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天臺小止觀》講記 方便行第五▪P4

  ..續本文上一頁起彼落,沒有一定的主題,這是打坐前的狀態。很多人在沒有學打坐之前,對自己的妄想,觀照能力不夠,以爲自己沒有妄想,但是用打坐的方法去練習、去觀照,就會發覺自己的妄想很多。

  (二)

  第二個層次:這裏有一個比較明確連續的,這是指我們所用的方法,我們開始修定之後,因爲注意力是在方法上,所以這個方法就會呈現比重比較大了!在這方法的同時,一定還是會有一些妄想雜念。這妄想雜念又分做兩種:

  第一種妄想雜念:如果比較大,就會把方法忘掉。譬如:數息法數到叁,你就想到說,聽說昨天風很大,今天好象好一點了。這樣一想,過了老久,才想到說我應該數息,但是應該數哪一個忘掉了,不知道,所以方法上面,有一段空檔,不連續,就是因爲被大妄想打斷了。

  有時候雖然在數息,一到十,可以數得清楚連續;但數字跟數字中間,還是會有妄想的,想一下,趕快停下來,下面是四繼續數,再數一數,再打一個小妄想,這樣連續不斷地,就是有大妄想,把數字打斷了;也有小妄想,在裏面穿梭,這是我們剛開始學的人,都是從這地方開始起步的。有方法、有妄想。

  我們最初打坐,你不可能期待自己沒有妄想,只能希望把妄想盡可能的縮短,它一出現的時候就知道,趕快把它切斷,所以到最後,會把我們數息法,整個打斷的大妄想,就會慢慢縮短到最後,它不會把你的方法打斷。

  (叁) 

  第叁個層次:所以第叁個狀況是方法可以連續不斷地下來;而方法之中,還是會有一些小妄想存在,如果我們能夠連續十五分鍾,使數字一到十,中間不會錯亂,不會停頓,這樣就可以說已經到第叁種。

  (四)

  第四層次:我們在前面畫圖的時候,經常都是用叁條線來畫的,爲什麼?因爲人的妄想,大概都是過去、未來、現在,而且從過去跟未來所打的妄想,還是比較多的,我們慢慢著重在數息的方法、修定的方法,就會把過去、未來的妄想慢慢減少,減少到這邊就愈來愈少了。

  (1)到第四層次的時候,第一種可以說因爲過去、未來所打的妄想,就會慢慢趨向于沒有。但是我們對于當下還是會起一些妄想。譬如:六根對六塵,還是會所知覺的,譬如你正在打坐時,外面有聲音砰一聲,你還是知道,即使你數息數得很專心,數字沒有間斷;但是外面有聲音,你知道那是什麼聲音,如果有人從你前面晃過,你也知道有人,我們六根對六塵還是有某種程度的知覺作用,這就打坐而言,還是妄想,因爲還是分別心。

  (2)第二種我們打坐一段時間之後,有人會不自覺的對方法,作一番分析反省,我現在坐的好象還不錯,比昨天好一點,會對這個方法,會覺得我現在好象比較滿意或不滿意等等,這也是因爲用方法才有的妄想,所以這是因爲現在而起的,這妄想當然都是很微細的,只是知道有人走過,這樣子。如果有一個人,從你前面走過去,你就想說那個人欠我的錢,怎麼到現在還沒有還?這樣一想,又到第二個層次去了!

  (3)另外有一種稱爲細妄想:我們一般時候的妄想,都是粗妄想,也就說你自己去打的妄想,叫做粗妄想,無論是想過去、想未來,自己也知道你在想,這稱爲粗妄想;粗妄想在經典上稱爲尋,意思是你自己去找的;或者用比較唯識學的講法,就是作意,你動心起念去打的妄想,這都稱爲粗妄想;有一種比較細的妄想,稱爲伺。何謂細妄想?如果一個人粗妄想沒有,就會有一些念頭自己浮現了,這情況一般人最容易了解是說,我們要睡覺之前,那時候就會有一些念頭跑出來,好象還沒睡飽,就已經開始作夢了,那是細妄想。也有的人腦筋稍微放松一點,就霹雳啪啦,一直跑出來很多,作白日夢。喝酒的人,頭腦不太清楚,但是嘴巴還是會講話,還會作很多事情,那也是細妄想。細妄想爲什麼稱爲伺呢?就是我們心沒有去作意,但是它自己跑出來的,這稱爲非作意。粗妄想比較明顯的,可以說是第六意識,作意而起的;細妄想可以說是,第八識的種子現行了,所以說非作意。

  我們一般人的念頭,粗妄想跟細妄想都是很多的,粗妄想就像大波浪一樣,細妄想是比較小,同時一定有粗妄想,也有細妄想。但是我們大部份的時候,沒有辦法去發覺細妄想的存在,因爲你的粗妄想,已經把細妄想蓋住了,沒有辦法發現出來。等到我們打坐慢慢把這些粗妄想降伏了,就能夠看到細妄想的存在。所以在第四個階段之後,這種心愈來愈細了,因爲過去、因爲未來所産生的粗妄想愈少,我們的細妄想就會慢慢比較清楚明了地看到,這是細妄想。細妄想在妄想很少的時候,又可以分做兩種:

  第一種感受:何謂感受?我們有時候對于過去的事情,現在我們想過去的事情,想不太清楚!但是如果他是屬于細妄想,自己變現出來,你會感覺曆曆在目,過去的事情就像屏幕一樣,重新出現,看得清楚,聽得清楚,甚至那種感覺,那種辛酸苦楚的感覺,還是會很強烈的。這我們剛才講到是第八識的種子變現,爲什麼?因爲在打坐的時候,意識比較松懈,所以本來被壓抑的種子,就會自己浮現出來,會變成一種感受,一種情境,一種境界!

