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光自看雲。見性則成佛。畢竟那個是我本性阿彌陀。][卻又照觑看。]這個觑就是仔細的回光返照,你要好好的回光返照,[只今舉這一念從何處起。]你會發現能起來的那個也不存在,[觑破這一念。]這觑就是看,看破了這一念,[複又觑破這觑的是誰。]這具觑就是看,你能看破了這一念,這個看到底是從哪兒來,[參良久。]就是專注,一直專注,一直專注,[又舉念南無阿彌陀佛。又如是觑。如是參。]參就是專一的做工夫,好好的做工夫,[急切做工夫。勿令間斷。惺惺不昧。]要專注之心,[如雞抱卵。]雞抱卵就是孵著小雞,雞要抱卵,[不拘四威儀中。亦如是舉。]行住坐臥要好好的看住,這一句佛號從哪兒來,[如是看。如是參。忽]就是因緣具足了,因緣具足[于行住坐臥處。]任何一個時間、空間,[聞聲見色時。豁然明悟。親見本性彌陀。]爲什麼?自性清淨心就是彌陀。
深信淨土,誓死不退
-第二集
[內外身心。一時透脫。盡乾坤大地。]乾坤就是天地,[是個西方。]你大徹大悟了,你現在就安處在西方極樂世界,與世無诤,[萬象森羅。無非自己。]爲什麼?都是心性所影現出來的,[靜無遺照。]一點都不遺漏,[動不失寂。然後興慈運悲。]任何的行住坐臥叫做動,任何的行住坐臥都不會失去寂滅的畢竟空的心性,然後興慈運悲,[接引未悟。]要弘法利生,[悲智圓融。入無功用行。]無功用行就是沒有生滅造作,雖生滅造作可是不著一切相。
[得上品。名實報莊嚴土。得一切種智。]諸位,把筆放下來看這裏,這一段你要注意聽,淨土法門的殊勝跟可貴,我們現在,記得,每一個佛國土有四個土,我們釋迦牟尼佛這個國土,叫做娑婆世界,叫做凡聖同居士、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沒有斷惑的、做善的、做惡的,做善最多生天,凡聖同居土,就是我們現在所住的,凡聖同居土,在娑婆世界佛在世的時候,斷見、思惑證阿羅漢果,進入方便有余土,因爲他的無明、煩惱還沒有斷,塵沙惑還沒有斷,還有根本無明沒有斷,所以進入了方便有余土,在我們的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斷惑、破無明、見法身,就進入了實報莊嚴土,最後究竟就是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這個是每一個國土都有四土,極樂世界不是這樣,極樂世界你只要念佛一投胎,一轉世進入蓮花苞裏面,它那裏的凡聖同居土就超叁界,就沒有輪回,我們這裏的凡聖同居土,卻要繼續輪回,要繼續輪回。我們今天在娑婆世界,只要沒有斷惑跳脫不了叁界,但是我們只要認真的念,南無阿彌陀佛….有因緣轉世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就超叁叁界就沒有輪回,它的可貴處就是凡聖同居土,要不然你沒有斷惑,你憑什麼了生死,對不對?所以淨土法門的可貴就是在這個地方,但是如果你今天了解即心即佛的道理,也破無明見法,今天講的大徹大悟,大徹大悟的人,一轉世到極樂世界的蓮花,就是不凡夫去的地方,凡夫去的地方,凡夫去的地方是凡聖同居土,在娑婆世界你斷見思惑,到極樂世界去叫方便有余土,蓮花又更大,極樂世界,記得極樂世界沒有分段生死,極樂世界只有變異生死,意思就是你今天投胎到極樂世界蓮花苞裏面,他沒有再輪回,你在那邊聽經聞法,你的心境悟得愈深,蓮花開得愈大,愈來愈大、愈來愈大,滋養你的心性,蓮花開得愈來愈大,你見到你清淨的莊嚴報身,所以到極樂世界,他只有境界的高低,沒有六道輪回的分段生死,在娑婆世界不一樣,人死了以後下輩子再來,能不能修行不知道,但是極樂世界是事事無礙法界,簡單講就是今天你到極樂世界去,我們都到極樂世界去,不一樣的淨土,因爲你們沒有悟我不知道,高的,實報莊嚴土的,在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的,可以來到凡聖同居土,他有這個能力,他這裏每一土都是互換的,簡單講就是我如果今天,大徹大悟到極樂世界去,假設我到實報莊嚴土來,我可以到凡聖同居土來看你,你知道嗎?可是你們沒有辦法進去那個地方,因爲無明沒有破,低的境界的人,煩惱重到極樂世界去,他還要繼續用功,但是那個用功,就不是我們這個色身,心境一直在轉變叫做變異生死,心境轉變叫做變異生死,蓮花就愈來愈大、愈來愈大,果報就愈來愈莊嚴,愈來愈莊嚴,我們今天到極樂世界去,統統了生死,知道嗎?但是因爲,在娑婆世界的心境不一樣,去的果報身也不一樣,因此今天高境界的人,一去就見到阿彌陀佛,他到極樂世界去,他會來看你的你放心,我們都會認識,因爲他事事無礙,沒有任何的障礙。我們還是師徒,對不對?但是高的境界你沒有辦法,你悟不出來,所以等,就慢慢等、慢慢等,但是雖然慢慢等來講,已經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嚇死人了,這種境界已經不得了了,所以極樂世界非去不行,非去不行,實報莊嚴土,就是大徹大悟人往生的地方,破無明與佛的心性相應得到實報莊嚴土,所以因此你在這裏的用功,統統不唐捐,參禅、悟道、念佛、回向絕對功不唐捐。
