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如果你想說現在提不起勁,幹脆去睡覺了!你這問題,就永遠卡在這裏。所以如果確定這昏沈是屬于氣脈上的障礙,那你就是沒有辦法用功,還是要繼續坐,因爲等到捱過之後,就會慢慢清楚了。
另外一種現象,是剛好相反,就說我們的氣血能夠上得了頭部而下不來,因爲就大部份人而言,上去還是比較容易的,要下來比較困難;如果就一般而言就是動脈、靜脈,上去是動脈屬陽;下來是靜脈屬陰,而陰脈更不容易通。所以有人上去了就下不來,下不來就睡不著覺,覺得頭腦好象清楚,其實不是很清楚;但妄想雜念很多,整夜睡不著覺!這在打坐者,也有這樣的狀態;有時候是因爲,你本來應該可以坐到頭上,再坐就應該下去了;結果你坐到一半,就睡覺去了!整個晚上就睡不著覺了。有時候是屬于一種階段,在那個階段,氣就是不容易下去,你就是坐到天亮,它還是不太容易下去的,所以我們碰到這種狀態,第一個就是繼續坐,把它坐下來吧!第二種就是你還是躺著休息,但心裏上不要慌亂,想說睡不著覺,明天怎麼辦?你這樣愈想就愈睡不著覺,你可以輕松的躺著,默念佛號或者數息,但還有一個要點就是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丹田小腹或者腳底下。因爲你氣在頭上,所以把注意力往下移,氣可以慢慢順下來之後,就會好一些!這是很多人在打坐的過程之中,有時候昏沈得很厲害,根本沒辦法提起什麼方法、正念、道心都不見了,只有睡覺!就是因爲氣血不能上頭部,有人神智好象特別清楚,但事實上這是脈障,氣下不來,所以這些現象,在我們打坐一段時間之後,都會慢慢發生的,如果我們有這樣的知識,有這樣的心理准備,對于這些現象的發生,就能以平常的心看待,繼續打坐,不會有問題!否則像有人一看,嘿!怎麼這樣,是不是出問題了?怎麼很奇怪的現象,就不敢打坐了!
¨ 生活中調身
(叁)調身:(P.21到P.23)
第叁、調身,第四調息,第五調心,此應合用,不得別說。但有,初,中,後,方法不同,是則入住出相,有異故。夫欲入禅調身者,行人欲入叁昧調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進止,動靜運爲,悉須詳審!若所作粗犷,則氣息隨粗,以氣粗故,心則散亂難錄,兼複坐時煩愦,心不恬怡,是以雖在定外,亦需用心,逆作方便。後入禅時,須善安身得所。
這是指我們在生活之中,如何來調身?身調不調跟我們的脈有關系,我們剛才說到調身主要是調飲食、睡眠,第叁個是包括運動跟勞務。我們現在先講勞務─
1.勞務:就是勞動。
我昨天跟幾位信衆講到一個問題:就是目前在整個社會,尤其在科技的引導之下,有一種很奇怪的心態,就是希望盡可能減少我們的勞務,最好什麼都由機器取代,你不要動手,不要動腳,只要動個嘴吧,動個念頭,那機器就動起來了!人也不要你洗,牙齒也不要你刷,就它幫你做得好好的;我們很希望把自己的勞動力盡可能減少到零的地步;可是事實上如果人都不動,他的身心就不得安甯;因爲我們本來內在有些能量,這些能量不用積在體內,他還是會作怪的。所以現代人有些長期的慢性病治不好,其實有幾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因爲現在的空氣、飲食都受到某種程度的汙染;第二個勞務太少,因爲根本都沒有動;第叁個情緒緊張─這另當別論!也就說身體不好跟勞務缺乏有關系,情緒不穩定也是一樣,如果能經常保持適度的勞動,則我們的情緒也會比較平穩。
第一、是有適度的勞務:所以在這時代我們要有適度的工作,現代人家務事最好找機器,而卻另外找時間運動,這也是很奇怪的觀念。你爲什麼不直接把勞務當作運動,而卻盡可能勞務不要做,再想辦法到體育場,到這邊,到那邊去運動啊!這其實都是我們現代人,思想上的偏差。所以在觀念上我們首先要能夠接受適當的勞務,對于我們身心是有幫助的,這跟一般人想苦修,拚命找苦事來做,愈吃重的愈找來做!這也不叫做修行;修行不是這麼修法,但我要說明是適度的勞務、工作,對我們的身心是有幫助的,所以我們要做。
第二、在作這些動作的時候,不管是可能等一下有人要進廚房─洗菜、檢菜,這些事情,如果我們在觀念上先能接受它,就能比較安心的做。
第叁、在做的當下,心情不要急、不要亂:有人在掃地,從這邊還沒有掃,就想到這桌子,這麼大,叁分鍾掃不好,五分鍾;還沒掃的時候,心就不能夠安住在掃的動作上,就會有很多的妄想雜念,所以我師父常告訴這些禅修者說:『你做什麼事,心就要放在哪裏!』譬如:有人在擦桌子,心裏卻想其它的事,就是要把心集中在當下的動作,才不會打妄想。走路,就集中在走路的動作,洗碗筷、掃地都一樣,要把注意力安住在當下的動作上。這樣我們心裏不會打妄想,對不對?想說爲什麼這次又輪到我,不是上個月才輪到我嗎?怎麼又輪到我了!某某人怎麼還沒有輪到呢?就是我們要把注意力能夠集中在當下的這動作,這樣心不會打妄想,氣也才能安,否則手在這裏,心在想其它的事,眼睛在其它地方亂看,身心種種不能統一,你這樣做,就是事倍功半!
