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天臺小止觀》講記 治病患第九▪P4

  ..續本文上一頁,甚至有時在打坐時,身體會感覺到膨脹,脹得很大,愈脹愈大,這是氣浮,會感覺身體像氣球一樣,愈脹愈大,也有時會覺得身體縮小,這是浮跟沈。

  上次也說到,有人打坐時,會覺得身體不見了,手不見了,腳不見了,這不見主要是脈通了,脈通時沒有障礙;所以就不感覺身體的存在,很多人覺得身體不見;事實上如果打坐坐得最好時,連這不見也不知道,也就說如果我們數息是專心在用方法,把注意力放在數字上,你身體在不在?根本不知道,對不對?如果只是很專心在數息,你是知道數字,一二叁四五等等,或者專心地在念佛號,這身體在不在,其實都不是問題,因爲你根本沒有把注意力,拿去反省─在不在?因此在當然是妄念,不在也是妄念;很多人以爲我的手不見了,就以爲很高興,其實那還是妄念,表示你沒有專心,才會想到我在不在的問題?

  (4)第四大類:八觸另外一種就是動:身體某一個局部會動,這種八觸的現象,多多少少,人都會有的。下面繼續講:

  ¨ 任督的反應

  一般人打坐如果他的身體沒有病,沒有病就說沒有所謂的氣攻病兆的現象,坐了一段時間之後,氣會慢慢地收入所謂的丹田,爲什麼氣會慢慢沈入丹田呢?我的講法是因爲我們打坐是靜,靜是屬于陰。在中醫講到:我們的身體裏面就有陰陽─就身體整個大結構來講:頭、腳、四肢是屬于陽;身體─五髒六腑所在的地方是屬于陰。

  就身體而言:前面是陰,後面背部爲陽;就前面而言:胸上部份是陽,腹下的部份是陰; 所以我們知道陰中之陰就是指小腹的部份;而陽中之陽是指我們的腦袋。

  所以一般人不打坐或思考或做什麼?氣都是在頭部的,因爲動是屬于陽;如果我們打坐身體慢慢靜下來,頭腦也靜下來;這時這個氣會慢慢回複到陰,就是小腹,也就是一般人所講的丹田部位;因此從最初氣很浮,浮于表皮之間,最後會慢慢沈到丹田,再其次就有打通任督二脈的反應。

  在這兒我必需強調一點:任督二脈打通的現象,是打坐的一種過程,會自然的一種現象;如果你的氣慢慢養足,就會有打通任督二脈的反應;但這反應一定是因靜而有的;剛才已講到因爲靜所以氣能夠沈丹田,因爲沈丹田之後,才有任督二脈的反應;反之如果我們是用意識的方法,希望氣沈丹田,或者用意識導引的方法要打通任督二脈,這都是自我暗示的結果。因爲這時候的心還是很浮躁的,你還是用思考、用導引的方法,這氣感覺好象可以沈丹田,感覺好象也可以在任督二脈兜轉;但大部人如果用導引的方法是屬于浮氣,這氣是不可能深入骨髓,因爲任脈和督脈都是在骨髓裏面的脈。如果打坐心不能很定,氣根本就是浮在骨髓之外,你用引導的方式導了半天!還是在外面,好象有其實是假的;我要強調就是,一定是從專心打坐心定了,然後産生自然的反應,這才是正常的,刻意造成這種假相,對自己沒有什麼幫助,而且可能會有更多的後遺症。

  任督二脈的反應,有一點男女衆不一樣:督脈在後,任脈在前。男衆大致而言:是先通督脈,然後再通任脈;女衆大概是先通任脈,督脈哪時候通,不太確定!我現在先講督脈的部份,因爲這方面我比較熟悉。