[大般若經雲。曼殊室利白佛言。菩薩修行何法。疾證無上菩提。佛言。菩薩能正修行。一相莊嚴叁昧。]諸位,一相就是無相,叫做畢竟空的不生不滅的心性,就是大徹大悟的意思,大徹大悟的人心性就統一,感性、理性、智慧平衡,完全平衡,[疾證菩提。]速度很快叫做疾證菩提。[修此行者。應離喧雜。]就是說不攀緣,[不思衆相。]因爲凡所有相都是虛妄,[專心系念于一如來。]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審取名字。]仔細的念,一句一句的好好給我念,[善想容儀。]好好的觀想佛,[即爲普觀叁世一切諸佛。]一切諸佛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等于一切諸佛,普觀就是平等觀,因爲同樣是一個平等心,[即得諸佛一切智慧。天臺十疑論雲。][一切諸佛。悉皆平等。但衆生根鈍。濁亂者多。]因爲我們散亂得太多太嚴重了,[若不專心系念一佛。則心散漫,叁昧難成。故專令念阿彌陀佛。即是一相叁昧。]就是師父告訴你,你盡量要能夠見性、開悟,但是無論如何打死要念佛,打死也要念佛,要求生極樂世界,因爲只有念佛不管你開不開悟,統統可以了生死,但是如果你只有修禅,有時候就很難了,要不悟臨命終完了,麻煩就大了,是不是?臨命終你有沒有病苦,我告訴你,病苦起來十個裏面九個要倒,病苦起來,一百個人有九十九個人要倒,九十九個,新加坡講的,新加坡講的是,你兒子念哪裏?我兒子念EM3,EM3就是很嚴重,最差的,新加坡的人就會講,你兒子沒有救了,新加坡的腔調就是這樣子,沒有救了,我們中國話叫沒有救了,新加坡不是,國語是叁七五減租的,沒有救了,你到新加坡去臺語也會通,臺語也會通,他們新加坡講臺語,跟我們也會相通,菩薩,你有沒有念南無阿彌陀佛,那個人也沒有念佛,脾氣又不好,對不對?他說:你們念佛四個字,我們也是念四個字,新加坡最喜歡念那四個字是什麼呢?就是老子不爽,新加坡都是老子、老子…好了,開開玩笑的。
底下,[寶王論雲。修持一相念佛叁昧者。當于行住坐臥。系念不忘。縱令昏寐。]就是夜晚睡覺前,昏寐就是衆人要睡覺了,叫做昏寐,[亦系念而寢。]也是系念,認真念南無阿彌陀佛,[覺即續之。]白天念,覺就是白天醒過來,晚上睡覺前要念,白天醒過來還是要念,[不以余業間斷。]二十四個小時修行就是念佛,不以其他的來間斷,[不以貪瞋等間隔。]不因爲貪瞋等間隔來念佛,不以就是不因,不因爲貪瞋等而間斷念佛,間隔念佛就是間斷,[隨犯隨忏悔。]隨時犯到戒律隨裏忏悔,[不隔念。]就是當下這一念,[不異念。]沒有分別念,就是清淨心這一念,絕對的念,[不隔日。]不隔日念,[不隔時。念念常不離佛。]常不離佛,自性佛。也不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取代一切,所以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自性佛,[念念清淨圓明,即是得一相叁昧也]。諸位,我們休息十分鍾,休息十分鍾。
好,接下來,[凡修淨土之人,灼然是要敵他生死]。灼然就是正確的明白,要拼得過生死大關,生死加大關就更清楚了,這個意思,用直截了當的意思就是說,你現在的境界看得開嗎?看不開敵不過生死,你的病苦忍不忍得過?忍不過煩惱,生死大關就會有一點困難,你碰到種種的順境,是不是會被迷惑顛倒,會,那麼生死抵不過,意思就是說修淨土的人,一切境界現前是不是會跟著走。是跟著你的執著走,跟著你的貪嗔癡走,跟著嫉妒走,那麼生死就有問題,[不是說了便休]。意思就是不是說了就算,說說大家要了生死,大家都要往生極樂世界,可是意思就是要真工夫,所以往生淨土它是真工夫,不是說說就算了,[當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須是把做一件事始得]。你要把它當作好象在完成一件事情來做,務必要完成,就是把它念得真正的心定得下來,是真正念得有工夫,[若也半進半退,似信似疑,到了濟得其麼邊事]。濟就是到了要用力要幫助了生死的時候,這個濟本來就是助,到了濟得,其就是這,邊事就是不中用,到了要用的時候,卻發現不中用,使不上力,[如何出離輪回,若是信得及,便從今日去,發大勇猛,發大精進,莫問會與不會]。你會佛法或者是不會,[見性不見性,但只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如靠著一座須彌山相似,搖撼不動]。沒有人可以動搖你的,修行就是底下這個,[專其心,一其意]。就是還是一樣專心,世間要做事業就是要專心,世間要讀個書都要專心,何況出世間,要專心,[或參念]這是用禅宗的方法,或者是[觀念]就是十六觀經,或者是[憶念],譬如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或者是[十念]法,早上起來吸一口氣,一直念到這一口氣盡了算一念,吸第二口氣,南無阿彌陀佛……念盡了,第二念,念十次,這是不得已的忙碌才這樣做,[或默念專念…
《深信淨土誓死不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