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心禅話▪P3

  ..續本文上一頁欲求法而遠推諸聖,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塵劫,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勞爾

  221. 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底人。現在諸聖賢,亦是修心底人,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

  222. 能悟自性無字真經,即一切經論皆成注腳矣。

  223. 直了上無佛果可求,求無衆生可化,是名爲至佛地。

  224. 見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處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225. 頓悟法門,以無念爲宗,妄心不起爲旨。以清淨爲體,以智爲用。

  226. 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爲無念。

  227. 直了自心,無性無念,則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六根門頭,無障無礙,六塵堆裏,無染無雜。謂之無念行。

  228.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229. 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230. 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231.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232. 叁世諸佛以自心爲本師。

  233. 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234. 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235. 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36. 卻物爲上逐物爲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237. 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238. 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239. 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刹那滅卻。

  240. 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241.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242. 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43. 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244. 不與萬法爲侶是什麼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245. 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246. 道由悟達,立志爲先自博地具縛凡夫,便欲跋涉超證直入聖域,其小因緣哉。故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247.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248. 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249. 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50. 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251. 次于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鈎製令正住。

  252. 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爲難。

  253.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聖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254. 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255. 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256. 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257. 佛祖奚以異于人,而所以異于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258. 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259. 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260.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261.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幹戈致太平。

  262.如來清涼月,常遊畢竟空,衆生心水靜,菩提影現中。

  263.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情識霜雪,銷爍無余。

  264.欲知佛境界,不假莊嚴修證而得。當淨意根下,無始時來客塵煩惱之染,如虛空之寬曠,遠離意識中諸取虛僞不實妄想,亦如虛空,則此無功用妙心,所向自然無滯礙矣。

  265.尋牛需訪迹,學道訪無心。迹在牛還在,無心道亦尋。

  266.無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頑然無知,所觸境遇緣,心定不動,不取著諸法,一切處蕩然。無障無礙,無所汙染,亦不住在無汙染處,觀身觀心,如夢如幻。亦不住在夢幻虛無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謂之真無心。

  267. 十二時中,遇物應緣處,不得令惡念相續或照顧不起。

  268. 直心直行,直取無上菩提,可謂真大丈夫之所爲。

  269. 要得臨命終時,不顛錯,要從如今做事處莫教顛錯,如今做事處顛錯,欲臨命終時不顛錯,無有是處。

  270. 以生死事在念,則心術已正。心術既正,則日用應緣時,不著用力排遣。既不著排遣,則無邪非。無邪非,則正念獨脫。正念獨脫,則理隨事變。理隨事變,則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則省力,才覺省力時,便是學此道得力處也。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

  271. 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無所得法。何謂有所得心,聰明伶俐,思量計較者是。何謂無所得法,思量不行,計較不到,聰明伶俐無處安著者是。

  272. 真如佛性,絕思惟分別。

  273. 看讀佛經,當須見月忘指,不可依語生解。

  274. 若能于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歸,則于自境界,他境界,無不如意,無不自在者。

  275. 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輪回六趣海,無見出長波,念想由來幻,自性無始終,若得此中意,長波自當止,余本性虛無緣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還歸空虛坐?虛無是實體,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須息,即汎般若船。

  276. 人法雙淨,善惡兩忘,直心真實,菩提道場。

  277. 天地無物也,我無物也,雖無物,未嘗無物也。聖人如影,百姓如夢,孰爲生死哉?

  278.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

  279.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爲立功過。

  280.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281. 明與無明,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282.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淨禅,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

  283. 有生有滅,即落于有,不生不滅,又落于無。真如本心,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即是真如不變,不變真如。

  284. 執醫之一方者誤色身,執經之一義者誤慧命。

  285.譬如寒月,水結爲冰。及至暖時,冰釋爲水。衆生迷時,結性成心,衆生悟時,釋心成性。

  286. 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287. 壇經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經爲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288. 衆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

  289. 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爲著相,無始以來,無著相佛。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以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290. 善惡莫思量,當處便出叁界。

  291. 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衆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衆生即菩提相。

  292. 菩提無所得,你今但發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293. 你今聞發菩提心,將謂一個心學取佛法,唯擬做佛。任你叁祗劫修,亦只得個報化佛,與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294. 即心是佛,身心俱無,是名大道。

  295. 大道本來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爲祖。

  296. 是身如電,年年不住。

  297. 心之與性,迷即別,悟即不別。

  298. 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爲第一。

  299. 諸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求無著。

  300. 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也。

  301. 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不住法者,謂照見身心法相空也。

  302. 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殒,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303. 萬物一如,不起分別,猶如一月當空,千波現影,影有現滅,月實自如。

  304. 如如者,無心之心,離一切相,衆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305. 菩薩于諸見而不動。

  306. 無心之心如恒河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穢,沙亦不惡。

  307. 以一切覺故,當知菩薩,不重久習,不輕初學。

  308. 欲得淨土,但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309. 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淨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310. 此靈覺性,不可以智慧識,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境物會,不可以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

  311. 但識自心,恒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

  312. 佛即心兮心即佛。

  心佛從來皆妄物。

  若知無佛複無心。

  始是真如法身佛。

  313. 妄身臨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虛;身本與影不異,不得一有一無,若欲存一舍一,永與真理相疏,更若愛聖憎凡,生死海裏沈浮,煩惱因心故有,無心煩惱何居,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

  31…

《佛心禅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正信的佛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