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天臺小止觀》講記 治病患第九▪P3

  ..續本文上一頁位的就是,養氣是由靜裏面去養的,調脈是從動裏面去調的。

  ¨ 動跟靜不一樣

  其實剛才已講到了。譬如講到調脈時,有講到按摩或做瑜伽─是調脈的方法,其實不止;依據我的了解有蠻多的方法,我們一般醫生所用的治病方法,大概都是以調脈的多,養氣的比較少,中醫有講到一些養氣的方法,但比較少。所以我們下次再講如何用調脈的方法來治病,或者各位如果打坐時,碰到一些脈不通的部位,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調?今天就講到這地方!

  ¨ 結印

  據我的了解,我們五個手指頭,每個手指頭所代表的氣不一樣,中醫講有五髒:心、肺、肝、脾、腎,跟五個手指頭的氣是相應的,密宗也有講到上行氣,中行氣,下行氣等等不同的氣。簡單講每個手指頭所代表的氣不一樣,所以當我們哪一個氣?哪一個脈要通時,那個手指頭就會有比較強烈的反應,而會作出一些相應的動作,稱爲手印,如果在身體稱爲身印。也就說當我們打坐坐到你應該通哪個脈?應該通哪個筋時?那只手會有這動作顯現。在密宗講到不同的咒,有不同的觀想,不同的本尊,有不同的手印。其實如果我們把它連起來,是一個很精致的系統,這牽涉到密宗所謂的壇城。

  ¨ 壇城

  我們看密宗有很大的圖畫,中間是佛像,四周是菩薩像,我看過一本密宗的書,壇城其實是根據我們的氣脈來畫的,氣脈在密宗講到主要有五輪,上有眉心輪、喉輪、心輪、臍輪、丹田輪或稱爲育樂輪,五輪對應五方佛。五輪的所在的地方稱爲中脈,中脈是不打手印的,因爲中脈就是氣脈全部通了,就沒有手印好打!因爲全部通了!從中脈向四面出來,就是菩薩脈;中脈是指跟佛相應的稱爲佛脈;外圍的八大脈,稱爲菩薩脈,菩薩脈再分支,所謂天神的脈、鬼神脈……等。

  也就說: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脈,有不同菩薩的名字,有不同的咒音,有不同的手印。這是一個相當精致的一個系統,其實是根據我們的生理,尤其是氣脈的反應而製作出來的;因此我們要修哪個本尊,這本尊跟脈有一些關系,因此我上次又說到,不同的脈上有它的穴,不同的穴,有它不同的音,整個音加起來是一個咒音,這咒音就相對有他的手印、有它的觀想。

  我們如果從外在講:講到天神、鬼、天龍八部也有,但如果就我們身體而言,是跟我們身體氣脈的反應有關系。當然我們也可以說要修哪個菩薩?要修哪個本尊?要打哪個手印?其實是剛開始修才有的問題,因爲每個人開始修時,總是從一點下手,一門深入,從一個脈開始通之後,可以通中脈,中脈通了,就可以通全身的脈,如果通了中脈之後,這些問題當然就不見了!所以真正修中脈或大手印時,還是不打手印的,因爲那時的脈,已全部通了!當然在每個人打坐的過程之中,我們是不會很了解,我現在是要通那個脈?但會打出一些手印,倒是沒有什麼奇怪的事情,人的生理反應爾!

  今天繼續講身體的這些反應,因上次說到打坐能夠治病,打坐坐不好也會生病;在上次所講的生病是屬于氣脈不通,所産生一些反應;今天講如果因爲打坐,坐的不好,會産生什麼病,這不好是因爲各種做不好,所以才産生的一些病態,我們以前也略說到一些,今天把它整個整理一下:

  ¨ 坐不好的歸納跟說明

  第一大類、坐姿不正:

  (1)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背不直,頭不直,坐姿不正,最容易産生的現象,就是氣到那邊就堵住了!譬如說你的頭是這樣勾下來,氣到這裏,大概就上不去了!甚至說坐久,你背脊都會變形;最初是因爲坐姿不正,氣上不去就走偏了;就只好整個關節都會變形。這是第一個坐姿不正會産生的問題。

  (2)坐姿雖然好象還不錯,但是身體某些局部會用力,會緊張!一般人比較會緊張的部位,大概是肩膀還有小腹;坐姿不正的問題大部份是屬于生理的問題;如果坐姿不正,所産生的問題,你大不了一段時間不打坐,它就過去了!這時間不會很長!

  第二大類、方法不正確:

  (1)控製呼吸:尤其是說有些人學到外道的方法,或者先入爲主聽到一些就是要變成腹式呼吸,要想辦法把呼吸盡可能要到小腹,就是用意識想控製呼吸的深淺;有人是用意識來控製呼吸的快慢,有些人要使它變慢一點,有人會變快。爲什麼?上次已說過,有人爲了以呼吸來控製妄想,就會愈數愈快!所以用意識來控製呼吸,大部人都會有一些毛病。

  (2)更嚴重就是導引氣脈,我雖然在講課時,提到不少氣脈的現象,我只是希望大家了解,如果碰到這些現象,我們能夠知道它怎麼回事就好了,把它當作一種過程,不用緊張,不用焦慮,你繼續坐,不是問題;而不是用先入爲主的一些對氣脈的觀念,希望它這麼變,那麼變!這樣就會有導引的心態,會有自我暗示的心態出現;尤其是說外道道家常講打通任督二脈,奇經八脈等等。很多人就會用意識去控製自己的呼吸,氣怎樣走?從背上去,從頭下來,轉來轉去;很多人就是因爲先入爲主用導引的方法,結果把氣導岔了!這氣脈的問題,等一下講任督二脈時會繼續。所以方法不正,第二大類是屬于導引氣脈。

