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台小止观》讲记 治病患第九▪P4

  ..续本文上一页,甚至有时在打坐时,身体会感觉到膨胀,胀得很大,愈胀愈大,这是气浮,会感觉身体像气球一样,愈胀愈大,也有时会觉得身体缩小,这是浮跟沉。

  上次也说到,有人打坐时,会觉得身体不见了,手不见了,脚不见了,这不见主要是脉通了,脉通时没有障碍;所以就不感觉身体的存在,很多人觉得身体不见;事实上如果打坐坐得最好时,连这不见也不知道,也就说如果我们数息是专心在用方法,把注意力放在数字上,你身体在不在?根本不知道,对不对?如果只是很专心在数息,你是知道数字,一二三四五等等,或者专心地在念佛号,这身体在不在,其实都不是问题,因为你根本没有把注意力,拿去反省─在不在?因此在当然是妄念,不在也是妄念;很多人以为我的手不见了,就以为很高兴,其实那还是妄念,表示你没有专心,才会想到我在不在的问题?

  (4)第四大类:八触另外一种就是动:身体某一个局部会动,这种八触的现象,多多少少,人都会有的。下面继续讲:

  ¨ 任督的反应

  一般人打坐如果他的身体没有病,没有病就说没有所谓的气攻病兆的现象,坐了一段时间之后,气会慢慢地收入所谓的丹田,为什么气会慢慢沈入丹田呢?我的讲法是因为我们打坐是静,静是属于阴。在中医讲到:我们的身体里面就有阴阳─就身体整个大结构来讲:头、脚、四肢是属于阳;身体─五脏六腑所在的地方是属于阴。

  就身体而言:前面是阴,后面背部为阳;就前面而言:胸上部份是阳,腹下的部份是阴; 所以我们知道阴中之阴就是指小腹的部份;而阳中之阳是指我们的脑袋。

  所以一般人不打坐或思考或做什么?气都是在头部的,因为动是属于阳;如果我们打坐身体慢慢静下来,头脑也静下来;这时这个气会慢慢回复到阴,就是小腹,也就是一般人所讲的丹田部位;因此从最初气很浮,浮于表皮之间,最后会慢慢沈到丹田,再其次就有打通任督二脉的反应。

  在这儿我必需强调一点:任督二脉打通的现象,是打坐的一种过程,会自然的一种现象;如果你的气慢慢养足,就会有打通任督二脉的反应;但这反应一定是因静而有的;刚才已讲到因为静所以气能够沈丹田,因为沈丹田之后,才有任督二脉的反应;反之如果我们是用意识的方法,希望气沈丹田,或者用意识导引的方法要打通任督二脉,这都是自我暗示的结果。因为这时候的心还是很浮躁的,你还是用思考、用导引的方法,这气感觉好象可以沈丹田,感觉好象也可以在任督二脉兜转;但大部人如果用导引的方法是属于浮气,这气是不可能深入骨髓,因为任脉和督脉都是在骨髓里面的脉。如果打坐心不能很定,气根本就是浮在骨髓之外,你用引导的方式导了半天!还是在外面,好象有其实是假的;我要强调就是,一定是从专心打坐心定了,然后产生自然的反应,这才是正常的,刻意造成这种假相,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而且可能会有更多的后遗症。

  任督二脉的反应,有一点男女众不一样:督脉在后,任脉在前。男众大致而言:是先通督脉,然后再通任脉;女众大概是先通任脉,督脉哪时候通,不太确定!我现在先讲督脉的部份,因为这方面我比较熟悉。

  ¨ 督脉:道家讲督脉有三关

  第一关尾闾关:我们脊椎最下端的部份称为尾闾,平常讲的尾椎,在中医的穴位称为长强穴,我们知道因为这气从入丹田之后,开始经过我们身体的下部,所谓会阴的部位;这丹田到尾闾关,中间有一段,最下面这点称为会阴,这接通之后,才有办法上脊椎到第一关尾闾关。在这之前因为气都积在下部,所以下部会有一些现象;有人是因为气积在下部,所以这时可能贪欲会比平常重,经过尾闾关之后气才会慢慢往上走;甚至说有时这气没办法上,则会往下窜,窜到两双脚可能都会振动,这时只能说还是用修定的方法,以更专心更持久的方法去坐,坐了一段时间通过了!第一关称为尾闾关。

  第二关夹脊关:就说我们背部脊椎跟肋骨相接的部位,这是第二关也不客易过,很多人坐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你的背,挺得不太直;那是因为在夹脊关的时气就上不去了!上半身一定是驼的,打不直因为上面没有气,这是第二关;如果一个人夹脊关也过,他打坐时就不需要常常看我们的脊椎有没有挺直?只要夹脊关一过,脊椎自然能够挺得正,而且根本不会松掉跨掉的,不管你注不注意,他一样挺得很直。

  第三关称为枕骨关:就是我们后脑袋睡觉时碰到枕头的部位,但依我个人的体会,可能应该是大椎,上了大椎之后才有可能上枕骨;因为这时要上枕骨上不去,所以气可能会由这两边的肩胛过来,这时很多人的气都积在肩胛,两个肩膀都会绷得紧,甚至说有些部位会很酸痛。如果通了夹脊关,大椎这一关没有过,大概头会勾下来!变成垂头丧气的样子!继续坐肩膀慢慢放松,气就可以过了头部,过了头部之后,有些很特殊的反应;因为这时的气已经到头部了,有些人这时耳朵可以会有反应,就是耳鸣现象。

