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起彼落,没有一定的主题,这是打坐前的状态。很多人在没有学打坐之前,对自己的妄想,观照能力不够,以为自己没有妄想,但是用打坐的方法去练习、去观照,就会发觉自己的妄想很多。
(二)
第二个层次:这里有一个比较明确连续的,这是指我们所用的方法,我们开始修定之后,因为注意力是在方法上,所以这个方法就会呈现比重比较大了!在这方法的同时,一定还是会有一些妄想杂念。这妄想杂念又分做两种:
第一种妄想杂念:如果比较大,就会把方法忘掉。譬如:数息法数到三,你就想到说,听说昨天风很大,今天好象好一点了。这样一想,过了老久,才想到说我应该数息,但是应该数哪一个忘掉了,不知道,所以方法上面,有一段空档,不连续,就是因为被大妄想打断了。
有时候虽然在数息,一到十,可以数得清楚连续;但数字跟数字中间,还是会有妄想的,想一下,赶快停下来,下面是四继续数,再数一数,再打一个小妄想,这样连续不断地,就是有大妄想,把数字打断了;也有小妄想,在里面穿梭,这是我们刚开始学的人,都是从这地方开始起步的。有方法、有妄想。
我们最初打坐,你不可能期待自己没有妄想,只能希望把妄想尽可能的缩短,它一出现的时候就知道,赶快把它切断,所以到最后,会把我们数息法,整个打断的大妄想,就会慢慢缩短到最后,它不会把你的方法打断。
(三)
第三个层次:所以第三个状况是方法可以连续不断地下来;而方法之中,还是会有一些小妄想存在,如果我们能够连续十五分钟,使数字一到十,中间不会错乱,不会停顿,这样就可以说已经到第三种。
(四)
第四层次:我们在前面画图的时候,经常都是用三条线来画的,为什么?因为人的妄想,大概都是过去、未来、现在,而且从过去跟未来所打的妄想,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慢慢着重在数息的方法、修定的方法,就会把过去、未来的妄想慢慢减少,减少到这边就愈来愈少了。
(1)到第四层次的时候,第一种可以说因为过去、未来所打的妄想,就会慢慢趋向于没有。但是我们对于当下还是会起一些妄想。譬如:六根对六尘,还是会所知觉的,譬如你正在打坐时,外面有声音砰一声,你还是知道,即使你数息数得很专心,数字没有间断;但是外面有声音,你知道那是什么声音,如果有人从你前面晃过,你也知道有人,我们六根对六尘还是有某种程度的知觉作用,这就打坐而言,还是妄想,因为还是分别心。
(2)第二种我们打坐一段时间之后,有人会不自觉的对方法,作一番分析反省,我现在坐的好象还不错,比昨天好一点,会对这个方法,会觉得我现在好象比较满意或不满意等等,这也是因为用方法才有的妄想,所以这是因为现在而起的,这妄想当然都是很微细的,只是知道有人走过,这样子。如果有一个人,从你前面走过去,你就想说那个人欠我的钱,怎么到现在还没有还?这样一想,又到第二个层次去了!
(3)另外有一种称为细妄想:我们一般时候的妄想,都是粗妄想,也就说你自己去打的妄想,叫做粗妄想,无论是想过去、想未来,自己也知道你在想,这称为粗妄想;粗妄想在经典上称为寻,意思是你自己去找的;或者用比较唯识学的讲法,就是作意,你动心起念去打的妄想,这都称为粗妄想;有一种比较细的妄想,称为伺。何谓细妄想?如果一个人粗妄想没有,就会有一些念头自己浮现了,这情况一般人最容易了解是说,我们要睡觉之前,那时候就会有一些念头跑出来,好象还没睡饱,就已经开始作梦了,那是细妄想。也有的人脑筋稍微放松一点,就霹雳啪啦,一直跑出来很多,作白日梦。喝酒的人,头脑不太清楚,但是嘴巴还是会讲话,还会作很多事情,那也是细妄想。细妄想为什么称为伺呢?就是我们心没有去作意,但是它自己跑出来的,这称为非作意。粗妄想比较明显的,可以说是第六意识,作意而起的;细妄想可以说是,第八识的种子现行了,所以说非作意。
我们一般人的念头,粗妄想跟细妄想都是很多的,粗妄想就像大波浪一样,细妄想是比较小,同时一定有粗妄想,也有细妄想。但是我们大部份的时候,没有办法去发觉细妄想的存在,因为你的粗妄想,已经把细妄想盖住了,没有办法发现出来。等到我们打坐慢慢把这些粗妄想降伏了,就能够看到细妄想的存在。所以在第四个阶段之后,这种心愈来愈细了,因为过去、因为未来所产生的粗妄想愈少,我们的细妄想就会慢慢比较清楚明了地看到,这是细妄想。细妄想在妄想很少的时候,又可以分做两种:
第一种感受:何谓感受?我们有时候对于过去的事情,现在我们想过去的事情,想不太清楚!但是如果他是属于细妄想,自己变现出来,你会感觉历历在目,过去的事情就像屏幕一样,重新出现,看得清楚,听得清楚,甚至那种感觉,那种辛酸苦楚的感觉,还是会很强烈的。这我们刚才讲到是第八识的种子变现,为什么?因为在打坐的时候,意识比较松懈,所以本来被压抑的种子,就会自己浮现出来,会变成一种感受,一种情境,一种境界!