如果我們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所以很多人,比如:關門好了。砰!一聲大地六種震動,爲什麼?因爲他根本不會去注意這動作,如果會注意這動作,他知道應該怎樣做能夠做得最好,洗碗筷也是一樣!有人洗十個,大概要破一兩個,心不在焉。也就說就禅而言,修定:是要定在當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我們先不談怎樣打坐念佛,如果你的生活之中,都能夠安住在當下,身心就能夠協調安定。人在生活之中,不可能沒有勞務,只是或多或少,要在心理上先能夠接受它,而後在做的當下,把注意力放在當下這動作。這樣我們身能夠安,氣能夠協調,心就能夠定;也就說每個動作,都能夠安祥、隨順,這是因爲心能夠安住在當下這動作上面。
剛才講到平常生活中的調身,我再補充一些,剛才講到勞務跟運動。最高明者,不刻意運動,有適度的勞務就夠了!如果我們需要運動,對我們打坐比較會有幫助的,我建議是:作瑜伽運動或者打太極拳,瑜伽運動能幫助關節放松,能使氣脈比較順,太極拳也是一樣。
其它運動,就氣而言比較粗躁,你不要練舉重、長跑,這些對打坐,沒真正的幫助,且可能還會有弊端。在上坐前已說到,如果在早上打坐前,因剛睡醒,最好先做一些暖身運動,把關節稍微動一動,把心稍微放松一下再打坐。在農禅寺所教的頭部運動,這運動下次再講,大致而言:就是讓身體能放松再來打坐。上次已經講打坐的姿勢,所以這一段就簡單看一下!不詳細解釋。
有個觀念要說明:什麼姿勢最標准?剛開始打坐者,以能安穩持久爲主,你不要坐很標准的姿勢,結果坐不到五分鍾,就受不了!倒不如坐個比較安穩的姿勢,能坐上二叁十分鍾;但再怎麼安穩的姿勢,總會有一段期限,時間到了你就可能酸痛麻!到時再忍耐,不要一開始,就用很辛苦的姿勢忍耐!
¨ 初入禅時調身
初至繩床,即須先安坐處,每令安穩,久久無妨!于當正腳,若半跏坐者,以左腳置右腳上,牽來近身,令左腳趾與右臂齊。若欲全結跏,更將右腳置左腳上。次解寬衣帶周正,不得令坐時脫落。次當安手,以左手掌置右手上,重累手相對安之!頓置左腳上,牽來近身,當心而安。
「次解寬衣帶周正,不得令坐時脫落。」我們在打坐時,對出家衆而言,當然這沒問題,有比較寬松的衣服。但是像眼鏡手表,這些身外之物,都盡可能拿下來!再去坐,能坐得比較好!
次當正身,先應挺動其體,並諸肢節,作七八反,如自按摩法,勿令手足差異,如是已則端直,令脊骨相對,勿曲勿聳!次正頭頸,令鼻與臍相對,不偏不斜,不低不仰,平面正住。
這是說身體坐好後,再做某些運動,運動主要是把關節,尤其是脊椎的部份,做某種程度的運動,運動下次在禅堂上課時再講,現在把這部份先略過去!
次當開口,吐去腦中穢氣。吐氣之法,開口放氣,不可粗急,以之綿綿,恣氣而出,想身分中,百脈不通處,悉放隨氣而出。出盡閉口,鼻納清氣,如是再叁,若身息調和,但一亦足。
次當閉口,唇齒纔相拄著,學吞向上颚,次當閉眼,纔令。斷外光而已然後當端身正坐,猶如奠石,無得身手四肢,切爾搔動。是爲初入禅定,調身之法。舉要言之,不寬不急,是身調相。
這部份,因爲牽涉到一些動作,所以下次再示範講解,大家再跟著做。
¨ 上坐前之運動
今天接著講,打坐前後之運動,現在講打坐之前的運動:在農禅寺所教及一些書上所看到的運動:
首先講到頭部:從開始講到現在,常講到如果你氣沒辦法上頭部,就會産生昏沈的現象,我們打坐到最後頭就垂下去了;因爲氣積在背部,還有人就是背可以挺得很好,可是頭就勾下去!大概都是後面大椎,就是骨頭凸出來的部份,氣很容易堵在這地方,所以氣不能上頭部,就會昏沈。另外有一種,氣能上頭部,但下不來,像有些人晚上失眠,或者有人晚上喝茶或咖啡,晚上睡不著覺;但頭腦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妄想雜念很多,累也是很累!可是就睡不著!因爲喝過刺激的飲料,氣能夠上但下不來!或者有人心事太多,想得太多,氣上頭部下不來!都會有這種現象,所以做一些頭部運動,能夠使我們的氣能夠上得去!上得去,下不來,大部份都是在頸椎的地方,後面是大椎,前面是喉結,所以做些頭部運動,對于淤塞的脈結能夠疏通,在打坐比較不會昏沈散亂,頭腦比較清楚,我現在一面講解,大家一面跟著做。
大原則:做什麼動作,就把注意力,安住在當下的動作,手在動,心也知道手在動,頭在動,心知道頭在動;因爲這時我們已經不能守呼吸,也沒必要,但還是要把注意力,安在當下的動作,…
《《天臺小止觀》講記 調和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