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台小止观》讲记 调和第四▪P3

  ..续本文上一页法;如果你想说现在提不起劲,干脆去睡觉了!你这问题,就永远卡在这里。所以如果确定这昏沉是属于气脉上的障碍,那你就是没有办法用功,还是要继续坐,因为等到捱过之后,就会慢慢清楚了。

  另外一种现象,是刚好相反,就说我们的气血能够上得了头部而下不来,因为就大部份人而言,上去还是比较容易的,要下来比较困难;如果就一般而言就是动脉、静脉,上去是动脉属阳;下来是静脉属阴,而阴脉更不容易通。所以有人上去了就下不来,下不来就睡不着觉,觉得头脑好象清楚,其实不是很清楚;但妄想杂念很多,整夜睡不着觉!这在打坐者,也有这样的状态;有时候是因为,你本来应该可以坐到头上,再坐就应该下去了;结果你坐到一半,就睡觉去了!整个晚上就睡不着觉了。有时候是属于一种阶段,在那个阶段,气就是不容易下去,你就是坐到天亮,它还是不太容易下去的,所以我们碰到这种状态,第一个就是继续坐,把它坐下来吧!第二种就是你还是躺着休息,但心里上不要慌乱,想说睡不着觉,明天怎么办?你这样愈想就愈睡不着觉,你可以轻松的躺着,默念佛号或者数息,但还有一个要点就是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丹田小腹或者脚底下。因为你气在头上,所以把注意力往下移,气可以慢慢顺下来之后,就会好一些!这是很多人在打坐的过程之中,有时候昏沉得很厉害,根本没办法提起什么方法、正念、道心都不见了,只有睡觉!就是因为气血不能上头部,有人神智好象特别清楚,但事实上这是脉障,气下不来,所以这些现象,在我们打坐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慢慢发生的,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知识,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对于这些现象的发生,就能以平常的心看待,继续打坐,不会有问题!否则像有人一看,嘿!怎么这样,是不是出问题了?怎么很奇怪的现象,就不敢打坐了!

  ¨ 生活中调身

  (三)调身:(P.21到P.23)

  第三、调身,第四调息,第五调心,此应合用,不得别说。但有,初,中,后,方法不同,是则入住出相,有异故。夫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进止,动静运为,悉须详审!若所作粗犷,则气息随粗,以气粗故,心则散乱难录,兼复坐时烦愦,心不恬怡,是以虽在定外,亦需用心,逆作方便。后入禅时,须善安身得所。

  这是指我们在生活之中,如何来调身?身调不调跟我们的脉有关系,我们刚才说到调身主要是调饮食、睡眠,第三个是包括运动跟劳务。我们现在先讲劳务─

  1.劳务:就是劳动。

   我昨天跟几位信众讲到一个问题:就是目前在整个社会,尤其在科技的引导之下,有一种很奇怪的心态,就是希望尽可能减少我们的劳务,最好什么都由机器取代,你不要动手,不要动脚,只要动个嘴吧,动个念头,那机器就动起来了!人也不要你洗,牙齿也不要你刷,就它帮你做得好好的;我们很希望把自己的劳动力尽可能减少到零的地步;可是事实上如果人都不动,他的身心就不得安宁;因为我们本来内在有些能量,这些能量不用积在体内,他还是会作怪的。所以现代人有些长期的慢性病治不好,其实有几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因为现在的空气、饮食都受到某种程度的污染;第二个劳务太少,因为根本都没有动;第三个情绪紧张─这另当别论!也就说身体不好跟劳务缺乏有关系,情绪不稳定也是一样,如果能经常保持适度的劳动,则我们的情绪也会比较平稳。

  第一、是有适度的劳务:所以在这时代我们要有适度的工作,现代人家务事最好找机器,而却另外找时间运动,这也是很奇怪的观念。你为什么不直接把劳务当作运动,而却尽可能劳务不要做,再想办法到体育场,到这边,到那边去运动啊!这其实都是我们现代人,思想上的偏差。所以在观念上我们首先要能够接受适当的劳务,对于我们身心是有帮助的,这跟一般人想苦修,拚命找苦事来做,愈吃重的愈找来做!这也不叫做修行;修行不是这么修法,但我要说明是适度的劳务、工作,对我们的身心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要做。

  第二、在作这些动作的时候,不管是可能等一下有人要进厨房─洗菜、检菜,这些事情,如果我们在观念上先能接受它,就能比较安心的做。

  第三、在做的当下,心情不要急、不要乱:有人在扫地,从这边还没有扫,就想到这桌子,这么大,三分钟扫不好,五分钟;还没扫的时候,心就不能够安住在扫的动作上,就会有很多的妄想杂念,所以我师父常告诉这些禅修者说:『你做什么事,心就要放在哪里!』譬如:有人在擦桌子,心里却想其它的事,就是要把心集中在当下的动作,才不会打妄想。走路,就集中在走路的动作,洗碗筷、扫地都一样,要把注意力安住在当下的动作上。这样我们心里不会打妄想,对不对?想说为什么这次又轮到我,不是上个月才轮到我吗?怎么又轮到我了!某某人怎么还没有轮到呢?就是我们要把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当下的这动作,这样心不会打妄想,气也才能安,否则手在这里,心在想其它的事,眼睛在其它地方乱看,身心种种不能统一,你这样做,就是事倍功半!

