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又在!不可能不在!也就說像剛才一樣,你愈去注意它的時候,它就會愈酸愈痛。所以第叁種我們容易起瞋心的就是酸痛,身體上種種不好的覺受。
(4)妄想太多:我們一再講到打坐要數息,不要數妄想;妄想還沒來時,你不要怕打妄想,妄想已經過去了,你還想說,剛才打了將來不要打,人因爲自己打妄想,而把妄想留下來,然後形成自己打坐的障礙,恨自己,怨自己,這樣形成障礙,這是瞋恚。
(5)另外一種瞋恚也許你能夠用功,好幾天好幾個月,可是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大的變化,說我怎麼在原地踏步,沒有進步!你一天到晚想進步,坐了老半天,怎麼還在數息,沒有不見了,沒有什麼特殊的風光,沒有什麼特殊的體驗,就會覺得自己很泄氣。
這樣不管是對外境的冷熱,對外境聲音的動靜或者對人,人會吵你,讓你不能夠安心打坐,對這身體的酸痛麻,對于我們妄想的此起彼落,以及在我們短時間內,見不到很明顯的進步,這些都是瞋恚,因爲打坐而能夠産生的這些瞋恚;這些瞋恚不能夠放下,是沒辦法安坐的。
¨ 觀念:
我們要了解到一個道理,瞋心是因爲愛而有的;因爲愛不得所以産生瞋心;這道理,我們一般人好象都懂,就像我們愛一個人,愛不到,反而起瞋心;同樣剛才所講也是一樣,譬如說:天氣,你愛那種很舒服的天氣來打坐,結果愛不得,現在太冷了,太熱了!所以起瞋心。我們希望很快的沒有妄想,這是你愛,但妄想很多,所以起瞋心,我們希望很快的進步,結果沒有進步,所以起瞋心,因此貪愛是瞋恚的根本,要去瞋恚,首先就是要除掉貪愛。
¨ 以佛法來講如何去除瞋恚?
瞋心用慈悲觀,剛才講到首先要去除貪愛,其次慈悲觀主要是修慈忍。慈跟忍:首先講忍,安忍。我們常講到打坐,不先求進步,要先求能夠安,而怎樣能夠安?首先要先能夠忍。譬如:對于天氣的冷熱,你要能夠忍,忍就是要能接受它,在心裏上接受它就不是問題,同樣我們聲音也是一樣,聲音你不要討厭它,也不要去抵抗它。有人想說我用念佛,念快一點,把聲音逼出去,其實你在念快時,聲音已經在你心中,因爲你想把它逼出去;有人數息把數息數緊一點,把妄想逼出去,可是你這種動機,就已經有妄想的存在,對不對?你要把妄想逼出去,妄想就已經存在你心中,你再把它逼出去,所以忍的意思,就是要先能夠接受!
同樣,對于所謂的酸痛麻也是一樣!我們接受它,就不是那麼難以忍受,你不要想逃避,不想很快的沒有,接受它;妄想雜念也是一樣,我們都相信自己是初修行者,總是會有妄想雜念,只是希望自己能夠有進步,在方法上用功,不要想一下子沒有妄想雜念,所以忍就是對于不好的境界,從忍而能夠安,忍到最後我們不覺得跟它産生,對立、沖突、矛盾的時候,心就能夠安。
安忍是比較消極的,消極的去忍受;慈悲,比較積極的是要跟它産生和諧的關系,積極的去接納、認同。這樣瞋心就可以慢慢消除了!瞋心是因爲對立跟沖突;用安忍使身心慢慢能夠産生統一跟和諧,就能夠去除瞋心。很多人學打坐,如果心調不好,很容易愈打坐,瞋心愈重。因爲打坐者比較容易形成孤僻的現象,因爲身心想靜,不希望身心受到任何的幹擾,在我們的世界裏,你不可能不受到緣的牽連;所以只是想我要一直逃避這些緣,又逃避不了,瞋心就會變得愈來愈重,這是講到打坐的瞋心。
第叁、棄睡眠蓋者:內心惛暗,名爲睡。五情暗蔽,放恣肢節,委臥睡熟,名爲眠。以是因緣,名爲睡眠蓋。能破今世後世實樂法心。如是惡法,最爲不善,何以故?諸余蓋情,覺故可除,睡眠如死,無所覺識,以不覺故,難可除滅。如諸佛菩薩呵睡眠弟子偈曰:
汝起勿抱臭屍臥 種種不淨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體 諸苦痛集安可眠
如人被縛將去殺 災害垂至安可眠 結賊不滅害未除 如共毒蛇同室居
亦如臨陣兩刃間 爾時雲何安可眠 眠爲大暗無所見 日日欺诳奪人明
以賊覆心無所識 如是大失安可眠
如是等種種因緣,呵睡眠蓋,驚覺無常,減損睡眠,令無惛覆。若惛覆心重,當用禅鎮,禅杖的卻之。
(叁) 睡眠蓋:我想睡眠上次已經說過了!主要是講昏沈的現象。睡眠可以分做叁大類:
(1)第一是晚上睡覺:人本來就是需要休息的,但休息時間要節製,不要睡得太多,時間都浪費了!尤其很多人睡醒之後,不爬起來,繼續睡經常就會亂夢,亂夢身體會更累。
(2)第二在打坐之中産生昏沈的現象:我們上次說到有人是因爲體質的關系,可以靠運動、飲食來慢慢調伏;有些人是氣脈碰到障礙,所以産生昏沈的現象,這就要靠時間,慢慢使氣脈的障礙去除之後,就能有所幫助。