  (3)松緊失調:有人求好心切,就會造成身體的緊張、心理的緊張,造成方法上的失調,這都是因爲太緊,這也是方法的問題。太緊很可能有人胸會悶,頭會痛,身體會繃得很緊;甚至嚴重身體會僵掉!如果是松緊失調,控製呼吸,所産生的現象,大概你一段時間不打坐,也會慢慢好,導引氣脈也是一樣;很多人用導引的方法來打坐,結果把自己的氣脈弄亂了。

  這時用什麼方法再調回來,如果再用導引的方法大概可能會愈弄愈亂,所以我總是建議他們幹脆不要打坐了;如果還能坐就單純的念佛持咒就好了;如果連坐都不能坐,就用拜佛的方法,慢慢拜把注意力放在動作上,也不用觀想,更不需導氣,過了大概叁個月、半年之後,我們生理的反應,會使氣脈慢慢歸于正位,歸正時,再來打坐就不是問題了!

  坐姿不正,方法不正所産生的都是屬于生理的病,一般人都知道自己生病了,所以再怎麼病,不可能病得太嚴重;因爲生病了就知道不對勁了,就會反省,就會知道去找醫生,找善知識!

  第叁大類、心態不正:

  (1)追求境界:很多人對于打坐存著一種很神秘的向往,以爲打坐能夠坐到什麼境界,很多人都喜歡問對不對?你現在坐那麼久,你有什麼境界?有沒有什麼特別神秘的事情可以告訴我們,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或有什麼好玩的事情?所以因爲很多人對打坐心態上的不正,喜歡比較神秘怪力亂神,或者希望有一些超能力,什麼天眼通,天耳通等等;或者喜歡一些幻覺的世界,也許不是什麼超能力,但在打坐的時候常常會到另外一個世界去。所看到、所聽到的跟我們這世界,完全不一樣,那是幻覺。

  所以如果心態的不正,就很容易跟我們的生活完全脫節;也許是有一些神秘的體驗,有一些異常的世界,但很容易就跟我們的生活完全脫節;當他回到現實生活中時,他就沒辦法適應。甚至在別人看起來,他是神經有問題的,他想的跟我們所看的都不一樣!

  (2)鬼神附身:如果心態不正更糟糕的是,很容易引鬼神附身,因爲鬼神知道這些人,是有這樣的動機來學打坐;在打坐時,因爲自我意識比較沒有那麼強烈,所以容易被鬼神所附身;附身之後,他的超能力,他的神秘經驗就更多了!就更不容易回頭。

  第四大類、知見不正:

  (1)梵我思想:很多外道的定都蠻高的,但因爲知見不正,所以不能解脫,像印度教所講的都是梵我思想,還是有一個我在。

  (2)所謂的常見、斷見等。

  因此心態不正或知見不正,這是屬于心理上的一種病態;必需透過正知見,或者善知識的引導,才有辦法回複到常態;事實上真正修行打坐需要指導的部份,最初是屬于前面坐姿跟方法的問題,可是事實上最後是在心態還有知見上的調整,才是佛法的特點。

  這是講到打坐坐不好,可能産生的一些病態;今天很多人打坐,也很多人坐出現了問題,大概都是屬于方法不正或心態不正比較多,坐姿不正大概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如果坐姿不正,一定是個人的問題,不是教的問題。

  ¨ 打坐之生理反應八觸

  我們今天繼續講打坐的一些生理的反應,在智者大師講到打坐有所謂八種內觸感受,前面已經講到幾種:

  (1)悶脹:氣脈不通會悶、會脹、會酸、會痛,這是不通的反應。

  (2)其次是會有冷熱溫涼:有時身體某一部份會覺得比較熱,當然熱得不那麼明顯稱爲溫熱;有時會涼、會冷,最初打坐者身體發熱就會流汗,那是因爲氣比較浮,浮在表皮上;所以一熱毛細孔張開就流汗了;如果我們繼續打坐,氣能慢慢攝入骨脈裏面,這時候身體也還可能發熱,但不會流汗,那種熱就變成很舒服的熱。

  同樣也有人打坐最初也可能會冷,譬如:有人毛細孔張開之後,就覺得全身會冷,如果是屬于毛細孔張開的冷,再被一件衣服,大概就解決了!如果氣慢慢攝入骨髓之後,那種冷是從骨髓發出來的,穿再多的衣服也沒有用!但那種冷不會很難過,有一種講法稱爲醍醐灌頂,其實是氣脈的反應,就是說氣能夠通到頭頂,醫學上的一種反應稱爲松果腺,松果腺一般人是沒作用的。就說我們一般人的內分泌,頭部有腦髓體,高的部份有松果腺,松果腺一般人是沒有反應的;但如果打坐坐到頭部的頂脈通了之後,松果腺會産生一種分泌液體,這分泌液體從頭頂慢慢下來時,全身尤其是頭骨之間會感覺到非常的涼快,在很多的地方稱爲醍醐灌頂,就是從頂門慢慢下來,全身蠻舒服的,這是涼。第二大類的反應就是冷熱溫涼。

  (2)第叁大類通、澀、滑:暢通還有氣澀跟滑。通跟滑其實是一樣,通、澀大部分是指氣通,氣澀;血─流得比較順,稱爲滑,流得不順稱爲澀;有時我們打坐時會覺得身體變得比較輕,那是因爲氣往上走!身體會覺得比較輕;如果氣往下沈身體覺得比較重…

《《天臺小止觀》講記 治病患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