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慧的語言 ( 四 )▪P18

  ..續本文上一頁是見一切相,如如不動,這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不要被這世間的假相所騙了,但是我們如果沒有經過訓練,我們是無法馬上看破的,看不破!所以佛告訴我們說:快樂跟痛苦,都是空性不可得,也就是世間,沒有一個真正的快樂,因爲快樂是無常;也沒有一個真正的痛苦,痛苦也是無常,叫做無自性。衆生爲什麼會痛苦?因爲他妄執四大,虛妄的執著這個四大的假合。所以底下這一句話,你要牢牢的記起來,佛陀一再的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的執著心在,我們的問題將永遠存在。佛陀說:只要我們的妄想、顛倒心在,一切的問題都存在。再講一遍,只要我們這一顆執著的心存在,我們不了解四大皆空,五蘊無我,一切法不可得。世人不了解世間不清淨,又一直拼命的製造是非,你都要如如不動,要如如不動!什麼叫做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就是心如虛空,不來不去,沒有事,不生不滅,本無生,不增不減,所以說:法爾如是,本來如此,他的心,達到絕對的真空狀態,一切是非,對他都沒有作用。這個是非是很可怕的,如果我們有智慧,你會了解一切都是戲論,別人的生死,不關我們的事情。

  舉個例子來講,這個世間,你若是要執著,是執著不完的,如果要聽是非,是非也是聽不完的,你也無法去分辨是真是假,世間有一種人,他是不怕因果的,他是絕對不怕因果的。舉一個例子來說,譬如說有一天,有個人開車從對面馳來,我開車從這邊過去,剛好在五月花大酒家門口,開車擦身而過,而這個人——這是比喻啦,不是真的有這件事,只是我現在要舉例說明,世間就是有這種人——然後他就去跟別人講,跟第一個人講:我親眼看到的哦!我在五月花前面,看到慧律法師!沒有錯啊!我是在五月花前面,坐車跟他擦身而過,可是他不講坐車擦身而過。這一句他不講,他偏偏要說:我在五月花看到慧律法師!這是跟第一個人講。然後又傳給第二個人時,又會加油添醋了:聽說慧律法師去五月花,酒量真是驚人!一次喝一打呢!又多十二瓶酒出來了。然後又傳給第叁個:聽說慧律法師在五月花喝了一打酒,之後還叫了十二個女人!又多一打的女人出來了。後來追問個清楚:到底是誰看到了呢?現在假設說我去追查:誰親眼看到了?我聽他講的啊!誰看到了?我聽他講的啊!問到後來,他會說:我又沒有這樣講,我只是說在五月花前面,跟你開車擦身而過。這時他又開始解釋成這樣了。衆生就是這樣,寄錢會少,寄話會多。這是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切的是非恩怨,智慧的人,他絕對如如不動,跟我們的生死沒有關系的,放下!所以說,只要我們的執著心在,執著心的意思就是說,是非不斷,取舍不斷,他內心一直想要保護自己,他執著一個我相,什麼都斤斤計較,什麼都不肯施舍,不但不肯施舍,又貪著別人的,不但貪著別人的,又說別人的壞話,他二十四小時都想要保護自己,卻來造無量無邊的惡業,這叫做無明,這樣你的問題將永遠存在。這個人走到任何一個地方,每天都在製造問題,人的業隨心而造,面隨心而轉,業,心在造業,面,隨心在轉。所以我們的執著心若是存在,無論我們走到天涯海角,我們的問題仍然存在,仍然存在!所以我們出家也是一樣,有些比丘、比丘尼,到這裏住,跟人合不來,到別的地方住,也合不來,離開一個道場後,就批評這個住持、批評這個當家,去別的道場還是合不來,又開始批評這個住持、批評這個當家,廣欽老和尚就說了:是我們的心不安,不是道場給我們煩惱,不是道場使我們不安,是我們的心不安,我們若是心安,廣欽老和尚說了一句話,他說:我們若是心安,隨便找顆樹下坐著,他也是在修行,我們的心若是安,你隨便坐在一顆石頭上,也是在修行。我們對廣欽老和尚說的,實在很贊歎,事實就是這樣,(衆鼓掌)所以說,是因爲我們的心不安,沒有智慧、執著,造成我們走到哪裏,看什麼都不順眼,沒辦法!舍不下、放不下。所以說,我們只要,接著,只要我們的妄想、顛倒心在,妄想就是我們的分別心,什麼叫妄想?這世間以苦爲樂,叫做顛倒妄想;這個色身不清淨以爲清淨,這叫做顛倒妄想;世間無常以爲常,這叫做顛倒妄想;世間無我以爲有我,這叫做顛倒妄想,只要我們沒有正視世間的真相,我們永遠沒辦法除掉妄想跟顛倒。

