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諸位!我們就是用意識心在學佛,法本不生,法本不滅,緣起如幻,何來第一、第二、第叁呢?方便說:那叫做賢劫千佛、星宿劫千佛,諸位!那是相上說的呀!第幾尊第幾尊佛,是相上說的,那叫做方便說,究竟處,沒有第一、第二、第叁,我們的清淨自性,從來不迷,也沒有一個悟。所以,我們學佛,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搞不來,就很困難,學佛,他就一直落入觀念:我們本來就是佛,那第一尊佛他到底是誰啊?所以,這個講法,有事跟理,有事跟理。像麥老師那一天就問的很好了:師父那一天說了,十地菩薩,不經過十方諸佛授手、灌頂,不得成佛,那請問師父,那第一尊佛是誰呢?好了!麥老師問的意思問的很好,這分理跟事,從理來講,叫做不生不滅,佛性無所從來,無所去,沒有第一、第二、第叁。從事相來講,那就是無量諸佛。如果你要假設,你就必須從什麼賢劫千佛來假設。知道嗎?從相上來講,必須有假設某一尊佛叫做第一。從理上來講,沒有。是不是啊?不是嗎?趣向聖道亦是邪嘛!也沒有東西可以修,沒有東西可以悟啊!本來就是佛了。因爲我們妄想、顛倒,一直建立在時間跟空間的觀念裏面,所以,我們一直要度量、衡量,共思惟佛的境界。所以,世尊就說,在《法華經》裏面講:就算你舍利佛跟目健連,盡百千萬劫思量佛的境界,沒有辦法測度,因爲佛的境界,不是靠意識心,他已過量,超數量,佛沒有任何的數量觀,我們因爲眼睛看到,這裏有幾根柱子,二、四、六、八、……,二十根柱子,我的銀行有多少錢,我有多少房地産,我有幾部車子,六根攀緣六塵,産生虛幻的數量觀,而這個數量,本身就是不可得,因此六根攀緣六塵,以爲有自性,認爲境界是實在的,因此我們開始用意識形態,去剖析、去研究。所以,師父爲什麼說:科學家第一步就叫做錯?科學家在研究、觀察這個外太空,觀察這個,第一部就是:我在研究、我在觀察。世尊說:起點就錯。那麼,科學家來研究、來發明,也有無量功德,只是不能解脫。科學家幫助我們種種的方便,發明汽車、發明電話。對不對?發明種種的火箭,醫學、醫藥的發達,醫藥的進步,這些都是科學家幫助我們人類,解決種種的困難,我們要感謝這些大科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藝術學家、音樂學家,我們都要感恩。可惜不能解脫,沒有辦法解脫,煩惱不斷,初步就錯:我在研究、我在畫畫、我在雕刻、我在創造音樂。他那個“我”,是二十四個小時都是存在的,執著從來沒有退。所以,這些世間的大哲學家、藝術學家、音樂家,對人類無量無邊的貢獻,可惜沒有辦法覺悟,沒辦法解脫煩惱,沒辦法!我在念建中的時候,每天都要,常常要背,孔子、孟子、論語、中庸,還背這個古文觀止,每天都要念,常常念,要考試,子曰:盡各言耳志?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每天都背這個,背的很煩,因爲可能宿世是學佛的,在高中的時候在考試,就會抱怨,抱怨就說:孔子爲什麼要講這麼多?讓我們寫不完,沒事幹就講了那麼多,害我們每天都在背。哎呀!一看到這個佛經,哇!世尊這個是大聖人啊,沒有一個有辦法跟他相提並論的,世尊講的這個法,徹底的空,講的才是真實的,這個才是我要要求的,這才是我要追求的。是不是?研究了四書五經、孔子、孟子、諸子百家、荀子、莊子、老莊啊、易經啊,我們不是說:我們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不好,而是說:不究竟,我們老莊哲學思想、諸子百家,性善,性惡荀子,或者是老子、孟子,那都有他的一套,性善孟子,荀子,有的講性惡說,有的講性善說,莫衷一是,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對不對?我告訴你:佛法大不相同,我現在用白馬跟黑馬來比喻,你就知道,譬如說:這一匹是白馬,這一匹是黑馬,注意聽喔!請問你:白馬是不是馬?是。那我請問你:黑馬呢?世間就這樣子,看法不一樣,白馬是馬,那黑馬呢?就變成不是了,看的角度不一樣了,執著了。黑馬是馬,白馬它就不是馬了,因爲你說黑馬是馬,那白馬也不是馬。兩匹馬相不相同?都是馬,怎麼不同呢?可是顔色不一樣。我告訴你:世尊才是厲害,真了不起,世尊很簡單,萬法從體、相、用叁個角度切入,迎刃而解,才不會跟你吵這個,白馬非黑馬,黑馬是馬,就不是白馬,黑馬是不是白馬?白馬是不是黑馬?搞這個東西,亂了!世尊講的太厲害了,想跟用有不同,本體完全一樣,相有不同,這一匹黑馬、這匹白馬,在相上看不同,把這一匹白馬跟這一匹黑馬,往生以後,把它磨成粉末狀,沒有這匹馬,它的體性,探討起來畢竟空,世尊就是看到世間最透徹的那個角度,而我們衆生就是卡死在這個相,知道嗎?知道嗎?你講白馬跟黑馬相不相同?白馬就是黑馬,對不對?也對,也不對。爲什麼?本體畢竟空,相同嘛!但是,你說白馬跟黑馬相同,那你爲什麼要分一個白跟黑?當然不同嘛!在相上來講,兩匹是不同,在畢竟空的角度來說:兩匹是相同,說相同也對,說不同也對,說相同也不對,說不同也(不)對,佛法就是真的太偉大了,不是說在相上裏面打轉。在座諸位!分你、我、他,你是法師,這是比丘、這是比丘尼、這是男居士、這是女居士。對不對?也對,就徹底的佛性來講,怎麼樣?沒有,萬法平等,因爲我們將來都要生滅、變化,最後都要塵歸塵、土歸土,都要回歸大地,萬法平等。所以,佛法它的偉大,就是說:看一件事情,哪一個角度切進去,都要讓你見到究竟之處,不是世間,卡死在這個地方,卡死在這個地方。所以,這個時間爲什麼會吵吵鬧鬧?對不對啊?兩岸爲什麼會緊張?各個角度看法不同。但是,這個地球在幾億年後,彗星撞地球,不存在了。就算不要彗星撞地球,世尊講的:萬法成、住、壞、空,怎麼樣?也不存在,爭個什麼勁兒?你在爭什麼?但是,沒辦法,我們不是國家的領導, 對不對?大家都學佛,萬法平等,所以,佛法本來就是無诤,看到的就是究竟。
