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觀,把他放大,大到無限大時,其實就是觀空了。但一般人,不太好觀空,不見了還是在啊!你用觀大的方法,把他慢慢一次一次的放大;如果觀空或觀大,最好的如果只要針對某部位,就是直接觀這部位就就好了;不需要全身觀,這樣對這部位幫助就比較會有限,而直接觀這部位,譬如:頭部脈不通,就觀頭部一個頭兩個大,叁個大,四個大,愈觀念大。觀的很大時會有兩種效果:
(1)轉移注意力:因爲一般人很容易産生,就是因爲那部位不通了,就會産生緊張,我們很自然就會把注意力放在那地方,因此會造成緊張;反而更不容易通。如果我們是用觀想的方法,雖然把注意力移到那部位,但用觀空,觀大的方法,不會造成緊張,所以有幫助我們把氣脈打通。
(2)有助于氣脈放松:同樣我們一個人剛開始打坐,在那部位很痛,可能你的膝關節很痛,可能你的腰很痛,可能什麼地方很痛,任何一個痛的部位,你都把他觀想成很大,因爲用觀想的方法,我們就能忘掉痛,把注意力移開了,不再一天到晚一直想到痛,注意力移開了,而且觀大有幫助我們把氣脈放松!
第九類、不管它!直接用修定的方法:我們再叁提到,不須用特別的方法去導脈,因爲如果這地方不通,我們全身的反應,氣就自然能夠集中在這一點,如果我們的心愈專注,這反應就會愈明顯,你用刻意的方法去思考,這種刻意的方法,本身就會使氣混亂,不要用意識的方法,反而是最好的方法。然而一般人因爲做不到,一定會感覺到痛或奇奇怪怪的反應,痛就不能夠修定,所以前面所講的方法,都是退而求其次的;因爲你一定很痛啊!所以你只好用觀想的方法,把痛的注意力移開,用持咒的方法,用其它方法把他移開,如果能夠直接不管它,直接修定用數息法,這還是最好的。
第十類稱爲無心的方法:觀空。但用理去觀的,前面所講的空,比較上是觀虛空無限,而第十個觀空主要是觀理:一切法是緣起的,沒有自性,所以我們身心跟萬物本來是合一的,從理上去消除一切的障礙跟矛盾,理能通,心結能開,脈自然能夠通。
¨ 小結─心法、氣脈,標本之間
在《阿含經》原始佛教裏,根本不談氣脈的問題,在中國禅宗也一向不談氣脈的問題;因爲如果一個人有悟境,理通他的心結就能夠開;心結能開,氣脈就能夠通,當然不是當下就通,但他的反應就會比平常快,所以不需要用刻意的方法去通氣脈,而講通調氣脈的方法,就是針對一般衆生,因爲沒有辦法直接用心法來調。所以我常覺得,密宗的方法,是先調氣脈再來調心;而禅宗是直接調心,心調好了氣脈自然就調好;而哪一種方法最好呢?你認爲呢?我想很多人都說,當然是禅宗!我想不見得!主要是看根機,有些人身體的障礙太大,我常說如果你是生病,還是去看醫生;心法用不上嘛!對不對?倒不如去看醫生,看好了再來打坐用功。
同樣身體氣脈的障礙太嚴重,太明顯,你根本沒辦法用功;這時可用這些方法,來幫助你把氣脈障礙疏通,短時間內沒有障礙,你還是直接用心法的方法來用功,這樣標跟本都能夠兼顧。
本是指心法,是指觀、修定修慧的方法;標是屬于調身、調氣、調脈的方法;如果這兩個都會用,而且知道在什麼時機去用,對我們自己用功或者對去教授別人,就會有比較大的把握。這是講到氣跟脈的反應。現在再簡單把論文部份簡單的看一下!
P.59
行者安心修道,或四大有病,因今用觀,心息鼓擊,發動本病。或時不能善調適,身、息、心叁事,內外有所違犯,故有病發。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則四百四病,自然除差,若用心失所,則動四百四病,是故若自行他化,應當善識病源,若知坐中內心,治病方法。若不知治病方法,一旦動病,非唯行道有障,亦則大命可憂。
今明治病法中,分爲二意:一明發相、二明治病方法。
一、明病發相者,病發雖複多途,略出不出二種:
一四大增損病、二從五義生病。四大中病發者,若地大增者,則腫結沈重,身體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則痰蔭脹滿,飲食不消,腹病下痢等,百一患生。若火大增者,則煎寒壯熱,支節皆痛,口氣鼻塞,大小便皆不通等,百一患生。
若風大增者,身體虛懸,戰掉、疼痛、肺悶、脹急、嘔吐、嘔逆氣息,如是等百一患生。故經雲:一大不調,百一病惱,四大不調,四百四病,一時俱動。四大病發,各有相貌,當于坐時,及夢中察之。
次、明五髒生患之相:從心生患者,多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等,心主口故。從肺生患者,多身體脹滿,四肢煩疼,心悶鼻塞等,肺主鼻故。從肝生患者,多喜、愁、憂不樂,悲思瞋恚,頭痛眼暗等,肝主眼故。從脾生患者,身體頭面上,遊風遍身、癢悶疼痛,飲食失味等,脾主舌故。從腎生患者,或咽喉噎塞,腹脹耳聾等,腎主耳故。五髒生患衆多,各有其相貌,當于坐時,及夢中察之,自可得知。
¨ 先確定病因
我想我們都不是要做專業的醫生,所以什麼心生患者,心病、肺病,肝病什麼病等,如果各位有興趣可以看,但對一般打坐而言,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在打坐時,覺得身體不舒服,首先我們要先確定病是什麼原因?剛才講到有幾種狀態:一種是:就是平常的生病,可能飲食不調,可能是被外邪幹擾,可能一些外在的原因。就是最初我們所講到的外因。如果是外因我說你還是去看醫生吧!