  佛講的真理,是不容許辯論的,我們現在不是批評人家,基督教說:上帝創造天地萬物,人認爲上帝是萬能的,上帝創造天地萬物,在基督教,這是天經地義的真理,我們不批評他,你能接受嗎?我不能接受,我無法接受,爲什麼上帝要創造我們?他不要把我們創造出來,不是很好嗎?我也就不會肚子痛、腹瀉了!我就問他,我請教過這些基督徒:上帝爲什麼要把我們人創造出來?他說:他爲了要管理世間。我問他:上帝是不是萬能的?他說:是!上帝如果是萬能的,他把我們創造出來,是不是多此一舉?因爲他是萬能的,他就能管理這個世間了啊!他說:我們被創造的人,不夠資格問這些。要默默的被他創造出來,我們不能問,被創造的不夠資格問。我不能接受!所以基督教講的道理,變成有的人能接受,有的人不能接受。佛講的道理不是這樣子,佛講的道理,注意聽!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你相不相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因緣生、因緣滅,都是無常,包括我們的色身,沒有一樣是我們的,一切法都是無常,你相不相信啊?(衆鼓掌)佛陀說:真理不關相信不相信的問題,今天你不相信,它也是生老病死,也是無常;我們今天相信,它也是無常,真理是超越感性、超越種族、超越權威,什麼叫做真理?就是讓你沒有辯論的余地,世間就是無常,它就是無常。(衆鼓掌)而不是,我今天跟佛陀辯論,它就由無常變作常,不可能!世間無常,是生滅法,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法無我,這個無我,就是沒有一個固定的形相,這個無我,並不是說只有單指無我,不是這個意思,一般人對“無我”的意思不了解,無我就是相,沒有我相,要這樣解釋。一切法無我,譬如說這是毛巾,這是毛巾,狹義的叫做沒有一個無我,廣義的叫做一切相都沒有本體,這個叫毛巾,毛巾也是生滅,它沒有真正的毛巾,這個叫做無我,佛說毛巾,即非毛巾,是名毛巾,這樣叫做無我。所以一切法,包括這盆花;包括這張桌子;包括我們的心;包括我們的色身,都是無我,你相信或不相信,都不重要,(衆鼓掌)事實上就是無我。所以我們的妄想跟顛倒,我們的觀念若是錯誤,佛陀說:當我們觀念錯誤的時候,我們就會活著錯誤的生命,過著毀滅的生命的生活,我們的觀念若是錯誤,我們就會過著很痛苦的日子;我們就會過著顛倒的日子;我們就會過著執著的日子、煩惱的日子,這就是佛陀對我們的開示,全是因爲妄想、顛倒。

  再來,只要我們生,就是生老病死這個生,只要我們有生,必定衍生無量無邊的問題。簡單來說,我們今天如果來這個世間出生,一切問題就隨之而來了,出生、讀書、教育、吃、食衣住行,一切煩惱,感情、事業,一切問題,一直衍生出來。所以說,學佛的人,應該怕生,不要怕死,你應該要怕:我來生不想再來了。應該怕生,你要怕:我不可以再來投胎了,我再來投胎的話,我如果有生,就一定要死,如果不生就沒有死。所以說,我們要用智慧,只要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生長在這個世間,一切的問題,就一直演變而來,但是我們有佛法,不怕!佛法是講不二法門,現實的生活跟涅槃本身,並沒有距離,佛法是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所以在《維摩诘經》裏面講:一切資生事業,不壞實相,意思就是說,今天在坐諸位,不管我們做什麼行業,都不影響我們的修行,要了生死,不必放棄你的職業,只要我們能夠運用我們這顆心,那麼你就成功了!有一個婦人,她聽到:修行要放下。有一天她就去文殊講堂,她就說:師父!象你這樣講,修行要放下,我現在有叁個孩子呢,我如果象你講的,把叁個孩子放著不管,我自己跑去修行,這種放下怎麼得了!我說:菩薩!這樣叫做放棄,不是叫做放下,放棄就是還沒有完成自己的責任、義務,自己就腳底抹油溜了,那叫做放棄,放下是不離自己的責任跟義務,完成心地的解脫。什麼叫做佛法?要記住!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這樣才能夠運用在這個世間。出家人,他只是一部分而已,並不是所有的人,他都有因緣能夠出家,不可能,如果不能出家,也沒有關系,我們有殊勝的淨土法門,自古以來大徹大悟的,象龐蘊居士、維摩诘居士,象李炳南老居士,這都是大修行人,方倫居士,這都是很了不起的人!對不對?所以說,能夠出家,當然這是有福德因緣,不能出家也沒有關系,既現實又超越,佛法是適應每一個衆生都有,佛法如果只適應出家人,那在家人怎麼辦?佛法若是只適應在家人,那出家人怎麼辦?釋迦牟尼佛不會這麼偏心的。出家人他有因緣,他想專修、專攻,他不希望有幹擾,對不對?在家人有的立場不能配合,但是他也可以在家好好的修行。所以佛法的可貴之處,就是說你不必放棄你的職業,但是你不要忘記你的任務是什麼。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的責任是什麼。

  

  再來,我們要解脫,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第一個,你要有清涼的心,心要清涼,你想得到解脫,想要心清涼,你想自在,你首先一定要做兩件事情,就象做事業也要有本錢,修行,它也要有基本的條件,你想要解脫嗎?想!你想清涼自在嗎?想!那麼下面說的這兩點,你不能觸犯,第一點,一個修行人要降伏嗔怒,就是我們的脾氣,我們的脾氣,我們這個嗔恨心,憤怒的心要先降伏,否則我們永遠無法解脫。佛說:心中的嗔恨心、憤怒的心,就象一塊燒得火紅的木炭,放在心中,把我們燒得那麼痛苦,你看一個人大發脾氣,起嗔恨心時,臉色都氣得發白了!憤怒的時候,就象阿修羅一樣,恨不得把對方吞進肚子…

《智慧的語言 ( 四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