  如果我们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所以很多人,比如:关门好了。砰!一声大地六种震动,为什么?因为他根本不会去注意这动作,如果会注意这动作,他知道应该怎样做能够做得最好,洗碗筷也是一样!有人洗十个,大概要破一两个,心不在焉。也就说就禅而言,修定:是要定在当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先不谈怎样打坐念佛,如果你的生活之中,都能够安住在当下,身心就能够协调安定。人在生活之中,不可能没有劳务,只是或多或少,要在心理上先能够接受它,而后在做的当下,把注意力放在当下这动作。这样我们身能够安,气能够协调,心就能够定;也就说每个动作,都能够安祥、随顺,这是因为心能够安住在当下这动作上面。

  刚才讲到平常生活中的调身,我再补充一些,刚才讲到劳务跟运动。最高明者,不刻意运动,有适度的劳务就够了!如果我们需要运动,对我们打坐比较会有帮助的,我建议是:作瑜伽运动或者打太极拳,瑜伽运动能帮助关节放松,能使气脉比较顺,太极拳也是一样。

  其它运动,就气而言比较粗躁,你不要练举重、长跑,这些对打坐,没真正的帮助,且可能还会有弊端。在上坐前已说到,如果在早上打坐前,因刚睡醒,最好先做一些暖身运动,把关节稍微动一动,把心稍微放松一下再打坐。在农禅寺所教的头部运动,这运动下次再讲,大致而言:就是让身体能放松再来打坐。上次已经讲打坐的姿势,所以这一段就简单看一下!不详细解释。

  有个观念要说明:什么姿势最标准?刚开始打坐者,以能安稳持久为主,你不要坐很标准的姿势,结果坐不到五分钟,就受不了!倒不如坐个比较安稳的姿势,能坐上二三十分钟;但再怎么安稳的姿势,总会有一段期限,时间到了你就可能酸痛麻!到时再忍耐,不要一开始,就用很辛苦的姿势忍耐!

  ¨ 初入禅时调身

  初至绳床,即须先安坐处,每令安稳,久久无妨!于当正脚,若半跏坐者,以左脚置右脚上,牵来近身,令左脚趾与右臂齐。若欲全结跏,更将右脚置左脚上。次解宽衣带周正,不得令坐时脱落。次当安手,以左手掌置右手上,重累手相对安之!顿置左脚上,牵来近身,当心而安。

  「次解宽衣带周正,不得令坐时脱落。」我们在打坐时,对出家众而言,当然这没问题,有比较宽松的衣服。但是像眼镜手表,这些身外之物,都尽可能拿下来!再去坐,能坐得比较好!

  次当正身,先应挺动其体,并诸肢节,作七八反,如自按摩法,勿令手足差异,如是已则端直,令脊骨相对,勿曲勿耸!次正头颈,令鼻与脐相对,不偏不斜,不低不仰,平面正住。

  这是说身体坐好后,再做某些运动,运动主要是把关节,尤其是脊椎的部份,做某种程度的运动,运动下次在禅堂上课时再讲,现在把这部份先略过去!

  次当开口,吐去脑中秽气。吐气之法,开口放气,不可粗急,以之绵绵,恣气而出,想身分中,百脉不通处,悉放随气而出。出尽闭口,鼻纳清气,如是再三,若身息调和,但一亦足。

  次当闭口,唇齿纔相拄着,学吞向上颚,次当闭眼,纔令。断外光而已然后当端身正坐,犹如奠石,无得身手四肢,切尔搔动。是为初入禅定,调身之法。举要言之,不宽不急,是身调相。

  这部份,因为牵涉到一些动作,所以下次再示范讲解,大家再跟着做。

  ¨ 上坐前之运动

  今天接着讲,打坐前后之运动,现在讲打坐之前的运动:在农禅寺所教及一些书上所看到的运动:

  首先讲到头部:从开始讲到现在,常讲到如果你气没办法上头部,就会产生昏沉的现象,我们打坐到最后头就垂下去了;因为气积在背部,还有人就是背可以挺得很好,可是头就勾下去!大概都是后面大椎,就是骨头凸出来的部份,气很容易堵在这地方,所以气不能上头部,就会昏沉。另外有一种,气能上头部,但下不来,像有些人晚上失眠,或者有人晚上喝茶或咖啡,晚上睡不着觉;但头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妄想杂念很多,累也是很累!可是就睡不着!因为喝过刺激的饮料,气能够上但下不来!或者有人心事太多,想得太多,气上头部下不来!都会有这种现象,所以做一些头部运动,能够使我们的气能够上得去!上得去,下不来,大部份都是在颈椎的地方,后面是大椎,前面是喉结,所以做些头部运动,对于淤塞的脉结能够疏通,在打坐比较不会昏沉散乱,头脑比较清楚,我现在一面讲解,大家一面跟着做。

  大原则:做什么动作,就把注意力,安住在当下的动作,手在动,心也知道手在动,头在动,心知道头在动;因为这时我们已经不能守呼吸,也没必要,但还是要把注意力,安在当下的动作,…

《《天台小止观》讲记 调和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