底下,若悟衆生是佛,自心是迷,佛就衆生,自行平等,衆生就是佛,自性如果險邪,佛又變成衆生了,你的覺性就迷了。汝等心若險曲,就是佛在衆生中。[一念平直,即是衆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性的佛就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你這個佛心,就在你當下這一念,你不往這邊求,你往哪兒求呢?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不要懷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爲什麼?萬物本空啊!哪有一樣東西存在呢?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故經雲心生種種法生,]你起心動念,萬法就存在,你執著,萬法就是好象有那麼一回事情,把這個意識形態、觀念滅了,執著滅了,[心滅種種法滅。]你所有的法,統統因爲動執著跟分別存在,要是不起心動念,萬法無咎,好端端的放在那個地方。譬如說:一對夫妻到diamond鑽石店裏面,要買一顆鑽石,他的老婆說:這個鑽石好,我就一定要買!她的老公說:我沒有那麼多錢啊,這個鑽石不怎麼好嘛!一個說好,一個說不好,兩個到鑽石店就幹起來,吵起來,回去以後,對不對?老公就安慰她了:下次買一個更大顆的嘛!那老婆就:哼!女人,不可說不可說。結果呢?我現在請問你:鑽石有沒有說:你來愛我啊?沒有,都在你起心動念,鑽石說:你來愛我吧,你來執著我吧,你來排斥我吧!不取舍,萬法無咎,鑽石就擺在那個地方,它有叫你來執著它嗎?是你自己習氣控製不了啊!對不對?所以叫做: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吾今留一偈,與汝等別。名自性真佛偈。]我要跟你們告別,可是,我要作一個偈頌,我今留一個偈頌,來跟你們告別,名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性。偈曰。真如自性是真佛 ]這個才是我們真的佛。[邪見叁毒是魔王]邪知邪見、惡知見,尤其我們臺灣,外道那麼多。是不是?誤人子弟,傷害衆生的法身慧命,這邪見。叁毒就是貪、嗔、癡,那時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迷了以後,魔就住在裏面,因爲心叁毒,魔就住在裏面,人家講:你著魔了嗎?中邪了嗎?[正見之時佛在堂]你之間正的時候,對不對?萬法不取舍,離一切相,佛就在你的堂中,向哪裏求?[性中邪見叁毒生]你的自性清淨心生起了邪見,貪嗔癡就起來,芸芸衆生都離不開這個貪嗔癡。[即是魔王來住舍]魔王就跑來住在你的心中,本性當中就住了叁毒。[正見自除叁毒心]你擁有正知正見,哪又什麼貪嗔癡呢?當你了悟見性大法,雖然就算你有貪嗔癡的習氣,已經足無爲礙,法身慧命就産生出來。[魔變成佛真無假]這個魔就變成佛了,那麼,真無假。爲什麼呢?因爲你正知正見就除掉叁毒了,魔就變成佛了,就一切都是真了,沒有假了。[法身報身及化身 叁身本來是一身]注意喔!一身就是清淨自性,法身、報身、化身,叁身本來就是同一個清淨自性。[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如果諸位也能夠在清淨自性下很深的功夫。[本從化身生淨性]什麼叫本呢?意思就是說:生清淨的自性,本來就是從化身中來,這個“本”就是清淨的自性。這個本是怎麼來的呢?化身來的,這個化身就是應化身。意思就是說:指每一個人的身心,就是五蘊身,就叫做化身。本從化身生淨性,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清淨自性,其實就是來自于五蘊身,不能離開五蘊身這個化身。也可以講是:從應化身來的。這一句也可以這麼說,解釋說:法身、報身及化身,這個法身、報身,其實就是化身來的,也可以這麼解釋,化身就不離法身、報身,法身、報身不能離開化身,這一句是這個意思,不二的意思。叫做本從……,“化”就是應化,本從化身生淨性,意思是說:生清淨的自性,本來就從化身中來。[淨性常在化身中]這一句就簡單了,清淨的自性,其實就在你的應化身當中,在座諸位,每個人本來就具足。[性使化…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