第二种幻境:甚至有时候它会变成一种幻觉,心很细的时候,每一种念头,在当下都能够变成一种境界出现;我们平常妄想很多,所以每个妄想互相抵消了,没有一个妄想有力量。当我们打坐心念很细,在当下就有相当主宰的力量,所以每个念头一出现,就会变成一种境界出现,境界是什么?就像我们看到的境界一样,想到花,一朵花就可以当下现前;想到某个人,他的影子就可以很清楚地呈现在当前。也就是当我们心很定的时候,能够由心中变现出任何的境界,这境界当然只有你看到,别人看不到,这境界还是属于细妄想。我刚才讲心中想什么,其实不是作意去想的,如果作意去想的,那是粗妄想;而这细妄想,在心中浮现出这样的想法时,在我们的感官之中,同时变现出类似的境界出来,这是第四个层次。我们说打坐会着魔,为什么?因为在细妄想变现成幻觉的时候,很多人没有办法去反省,这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
如果一个人,是以念佛法门来念佛,念到很专心地时候,这阿弥陀佛就可以现身了,现身在他的眼前,这阿弥陀佛不是从西方来的,是他念佛意识变现出来的境界,同样有人打坐,不想见佛,只想见到光明,坐一坐,光明也现前了;他心中有什么期待,如果最初他还能够很专心地用这个方法,用到第四个层次的时候,他所期待的东西,可以当场顿现,看到你想看的。有人希望身体不见了,身体真的不见了,那种感觉是可以用我们的意识去造作,如果是以心理学来讲,这是暗示结果,就是一般人平常所期待的境界,会在第四境界出现,平常人所害怕的境界,也可能在那时候出现,因为那种害怕的种子,平常也是被我们的意识压抑住了,所以在那种情况平常害怕的事情就会产生了。于是,有些人平常就是怕黑暗、怕孤单,一个人坐在哪里,就好象觉得不太对劲,就会自己莫明其妙的害怕起来。有的时候我们所怕的,怕死怕鬼,那种怕的感觉,也会慢慢地出现;或者平常最讨厌的人,平常我们害怕、所瞋恚的对象,也会在那时候出现。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它只是细妄想变现出来的境界,就无所谓了!
如果以为我所喜欢的东西真的出现了,或者我所害怕的东西真的出现了,那境界一出现,我们心就动了,心就乱了!我们平常期待的境界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起贪心,你一起贪心的时候,就不会想到说,我在打坐,也不会去辨别,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已经忘掉了,然后心就随着境界去转了。或者有一些外力鬼神,也可以在这时变现出来,为什么?因为这时我们的心比平常静,会比平常敏感一点,平常钝钝的,还看不到。这时候我们的细妄想的关系,所以内心会变现出很多境界,真真假假,一般人分不清楚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常讲会着魔,就是这样子。如果我们知道这些都是细妄想变现出来的境界,我们知道它是虚妄的,对我们没有什么大妨碍,那还是继续用方法。有的人打坐,没有变现出什么境界,他会觉得说,我坐到后来心很定了,身体很轻松,大概已经不错了。其实如果你还有这样的意识存在,大概还是在第四个层次。
在第四个层次,不管是变现出怎样的境界,最重要的,我们知道,它是虚妄的,所以继续用方法。有人会问说,我如果已经坐得很好了,下面应该怎么办?我说你如果还有这种感觉,就不是很好。如果你还有怎么办,根本就没有把方法用好,如果有把方法用好,根本就没有这问题。
(五)
第五个层次:为什么又变成三条线呢?这三条线跟最初的不一样,最初这个三条线,是代表过去跟未来的妄想,第五个的三条线,基本上是从中间这条线再把它细分的,也就说我们一般人讲,在打坐的时候,知道我在用方法,我用数息法,现在数到五、数到六;第一个是我,第二个是对象,第三个然后我跟对象产生,如何的关系,我在数息,现在数到五、数到六。
这三条线,事实上是每一个人平常生活,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我现在看到这个东西,它叫做黑板;我现在听到一个声音,那是狗的声音,所以我是什么?我就是六根,对象就是六尘,然后产生认识的关系,我们时时刻刻,动心起念都知道,现在有一个我,有一个对象,有一个认识。根、识、尘这三个,如果你还是各自存在,心也许没有其它的妄想杂念,但那不是定,还没有统一。佛号没有其它杂念,这还不是最好,因为你还知道,你在念佛,你还知道在数息,这都不是最好的。
(六)
第六层次:一心。就是像刚才所讲的念佛,念到不知道自己在念佛,但是佛号没有掉,或者数息数到不知道我在数息,但是数字没有掉,数字没有掉怎么知道呢?你当下是不知道的,等到从定的状态出来的时候,如果那个方法没有掉,表示你是在这种状态,有的人昏沉、无记醒过来,嘿!我…
《《天台小止观》讲记 方便行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