如果是第二種原因,可能你方法沒有用好,方法不正、坐姿不正,所産生的一些病態,這就是要調整。第二大類是屬于因爲打坐所産生的一些反應。這反應是因爲方法沒有用好,所産生的反應,這一定要把方法調整過來。控製呼吸,松緊失調,導引氣脈,需要調整方法,現象才可能消除。
第叁類、如果我們確定不是平常的生病,也不是方法不對;而是我們氣脈通塞所産生的一些過程反應,你就不用擔心繼續坐沒有問題;也就說每個人都會有一些不舒服的反應,先確定是什麼原因。這原因,可能你比較清楚,因爲一般的醫生還只是把它當作一般的病來看。對我們打坐的反應,可能不見得很清楚。所以我們看六十頁。
如是四大五髒病患,因起非一,病相衆多,不可具說。行者!若欲修止觀法門,脫有患生,應當善知因起。此二種病,通因內外發動,若外傷寒冷風熱,飲食不慎,而病從二處發者,當知!因外發動。
也就是這一部份是屬于外因;外因還是找醫生比較快。
若由用心不調,觀行違僻,或因定法發時,不知取與,而致此二處患生,此名因內發病相。
若是因爲打坐所産生病態,要問是不是方法不對,還是正常過程?方法不對要找善知識調整,或自己檢討,若是正常的過程就不管它,繼續坐沒有問題。
複次:有二種得病因緣不同,一者、四大五髒增損得病,具如前說。二者、鬼神所做故得病。叁者、業報故得病。如是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經久則病成,身贏治之則難愈。
¨ 鬼神與業報病
鬼神跟業報所得到的病,其實跟我們身體的病,在外相其實是完全一樣的;也就說鬼神有辦法使我們的脈産生偏差。鬼神附身或鬼神作怪讓人生病,都跟脈的偏差有關系;所以能夠用治病的方法,來治鬼病,也能夠用趕鬼的方法來治病。
而業報故得病也是一樣,業報籠統的講,一切的病當然都是業報;但一般人所講的業報的病,如果就氣脈來講,是比較外在的脈,氣血的脈,這是稱爲一般的病;比較內在的脈是稱爲業報的病;因爲外在的脈,是比較偏重于生理的病,如果內在的脈就跟我們的精神有很大的關系。骨髓內在的脈,譬如現在的醫學講法也是一樣,內分泌的多少會影響一個人的個性,對不對?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態,甚至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觀念,這是比較內在的脈,內在的脈,病不會病得很嚴重,不會病得你要死要活的;但這病可能比較難治,會比較持久。
所以外在的病看一般的醫生,內在的病大概是靠心理治療,最好是靠佛法。所以業報故得病,業報病也是病,也是屬于生理的反應;但跟心理的關系比較密切。
二、略明治病方法,既深知病源,因緣起發,當作方法治之。治病方法,乃有多途,舉要言之:不出止觀二種方便。
雲何用止治病相?有師雲:但安心止在病處,即能治病,所以者何?心是一期果報之主,譬如國王,有所至處,群賊迸散。
這是第一種方法,就是把注意力移轉到病痛的部位,我想一般人都是這樣子,那地方生病,那地方痛,注意力就移轉到那地方;因爲注意力所在的地方,氣自然往那裏移,但有一種副作用;若我們把注意力往那裏移,很多人就很容易造成緊張。因爲那地方痛,痛就很容易把肌肉、把神經繃緊,繃緊之後氣反而不容易通了!所以在我們打坐時,經常是那地方有病、有不通,你把注意力移轉過去了,大致而言氣就會往那邊導沒有錯,但過一段時間,要把注意力移開,移開那地方,移開在身體以外的一個對象。爲什麼?因爲這時如果氣已導到那部位,他形成緊張氣還是不能通。我們要把注意力移開到身體以外的部位,這時緊張的部份就能夠松,松因爲氣已導過來,所以不會再散掉;如果你的注意力是在身體的其它部位,這氣可能又導開了對不對?在身體以外的部位,當然最好就是用念佛或持咒,在身體以外的部位;而這一部位就放松了,放松了氣就能通;甚至有時打個妄想它很快就通了,注意力不要在那地方!或問到要多久氣才能通?這很難說,這跟每個人氣脈的通塞有關系。
有人氣脈比較通,他一下氣就過了;有人脈不通的時間,可能就比較久一點;或問如果已經酸痛了,再注意─以一支香的時間是否能夠捱過?我想如果一般人已經覺得酸痛,大概氣都已經到那邊了;如果注意一段時間,一支香應該夠或半支香也夠,再把注意力移開就可以了。
次有師言:臍下一寸,名憂陀那,此雲『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經久即多…
《《天臺小止觀》講記 治病患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