  ¨ 督脈:道家講督脈有叁關

  第一關尾闾關:我們脊椎最下端的部份稱爲尾闾,平常講的尾椎,在中醫的穴位稱爲長強穴,我們知道因爲這氣從入丹田之後,開始經過我們身體的下部,所謂會陰的部位;這丹田到尾闾關,中間有一段,最下面這點稱爲會陰,這接通之後,才有辦法上脊椎到第一關尾闾關。在這之前因爲氣都積在下部,所以下部會有一些現象;有人是因爲氣積在下部,所以這時可能貪欲會比平常重,經過尾闾關之後氣才會慢慢往上走;甚至說有時這氣沒辦法上,則會往下竄,竄到兩雙腳可能都會振動,這時只能說還是用修定的方法,以更專心更持久的方法去坐,坐了一段時間通過了!第一關稱爲尾闾關。

  第二關夾脊關:就說我們背部脊椎跟肋骨相接的部位,這是第二關也不客易過,很多人坐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你的背,挺得不太直;那是因爲在夾脊關的時氣就上不去了!上半身一定是駝的,打不直因爲上面沒有氣,這是第二關;如果一個人夾脊關也過,他打坐時就不需要常常看我們的脊椎有沒有挺直?只要夾脊關一過,脊椎自然能夠挺得正,而且根本不會松掉跨掉的,不管你注不注意,他一樣挺得很直。

  第叁關稱爲枕骨關:就是我們後腦袋睡覺時碰到枕頭的部位,但依我個人的體會,可能應該是大椎,上了大椎之後才有可能上枕骨;因爲這時要上枕骨上不去,所以氣可能會由這兩邊的肩胛過來,這時很多人的氣都積在肩胛,兩個肩膀都會繃得緊,甚至說有些部位會很酸痛。如果通了夾脊關,大椎這一關沒有過,大概頭會勾下來!變成垂頭喪氣的樣子!繼續坐肩膀慢慢放松,氣就可以過了頭部,過了頭部之後,有些很特殊的反應;因爲這時的氣已經到頭部了,有些人這時耳朵可以會有反應,就是耳鳴現象。

  因爲氣過了頭部之後,氣已經到這邊;但並不是直接上頂門過來,而是從耳朵到眼睛這部位這樣過來的;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往上,但是往耳朵的部份是蠻重的;所以耳朵會有一些反應,一般最常的反應就是聽到一些很奇怪的聲音,甚至會有一些耳鳴不太正常的現象。這是通過耳朵所産生的一些反應。

  再過來就是眼睛也會有一些反應,有些人眼睛會紅,好象血絲很多,我們兩邊眼睛就會覺得很紅;有時眼屎會比較多,甚至有人會覺得眼睛刺刺的不太舒服!眼睛過了之後,再下來就是鼻子,可能流鼻涕,不太通。流鼻涕主要是說:如果我們氣已經通到這裏沒問題,上面通了下面沒有通,所以氣沒有辦法出;剛好鼻孔有兩個出入孔,所以就出來了!于是就流鼻涕了!所以有時很討厭,打坐到一半之後就要開始擤鼻涕了,甚至下了坐之後,因爲下面的部位不會那麼快通,一天之內就一直流,會流一段時間,知道就繼續坐到通就好一點!這過程不會那麼快。南懷瑾寫過一本書《靜坐與長生不老》,裏面就講到鼻子這種反應,常常流鼻涕!

  過了鼻子之後再下來就是牙齒,牙齒可能會浮腫,舌頭會幹燥等等這些都是,應該是屬于督脈的反應。頭部的部份,有時也有一部分會往上走,這樣下來這兩邊銜接的。這頭部會覺得很重,好象戴帽子一樣,緊緊的,過了眼睛之後就是眉心,眉心常常也是像一塊鉛頂住那樣很重!這都不太舒服。所以很多人打坐最初的反應,除了身體的局部之外,大概都是屬于任督二脈的反應。這是講督脈的部份。

  

