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天臺小止觀》講記 調和第四▪P4

  ..續本文上一頁這樣不會打妄念,而且這動作,才能做得安穩如法。

  

  ¨ 頭部運動

  我們先把盤腿的姿勢坐好之後,然後兩手扶著膝蓋就可以了,頭盡可能向前伏,然後慢慢地起來恢複原狀,再做一個動作,向後仰,然後慢慢恢複原狀;動作要悠閑、穩定,不要漫不經心的做,是沒有用的。

  頭向右後方轉,眼睛盡可能朝右後方看;再轉至前面,頭再向左後方轉,眼睛亦盡可能的朝左後方看,頭再回到前面。

  頭盡可能向右斜倒,然後回于中間;再向左斜倒,再回到中間。

  把頭從前面轉到右邊→然後後面→左邊→回到前面;順轉一圈,再逆轉一圈。

  頭向下伏,然後恢複原狀,再向後仰,恢複原狀! 一個動作作叁到五次就可以了!

  兩肩向下用力,脖子從頸部感覺往上拉,向上頂。(再從他處補充)

  ¨ 深呼吸

  一般人的肺活量,一次只有用到叁分之二、叁分之一,所以肺部平常有積一些廢氣或濁氣。我們平常打坐是以正常呼吸,而我們上坐前先做深呼吸把體內的濁氣吐出來,吸進新鮮的空氣。

  首先把兩只手大姆指與食指相切,壓在肚臍地方,向前面彎腰吐氣盡可能把氣吐完,然後上來時就不要再壓小腹了!吸氣!盡可能吸滿,一次吸不滿,再吸第二次,再做第二次吐氣,壓小腹,然後向前面彎腰吐氣,這深呼吸,也是做叁到五次;這是在農禅寺所教的坐前運動。

  在密宗書有狗抖水:裏面講到一些動作,因爲沒有上師教,所以只能從書上所揣摩而已,不知對不對?上坐之前,做一個運動:像狗掉到水裏面,起來時會做的動作,這動作(狗抖水)很有效!但做時,小心一點,不要閃到了!我們平常也是一樣,有些人平常精神不太好,你這樣動幾下,筋節能夠松開。

  在密宗書上有稱爲九節活風:這其實對呼吸不好者,或感冒傷風的人有效。首先左手向後斜插于左腰跟肋骨的地方,右手用食指,壓住右鼻孔,然後用力吐叁次;再換左邊,右手向後斜插在右腰跟肋骨的地方,左手用食指,壓住左鼻孔,也是同樣吐叁次;然後兩手一起壓,壓在腰跟肋骨相接的地方,用手背壓住腰,用力吐叁次。

  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爲有人不管是感冒,或爲天生的體質較弱,有障礙,呼吸不順暢,用數息法就有困難,所以能做上面幾個運動,作一作後,身心調整一下,就可以開始打坐!這是講到打坐之前的運動。

  ¨ 瑜伽動作

  動作:坐在地上,兩腳伸直,手盡可能向前面抓到大姆指,抓不到沒關系!但盡可能向前面伸,在前面停頓,大概兩叁個呼吸左右,然後放松再回來,不必管呼吸!

  動作‚:然後腳板、腳指向左邊向右邊,然後順轉、逆轉。有很多人大概腳關節太緊了,打坐時人家可以翻過來,你翻不過來,因爲腳關節太緊了,所以這動作,像我們頭部運動,盡可能向前面、向後面、向左邊、向右邊、正轉、逆轉,做一段時間之後,這關節的部份會比較松!

  動作ƒ:雙手各壓住兩膝蓋,兩只腳相對,盡可能貼地,如果貼不到,先用另外一邊,這也是一樣,有人腳翹麼高,下不去!

  動作„:治療肩酸:左手在上向後,右手在下向後,右手盡可能往上提,左手盡可能向下,雙手互拉,左肩如果酸痛可做這動作─治療左肩;換右邊治療右肩膀的酸痛。(兩只手在後面,如果左手在上,則右手在下,左右兩手掌交叉互拉),看我們能夠做到什麼地步,很多人只能抓左邊,就不能抓右邊;我們手臂的氣血是要回到背部,但是有人回到一半,就碰到障礙,所以這部份,就會有酸痛的現象,作這動作後,肩膀酸痛,可以得到改善!

  動作…:雙手在後背合掌,兩只手指尖向上,姆指貼住背後,盡可能往上提,雙手仍然合掌樣,順著脊椎向下,然後兩手于腰即腎髒部位,雙手背分開,貼于後腰部位向內畫圈圈(以手背按摩)。

  也就說這些瑜伽動作,可以在打坐之前做,爲什麼?像我們剛才講如果筋骨很硬,盤不起來,作了幾個動作之後,筋骨會比較柔軟;尤其是有些人早上剛睡醒,經一個晚上的睡眠,骨頭都生鏽了,彎上去很辛苦!就作一些簡單的運動,我想這運動,大概作叁五分鍾就夠了!運動不要作得太多,作得太激烈,尤其上次說到,呼吸有風、喘、氣、息,如果你做到很用力,要等到氣平,一、廿分鍾後再來打坐。

  ¨ 下坐後之按摩運動

  爲什麼要按摩?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點有人打坐之後身體會發熱,毛細孔就容易張開,在打坐時沒有問題,因爲內氣很足;但是一放腿下坐,內氣就慢慢散掉,毛細孔如果是張得開開,就會吃風,容易感冒,尤其是有些人,下坐之後要出外,房子外面有風、有寒氣,就容易受風寒。所以在我過去打坐的經驗,不小心就很容易感冒,打坐時沒有問題,反而在下坐時容易感冒,因爲全身的毛細孔張開的,所以下坐的運動,有助于收縮毛細孔!