  第二種幻境:甚至有時候它會變成一種幻覺,心很細的時候,每一種念頭,在當下都能夠變成一種境界出現;我們平常妄想很多,所以每個妄想互相抵消了,沒有一個妄想有力量。當我們打坐心念很細,在當下就有相當主宰的力量,所以每個念頭一出現,就會變成一種境界出現,境界是什麼?就像我們看到的境界一樣,想到花,一朵花就可以當下現前;想到某個人,他的影子就可以很清楚地呈現在當前。也就是當我們心很定的時候,能夠由心中變現出任何的境界,這境界當然只有你看到,別人看不到,這境界還是屬于細妄想。我剛才講心中想什麼,其實不是作意去想的,如果作意去想的,那是粗妄想;而這細妄想,在心中浮現出這樣的想法時,在我們的感官之中,同時變現出類似的境界出來,這是第四個層次。我們說打坐會著魔,爲什麼?因爲在細妄想變現成幻覺的時候,很多人沒有辦法去反省,這是你自己變現出來的。

  如果一個人,是以念佛法門來念佛,念到很專心地時候,這阿彌陀佛就可以現身了,現身在他的眼前,這阿彌陀佛不是從西方來的,是他念佛意識變現出來的境界,同樣有人打坐,不想見佛,只想見到光明,坐一坐,光明也現前了;他心中有什麼期待,如果最初他還能夠很專心地用這個方法,用到第四個層次的時候,他所期待的東西,可以當場頓現,看到你想看的。有人希望身體不見了,身體真的不見了,那種感覺是可以用我們的意識去造作,如果是以心理學來講,這是暗示結果,就是一般人平常所期待的境界,會在第四境界出現,平常人所害怕的境界,也可能在那時候出現,因爲那種害怕的種子,平常也是被我們的意識壓抑住了,所以在那種情況平常害怕的事情就會産生了。于是,有些人平常就是怕黑暗、怕孤單,一個人坐在哪裏,就好象覺得不太對勁,就會自己莫明其妙的害怕起來。有的時候我們所怕的,怕死怕鬼,那種怕的感覺,也會慢慢地出現;或者平常最討厭的人,平常我們害怕、所瞋恚的對象,也會在那時候出現。但是如果我們知道它只是細妄想變現出來的境界,就無所謂了!

   如果以爲我所喜歡的東西真的出現了,或者我所害怕的東西真的出現了,那境界一出現,我們心就動了,心就亂了!我們平常期待的境界出現的時候,我們就會起貪心,你一起貪心的時候,就不會想到說,我在打坐,也不會去辨別,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已經忘掉了,然後心就隨著境界去轉了。或者有一些外力鬼神,也可以在這時變現出來,爲什麼?因爲這時我們的心比平常靜,會比平常敏感一點,平常鈍鈍的,還看不到。這時候我們的細妄想的關系,所以內心會變現出很多境界,真真假假,一般人分不清楚的;所以這時候,我們常講會著魔,就是這樣子。如果我們知道這些都是細妄想變現出來的境界,我們知道它是虛妄的,對我們沒有什麼大妨礙,那還是繼續用方法。有的人打坐,沒有變現出什麼境界,他會覺得說,我坐到後來心很定了,身體很輕松,大概已經不錯了。其實如果你還有這樣的意識存在,大概還是在第四個層次。

  在第四個層次,不管是變現出怎樣的境界,最重要的,我們知道,它是虛妄的,所以繼續用方法。有人會問說,我如果已經坐得很好了,下面應該怎麼辦?我說你如果還有這種感覺,就不是很好。如果你還有怎麼辦,根本就沒有把方法用好,如果有把方法用好,根本就沒有這問題。

  (五)

  第五個層次:爲什麼又變成叁條線呢?這叁條線跟最初的不一樣,最初這個叁條線,是代表過去跟未來的妄想,第五個的叁條線,基本上是從中間這條線再把它細分的,也就說我們一般人講,在打坐的時候,知道我在用方法,我用數息法,現在數到五、數到六;第一個是我,第二個是對象,第叁個然後我跟對象産生,如何的關系,我在數息,現在數到五、數到六。

   這叁條線,事實上是每一個人平常生活,時時刻刻都存在的,我現在看到這個東西,它叫做黑板;我現在聽到一個聲音,那是狗的聲音,所以我是什麼?我就是六根,對象就是六塵,然後産生認識的關系,我們時時刻刻,動心起念都知道,現在有一個我,有一個對象,有一個認識。根、識、塵這叁個,如果你還是各自存在,心也許沒有其它的妄想雜念,但那不是定,還沒有統一。佛號沒有其它雜念,這還不是最好,因爲你還知道,你在念佛,你還知道在數息,這都不是最好的。

  (六)

  第六層次:一心。就是像剛才所講的念佛,念到不知道自己在念佛,但是佛號沒有掉,或者數息數到不知道我在數息,但是數字沒有掉,數字沒有掉怎麼知道呢?你當下是不知道的,等到從定的狀態出來的時候,如果那個方法沒有掉,表示你是在這種狀態,有的人昏沈、無記醒過來,嘿!我…

《《天臺小止觀》講記 方便行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