  因为气过了头部之后,气已经到这边;但并不是直接上顶门过来,而是从耳朵到眼睛这部位这样过来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往上,但是往耳朵的部份是蛮重的;所以耳朵会有一些反应,一般最常的反应就是听到一些很奇怪的声音,甚至会有一些耳鸣不太正常的现象。这是通过耳朵所产生的一些反应。

  再过来就是眼睛也会有一些反应,有些人眼睛会红,好象血丝很多,我们两边眼睛就会觉得很红;有时眼屎会比较多,甚至有人会觉得眼睛刺刺的不太舒服!眼睛过了之后,再下来就是鼻子,可能流鼻涕,不太通。流鼻涕主要是说:如果我们气已经通到这里没问题,上面通了下面没有通,所以气没有办法出;刚好鼻孔有两个出入孔,所以就出来了!于是就流鼻涕了!所以有时很讨厌,打坐到一半之后就要开始擤鼻涕了,甚至下了坐之后,因为下面的部位不会那么快通,一天之内就一直流,会流一段时间,知道就继续坐到通就好一点!这过程不会那么快。南怀瑾写过一本书《静坐与长生不老》,里面就讲到鼻子这种反应,常常流鼻涕!

  过了鼻子之后再下来就是牙齿,牙齿可能会浮肿,舌头会干燥等等这些都是,应该是属于督脉的反应。头部的部份,有时也有一部分会往上走,这样下来这两边衔接的。这头部会觉得很重,好象戴帽子一样,紧紧的,过了眼睛之后就是眉心,眉心常常也是像一块铅顶住那样很重!这都不太舒服。所以很多人打坐最初的反应,除了身体的局部之外,大概都是属于任督二脉的反应。这是讲督脉的部份。

  

  ¨ 任脉女众的反应

  我听到的如果气沈丹田之后,再上来就是会碰到第一关是属于胸门这一关,也是一样!中间是胸骨,然后在胸骨的两边为肋骨,气从丹田一上来就撞到这地方,这又刚好是一个三角形的地方,气根本很难过,如果我们看照片这边有个骨头,特别凸出来,中医称为鸠尾,就是像小鸟的尾巴一样!那地方很讨厌,每次气一冲上来,就像刀子往上銼一样,非常的痛!这一关很多人尤其是女众,可能过了半年还是觉得胸闷、胸痛,看医生就没有用;不打坐大概就好一点,这一关其实不好过!有时因为气不能上来,就向两边的肋骨跑,跑到脊椎后面去了,肾脏会觉得怪怪的,不太舒服!如果这一关通了之后,再下来。

  气沿着胸骨上来,不会直接上头部,大概延着锁骨向后面转到也是经过肩胛骨,从头部上来。所以一样,有人胸闷之后,接下来就是肩膀酸痛,这肩胛很重,尤其是后面肩胛的地方,会有几个穴位特别痛;再下去的反应都差不多!如果你气没有办法上头部,所谓大椎受阻,至少要昏沉半年以上,一打坐前面三十分钟还清楚,后面就不清楚!不知道到那里去了!刚才讲到如果一个人气没办法上头部,就可能昏沉;这昏沉既不是太劳累,当然也不是生病;但在那时候打坐就会有这样的反应。如果是在昏沉时,虽在上面摇摇晃晃,自己还知道在昏沉,所以还会挣扎,而且还知道晃来晃去。

  如果是气往头部的脉不通,你就坐在哪里,嗯!就不见了!连昏沉的迹象都没有,最初觉得好象用方法,用到最后就不知道没有了!可能我们就维持那种姿势半个钟头之后,嗯!就开始大地回春,又醒过来了!头脑又清楚了!所以在半个钟头阶段,你用什么方法都很难有什么转机;如果就打坐而言,在那阶段当然没有办法用功。因为数息根本不能数,念佛也不能念。但我要告诉各位的就说,这时间你还是要把他捱过去!因为还是要继续打坐的姿势,虽然昏沉也只好让他昏沉,要捱过去;要捱到头脑清楚了,然后继续用功!或者捱到这关完全打通了,这时间可能不会很短,几个月!

  如果气过了枕骨,上了头部之后,刚才已讲到眼睛、耳朵、鼻子、眉心等等的反应。另外有一种反应就是气上了头部之后下不来,这有两种现象:

  第一种刚好相反变成睡不着:觉得整天精神特别好,不睡觉都没有关系,这主要不是气上不了头部,而是积在头部下不来;因为一般人的任脉不通,所以积在头部,会觉得自己晚上失眠,睡不着觉!精神特别好,这是第一种反应。

  第二种瞋心比较重:我们刚才说到,如果气积在小腹丹田时,贪欲会比较重,因为那地方跟我们生殖器官会比较近,所以会贪欲重;如果上了头部刚好是瞋。我们都知道生气时,气是往上冲的,如果你在那阶段,气也都是往上冲的;因为是往上冲,所以瞋心会比平常重;不一定有瞋心,但是会比平常时间看不顺眼,一点小事情就发大发脾气,那阶段也是要捱过去。

  如果在气开始经过眼睛、鼻子、嘴巴,最后我们经常讲到打坐,要舌顶上颚,进一步能够使气上下衔接,我们会感觉气真的是从舌头顶尖往上,这通了你会感觉到有压力,气通去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气能够通过舌尖之后,他大概就比较不喜欢长舌讲话;因为这时气的关系,会经常使他的舌顶上颚,打坐时当然是这样子,不打坐…

《《天台小止观》讲记 治病患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