  第二點有些人打坐,可能身不會放松,身體有些地方會僵硬,就是不知道放松,仍會在身體某處用力;還有就說一個人在打坐的過程,氣血不協調,氣可能會積在某部位而不協調,身體就會特別悶脹、怪異,下坐後把這些繃緊的部位、悶脹的地方,用按摩的方法讓他放松!放松之後,身心才有辦法比較疏通。我們繼續講:

  ¨ 下坐後的按摩:

  上次已講到下坐首先自我暗示,時間到了!身體慢慢地動搖,慢慢搖動腰部,正轉逆轉。到肩部。然後到頭部。

  一、頭部下坐後按摩順序如次:頭的部份。

  (1)眼睛:先按摩眼睛,放開雙手,用兩手大姆指背的第二節,互相摩擦生熱,然後貼于眼球上方輕輕按摩。

  (2)臉部:兩手相互摩擦發熱,貼在臉部,從內側中間上去,由兩邊下來,貼緊用力,注意力集中。

  (3)先摩擦按摩,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後,前面壓住額頭,後面壓住枕骨部份,前面按摩部分即左邊的太陽穴到右邊的太陽穴,後面兩手互相配合就可以了;一邊做好後,再換手!本來是左手在後面,現在變成左手在前面。

  (4)用指頭按摩發頂,從頭頂在中醫而言,就是百會穴的地方,向下按下來,順著發型按下來,我們頸後面都有兩條比較粗的筋,也要多按些。

  (5)耳朵:大姆指在後面,向兩邊拉耳朵,最後再向下拉耳垂。

  二、肩部

   很多人肩部會用力,尤其是有人坐辦公桌的,常常會有五十肩,我們看年紀大的老人家,叫兒子、孫子捶肩膀,就是捶這地方!我們在禅堂打香板,是打什麼地方?就是打這地方,這地方打了很有用;事實上有很多人氣要上頭部,大部份會積在此,所以有很多人打坐坐了一段時間之後,氣上不了頭部,打一打香板,很有效。將大姆指切入鎖骨,肩膀稍微提,向上面一直抓,向後抓到脊椎,如果抓不到,可以用捶的,在禅堂很多人打坐坐了一段時間,這地方會繃緊,我們在臺北或臺中打禅七時,就有很多人,希望師父用香板打這地方!左右邊皆一起用。

  叁、肩胛骨

   用手推肩胛骨,不管左邊右邊都是一樣;下面可用兩只大姆指相切脊椎,手盡可能向上提,再向下切。

  四、胸部

  手稍微提起來,有個胸道肌,這地方也是一樣,右邊左邊,然後兩只手按摩胸部、到背部。

  五、腰部

   很多人腰剛開始很容易酸或垮下去,這大概都是腰的部份氣不太順,貼住腰部,上下用力按,使令發熱。

  六、腿部

  然後兩腿放下。左腿:右手在下,到膝蓋的地方,用摩擦的,然後骨頭的部份不用管它!下面按到腳跟,然後翻過來,搓腳底、腳心,另只腳也是一樣!

  七、手部

   比較沒關系。一般人比較沒有什麼問題。

  其實按摩對身體有幫助,如果仔細按,大概需要按個二叁十分鍾,而大部分人能坐二叁十分就不錯了!但如果時間不夠,幾個重點。就是按摩:眼睛、然後肩膀及腰部,按這幾個地方就可以了!

  ¨ (四) 初入禅調息法:

  第四、初入禅調息法者,調息凡有四相:一風、二喘、叁氣、四息。前叁爲不調相,後一爲調相。

  上次講到打坐我們所教的主要是數息法,數息法有幾個好處:第一個我們已經講到它是小妄念,其它的方法是比較大的妄念;第二種是說數息法可以調息,也可以調心,因爲在數息的時候,我們可以注意到呼吸,是風相、喘相、氣相、息相、知道自己呼吸的變化,可以做某種程度的知道跟了解。所謂風相:

  雲何爲風相?坐時則鼻中息,出入覺有聲也。

  風就是像風一樣!吹─有聲,就是比較粗。所以有人曾經問:運動過後要多久,才能打坐?多久?我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是:要等到你的呼吸跟平常一樣安穩,如果你的呼吸,還是像風一樣喘,呼呼作響,這樣坐!坐不好的,所以要呼吸先能夠平穩。風表示呼吸很急促,大部分都是在很激烈的運動之後,才會有風相。第二:

  雲何喘相?坐時息雖無聲,而出入結滯不通,是喘相也。

  喘,主要是速度不均勻,有時候快,有時候慢,有時候停頓,像年紀大者,比較容易喘。爲什麼?因爲他的脈有比較大的障礙,這大部份是屬于老病之後,比較會有的情況就是喘相。喘相,對于打坐來講是比較不好的,但可以勉強坐。風相,如果是運動的關系,當然是等到呼吸平穩之後再坐,而喘相如果是病,屬于體質;嚴重的病,當然是先看醫生,治好再說,如果是經常的,可以勉強的坐,比較辛苦。第叁:

  雲何氣相?坐時雖複無聲,亦不結滯,而出入不細,是名氣相。

  氣,一般人沒有打坐者是屬于氣相,就是好象也沒有聲音,也沒有不均勻停滯的現象,但呼吸還是比較粗重。譬如:我們遠聽沒有聲音,近聽還是有聲音。如果把手放在鼻端,還可以感覺到呼吸出入,有這壓力,這是屬于氣相,一般人大概都屬于氣相。

  雲何息相?不聲、不結、…

《《天臺小止觀》講記 調和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