(3)最後一種就是心力不足:就是道心不夠,就像我們前面所講,機械式的數法,這就是要提起自己的道心,覺悟到生死可怕、煩惱衆多;覺悟到佛道很遙遠,必需自己很精進去努力。我們一生從開始學佛到現在,學得多少?剩下的生命還有多少?如果這樣一天過一天,到臨終的一剎那,我們有多少的把握?所以不斷地提醒自己去精進用功,去努力,這樣道心提起來,昏沈睡眠的現象就可以慢慢去除掉。
第四、棄掉悔蓋者:掉有叁種,一身掉、二口掉、叁心掉。身掉者:身好遊走,諸雜戲谑,坐不暫安。
(四) 掉悔蓋:掉就是好動,平常生活中好動,打坐時身體就會不安。
(1) 我們在打坐的時候,有一種現象就是,有人打坐坐了叁四十分鍾之後,就會開始覺得心煩,會開始覺得身不安,就很想下坐;那時候腳不一定是酸痛,身體也沒有什麼特別不好的現象,但就是想動,這有兩種原因,一種就是你這種好動的習氣。
(2)有些人是氣脈碰到障礙,氣脈因爲碰到障礙,我們沒有辦法知道,可是讓我們心煩、身不安,就很想放腿下坐;如果能克製繼續坐,不要讓心繼續煩下去,不要讓你的身下坐,用方法過一段時間,這障礙去除之後,反而能夠更上一層樓,更進一步!所以坐不暫安,有時候是屬于生理上的一種過程。
口掉者:好喜吟詠,诮競是非,無益戲論,世俗言語等。
平常話講太多,當然增加很多是非,讓我們打坐時,增加很多妄想雜念,我想這大家都知道。另外一點,話講多比較容易傷氣,我們打坐時舌頂上颚,因爲上下氣能夠銜接,比較不會傷氣,而我們講話時,當然沒辦法舌頂上颚,就會傷氣!所以有些人,在比較嚴謹的修行時刻都要禁語。禁語,除了不跟人家講話,會産生一些妄念,另外對我們的氣有幫助。
心掉者:心情放蕩,縱意攀緣,思惟文藝,世間才技,諸惡覺觀等,名爲心掉
心掉者,當然是講很多的妄想雜念。在這時代很多人受了西方思潮的影響,就是希望生活多彩多姿、求新求變;所以有些人很奇怪的一點,就是每天一早看報紙,沒什麼新鮮事,就覺得整天日子過得太無聊。如果我們一天到晚,想說看有什麼新鮮事,心不可能定的。所以我們常講一個修定者,要能夠安于平淡;因爲平淡才能定,因爲如果一天到晚想有變化,生活得多彩多姿,你的心不可能定的。你在想時,心就不定,碰到境界時就喜歡嘛,心隨境轉,當然不可能定!所以現代人這樣的觀念,才讓自己自找麻煩,本來已過得很好,沒有什麼煩惱了,卻一定要去找很多煩惱的事情,心不能安,不能安于平淡,不能安于寂寞。
掉之爲法,破出家心,如人攝心,猶不得定,何況掉散!掉散之人,如無勾醉象,穴鼻駱駝,不可禁製。
如偈說:
汝已剃頭著染衣 執持瓦缽可乞食 雲何樂著戲掉法 放逸縱情失法利
既無法利,又失世樂,覺其過已,當急棄之!
我常想在這時代,佛法說是末法時代,不好修行,但事實上這時代好修行,你要看經,經典那麼多,一部大藏經現代人都可以買的起;然後你要上課做什麼,很多科技的發明,能夠幫助我們生活的更簡單;可是很多人,沒辦法應付這些,一天到晚在忙碌,爲什麼呢?還是一句話,不能安于平淡,不能安于寂寞!覺得好象自己要做很多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上次有人問我:爲什麼現在活動這麼頻繁?結果我跟他講:現代人就是爲了要讓人家知道自己還活著,所以不得不動一動也!爲了要讓人家知道你還活著!爲什麼呢?因爲你要做很多事清,讓人家知道,我在這裏!所以現代人所謂的掉就是這樣!不斷地要去求新求變,自己要能夠滿足,也要讓人家知道,那你就沒辦法,一定會有很多勞累的事情發生,沒辦法好好安心打坐,除非把這些觀念能夠修正過來,否則在我們這時代裏,不管是出家或在家都一樣,心不容易定。下面我們再看悔。
悔者:若掉無悔,則不成蓋,何以故?掉時未在緣中故。後欲入定時,方悔前所做,憂惱覆心,故名爲蓋。但悔有二種:一者、因掉後生悔,如前所說。二者、如作大重罪人,常懷怖畏,悔箭入心,堅不可拔。
悔,有兩種:第一種因爲掉後生悔,前面掉舉,妄想打了很多,最後發覺不對,不應該!第二種因爲做了一些錯事或者重要的事情,所以常懷怖畏,常常覺得自己會恐懼害怕,會悔恨。對于我們一個人,總是難免會做一些錯事,所以我常講要有悔,但不能恨。
悔跟恨不一樣!悔,我知道我做錯了;恨,每個人最初都把自己看得很完美,我要學聖人,不可以起貪心、不能起瞋心、不要起愚癡心,自己好象出水蓮花,很純潔,把自己想象得很好!哪天做一件壞事情,這完美的形象就破碎了,然後就恨自己。所以對于現代心理學,也講到當我們做錯事情時,要能夠接受!接受我們是會做錯事情的凡夫,如果我們在心理上,不能接納你已做錯的部分,在我們心裏有一部分是我,有一部分非我,那些不能接納的部分還是存在,可是因爲你自己不能接納,所以會變成精神分裂。即使沒有很大精神分裂的狀態,會有一種很不穩定的情緒,因爲…
《《天臺小止觀》講記 棄蓋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