吾今教汝,識自心衆生,見自心佛性。]我現在讓你了解自心的衆生,見到每一個人自己當下清淨的覺性。[欲求見佛,但識衆生。只爲衆生迷佛,]你只要了解,衆生當體即空,五蘊皆空,裏一切諸相,離一切法相,就得,這個當下就是佛性。問題是衆生迷佛,衆生迷了自己的覺性,所以找不到佛。[非是佛迷衆生。]佛從來不迷,佛性也是這樣子,從來不迷,問題是我們衆生自己迷了。[自性若悟,衆生是佛。]悟到五蘊當體即空,萬法法相不可得,當下就是佛。[自性若迷,]自性如果迷了。[佛是衆生。自性平等,衆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衆生。汝等心若險曲,即佛在衆生中。]有的人看到這一段,看不懂,一下衆生變佛,一下佛迷了變衆生,他就問了一句很可愛的話,他就說:師父!那成佛以後,將來不是變衆生?衆生以下悟了又變佛,佛迷了以後又變衆生,就翻來翻去,翻過來翻過去,那修行沒有用啊,我就一直等啊……,等到有一天,我悟了就佛了;有一天,等……,迷了,又變成衆生了。這個就沒有看過經典的人,在《圓覺經》裏面就講了這一段,說:世尊啊!有菩薩就問了,說:世尊啊!我們清淨自性說,本來是佛,那我們成佛以後,會不會迷了變衆生?世尊就回答說:不會!世尊用一個例子,比喻的非常好,他就說:譬如山上,我們的深山裏面,埋藏在深山裏面,土堆裏面,裏面有那個礦,有金礦,有這金礦。這金礦開采出來,把它冶煉,去這個渣,冶煉、提煉純金,他就問底下這個徒弟、這些菩薩說:提煉純金以後,會不會變成山上那個沒有琢磨過的,變成礦呢?說:世尊!不會,不可能!是的!當我們一個人修行悟道了,磨練出來了清淨覺性以後,永遠就是成佛,就成佛,解脫自在,解脫自在。所以,修行這一條路線,長驅直入,不後悔,也不能後悔,沒有路可以走。所以,我們好好修行,不會再來變衆生。清華大學有一個同學,e—mail 過來,他就問了,說:請問師父!那第一尊佛是誰?到底誰是第一尊佛,是最先成佛的?諸位!這個就是落入觀念,萬法皆是假相,沒有第一、第二、第叁,好!你講出來那第一尊佛來降生人間,我請問你:第一尊佛以前是什麼?…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達磨大師血脈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