  ¨ 任脈女衆的反應

  我聽到的如果氣沈丹田之後,再上來就是會碰到第一關是屬于胸門這一關,也是一樣!中間是胸骨,然後在胸骨的兩邊爲肋骨,氣從丹田一上來就撞到這地方,這又剛好是一個叁角形的地方,氣根本很難過,如果我們看照片這邊有個骨頭,特別凸出來,中醫稱爲鸠尾,就是像小鳥的尾巴一樣!那地方很討厭,每次氣一沖上來,就像刀子往上銼一樣,非常的痛!這一關很多人尤其是女衆,可能過了半年還是覺得胸悶、胸痛,看醫生就沒有用;不打坐大概就好一點,這一關其實不好過!有時因爲氣不能上來,就向兩邊的肋骨跑,跑到脊椎後面去了,腎髒會覺得怪怪的,不太舒服!如果這一關通了之後,再下來。

  氣沿著胸骨上來,不會直接上頭部,大概延著鎖骨向後面轉到也是經過肩胛骨,從頭部上來。所以一樣,有人胸悶之後,接下來就是肩膀酸痛,這肩胛很重,尤其是後面肩胛的地方,會有幾個穴位特別痛;再下去的反應都差不多!如果你氣沒有辦法上頭部,所謂大椎受阻,至少要昏沈半年以上,一打坐前面叁十分鍾還清楚,後面就不清楚!不知道到那裏去了!剛才講到如果一個人氣沒辦法上頭部,就可能昏沈;這昏沈既不是太勞累,當然也不是生病;但在那時候打坐就會有這樣的反應。如果是在昏沈時,雖在上面搖搖晃晃,自己還知道在昏沈,所以還會掙紮,而且還知道晃來晃去。

  如果是氣往頭部的脈不通,你就坐在哪裏,嗯!就不見了!連昏沈的迹象都沒有,最初覺得好象用方法,用到最後就不知道沒有了!可能我們就維持那種姿勢半個鍾頭之後,嗯!就開始大地回春,又醒過來了!頭腦又清楚了!所以在半個鍾頭階段,你用什麼方法都很難有什麼轉機;如果就打坐而言,在那階段當然沒有辦法用功。因爲數息根本不能數,念佛也不能念。但我要告訴各位的就說,這時間你還是要把他捱過去!因爲還是要繼續打坐的姿勢,雖然昏沈也只好讓他昏沈,要捱過去;要捱到頭腦清楚了,然後繼續用功!或者捱到這關完全打通了,這時間可能不會很短,幾個月!

  如果氣過了枕骨,上了頭部之後,剛才已講到眼睛、耳朵、鼻子、眉心等等的反應。另外有一種反應就是氣上了頭部之後下不來,這有兩種現象:

  第一種剛好相反變成睡不著:覺得整天精神特別好,不睡覺都沒有關系,這主要不是氣上不了頭部,而是積在頭部下不來;因爲一般人的任脈不通,所以積在頭部,會覺得自己晚上失眠,睡不著覺!精神特別好,這是第一種反應。

  第二種瞋心比較重:我們剛才說到,如果氣積在小腹丹田時,貪欲會比較重,因爲那地方跟我們生殖器官會比較近,所以會貪欲重;如果上了頭部剛好是瞋。我們都知道生氣時,氣是往上沖的,如果你在那階段,氣也都是往上沖的;因爲是往上沖,所以瞋心會比平常重;不一定有瞋心,但是會比平常時間看不順眼,一點小事情就發大發脾氣,那階段也是要捱過去。

  如果在氣開始經過眼睛、鼻子、嘴巴,最後我們經常講到打坐,要舌頂上颚,進一步能夠使氣上下銜接,我們會感覺氣真的是從舌頭頂尖往上,這通了你會感覺到有壓力,氣通去的感覺。如果一個人氣能夠通過舌尖之後,他大概就比較不喜歡長舌講話;因爲這時氣的關系,會經常使他的舌頂上颚,打坐時當然是這樣子,不打坐…

《《天臺小止觀》講記 治病患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